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道至圣(校对)第15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54/2511

  方运思索许久,没有认定衣知世如何,但更倾向于衣知世知道这件事却选择作壁上观。
  方运没有评判衣知世当年的选择对错,但可以确定一点,如果身为文豪的衣知世现在做这种事,的的确确是错误。
  在靠近长江后,方运的平步青云就越来越快,在离长江百里后,方运平步青云的速度是平时的两倍!
  长江流域,便是方运的天下,方运一念之间便可驱使江河做任何事。
  在长江流域内,方运的所有能力都会增强,至少翻倍!
  方运若在长江流域使用跟水有关的战诗,威力直接提升一境!
  这也是蛟圣当时敢出面镇压方运的原因,若非孔家家主自孔城北上,郦道元遗留的力量未必是蛟圣的对手。
  来到长江流域,方运的思绪活跃,即便快到总督府也没有浪费时间,立刻一心二用,让分神学习,效果是平日的数倍,令人欣喜。
  回到总督府,方运先与杨玉环以及家人叙旧,不管任何政务,只是聊天交谈。不过在聊天的闲暇,方运通知象州所有八品或以上的官吏明日前往文院。随后,象州牧董文丛则以州牧的身份,邀请象州所有举人或更高文位的读书人,准备举办一个与方运有关的文会,实则是巩固方运的地位。
  之后,苏小小和往常一样,抱着奴奴离开。
  一夜无话。
  第二天一早,方运神清气爽离开总督府的后宅,前往文院。
  象州文院之中,已经汇聚象州各地的官员,最远处的官员甚至骑着蛟马连夜疾驰而来,至今未合眼。
  当方运缓缓从文院大门进入的时候,所有官员的脸上都充满了期盼之色。
  从现在起,无论文院之中官员原来是什么派系,但从现在开始至少算是半个宁安党人。
  身为官僚集团的一员,任何人都清楚方运此次召集象州众官的目的,也的确有官员并没有赶到,或抱病,或在慢慢赶路。
  但是,现在只要在这里,必然清楚自己做出何等选择。
  “见过总督大人!”
  所有人齐齐作揖行大礼问候。
  方运一边向里走,一边微笑道:“诸位客气了,本王现在已无官身,不再是三州总督。此番到来,主要是为交接政务,当然,也包括对象州未来的规划。”
  众人听到最后,悬起的心终于落下,方运并没有让他们失望,虽然已经辞官,但并没有解散党羽的意图。
  董文丛等人面带微笑,从某种程度上说,方运不是不想全身而退,而是不能,为了这些人,也不能袖手旁观,那必然会导致众叛亲离。
  这世间,无人孑然一身。
  方运走到自己的座椅前,缓缓坐下。
  所有人站立,无一人立刻落座。
  秋日的阳光洒落在巴陵城文院,为清冷的清晨增加一丝暖意。
  方运面带淡淡的微笑,扫视所有人。
  “从现在起,凡是被本王点名之人,离开文院。”
  许多人猛地打了一个激灵,遍体生寒,意识到方运此次召集众官另有他意。
  随后,方运开始一个一个点名字,被点到名字的人,神色各异。
  有的面露懊悔之色,有的心惊胆战,有的轻声叹气,有的面带笑容,不一而足。
  每一个人都顺从地离开文院,不曾抗争。
  剩余之人隐约明白,这些人,或者意志不坚定,或者心怀鬼胎,或者只是来旁观,并不想真心加入宁安党。
  待最后一个官员离开,剩下的所有官员都敬畏地望着方运。
  这种力量,已经远超普通大儒,半圣之下恐怕只有衣知世才能有如此洞悉内心的能力。
第2060章
小杏坛
  “诸位请坐。”方运道。
  众人这才老老实实坐下,一部分人甚至只敢坐半个屁股,其余人则正襟危坐。
  敬如神,畏如圣。
  接下来,方运开始处理象州的政务,一开始只涉及州衙门和各府衙门,后来涉及到各县衙,最后甚至还指出一些乡镇或街道的问题。
  所有官员越听越敬佩,尤其是一些杂家官员,差一点当众膜拜。
  杂家的最高目标是“兼儒墨、合名法,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但后来发现这条路极为难走,吕不韦之后,杂家的主攻方向变更成为官。
