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野心家(校对)第6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4/932

  但至于行,很多都是从零开始,靠着先知,用人命和时间堆出来。
  材料需要千万次的尝试,制械所的人太明白这其中的关键了。
  有些东西,原理一说,现在就能做。
  比如矾酸,要是不会做这东西,那么泗上就不可能有那种卖给诸侯贵族的、昂贵的治疗心痛的药。
  有些东西,原理一说,可能十年八年才能摸出个头绪。
  还比如矾酸,泗上现在最大的矾酸作坊,用的是铅室,可是铅太软。铅室做小了没效率,做大了很容易变形,那怎么办呢?外部四周加上木头框架,糊上草泥,上面弄上木头框架,把铅顶吊住……
  再比如那个听起来很简单的板簧,原理太简单了,弹性蓄力,击发燧石,可是要做出来足够弹性的板簧,至今已经花了十年。
  ……
  安装原始的烧煤机器的那人所谓的“隔壁”,此时人声鼎沸。
  几个人小心翼翼地用钳子从融化的铅水里捞出一根弯曲的板簧,仿佛这是一件易碎的瓷器,七八个人眼巴巴地看着这个小小的、可能只有手指长的东西。
  正如在煤矿旁发牢骚的那人所言,板簧从立项到现在,已经过去了十年。
  百金的奖励,那是对外的搂草打兔子,盼着有工匠无意中弄出来合用的。
  而在内部,则是分成若干的小组,用各种不同的方式尝试。
  如那人所言,能用的淬火方式都用了。
  直到尝试到了用“铅”这个熔点比油沸要高、但却远低于青铜的东西,愣生生把铅融化了尝试淬火,这才终于有所突破。
  前几日的尝试,似乎有效,而这一次就是重复实验了。
  先是用熟铁锻打成渗碳钢,然后用水快速淬火,淬火之后,用坩埚化铅。
  再把在水中淬火后的板簧放入铅水中,等铅水凝固,再把铅融化,用钳子捏出来,自然冷却。
  具体原理,他们不懂。
  至于手段,百十号人用了十年时间,把熔点比炼铁温度低的能淬火的手段试了不知多少次。
  昂贵的蓖麻油、芝麻油,不知道耗费了多少。
  淬火用的水里面,不知道加过多少稀奇古怪的东西。
  就在前几日,一枚似乎合格的板簧终于被试了出来。
  今日负责这件事的、从当年的小伙子变为中年人的那些人都聚在这里,等待着一会的结果。
  冷却的那根小板簧的前面,系上了丝线,实验的工匠小心地在下面添加着砝码。
  等十斤的重量压上去的时候,那根寄托着百余人十年心血的板簧还在坚持,人群中已经发出了兴奋的喊声。
  “十五斤!十五斤就够!只要能畜十五斤的力,就能擦动燧石,让发火率在七成左右。”
  “撑住啊!”
  在这件事奋斗了十年的工匠们齐声叫喊着,仿佛那根板簧能听到他们的呼唤一样。
  负责加砝码的工匠额头上全是汗水,又是一个一斤的砝码放上去,然后剪短丝线,嗖的一下弹直。
  再度系上丝线,重复着原来的动作,很多人的心仿佛都跳到了嗓子眼。
  十二斤。
  十三斤。
  十五斤。
  十八斤……
  当最后一块砝码放上去后,剪断丝线再度弹直的那一瞬间,屋子里迸发出一阵阵呼啸。
  “成了!”
  “成了!”
  “去他娘的火绳!再也不用了!”
