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野心家(校对)第9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22/932

  墨家左翼的主将的意图,是以小丘方向吸引齐军的注意力,而实际上要依靠骑兵的优势,以骑兵配合步兵炮兵直接在侧面发动总攻,直接击溃掉齐军的右军主力。
  小丘虽然重要,齐军也肯定知道,定然会反复争夺,没有一两个时辰难以稳固。
  而且齐军靠着恶心的反斜面棱线,使得墨家的炮兵优势根本没法发挥,只能选择对射和对冲,这就使得齐军和解悬军之间的差距缩小了,伤亡比很不好看。
  既是如此,左翼的主将自然是想以长攻短。
  现在小丘的棱线处在己方这边,这座小丘遮挡了墨家炮兵的视线,也遮挡了齐军的视线。
  侧面骑兵已经驱赶走了那八百骑兵,传令兵回报说齐军在侧面选择了极为密集的阵型以防备骑兵突袭——这个消息翻译成另一种意思,就是齐军选择了密集阵型以迎接炮兵和横队步兵的齐射。
  在小丘棱线的遮掩下,后面的两个旅外加一个做预备队的旅,十四门旅属小炮、六门骑兵炮,两个连的精锐先登营掷弹兵,开始迅速地朝着侧面机动。
  小丘上会流很多的血,但相对于整个战场,这些血总归是必要的代价,不然就得流更多。
  当左翼主将抬头观察小丘的时候,第一波次成建制的三个连已经退回了棱线处,第二波次的四个连正在射击,看样子又准备肉搏反冲击。
  督检部的内卫骑兵正在收拢第一波溃散下来的那个连队的士兵,连长和连墨者代表都阵亡了,也就没有什么可惩罚的,只需要收拢完毕暂时不能用于战场罢了。
  “让第四波的四个连展开,做好登丘准备。”
  为了这座小丘,他已经展开了十六个连队,将近两个旅的兵力,甚至只留下了少量的预备队。
  而这一切,不过只是佯攻。
  呈密集纵队的两个旅的步兵已经开始朝着侧翼机动,没有步兵和炮兵的配合,单凭骑兵无法打开缺口。
  但有利于防守骑兵冲击的阵型,必然不利于防备炮击和步兵,这是武器装备导致的必然。
  齐军的冷热兵器混合编队、缓慢装填过于沉重不能够插入短矛的火绳枪,都使得齐军在没有骑兵掩护的情况下想要对抗骑兵,只能以密集的阵型防守。而这都是炮兵和横队部队最喜欢的靶子。
  在密集纵队行军的状态下,部队行进的速度大约是每刻钟七百步左右,换言之,小丘这里的反复争夺至少还需要坚持两刻钟的时间,才能够使得侧面的进攻得以展开。
  铜炮只能支援靠近中军的那一侧,对小丘后面无能为力,而若是调整部署齐军也一样会选择调整部署,只有依靠人命佯攻来创造机会。
第二百六十九章
两天子之战(六)
  小丘上,第二波次的四个连队也已经开始了反冲击。
  很短的时间内,小丘棱线附近已经倒下了双方的六百多人。
  齐军的反扑非常凶悍,贵族们袒着右臂,头上绑着赤帻,甚至不穿皮甲,带头冲锋。
  这么近的距离,根本没有办法完成第二次装填,因为齐军选择的位置十分巧妙:炮兵打不到,而墨家步兵不越过棱线根本无法攻击,一旦越过棱线就会遭到齐军火绳枪的袭击,然后长矛手会立刻冲击。
  第二波次的四个连队只有两次射击机会,第一次帮着第一波的连队打退了第一波反击,第二次则是齐射后续的齐军。
  军官的选择是正确的,这样的距离根本不足以完成第三次装填,不如趁着山形的优势向下猛冲。
  击溃之后第一波退回去的三个连大约也就完成了装填,这样延续不断地反击与反冲击,对双方士兵的韧性都是极大的考验。
  小丘不大,正面只能展开四五个连队的兵力,再多的话就会显得拥挤。
