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野心家(校对)第4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932

  辩五十四也只当没听到,心说你们辩术不深,哪里能体会到这问题中的味道?
  墨子在一旁,想了一下,心中已经明白这四人说的到底是什么意思,心说:“这问题倒是有趣,足够五十四想一段时间了。”
  他既已经猜透了,便轻咳一声道:“五十四,你先想着。其余人让那芦花带你们在村社转转,让她给你们念那五重乐土给你们听。”
  众弟子其声称是,墨子冲着适招手道:“你且随我来。”
  适知道最关键的时候到了,屏息敛气地来到墨子身前,身后众人还在讨论着那些东西,他也充耳不闻。
  之前的欢快,就像是懵懂男生第一次去女友家中吃饭,吃饭时其乐融融。
  但饭后才是最难的,女友被父亲找个借口支到厨房洗碗,剩下两人才是真正的谈话,稍有不慎之前饭桌上的欢快就会化为乌有。
  墨子看适有些紧张,笑道:“你不必紧张,随我漫几步。”
  “是。”
  “我想问的事很多,就像女人手中的麻团被孩子玩耍过,头绪千万,不知从哪开始问。这样吧,咱们边走边看,就从这村社问起。”
  “是。”
  他编了半年多,虽算不上天衣无缝,觉得也可以蒙混过去。
  两人一前一后,随意而行。
  墨子抬头,正看到半年前公孙泽看到写着七月流火、九月授衣的那面墙。
  墙仍是那面墙,字已经写到了后面几句。
  这是一首很好的诗,既可以煽动不满,又和村社场景契合,更重要的是颇多数字、各种月份,正适合蒙童识字。
  墨子指着上面那几个字道:“这是字?似是而非,我不认得,却能猜到几个。”
  “是字,先生。”
  “你识字?”
  此字非彼字。
  适摇摇头,心说宋楚之地,流行虫篆,后世所谓雕虫小技。虽是小技,却也是技,自己哪里认得?
  墨子指着墙上的几个字问道:“你不识字,却会写字?”
  “先生,此字非彼字。昔日仓颉悟天志而作字,本意就是可以让人将学识流传下来,口口相传总有曾子杀人之事。既然如此,字本身便无定势,只要人人接受即可。”
  适想了一下,又笑道:“先生,在村社中,我会写字。因为村社中人都不会写字,所以字对他们而言就是我写出的字。我说那是一,那便是一,他们都认为这是一的时候,我便会写一了。”
  “出了村社,我便不会写字。给我一篇竹简,我也不认得,所以我不会写字也不认字。”
  “我是否会写字,不在于我,而在于别人。仓颉一人,他认不认字都是不认字。”
  墨子笑了笑,问道:“你想学写字吗?”
  适很郑重地回道:“先生,我不想学。”
  墨子有些惊奇。此时学字不易,好学之人哪有不想学字的?
  适回道:“我想让很多人都认识我写在墙上的这写字,到时候我不必学写字,但我已经会写字。我不想学字,我只想教字。”
  墨子也笑道:“此字又非彼字?”
  “此字,确非彼字。”
  “何以让很多人都识此字?”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有金在山上,人们会自己去搬金子,而不用强制把金子分到每个人手中。先生有天志,我也懂天志,天志为至宝,天下之人自然会主动来学这字。不学,便不懂天志。”
  适蹲下来,拿起一根树枝,在地上写了一段话。
  墨子低头一看,能猜出几个,但连在一起并不认得,也就根本不知道是什么意思。
  “先生,您认得吗?”
  “认不全。猜到几个。”
  “先生,这段话,说的是如何种植地瓜和如何储存。想学这些字的,必不是不稼不穑的贵族。您听过《乐土》中的那些东西吧,那都是符合天志的。无论是草木之帛还是泥印之字,都可以做出来。到时候我全都印上这样的文字,那些本就不认字的,想要学到这些东西,便会学这些字。”
  墨子点头道:“很对。但他们为什么不把这些文字再写成篆文呢?”
  适回道:“因为如果篆文是字,那么学这些‘字’的人,并没有几个识字。况且先生曾说,利于人谓之巧、不利于人谓之拙,人们怎么会舍弃巧事而去复拙事呢?再者,只有我墨者会泥印之法,密不外传。他们在竹简上以篆文抄《礼》,要抄多久呢?我们在草木之帛上印《天志》又需要多久呢?那么二十年后,是熟悉《天志》的人多呢?还是熟悉《礼》的人多呢?”
  “仲尼口口相传,不过弟子三千。若以文字相传,又何止弟子三千呢?”