  对于政务的处理,每一个杂家读书人心中都有一种骄傲,他们甚至认为,无论是儒家还是法家,包括其余各家在内朝堂之上都远不如杂家。一些杂家甚至还认为,儒家非常适合教化,也非常适合负责礼仪,但并不适合为官,因为儒家要把自己当圣人,要把官员当圣人,这绝对不可能实现。
  杂家始终认为,儒家对政道有错误的理解,应该从人的角度看待官员,从人的角度约束官员,从人的角度要求官员,若是用圣人的角度来看待、约束和要求官员,这就是彻头彻尾的灾难,甚至成为儒家的遮羞布,最终会引发极为严重的危机。
  一些杂家大儒私下曾经说过,幸亏人族有圣院,也幸亏儒家有力量,若是儒家失去力量,那官僚们必然会为一己私欲使用最卑劣、最丑恶、最残暴的方式推翻儒家包括“仁政”在内的一切束缚,让官为官,而不是让官为圣。
  实际上,杂家占据人族各国朝堂已经证明一个事实,杂家人更适合从政。
  这些年,在科举或各方面的考试中,减少儒家众圣官员为政的内容,反而增加历代杂家半圣的从政观点。
  不是儒家无法掌控教化,而是儒家已经承认在从政这方面不如杂家,与其让人族陷入危机之中,不如用缓慢的方式革新。
  革新者可为圣,官员只是人。
  在外敌侵略人族时,抗击外敌可为圣。
  在国家四分五裂时,一统全境可为圣。
  在安定之后外部威胁减弱时,能满足人族温饱私欲者可为圣。
  在国家安定之时,不能以抗击外敌与国家大乱时的眼光来看待人族,但也不能因此否定大乱之时那些真正的英雄与圣人。
  在国家大乱时,那些靡靡之音无病呻吟,无论吹捧得何等天花乱坠,也比不上一个士兵,一件兵器,一台机关。
  杂家官员本以为方运可能会用儒家的手段来处理政务,可实际上,方运抛弃大部分“仁政”的思想,同时也摈弃法家的严酷,还把杂家的糟粕通通扔到垃圾堆中,用更有效更高明的手段来解决一切。
  到了后来,无论方运说什么,所有官员都一个字一个字记住,不仅记住文字,还记住方运的语气和表情。
  很快,一些官员面露迷醉之色。
  一声清脆的声音响起。
  一个老进士官员的文胆终成二境。
  但是,无人惊讶,继续聆听方运的为政之道。
  不一会儿,天降才气,一位中年进士晋升翰林。
  无人祝贺,但每个人喜气洋洋,甚至连晋升翰林之人自己也满不在乎,眼中只有方运。
  不知不觉,巴陵城文院外面汇聚了城中所有读书人,许多读书人甚至急得抓耳挠腮。
  自从去年的中秋文会之后,巴陵城便成为人族有名的胜地,许多被海眼传送过来的读书人还留在这里,各国读书人也把游学的终点定为巴陵城。
  一开始,这些读书人只想等着参与董文丛召开的文会,可随着文院内官员文胆文位晋升之人越来越多,读书人们再也忍不住了,自发前往文院。
  不为别的,只想知道方运又用了什么手段在增强他人力量。
  随后,这个消息在论榜和人族流传,许多大儒甚至不惜消耗才气与战功,直接将神念降临在巴陵城上空,想要听方运说了什么。
  可惜,除了方运前面的官员,即便大儒也听不到一个字。
  但是,这些大儒却面露惊色,有几个大儒甚至失去了思考能力。
  人族每一处文院广场两侧,必然种着两排杏树。
  当年孔圣讲学之地很多,如泗水院、洙水院等等,但有一处地方却是孔圣最喜之处,人称杏坛之地,之后孔家在杏坛原址建立了现如今的孔庙。
  那里之所以称之为杏坛,是因为在孔圣讲学之前,周围就有四棵杏树,甚至有一棵孔圣亲自种下的桧树。
  孔府学宫之中有一些大树因为曾聆听孔圣或众圣讲学,甚为奇异,被尊称为树先生,连树叶都有不凡的力量。
  但跟那四棵杏树比,树先生只是平平,至于那棵桧树,被奉为树贤人!
  在传说中,那颗桧树因为经常受孔圣力量滋养,满腹经纶,已经可口吐人言,按理说应该是树妖,可无论是孔家还是桧树本身都不承认是妖,只认定他为孔门第七十三贤弟子。
  孔圣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
  四颗杏树虽然不如树贤人,可也非凡异常,每颗树十年只结一果,名为孔杏,每一颗都被奉为孔家宝物,历来是大儒必争之物。
  现在,文院广场两侧正中的两棵杏树,出现了异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54/251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