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野心家(校对)第9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11/932

  这不只是对指挥官的考验,更是对平时训练的纪律性的考验。
  稳妥一点是等一等后面的步兵跟上,双方配合创造出战机,但后面的步兵跟上来至少也得半个时辰……
  四门铜炮,非是小功。
  不少人都觉得,这一仗打完,诸侯联军就根本跑不掉了,一旦解决了诸侯联军,杀死了天子、齐侯和韩侯,只怕之后天下也难有大战。
  既如此,不如拼一下,以为战功。
  他们既做侧翼策应,通信手段落后,本就有战前临机之权,尤其是上面给出的命令是圆融不清的策应的时候,更是如此。
  开了个小会,内部表决了一下通过之后,三个连队便整队朝着齐军的更侧后的地方行军。
  齐军侧后方的那个连队注意到了墨家骑兵的动向,火枪手们纷纷展开,提着沉重的火绳枪架在了木叉上。
  这里正好一个连的齐军,八十名长矛手,一百一十多火枪手。
  长矛手列成四列,火枪手在两翼,也是分为四列,循环在前面共用的木叉上射击,这是齐军标准的防守战术,基本上源于齐墨战争或者齐越泗上霸权之战的经验。
  只是这种战术体系需要很好的骑兵配合,齐国养不出足够的骑兵,战车兵种又已经证明难以发挥,齐国战术体系的问题很大。
  如今一个连队二百人面对着将近五百的骑兵,很多齐军兵卒极为慌张,因为他们的侧翼没有掩护,在这里他们是一支孤军。
  侧面距离他们最近的一个连队在二百步外,齐军的兵力捉襟见肘,又要组织在正面的反击,又要防备这支侧翼机动过来的骑兵,之前为了防备这支骑兵调动之后出现了这么大的漏洞,而墨家的骑兵军官也发觉了这个漏洞。
  相距大约四百步的时候,对面的三个骑兵连开始展开,形成了一条波浪一样的长线,已经开始催促马匹缓步跑以热身。
  对面轻骑的主要武器是铁剑,但是冲击的时候会选择用长长的木矛。
  说是矛,实则连个矛头都没有,只是一根长木棍,前面用刀剑削出一个尖。
  这种冲击用的木矛基本上都是一次性的,用完就扔,打扫战场的时候再捡回去。
  大部分刺中人后都会被折断,没有折断的也会在冲入敌阵混战的时候换上铁剑。
  墨家的轻骑训练的严苛程度远不如那些武骑士,不过依旧有章法。
  前面的军官身边跟着几个号兵,一旦冲起来,只有角号才能够传递命令。号手和传令兵用的木矛上带着一面颜色鲜艳的小旗。
  军官们下达了命令后,将木矛握在手中,木矛的后面有一截绳子,可以再行军的时候挂在马镫的侧面。
  两个连队三百人在中间,剩余一个连队在侧面,突破之后如有需要,要在敌后大约五六十步的地方重新整队从背后冲。
  “慢步跑!”
  副旅帅下达着命令,身边的号手将命令吹为号音,前面的骑兵半蜷伏着身体,开始缓慢地加速。
  不能一开始就跑的太快,那样马不能在冲击的时候将速度保持最大。
  也不能一开始跑的太慢,那样靠近之后战马不能在规定的距离内提速。
  仿佛一层海浪一样的冲击,在距离齐军还有一百五十步左右的时候,齐军已经选择了第一次开枪。
  四个骑兵被击中落下了马,七八匹马被打伤。
  齐军采取了轮流射击的方式,然而侧翼没有掩护,薄弱的长矛手不足以提供信心,这让火枪手的装填速度大为降低。
  四队人射完之后,第一批开枪的火枪手还没有完成装填。
  一个齐军火枪手的手已经开始颤抖,仿佛那些马蹄震动的大地也让他的手抖了起来。
  时不时地抬起头,看看对面的骑兵距离自己还有多远,每一次抬头都意味着自己的装填速度会慢下来。
  越来越近的骑兵到六十步左右的时候,号音忽变,前排的骑兵开始将马匹加速到最大,夹在腋下的、并不闪亮的、便宜的竹木或者柘木的木矛仿佛已经刺到了齐军士兵的身上。
  眼看着距离越来越近,还没有完成装填的火枪手怪叫一声,扔下了火枪快速地跑到了长矛手的身边寻求庇护。
第二百五十七章
奇功(中)
  几个在两翼远处的来不及跑,被马匹带起来的木矛刺中,骑兵松开了手里的木矛,既是怕自己被冲击力的反震带下马,也担心后面的战友刺到自己。
  侧翼的火枪手完全被冲散了,骑兵没有追击砍杀,而是换上了铁剑,在连长的号令下在后面重新集结。
  正面冲击长矛手的骑兵们被齐军的长矛刺中了十余个,但也将最前面一排的步兵冲开。
  落下马的骑兵侥幸没有折断颈椎的,摸出了匕首或者自己配的短铳,混乱地厮杀着。