  “陶邑的商贾,喜欢站在高处观察集市,凡价低者买、价高者卖,故称垄上而断。”
  “既然商人可以垄断集市,为什么我们墨者就不能垄断学问,以定天下学问的本源呢?草木之帛、泥印之字,两物一出,天下学问便以墨者为主了。”
  “况且,如今这文字,天下人能看懂的,千人中可有一个?若将来,千人中有一个认识彼字、百人中有一个认识此字,那么到底是千人识一的不识字?还是百人识一的不识字呢?”
  “所以,弟子不学字,只教字。到时自然会写字、能认字。”
  墨子放声大笑,他以为自己志向已经极大,却不想这个适的志向不逊于他。
  笑过后的下一句话,却把适惊出了一身冷汗。
  “你这做法,曾和我年轻时想的若似。墨者之中,士人不多,许多人并不识字。我年轻时曾想,既然如此,我何不学仓颉,重创文字?然而我花了半年时间,终于明白仓颉之大智,我一人之力怕是穷吾一生也难以完成。”
  众多墨者的文化水平确实不高,传世的《墨经》是诸子学说中错别字最多的,而且很多假借字——大抵就是小学生作文,某个字会读不会写,于是写个同音字。
  墨子说话又是一口方言,很多方言在后世齐鲁豫乡村仍能听到,譬如“中不中”、“饥困”、“宾服”之类的方言,两千年后还是一样的意思。
  墨子是否想过创字,适还是第一次知道,但《墨经》上,墨子是提出在辩术体系中规范语法问题的。
  至少在辩术篇中,墨子曾提出了规范语法时态问题:还没有发生的未来将要发生的称之为且;已经发生的在表达的时候一定要称之为已;正在发生的进行时因为想不出合适的词也姑且称之为且……包括辩术中的那些各种范例的因为所以、假设那么……虽不说要变动太多,但是在墨者内部的议论文上肯定是要规范语法的,丝毫不能错,关系到辩论体系。
  墨子的意思,恐怕就是创一套墨者能认识和快速学习的文字,用于内部的交流,反正墨者之间的交流常人也难以理解,加上文化水平都不高,错别字连篇。
  只不过尝试之后,便明白这几乎是个不可能完成的野心,于是戛然而止再也不谈。
  墨子说完这句话,盯着适,问出了下一句最重要的话。
  “仓颉造字,那是上古圣人,如你所言是悟出了天志。我自认聪慧胜于常人,可这种事我也做不来。你这些字,是从谁那里学的呢?为何这人名声不显?你说你悟出了天志、想到了磨盘,这我相信;但你说你不学字却会写字,这我不信。我谈非命,从无命中注定之事。”
  适知道,自己的古怪之处墨子必须要问清楚,好在他这半年早已经编的熟练。
  于是冲着墨者行礼道:“先生,这非我自创,我会的那些东西,也是从别人那里学来的。”
  墨子笑道:“这就是你说的那位奇人?”
  “不是一位,是两位。”
  适缓缓说道:“一位名叫赛因思,另一位名叫唐汉。这赛因思叫我称之为赛先生,另一位叫唐汉的却说这名字源自双亲故而只准让我称他为唐汉。”
  墨子听着这两个名字,喃喃道:“赛先生?唐汉?”
第四十章
八笔吏书贱体字(中)
  适说出了两个奇怪的名字。
  墨子念叨许久,确信自己从未听说过这两人。
  那唐汉尚可理解。
  唐尧之国,一直到武王之子时期才灭亡。
  成王小时候拿着一片桐叶和弟弟开玩笑,说将来肯定封一片地给你,周公旦认为天子无戏言,将叔虞封到唐尧故土,便是后来的晋国。
  原本的上古唐国被迁到南方杜地,后世子孙或可能以唐为氏。
  这赛因思就奇怪的紧。
  适见墨子皱眉思索,急忙道:“他们两位的来历,我也不清楚。当时我问过,他们说:天下的学问、个人的阴私,只能选一个,你选什么呢?”
  到底选了什么,适没说,也不必说。
  墨子明白如果这些话是真的,那么一定选的就是天下的学问,而非个人的阴私。
  墨子不再纠结这话是真是假,而是问道:“那些字是这两人所创吗?”
  适摇头道:“是唐汉先生所改,而非所创。唐汉先生曾说,仓颉造字,鬼神惊泣,只能改而不能再创。”
  “唐汉先生又说,以唐字为例,本意是唐尧烧陶的土塘,后来唐尧成为圣王,治理天下,所以这唐字又引出宏大、壮烈、信义之意。这些藏在史中、隐于文字中的大义,是不能废除的,只能够修改字本身。唐还是唐,只不过不那么写而已。”
  墨子想了一下,点点头道:“如此说来,你在两位先生那里看的书,都是这样的字写成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9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