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野心家(校对)第5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2/932

  齐军营垒前的四门火炮已经开始轰击,距离还远,几枚铁丸子在干燥的地上弹了几下后,飞入了第十三旅的阵列之中。
  一名第一次上战场的士兵运气有些差,左脚被炽热的铁丸直接砸碎,倒在地上嚎叫。
  鲜血满地,连队中的人立刻按照平时训练的那样将这个士兵抬出,后面还有医生接应。
  身旁的人仿佛没有看到那些溅出的鲜血,沉默无言地补到了那名士兵所在的位置。
  阵前,八门随师旅行动的铜炮也已经部署完毕,与侧面的七门形成一个夹角。
  年轻的炮兵们拿着推杆、擦拭内膛的醋绒、调整角度的量角器在闪亮的铜炮前有条不紊地装填着。
  观测的军官确定每一门炮都调整好之后,下达了开炮的命令。
  二百多步的距离,对于这些口径很小的铜炮而言已经算是极限,基本上能否命中都是靠运气。
  但在运气之外,还可以靠计算和经验,让打中目标这个算是很运气的事几率更大一些。
  轰轰几声,十五门大炮同时开炮,铁丸的落点很靠近齐军的炮兵,但只有一枚砸中了齐军铜炮的车架。
  对面齐人的炮兵紧张起来,原本他们要轰击步兵的,但面对着墨家火炮的轰击,只能调转炮口,想要对轰。
  然而终究还是慢了许多,剩余的三门炮开了一次,炮弹距离义师的炮兵很远,齐人根本来不及调整角度,而且也并没有各种提前的数学计算的支持,只是凭借经验。
  他们倒是想跑,可是又不能跑,若是他们跑了,营垒前的步兵就要立刻承受义师火炮的密集轰击。
  可对轰几轮之后,齐国在营垒前的四门炮只剩下了一门,大概终于是接到了命令,炮兵放弃了大炮,向后退却。
  六指在后面观察着之前的对轰,远处传来的炮声那是别的师也在和齐人对轰,现在炮声不再对称,看来全线前沿的齐军炮兵都已经撑不住了。
  如今那十二门口径稍大一些的铜炮已经在车架上准备就绪,工兵们也正在和炮兵的指挥官沟通一会如何构建阵地,前线的对轰也已结束。
  六指却不忙,他确信,现在齐军主将一定看不明白义师到底想要干什么。
  按说,如果想要打开缺口,那就应该把大炮集中起来猛轰一处。
  而现在义师各个旅配属的小炮都分配在阵地之前,直接归属于各个师指挥,分散轰击,只是先打击齐国的炮兵。
  六指想,这在齐人主帅看来,义师是准备在全线慢慢推荐,缓慢压缩,利用炮兵的优势,一点点的推进。
  这应该是齐人主帅所喜欢的,因为这样的推进速度很慢,而且可以不断收拢前面溃败的士卒,将后面的士卒顶替上去,不断交战在第一道营垒前添油交锋。
  这样做的好处,便是义师的损失会小很多:炮兵推进,轰击齐军营垒和方阵,步兵等炮兵轰击一个时辰,再慢慢推进,将打开缺口的齐军向后赶。
  这种欺骗,正是适之前命令两个师展开后,归属于旅一级的小炮不集中的原因。
  这样的话,齐人觉得,这一战义师虽然必须要获胜,但获胜的损失一定要小,不能在这里死战:因为临淄军团尚且还在,那才是齐军的主力,如果在这里损失太大,这一战就算获胜在战略上也已失败。
  所以,齐人会相信,墨家要采用这种风险最小、损失最小、但是速度最慢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利用墨家炮兵的优势,用每天向前推进一些距离的办法,不断挤压齐人的防御范围。
  一旦挤压到一定程度,调动难以展开的时候,齐人就会溃败。
  然而六指却明白,这不过是欺骗,这种欺骗的背后,自己这边下一步的猛攻,其实还是欺骗。
  他还在等,还在等别处的阵线上开始缓慢向前推进,让齐人主帅误以为墨家要才用缓慢推进的方式获胜、而且开始调动后续的部队分散到防线各处方便支援的时候,他才会行动。
  全线推进是虚、自己等到齐人以为义师要全线推进开始调动而猛攻山坡还是虚,真正的实,在适所处的南线。
  于是,六指命令道:“步兵向前推进一百二十步,等旅属炮兵跟上,继续轰击齐人营垒。步兵不要冲击,等待命令,掩护炮兵。如果齐人越垒来袭,不要追击,齐射赶走他们就好。不准急躁,不准出击,哪怕齐人被炮击混乱,也不准不等命令就推进!”