  一个头发已经花白的工匠忽然跪在地上,哭了起来。
  他的儿子在服役的时候,死在了火绳引发的火药燃烧是故上,那只是一场很寻常的是故,正常到这种事每年要传来七八次类似的消息。
  而那个从跟随着适系统地学完了一些东西之后,就一直在负责制作板簧的曾经的年轻人,伸出手抚摸着这根小小的板簧。
  他确信,自己的孩子出生的时候,都没有这样小心地触摸过。
  百余人,十年的心血,就是这么一根小小的板簧。
  他用力将板簧掰弯,对准了自己的腿,忽然松手,巨大的弹力抽打的他的腿一阵剧痛,可他却哈哈大笑。
  没有人觉得他痴傻,也没有人觉得又笑又哭有什么不对。
  将近十年的时间,这些人所有的生活都是围绕着这根小小的板簧,生孩子不过才十个月,而他们花了十年。
  在他们眼中,这根小小的板簧,就是士卒胸前的军功章、是那些庠序先生写的书中的道理、是子墨子建起的墨家、是周公分封的天下……
  那是许多年后,人们仍会记住的事,那也是他们这一辈子至今为止最大的骄傲,最大的成果。
  曾经学习的孩子,如今已是中年,而现在,他才算是松了口气。
  当年先生给他行的那个礼,他用了十年的青春终于还清了。
  负责人笑过之后,没有去讲这件事物对于利天下的意义,因为已经不必讲。
  他举着那根板簧,却说了一番极为生活的话。
  “去买一挂鞭炮!庆贺一下。”
  “直接去找度支部,领取那百金!”
  “休沐一月!”
  “派人,快马,去城内买剧院的票,去包最好的酒肆,今晚喝醉,后晚看戏!票数多少,按照妻、子一并买了。今晚上的酒宴,也一并携妻带子!直接走账,领金之后再补还。”
  轰……
  人群立刻发出一阵自发的鼓掌声,当即便有两人急匆匆跑到外面,不多时轰轰的鞭炮声响彻整个制械所。
第二百九十九章
大乱前夕(八)
  大院内隔壁的那些部门纷纷探出头来,不用多问,连连恭喜。而负责板簧制作的这些工匠,一如当年改良了纺车和织机的那些人一样,昂着头骄傲满满,冲着那几个隔壁的人喊道:“你们继续忙吧!我们要休沐啦!”
  那几个挂着“削铁刀”、“细丝璆琳管”、“银镜”、“炮床”等牌子部门的人一脸羡慕,羡慕之后,又回到自己的大院内。
  ……
  是夜。
  百余人包了沛邑最大的酒肆,带着红色袖标的、隶属于督检部的内卫部队在街上看似正常的巡逻,实际上却在酒肆的附近部署了至少三十人。
  看上去一切正常,车水马龙,只是一些准备到这里吃饭的商贾悻悻离开。
  这里便是沛邑最为热闹的地段,不只是因为靠近泗水、酒肆林立、金行和交易所在附近,更是因为沛邑的“百姓剧院”也在附近。
  随着泗上生产力的提升,大量工商业的畸形发展,市井文化也开始丰富起来。
  墨家非乐,但到了墨子去世后,主管宣义部的是适,很多东西修正的厉害。
  从“非乐”为结果变为了“非乐”为手段,从要非乐变为了为什么要非乐,既然他提出了“阶段性的手段不同都是为了利天下的目的”这个说法,很多东西自然变得不成样子。
  此时天下的音乐水平已经很高,宫商角徵羽五音,外加十二平均律都已经出现,墨家在泗上事实上“灭”国不少,各种乐器齐全。
  有人曾说,看看墨家有多僭越,去看看沛邑的“百姓剧院”就知道。
  适一开始主管着宣义部,很多宣传手段他采取深入民众的办法,除了口头和道理的纸笔宣传,民众喜闻乐见的“歌唱”、“戏剧”等活动,也都成了宣传的手段。
  百姓剧院,就是在这种前提下建造的。
  那么多的乐器,若是浪费了岂不可惜?用来铸炮,又不合用,于是泗上最为礼崩乐坏的一幕便时常在百姓剧院出现。
  那里不止演戏,还时不时组织编钟、笙箫、陶笛之类的大型交响音乐表演,所谓“诸侯看得,我看不得”?
  那是很有趣的地方,来往泗上辩论、求学、找茬的各个学派的人向来不少,但是儒家弟子来到泗上,从来都是绕开最繁华的街市区,更不可能进入剧院。
  剧院能够容纳不少人,也算是沛邑的一个标志性建筑,更为有趣的是剧院的门口贴着半幅“对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4/9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