  所谓控制小丘,是要控制棱线之下五十步左右的距离,为棱线上炮兵展开部署争取时间和空间,现在还处在棱线附近的反复争夺状态,根本算不得攻下了小丘。
  齐军的部署本就是逼着墨家在小丘上反复争夺,以小丘作为诱饵,毕竟一旦攻下小丘整个右翼的支撑点的就没了,这个诱饵足够诱惑。
  小丘靠近战场边缘的一侧,追击之前溃逃的齐军骑兵的骑兵已经归建,一次冲击,齐军的八百骑兵死伤半数,剩下的便都溃逃。
  骑兵副贰师长的命令是追击后退回,负责追击的骑兵也遵守了命令,没有赶紧杀局,而是追击到足够的距离后就退回。
  现在这三千骑兵正在朝着侧后机动,为后续赶来的步兵和炮兵腾出展开的空间。
  这些轻骑创建的目的,就不是为了冲阵,更多的是为了侧翼突袭,这是墨家一开始为整个先楚后中原的战略思路所准备的。
  楚国的骑兵很差,一个是楚国没有适合马耕的自然环境,再一个就是淮北在墨家手里,这是中原以南最适合养马的地方,所以若是欺负一下楚国或者越国的骑兵,这些轻骑足以。
  齐国的骑兵也不强,那是齐国反动改革之后的经济制度决定了,最正规的武骑士重骑太昂贵,泗上富甲天下从九州吸血也不过养了一个师七千五百人的重骑武骑士,齐国勒紧裤腰带弄出了六万常备军已经是极限了,这还是靠那些反动变革农奴化之下的封地农夫不成人形积攒出来的。
  轻骑的话也没有足够的马耕自耕农为基础。
  整个中原之前的战争是以战车为主的,按照封地和村社井田,提供战车和马匹。
  适到了泗上之后,将农业技术提升到汉代的水平,解决了休耕的问题,使得原本籍田制下一家三百亩二百亩休耕十年村社重分的制度逐渐瓦解,各国要么开始走齐国那种反动变革加重农奴化和政策;要么就是深化改革开阡陌破井田。
  这三十年间,高产作物、牛耕马耕、铁器使用,加上墨家之前十余年做搅屎棍搞的恐怖平衡,使得各国的人口开始激增。
  泗上以北,其实都是适合马耕的,但马太贵,人多地少的话养不起。所以泗上这边保留着特殊的村社制度,使得各个村社的土地数量足够,共耕社之类的组织使得马耕成为泗上的主要耕种方式。
  以此为基础,和村社小集体经济制度之下,泗上可以保证足够的轻骑数量,形成对周边诸侯骑兵数量的碾压,以及大量的马车以至于让诸侯觉得不可思议的内线后勤能力。
  齐国那边凑不出这么多的骑兵,这就使得齐军现在的局势很被动,没有骑兵掩护侧翼意味着更多的兵力不能动,而墨家有骑兵优势,可以减少侧翼的兵力选择投入到战场的关键点上。
  这不是此时才决定的,而是在齐国选择了反动变革之后就已经注定了的,骑兵的素质很差,远远及不上墨家这边这些轻骑。
  三千骑兵展开之后的数量已经很多,密密麻麻排开之后,更会给那些坚守的步卒带来极大的心理压力。
  齐军现在侧翼的步卒一点都不敢动,因为他们知道,只要一动,就会给逡巡于他们的周围的墨家骑兵创造机会。
  为了防备墨家骑兵的突袭,齐军步卒们选择了更为密集的阵型,三个连队一组,长矛手结为大阵,火枪手在侧翼展开。
  整体阵型是品字形错落的,这样可以最大程度地维持战线宽度的同时,保证对骑兵的防御。
  三千名齐军在这边如此布阵。
  而墨家选择在侧翼的主攻,也正是针对这种阵型的。
  用骑兵逼着齐军结重阵,然后以炮击破重阵,骑兵突击,步兵以密集纵队快速行进冲击,扩大骑兵打开的缺口,撕开齐军的侧翼防御。
  现在骑兵已经为和他们配合作战的步兵和炮兵拉开了展开所需的空间,最多再有一刻钟的时间,决定侧翼局势的总攻就要开始。
  ……
  战线另一侧,延续了一个时辰的炮击终于结束,三柳社附近的一线齐军已经伤亡惨重。
  在三柳社靠近墨家方向上,有一处水力磨坊,这原本是三柳社的磨坊所在地,如今已经成为齐军坚固的前线支撑点。