第一百三十二章
士的黄昏(上)
  他的命令下达的时机,并不只是他所在的侧翼,而是凭着炮声来判断,应该是全线都已经准备向前推进了。
  传令兵将命令下达,旗帜挥动,在六指身边的号手也吹响了短长不一的号音。
  伴随着号音的传递,在前面的第十三旅开始缓缓向前。
  最前面的笛手吹奏着符合步幅节奏的军乐,腰鼓响动,脚步相和。
  此时齐人营垒之前的火炮已经被摧毁或是被迫转移放弃,不能够对义师步兵的行动产生任何的干扰。
  山坡上的那九门齐国的铜炮,可以支援第一道营垒,也可以轰击到营垒前最远百步的距离。
  六指下达的推进命令,并不能让步兵承受山上的火炮轰击。
  但若是开始进攻,就要受到齐人火炮的轰击。
  步兵听着命令,在服饰华丽的军官的带领下前进了五十步,便停下,重新整队保持整齐。
  夹在矛手连队之间的火枪手突出阵前,继续向前,矛手随后跟进。
  那些旅属的轻铜炮此时也不再发射,而是牵来马匹套上,收拾好火药桶和那些乱七八糟的工具,跟在步兵的后面向前。
  他们要在距离齐人第一道营垒二百步左右的地方展开,那样齐人的火枪和弓、弩都不能对这些火炮造成威胁。
  而且齐人营垒前线部署的火炮都已经被摧毁,这些旅级配属的轻炮在二百步的距离可以增加命中率,而且完全没有齐人火炮反击的威胁。
  后面的十二门炮管更长、口径稍大、射程更远的铜炮,需要更加靠近到齐人的营垒,才可以压制山坡上齐人的九门火炮。
  已经开始向前推进的第十三旅,就是为了掩护这十二门大炮展开的。
  六指的判断是这样的:如果山坡上的那九门炮不去管步兵,而是轰击将要展开的己方十二门炮,那么精锐的第十三旅就可以直接攻破齐人的营垒,派出工兵和勇士突袭山坡上的铜炮。
  如果山坡上的那九门炮迫于压力,只能轰击第十三旅,那么第十三旅只需要越过最危险的百步距离仍旧保持高昂的士气,那么己方的炮一旦部署展开,山坡上齐人的火炮就只能选择溜走或是被摧毁。
  因而,他一开始就直接选择了用师里最精锐的这个旅首先进攻。
  当然,现在还不急。
  前线,步兵的鼓点急促地敲动了三下后,之前如同成片的树林一样推进的义师旅连立刻停住了脚步,开始整队等待。
  对面的齐军无法攻击,只能紧张地看着义师这边的行动。
  后面跟上的旅属轻炮悠然地在义师前沿展开。
  ……
  齐军主帅所在之处。
  平阴大夫手里拿着一个漂亮的、精致的黄铜外壳的千里镜,脸上露出一副忧虑之色。
  千里镜如今已经是许多军事贵族都会买上一个的东西,价格嘛也自然是贵的离谱。
  可就像是一种攀比,手里面没有个这样的玩意,实在是展示不出自己是可以统军的贵族。
  然而天下出产玉英水晶最多的地方,便是东海之滨的原缯、郯等地,那里是工匠原本就能用当地出产的水晶磨制诸如水晶杯这样的贵重奢侈品。
  潡水一战后,墨家俘获了越王翳,在最后谈判的时候,便要了当时在越国宫廷内的一部分东海的水晶器皿工匠。
  这些年随着泗上玻璃产业的发展,各种镜片也开始出现,原本磨制水晶的工匠的子孙们不再去磨制那些顶级贵族陪葬或是日常用的水晶杯或是水晶剑柄之类的物品,而是成为了第一代磨镜工匠。
  许多贵族很痛恨墨家,但是泗上出现的东西他们却并不痛恨,而墨家也乐于赚他们的钱,千里镜在义师军中配属到旅之下,但在义师之外则是昂贵的奢侈品。
  平阴大夫手里的千里镜,总会让他想到墨家的奇技淫巧,然后便不得不想到那些可以扭转战局的火炮,终究还是墨家占优。
  他眼中看到的,便是整个义师的阵线都在缓缓向前移动,在敲掉了己方部署在前沿的小铜炮之后便停步不前。
  透过镜片,平阴大夫注意到那些在义师步兵阵前准备展开的、黑乎乎的铜炮,脸上阴沉的神色也正是源于这些即将展开、可以轰击营垒而自己这边却无可奈何的火炮。
  周围的将校和养的谋士也都注意到了这一点,一个个面露忧色。
  平阴大夫放下千里镜,叹息道:“墨家奇技,吾所不及。不止是炮多,连同操炮的人,齐人如何能及得上泗上?”
  这时候并非是发感慨的时候,便有谋士道:“如今墨家士卒靠前却不攻,这显然是要展开火炮,轰击营垒。”
  “公需知晓,若是墨家火炮齐轰,我们只能挨打,那士卒军心必萎……”
  平阴大夫无可奈何道:“我如何不知?便是最善战的士卒,以往若无弓箭,敌方却有弓箭不断攒射,那也只能是忍不住冲出去冒着箭雨厮杀。”
  “可现在……我如何厮杀?”
  “若是全军移动,大阵自乱。野战变阵,谁人能敌墨家鞔之适等人?这样尚且可守,但若大军移动与之接战,那就可能会溃败啊!”
  不是平阴大夫愚笨,而是以往的战场经验,没有“夺取敌方火炮或是用楔子插入铜炮火门”之类的可供参考的经验。
  甚至于火炮也才不过出现了十余年不到二十年,平阴大夫十年前学的还是“如何养士”、“车阵冲击”、“徒卒结阵”之类的“贵族不传之秘”。
  转眼十余年,这些不传之秘竟然如同草履,在火枪、火炮和崛起的步兵军阵之前毫无意义。
  现在,他也知道放任墨家义师的火炮轰击那肯定不行,那样只怕军心很快就要动摇。一旦有将校挺不住,主动出击,那么可能就会引起整个大阵的混乱,墨家那边一定不会错过这样的战机。
  平阴大夫观望许久,忧色满面,说道:“我已看出鞔之适想要做什么了。诸位可看出来了?”
  如今似乎已经很明显了,这若是再看不出来,那实在是不足以作为能被一都大夫所重视的被养之士。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2/9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