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野心家(校对)第55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9/932

  待众人安静下来,适便道:“你们这次来,也都知道,是来主持分地事宜的。不少人在泗上主持过分地,这里不比泗上,有几件事我还是要说一说的。”
  “以功利而言,这一次齐国贵族逃亡,土地分配给庶民……为的是咱们能够获得齐国民众的支持,也是为了洒下火种。就算说有一天咱们撤走了,民众也会知道,原来天下还有这样的制度、还可以耕者有其田。”
  众人纷纷拿出木炭笔亦或是用毛笔,记下“耕者有其田”这句话。
  适又道:“但是,咱们分地的理由是什么?咱们墨家,是讲天志的,这分地的缘故,就不能够不符合咱们的大义。”
  “正是,道法自然,天地即为自然。咱们是认同道法自然之时,天地生人生万物,这天下归于天下人。”
  “按照天志来说,劳作是可以生产和让财富增加的手段。”
  “道法自然之时,土地是自然的一部分,是归属于天下所有人的。随着人们学会了劳作,用劳作使得土地产出了作物,这土地变为了耕地,那就不只是自然状态下的土地。”
  “耕地,便成为了自然状态下归属于天下的人的土地,和经过劳动改造后可以产出粮食的土地的聚合体。”
  “《诗》云: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诗》里我看唱的就很好。贵族们不稼不穑,没有针对土地有任何的劳动,凭什么耕地要属于他们呢?”
  “天下九万里,土多而壤广,肃慎之北、缚娄之南,土地宽广万里,可那些土地不经过人的耕种劳作,对于已经非是自然状态的天下而言,便只是土地而非耕地。”
  “耕者有其田,是目的。”
  “但凭什么耕者有其田?因为耕者,使得土地本身附加了他们的劳动,使得自然状态的土地不再是单纯的自然,他们理所当然地可以拥有自己在上面劳作的土地。”
  “就像是海里的鱼一样。”
  “海里的鱼,属于天下人。但是不捕捞,那鱼便无意义。你更不能说,大海广阔,便属于某个诸侯、某个大夫的私产。”
  “渔夫捕捉了,那么别人想要鱼便要买。可为什么在土地上,他们就不能理解了呢?难道说渔夫捕捉的鱼,可以归属于渔夫;但耕者耕种的地,竟不属于耕者?”
  适在那侃侃而谈,用的也是资产阶级启蒙学说的道理,用来摧毁贵族封建土地所有制的根基和基础。
  自然状态的人和世界、劳动创造财富,这两点是资产阶级革命理论的基础。
  缺乏第一点,便没有夺权、夺取天下、理性建设天下、众人制法为公意而理性指导的基础。
  缺乏第二点,便没有启蒙学说中私产、土地不属于贵族、每个人的权利的合法性。
  如果不是劳动创造了价值,贵族的土地凭什么要分给庶民?如果只是说活不下去而去夺走,那又需要第一点中的天帝赋予人生命权和存活权为基础;而劳动创造财富和价值,才使得土地贵族的存在等同于蠹虫,也使得土地归属于在其上劳动的人有了足够的法理性。
  所以墨家的义,和天下的义,不能妥协。
  在道义上的稍微妥协,墨家所做的一切都将是错的。
  有时候法理性不重要,但有时候也很重要,因为这重要性源于墨家要以这个法理性建设天下乐土,而不只是争霸天下。
  两千年后的革命,是分两步走的,第一步那是资产阶级软弱不能挑大梁没办法了工农带头的资产阶级革命,而资产阶级革命不是目的而是过程,是为了下一步的过渡。
  逻辑分明。
  至于现在,这既是过程,也是目的,时代所限,也只能走到这一步,但所依靠的力量却是相同的。
  只不过原本历史上的那次革命,因为比别人晚了太久,以至于资产阶级毫无力量,没能力自己干成事;而现在则是因为别别人早了太久,以至于本该抗大旗的资产阶级还是个萌芽胚胎,依旧没能力自己干成事。
  亦是逻辑分明,且完全符合经过适“修正”的墨家之义。
  之所以可以“修正”墨家之义,是因为墨子的本义中本身就有这方面的内容,适在那些基础上扩展也就很容易。
  融合道家的“道法自然”延伸出的自然法;法家的“列星随旋,日月递炤,四时代御,阴阳大化,风雨博施,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不见其事而见其功,夫是之谓神”的天帝、自然即为不可抗拒的天志规律等内容,其实资产阶级启蒙学说的所有思想层面的要素都已经具备。
  铁器、火药这是临门一脚的物质基础,天、天帝、自然、神的解释,决定了天帝本身是否拥有人格。没有人格的天帝,只是宇宙本身:太阳东升西落,这就是天志,就是规律,就是从天地宇宙初创的那一刹那就决定的。
  换句话说,万有引力是天志,也是天帝的意志,这在此时不能算是错,而且还可以借此引申出人文方面的许多内容。
  神没有错,错的是有人格、有自我意识的神。没有人格没有自我意识的神、天帝,和宇宙没有任何的区别。
  有没有人格,区别就在于“德何以德”的疑问,好的为什么是好的?坏的为什么是坏的?善的为什么是善的、恶的为什么是恶的?