  附近用土垒修筑了简单的墙御,两个连的齐军驻扎在这里,这座小磨坊紧挨着一条小河,攻下这里墨家才算是可以正式对三柳社发起攻击。
  一个时辰的炮击,这里成为了墨家铜炮重点关注的地方,沉重的发射十八斤铁弹的重炮将这座磨坊彻底毁掉了。
  两个连队的齐军根本没有等到发挥作用的时候,多半阵亡,一部分人在磨坊的下面,结果磨坊被轰塌之后砸死砸伤了不少。
  试探进攻的步兵几乎兵不血刃地攻占了这座磨坊,以这座磨坊为突出部,旅属的小炮在磨坊前展开。
  在侧翼的六千轻骑始终在盯着齐军的骑兵主力。
  而联军的骑兵主力,是田鞠右翼斜线攻击构想的重要一环,是需要在必要的时候拉到右翼驱赶掉右翼墨家的三千骑兵的。
  而要达成这个目标,就需要在三柳社这边,以联军的八百辆战车、五千名骑兵,先行击溃掉墨家这边的六千轻骑。
  田鞠死中求活的战术构想中,这是重要一环。
  唯有以五千骑兵、八百战车外加一些贵族为了天子的大义,完全击溃掉墨家的六千骑兵,然后损失最好不要太大,然后机动到右翼驱赶走墨家在右翼的三千轻骑,然后墨家将三柳社方向的步兵全部展开猛攻不下,然后才能调动。
  本来死中求活就极难,别人也没有办法,之前也无法调动,提前部署又会被墨家的热气球观察到,也只能如此。
  但现在的情况很不如意,持续一个时辰的炮击,已然让三柳社方向的守军阵线摇摇欲坠,墨家连第一波进攻的步兵都才刚刚展开,更别说调动中军的预备队展开了。
  斜线战术也是一种变种的锤砧战术,田鞠的构想也就是依靠三柳社这边做铁砧,使得墨家久攻不下,然后迫不得已将预备队和二线部队全部展开为进攻阵型,然后他才能调动剩余的兵力去右翼,并且要保证这个铁砧在右翼获胜之前不会被砸碎。
  然而就现在来看,这个铁砧连同他以为可以反击的铁锤,都要被墨家这边砸碎了。
  右翼传来消息,说是墨家在右翼发动了猛攻,希望田鞠现在就把骑兵调过去,不然的话怕是要撑不住,而且最好还能支援至少五六千的步兵。
  他在这里可以看到右翼的情况,但却看不到小丘和硝烟遮挡之下墨家的步兵纵队正朝侧翼机动的情况。
  右翼要是连现在都快要撑不住了,那自己的整个构想就不用再提了。
  仗才刚刚开始,墨家的炮击才刚刚结束,其实此时他心里已经明白,这一仗完了。
  对面的墨家太自信了,自信到看到了右翼薄弱之后,连中军的支援都没有,就让其左翼提前发动了进攻。
  田鞠哪里上过战场,哪里能够想象到将近四五倍于己方的炮击是多么的可怖,哪里能够想象到墨家这边的士卒素质可以在兵力稍微优势的情况下就能在半个时辰之内打的右翼摇摇欲坠。
  那些支持他构想的宿将们,认为他必有奇计,能够在左翼逼得墨家全部展开黏住墨家的同时还有余力调动到右翼反动反击,哪曾想他的一切构想都是建立在墨家从一开始就不会攻右翼、然后左翼猛攻会受挫的基础上。
  就在这时,三柳社对面的墨家步兵开始行动了,这些步兵没有选择直接正面进攻,而是朝着三柳社的侧后移动。
  三柳社的侧后,是联军的骑兵所在之处,也是墨家侧翼六千轻骑的所在之处。
  田鞠以为,墨家要猛攻三柳社,必要从正面推进,兵力展开,四处猛攻,哪曾想猛烈的炮击短暂结束后,墨家大约四千人的步兵竟然朝着侧后移动,很明显这是准备配合骑兵先驱赶走联军的骑兵。
  他有些不知所措了,这完全不是他预想的,面对忽然的变故,他竟是不知道该如何应对。按他之前的设想,墨家不会派步兵去侧后,而是会选择骑兵对骑兵才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22/9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