  不知道是谁先扔下了长矛向后跑,一个人带动了几十人,齐军的阵型迅速乱掉,扔掉了木矛的骑兵用铁剑追杀砍杀着,但没有追击太远,就听到了号角声,纷纷折回重新整队。
  这一队齐军的溃败,立刻引起了在营垒中齐军主将的注意。
  自从军制战术改革之后,合格的将军其实并不多,能够指挥数千人作战并且能做到井然有序的,并不多。
  留在这里死守拖延的齐将算是一个,而若是让他指挥数万人的联军主力,他就会不知所措,只能选择结乌龟阵死守。
  放在这里,也算是人尽其用。
  他虽有能力,可形势逼人,他也没有办法。
  墨家前锋一万一千多人,他才不过六千。
  墨家前锋有至少一千五百人的骑兵,他只有二三百人。
  铜炮的数量更不必提。
  要在这里死守,这不是靠他有必死之心就能做到的。
  事实上他自觉已经做得很好,卡住了关键的位置,避开了墨家的火炮从而可以形成局部反击,如果将主力筑垒在河边,一旦被突破了河岸就要溃散。
  可设想最终要化为现实,还是要看双反的厮杀。
  正面骑兵引开缠住了墨家先渡河的轻骑,墨家的先头步兵过河之后他也立刻组织的反击,但是效果寥寥。
  反击的数量不能太多,因为他需要坚守营垒防卫侧翼,墨家兵力多,可以从侧翼分兵策应,他最多只能拿出七八百人在正面反击。
  如果全线反击,侧翼没有骑兵的掩护,那些让他烦躁的墨家侧翼的骑兵会抓住机会冲乱他们的。
  事实上左翼的墨家轻骑渡河之后,他就已经注意到了,所以在左翼部署了七八百人的兵力,只是不小心露出了一个缺口。
  一个连队的步兵根本挡不住对面骑兵的冲击,现在他需要猜测或者说预判那些骑兵想干什么?
  是趁着击溃那个连队后继续往营垒方向突击以为正面创造机会?还是另有所图?
  三个连队的骑兵有可能起到很大的作用,比如若是正面渡河的墨家部队已经展开了炮兵准备进攻的时候,这一支在侧后的骑兵一旦冲向中阵,就会造就极大的混乱。
  如果他手里有一支骑兵,自然会用手里的骑兵驱赶走侧翼的骑兵,可是他没有。
  他也不知道墨家那支骑兵的真正目的,只能靠猜,猜的对不对这就是一个将军的天赋。
  而对面那三个连的墨家骑兵的副旅帅选的破绽非常完美,尤其是一击冲散了那个齐军连队后,更是占据了主动。
  击溃冲散了那个连队,意味着这支骑兵一旦抓住机会在侧翼突袭就会造成极大的威胁。
  占据了主动的位置,选择很多。
  可以在正面混战的时候趁机突袭主将、造成混乱;也可以在正面混战的时候迫使齐军难以调动侧翼的兵力支援。
  然而其时骑兵副旅帅的目的只是那四门铜炮。
  齐军主将需要为全局考虑,他是弱势一方,需要考虑怎么才能坚守到最后赢下最后的时间,在此之前不能出现大规模的溃败。
  墨家骑兵副旅帅不需要从全局考虑,他们的主要任务只是策应,兵力优势之下,正面渡河一样可以获胜,他要考虑的只是在完成任务的前提下更多的战功。
  双方考虑的层次不同,齐军主将终于为了大局,下达了命令,让侧面的几个连队的步兵接近那里,作出切断围困的态势,驱赶走这些可恶的轻骑。
  命令刚刚下达,齐军主将的注意力就被正面的战况吸引。
  正面很不顺利,墨家的步兵齐射之后反击成功,已经巩固了阵型。
  那些铜炮正在通过浮桥,耗子一样的墨家工兵也已经挖好了简易的营垒阵地。
  一旦要是那些铜炮渡河成功,在河这边展开,那么这场仗就要输了,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坚持到晚上了。
  现在只能是竭尽全力,再反击一次。死守的话,没有炮兵和骑兵的优势,墨家会把他的营垒彻底轰开,四面围攻的。
  如今只能是留下一部分人,同时侧面配合,驱赶走侧翼的骑兵,集结兵力从正面再反击一次。
  若依靠墨家炮兵在这边还未展开、投入的步兵还不足够多的情势反击,那么一旦墨家的主力渡河展开兵力,就更没有机会了。
  侧后方。
  轻骑的副旅帅集结了建制完整的三个连队,就在砍杀了大量齐军的交战处不远,观察着齐军的动向。
  他要假装继续深入威胁齐军的侧后,然后才能有效地调动齐军侧面的步兵,从而为他突袭齐军的炮兵创造一个缺口。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11/9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