战国野心家(校对)第40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3/932

  又捡了些别的事,闲聊正欢的时候,酒肆的门忽然打开,一个壮汉走进来后就喊了一声:“庶俘芈!”
  姐弟俩均是一怔,庶俘芈起身回应,那壮汉走过来,拿出一个调令道:“有急事,叫你即刻回营。”
  庶俘芈拿过来一看,发现是紧急调令,不敢怠慢,急忙收好,又和姐姐说了几声,急忙离去。
  ……
  高柳城内,屈将子看着一封信,沉默不语。
  这几天发生了许多事。
  比如庶俘芈带来的这些罪俘,比如阙与君参与其中的口供。
  这算是大事,可以掀起赵国政治波澜的大事。
  他作为墨家在这边的一把手,深知赵国那些贵族之间的矛盾。
  阙与君是公子朝的人,赵侯不方便直接支持自己的儿子,因为赵国的许多贵族支持的是公子章,他又不好直接传位给儿子,便暗中支持儿子和贵族们结交,扩充自己的力量。
  这时候把阙与君的事捅出去,重病的赵侯就必须做出选择。
  如处置阙与君,那就等于断掉了儿子的臂膀,一些人看到风声不对,恐怕也会不再和儿子交往——他要是这么做,那就等同于宣布自己的掌控力,不能够越过贵族和宫中大臣,那么他一死,这些人只要支持公子章,公子章的即位就稳如泰山。
  如不处置,那么就会引来许多的诘难和矛盾。这不是国法不国法的问题,而实际上是堂兄弟之间的争端,会被放大。朝内和一些贵族,对于墨家的法律之下人人平等这样的话,绝对愤恨,未必就在意阙与君做的这件事。
  但是,这件事却能攻击公子朝,那么这件事就可以放大,招致混乱,斩断公子朝的助力。贵族们根本不想维护法,只是想要借用这件事掀起内斗。
  可以说,这件事一旦捅出去,赵国必然大乱。
  万一若是赵侯撑不住死了,赵国的内战就已经不可避免。公子朝不会坐而待毙,魏国一直在支持公子朝,墨家在暗中帮助公子章,明暗两线。
  魏国支持的,墨家必然不支持。而魏国的强大,又可以招致公子章付出足够的代价,拿出足够的筹码,来换取墨家的支持。
  然而,就算是这么大的一件事,在屈将看来,都不如自己现在正在看的那封信。
  信上的字迹,正是标准的墨家文字,这一点做不得假。
  里面的内容,也很简单。
  “我是索卢参。”
  “我回来了。”
  “西行归来,经禺知,知秦公子连复位,连年西扩,与羌、翟戎、乌氏、义渠开战。原路凶险,已经不能返回。”
  “我从禺知经黄河北上,沿河而走,过林胡,被围。”
  “劝以胡酋,说一人可换一口铁锅,一罐茶,还有半匹丝绸棉布。他们将信将疑,以为人换铁锅不太可能,人怎么能换到铁锅?但幸于我年轻时那样,你们懂的,方始相信。”
  “一共要将近五百口铁锅、五百罐茶、三百匹棉布丝绸。”
  “速换,我带回了五车书本,还有一些西方工匠。”
  “速换!”
  后面的落款,正是索卢参和副手,各印着印玺,确认无误。
  这封信是几名胡人趁着今日高柳互市的时候,送交过来的。
  相较于赵国的那些公子之争,屈将子明白这才是大事,不要说那些西行许久的精锐才智之士,便单单是那五车书,便足以值得十倍的铁锅。
  而再加上那些人,莫说十倍,就算百倍,想来中央那边也会拼尽一切换回来。
  这是不需要考虑的交易。
  但如何能保证这些人的安全?
  索卢参加入墨家之前,那是齐鲁两国出名的诈骗犯,口舌之厉,这才是能够让胡人相信这次交易的根本。
  虽然信上写的波澜不惊,然而屈将稍微一想,就能知道其中的凶险,若换了别人,谁知道会成什么样子?
  自从六年前秦公子连在胜绰的帮助下回国即位成功,连年西扩,战争既起,想要从原路经义渠返回就不可能了。
  也幸于索卢参是个胆大心细之人,沿黄河而行,想要过林胡经赵国回中原。这是一条险途,也只有大智大勇之人敢于这么走。
  这封信屈将已经看了许多遍,墨家在高柳这边的高层都被召集起来,下首一人道:“莫说五百,就是五千,那也换的。这件事若是做不好,是大错啊。赵国的事,对咱们想要谋万世万域的墨家,不过小事。这件事必须做好。”
  屈将点头道:“我如何不知?交易的货物都不是问题,但是在哪交易?会不会有人教唆他们加价?会不会有人借机搞事?这些都要考虑到,首先就是要保证索卢参这些人活着回到中原。”
  “这样吧,选一些士官和精锐善骑的勇士,组织百余人,先去那边,稳住他们,也做一些威慑。靠我们近的胡人,知道我们的本事,我倒是怕那些离得远的,竟不知死活,轻视了我们。”
  “立刻调集需要的铁锅、茶叶和棉布。还有……让测绘的那些人,也派几个人跟着。早晚要打出去,不妨先跟着去看看。”
  “边堡戒备,机动兵力集合,真到交易的时候,去耀武扬威一番。不要怕耗费粮食钱财,为了这些人,这点钱财粮食还不算什么。你们觉得怎么样?”