  上天有好生之德,所以随意杀人不好。
  天生万物,万物含人,我思故我在,于是天地因为有人存在而对于人才有意义,所以人活着是天帝的意志,否则天帝干嘛要让人是活的呢?所以活着是天帝赋人之权,故而随意杀人是不对的。
  这两者看似一回事,实则区别很大。
  区别在于当有一天掌握了神权话语权的人说上天说要杀某个族群、种群、异端异教徒的时候,那么也是有道理的,甚至是荣光的、有德的。
  而用自然的理性去推断,便怎么也没有道理。
  反过来,当天帝自然没有人格的时候,天帝创世之初,便定下了圆周率,所以导致了天下的纬度;天帝创世之初,便定下了万有引力和质量、距离的平方有个常数,那才有了现在的世界模样。
  社会契约说是假设。天帝赋人之权也是假设。自然状态还是假设。或者,都是假的。
  但等到人们可以找到其中漏洞的时候,天下早已不是这般模样。至于现在,由这些伪为天志的学说,却可以推出这一次划分贵族土地、宣扬“人无分老幼贵贱皆天之臣而人人平等”的道义。
  跪坐之下的众人,久浸墨家之义,适所说的这些内容和分地的“合自然法的法理性”等问题,也不是这些人第一次听,做笔记的便少,点头称是的却多。
  适扬扬手,与众人道:“道理,不只是说给自己听的,也是说给天下人听的。对于民众,他们肯定欣喜于自己分到的土地,但也一定要讲清楚,他们得到土地理所当然。”
  “这便是和泗上不同之处。”
  “泗上,我们既要讲道理,也要让民众得到土地,从而让我们的力量强大。”
  “在这里,我们可能不久就会撤走,民众的土地会又被贵族收回去,所以我们要让民众知道,贵族不稼不穑便拥有广阔封地不合理,而自己拥有土地才是理所当然。”
  适指着众人,总结道:“泗上之事,关键在于分,分得合理公正。而齐国之事,关键在于理。这一点,一定要弄清楚。”
  “换言之,这里分不重要。”
  “重要的是造势、讲理、让民众知道为什么要分。”
  “泗上的事,可以慢慢来,温文尔雅,公平公正,甚至可以讲道理之后再赎买,使得金钱集中投入到作坊手工业中。”
  “这里,要按照之前定下的,工商业者不动、自耕自垦购买的不动。但凡是贵族的封地、禄田、包括动用封地上隶农的封建义务而开垦的‘伪公田祭田实私田’,一律一刀切,慢不得、缓不得。”
第一百八十五章
泰山之阳(三)
  适的这一句一刀切,在场众人倒是没有什么异议,都明白其中的缘故。
  泗上墨家执政,原本一些拥有土地的贵族,“被迫”地成为了经营性的地主或者入股参与了纺织、矿产、手工等行业。民众赎买的钱给予那些贵族,而贵族手里捏着钱又不能坐吃山空,只好投入到泗上蓬勃发展的手工业之中。
  加上墨家的技术领先、楚国越国诸国市场的免税,手工业利润极高,完成了成功的转型。
  随着五年、十年亦或是二十年的赎买期结束,大量得到了土地的民众也有了更多的消费能力,当外部市场逐渐饱和的时候,泗上以自耕农为主体的内部市场也开始发力。
  但在齐国,再这么弄就不合适。
  那时候不说什么天志之下劳动者理所当然应该拥有土地,那是因为需要暂时稳固泗上的那些贵族。
  现在泗上的旧贵族要么在当年的彭城平叛中死的差不多了,要么就乖乖地成为了经营性的地主和入股纺织矿冶行业的新兴资产阶级,如今贵族拥有土地的道义对他们而言已经没有太大的诱惑。
  说到底还是利益,真正想要维护礼制的贵族没几个,其实他们想要维护的是温情脉脉的礼之下赤裸裸的利益。
  原本墨家是一副可怜兮兮的、希望得到天下士人关切的殉道者的模样。
  现在,则是兵强马壮,损害时代进步的便直接碾过去的霸气。
  干部不足,人手不够,天下诸侯的压力,这都导致了这一次齐国之战的占领很难长久,一刀切最是可以发动民众,也是唯一可以在墨家撤走后让齐国长城之南几十年内民众革命气氛高涨的手段。
  能够参与这一次会议的,无不都是信得过的人,墨家的自己人,其中的保密条令也自然清楚。
  占据齐国最终要撤走,这是大战略。一旦田庆知道了,只怕主动进攻就无从谈起。
  适敢这么说,也是认定了这些人不可能泄密,高孙子那边主要是查管这样的事的,适很是放心。
  大方针定下来之后,也就谈了一些细节,便散了会。
  庶归田这样的一批已经抵达博邑的小青年自然没机会参与这样的会议,但这次会议定下来之后他们也就需要奔赴第一线,展开分配贵族土地的工作。
  或许他们这些人在议定的名单上,只是一个个可以丈量土地的“工具”或者数字,但对于那些急切渴求自己土地的几万农夫而言,他们却又是希望的化身。
  在博邑只是住了一日,庶归田和几个同窗便接到了命令,要参与梁父一代的土地划分丈量工作。
  带头的组长,是个甲申年便入了墨家的墨者,姓孙,名璞,字襄,应该是齐国田氏一脉的旁支。
  庶归田等人在这些甲申年便加入墨家的墨者面前,一个个老老实实,收敛了平日的嘻嘻哈哈。
  这倒不是说因为孙璞身上残余的那点贵族血脉的缘故,而是在庶归田看来,在甲申年能够加入墨家的那些人,无一不是一身的本事、满腔的热血,在这样的人面前,自己知道的那点道理实在是可笑。
  他猜的也不错,能够派往梁父主持土地划分和清量的,却是也必须要是人才。
  这一次齐墨之战到现在,以博邑为界。
  博邑西北,济水流域,那里的群众基础要好得多,因为平阴军团的覆灭,大梁的齐人被俘之后经过了一番教育然后释放归乡。
  那些庶民正可以作为配合墨家后续工作的主力,博邑西北就要简单一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9/9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