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野心家(校对)第4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3/932

  “三嘛,交通货物,秦地手工业又不发达,他们想要与极西之国贸易,就得从中原购买。这又使得做工经商之人得利。”
  适起身看着众人道:“咱们既有必胜之心,在大略上就不必做怨妇状,秦人强势,最终不能持久,我们要坚定我们必将获胜的信心。”
  “在大略之外,秦地距咱们千里,最近的南郑也有褒谷相隔,任他去,也无法与我们起大冲突。不若借助他们的力量,使得我们的文字、文化传播到极西之地。天下大定,需要尚同,尚同之始,便要同文。”
  “我看,这对天下没有坏处。真要是有一天秦人与我们相接,我们竟然还不能一股作气安定天下定于一,那我们将来可就无颜去见子墨子了。”
  他是信心满满,其余人也对于泗上充满信心,这件事也就这么定下来了。
  高孙子表示了支持后,又道:“道理是这样的,但是我们也应该提出意见建议,一些能够更加利于天下的建议。”
  “既然他们来与我们谈,吴起也可能藏身期间,他所到秦地必受重用。虽说咱们的一些道理他们未必能用,但是也有一些可以补足的地方,能够让秦地的变革,更有利于将来一统之后,使更多的人民受益。”
  “适说的没错,铁器冶炼,早用早好。秦地授田,铁器推广,也有助于世卿贵族不能再起。”
  “既有铁器、牛耕、火药,若是世卿贵族还能让吴起、胜绰这些人人亡政息,那……嘿,那胜绰虽然叛离,可若论本事,寻常世卿贵族也及不上他。吴起更不用提。”
  高孙子虽然瞧不上胜绰取利忘义的行为,可是相对于那些他更加瞧不上的贵族,评价还是要高出不少。
  墨家反对秦地的一些变革,因为秦地的变革不符合墨家的道义,这一点是必然的,也是至少不支持的。
  但是墨家在口诛笔伐的同时,也不能够就彻底“道不同不相为谋”,与秦地没有任何的联系以洁身自好,而是要利用秦地的变革,最大限度地在秦君和胜绰、吴起等人能接受的范围之内,为将来能够更好的利天下做好准备。
  更不可能如同那些充满理想的年轻人一般,觉得墨家的道义对,那就要没有任何策略地与天下诸侯开战。
  该利用的矛盾还是可以利用的,否则就是名为“利天下”,实则“害天下”。
  这是墨家之前数年着重批判的一种思想,只不过批判的太多,又助长了现在泗上一些人认为“泗上安安稳稳过日子、非攻不战一国建成乐土”的想法,这也不对。
  禽滑厘看了一眼高孙子,便道:“我同意高孙子的想法,咱们就先商量一下秦地的事,还有什么可以有利于将来天下、又能使他们实行的。”
  “等到那些人来了,就与他们见见面,谈一谈。”
  ……
  几日后,索卢参等人终于回到了阔别十年的旧地,他们比吴起等人先行一步。
  踏上泗水河畔码头之前,已经看到了数千人在河边等待,为首的正是索卢参的夫子、墨家的现任巨子禽滑厘。
  禽滑厘之后,适等人也都并排站立,许多旧友全在。
  船还未靠岸,便传来一阵鞭炮声,噼里啪啦的声音响过,升腾起一阵青色的烟,还有数千人的欢呼。
  这一切,都足见墨家对于索卢参此行的重视,那些跟随索卢参一同归来的人更是感慨莫名,自己这十年的奔波,终究是有意义的,是利于天下的,也是被足够重视和认可的。
  以墨家现如今的傲气,这些船上跟随索卢参西行的墨者知道,就算是周天子亲临,墨家也不会摆出如此大的阵仗以来迎接。
第四十二章
文理
  像是马奶这样的从北境来到这里的人,听着身边的一些墨者指点着岸上站着的那些人,细声说出那些人的名字,也不禁激动不已。
  哪一个名字,都是如雷贯耳,在军中常常听说,只是不曾见过。
  比如适,马奶心说,原来这就是那个做出垄作牛耕犁铧火药的适,我常听他的名字。
  比如禽滑厘,马奶心说,原来这就是我们墨家的巨子,这就是泰山之上得传墨子守城所学的人物。
  比如公造冶,马奶心说,原来这就是商丘一战成名、做彭城守以变革的人物……
  这些平日里耳熟能详的人物现在可以亲眼的见,马奶高兴之余,也更加坚定了若是在泗上还不能说服自己,那就一定要亲口问问这些人……利天下万民,算不算高柳以北的那些和他一样的胡人牧民牧奴了?