第七章
出塞
  他既说完,众人也无什么意见,都知道这件事意义重大。
  虽说若是调动边堡所有的机动力量,需要消耗这些年积累的粮食,就算是不打仗出去转一圈,其消耗也极为骇人。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走二百里,一万人就需要支付三万人的吃用。
  但为了这些人,总归是值得的。
  一人起身道:“若是征调一些勇悍士官先行前往,也要做完全准备。若是他们忽然变了想法,也要考虑在内。”
  “当年跟随索卢参西行的,除了咱们墨家的八十多人,还有各国勇士,都善战能斗。听信上的意思,回来的人不止三百,能够行进万里,也都是悍勇之辈。”
  “既这样,不妨偷偷携带一些武器。一旦要是胡人变心,那就再做打算。这边也要尽快组织成军。”
  “真要是万不得已……他们在草原固守,只要能守住,咱们就能救他们回来。”
  “胡人贪婪,不可不防。”
  屈将道:“是这样的。所以这一次选拔先行的那些人,必要悍勇无惧,又必须是咱们墨家的人,才能不至于出意外。”
  “这一次去,我觉得还是调派一些步骑士前往。胡人无鞍镫,刀剑朴钝,马上技艺不如那些步骑士。若是下马步战,也能结阵自守。”
  庶俘芈所在的那种步骑士连队,数量不多,因为供养一支这样的队伍消耗巨大。
  一般他们的任务也就是在草原上巡逻扫荡,遇到人少的就打,人多的就跑到山坡拒守。
  胡人人少的,打不过。人多了,就容易被边堡的主力抓住,若是一日只之内不能攻攻破这些步骑士在山坡上的防御,除了逃走也就没有别的办法了。
  此时林胡尚未统一为匈奴,部落还处在弱肉强食的吞并之中,部落只要不想作死、或是遇到大灾难以生活,一般也不会招惹高柳的这些人。
  各个边堡的精锐力量都在步骑士连队之中,屈将率先想到的就是这些人。
  屈将考虑了一下,便道:“此事机密,不可泄露。准备一下,拟定一份名单。”
  吩咐布置下去,只是一下午的时间,便选定了不少人。
  既要能打,还要忠勇,更要无惧。
  庶俘芈的名字赫然在册。
  这件事属于是墨家的“家事”,用的也是墨家的“家法”,价值的衡量也是用的墨家的价值观。
  庶俘芈回到住宿的地方,连队的人也都知道有人来这里找过他。
  司马内的人围过来,问道:“俘芈,是不是你要晋升上士的事?”
  庶俘芈打趣道:“咱们晋升,什么时候偷偷摸摸的?墨者嘛,吃苦在前,享乐在后,为利天下,死不旋踵,想来又是要做什么事。”
  几个同袍又笑嘻嘻地问道:“你姐姐可曾婚配?”
  “滚!”
  笑骂了一声,将从饭铺带回来几个糖饼分与众人,便被一人叫去。
  等到了一间屋子,庶俘芈暗想这果然是出事了。
  在屋子里有三十多人,半数庶俘芈都认得,虽然不是一个边堡,但是平时的《北境安宁报》上经常听过这些人的名字,在一些功勋奖赏的集会中也曾见过。
  在场的三十多人都是年轻一辈的墨者,一个个本事非凡,庶俘芈虽然在东边堡也算是年轻一辈中的佼佼者,可和这些人比起来,也就是伯仲之间。
  其中既有和他一样的科班出身的同学,也有本地成长起来的农奴,还有几个是游牧部落逃亡的部落成员。
  墨家在草原上的政策极为激进,根本不考虑什么天下影响,用的就是阶层矛盾对抗部族身份的手段。
  在场的一个人正是当年逃亡的游牧部落成员,带着老娘姊妹在五年前逃到高柳,分了份地租借了耕马铁器,墨家的人教会他耕种、收割、磨粉,一家人找到了乐土的希望。
  前年一场大战,这个小伙子拖着被人捅伤的腿,砍死了七个敌人,醒来的第一句话就是希望能够成为一样可以利天下、建乐土的墨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3/9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