  此时压下了这个心思,这一路对于墨家描诉的繁华乐土更有了新的认识,泗上沿岸谷香阵阵、瓜菜漫田,更有沟渠纵横,商贾往来。
  既得见,又远胜于高柳,心中更坚定了墨家的道义是对的想法。
  于是挺起胸膛,将胸前挂着的黄铜军功章反射着太阳的光芒。
  ……
  场面足够震撼的迎接之后,又有酒宴,在之后便是一些具体的西行之路的问询、那些带回的种子、书籍的整理。
  这一次索卢参西行归来,对于墨家来说仅仅是带回的那些种子、书籍还有那些工匠学到的技巧,以及对于西方的见闻,都足够资格拥有这样的迎接场面。
  仅仅是种子,就足以丰富诸夏中土民众的生活水平。
  黄瓜的味道清香,那是很好吃的,若非索卢参此次西行归来,便吃不上。
  芝麻可以榨油,如今铁锅开始推广、榨油术已经存在,芝麻便可以作为重要的油料作物。
  苜蓿最能肥田,又可以作为饲料饲养牛羊,还能够用于轮作,用来休田。
  很多菜肴,若是少了大蒜的味道,便差了许多,大蒜从西方带回,便可以让餐桌多出许多滋味。
  蚕豆的话,夏日以盐水煮、或用油烹制,也是佐酒的佳肴;香菜可以让人欢喜让人愁;若没了石榴便少了燕赵之地“天井鱼缸石榴树”的风情;更不要提葡萄美酒夜光杯的优雅。
  除了这些,西方的哲学、建筑、造船等技巧,都可以互通有无,择其善者而从之,又能够对应借鉴。
  索卢参将沿途的见闻、途中墨者的组织、发展、自己在西方的活动都记录成日记,递交之后又和墨家的这些高层们诉说了许多。
  待到说完这些,适便问道:“你既归来,便要投身到利天下的大业之中了。你有什么打算没有?”
  索卢参笑道:“我这刚回来,很多道理未必跟得上,还要学一段时间。”
  “再说,我从极西之地带回来许多书籍,这都需要翻译过来。这又要花些时间,我已年纪五十,也经不起这些奔波。”
  “只是……”
  他说到这,抬头看了一眼禽滑厘和适,说道:“我在雅典,创建了一所学园,传授墨家的道义,多有人听。此次归来,虽有几人留在了那里,但是学识终究不足。我年纪又大,只是希望若有可能,可以选派一些人再往极西之地,在那里传授道义。”
  “既天志正确,那就应该秉持必胜之心,有传播天下之志,广播墨家学问才是。”
  众人也都点头称是,索卢参的归来,证明了天下足够大,也让此时中土的天下观需要发生一些变化。
  不过关于索卢参的去向,在他归来之前便已经讨论过。
  适见索卢参这样说,笑道:“你和大家想的差不多。你的去向,大家研究了一下……”
  “嗯,彭城如今要建立一所成均,由你任文科之长如何?”
  成均,极为大学的古称,而且还是传闻五帝时代的古称。
  《春官、大司乐》有记载,五帝之时,掌成均之法,以治建国之学政,而合国之子弟焉。
  这时候周天子的官办大学叫“上痒”,取成均之名,也是为了绕开不必要的麻烦。虽说周天子现在威望全无,晋地三分、田氏代齐,可有些不必要的麻烦暂时还无必要。
  索卢参一听便知道成均是什么意思,如今墨家的学堂之中传授的学识极多,可之前的最高学府并未有具体的名称。
  他只是不太明白这个“文”,是什么意思。
  他当然认识文这个字,但是此时的文,有着很多的含义。
  一旁的禽滑厘就给索卢参解释了一番,从个人情理上,禽滑厘终究是索卢参的夫子,这不涉及到墨家的道义,所以由禽滑厘来解释最为合适。
  文理的本意,其实很相似。
  文的意思,是纹身、草木上的花纹之类的“纹”,种种后续的意思都是引申义。
  而理既是王字旁,也和玉有关,本身的意义是玉石内部的花纹、树木的年轮疖子之类的内部花纹。
  一内一外,正合阴阳,引申出来的意思都是事物的内涵、原理、走向等等。
  用在此处,这成均之中分为文理,也就是借用了引申义。
  文,研究的是历史、山川、人物、风情、文章。
  理,研究的是事物内部的原理、本源。
  索卢参很容易就听懂了其中的意思,念叨着文理之分,若有所思,问道:“既我为这文科之长,也正好,我可以将带回的那些书籍翻译,讲诉给学生。”
  适摇摇头道:“不只是讲诉。既然文本身就是纹理之意,还要讲清楚其中的道理。要按照墨家的道义和乐土之说,解释一些东西。这些书籍的编纂嘛,你也要参与负责。”
  “再一个,既然你从极西之地归来,带回的文章书籍都需要翻译,也不妨多传授一些弟子,专门学习希腊文、波斯文。将来以作行理。”
  行理,就是此时外交官的意思。
  《昭公十三年》曾说,“行理之命,无月不至”,后来由外交官之意的行理,引申为出远门携带的衣物用品,便有了行李之词。
  建立成均的想法,早在索卢参归来之前就获得了一致的通过。
  一则是墨家的道义,是要研究天志、事物的本源的,这也是墨家可以行于万世的根基。
  二则墨子本身就是一个喜好探究事物本质的人,光学八法、声音的传播、机械结构这些,都是墨子一生所学。
  三则就是这些年,墨家众人亲眼看到了学识带来的改变和其中蕴含的力量。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3/9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