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处特工皇妃(楚乔传)(电视剧《楚乔传》原著小说)(校对)第1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3/293

  毕竟,这座看似势力并不怎么强悍的北朔城里,并不是他们一家独大的。
  “什么人?”
  一声冷硬的低喝突然传来,阿精停住脚步,示意楚乔停下,回道:“禁卫统领何精,有事求见殿下。”
  “今日口令。”
  “让赵彻去吃屎吧。”
  阿精一本正经的说道,楚乔听了微微一愣,没想到燕洵竟会制定这样的口令,她心下莞尔,还真是胡闹,一回到燕北,他这性子就慢慢显露出来了。
  其实楚乔真的冤枉燕洵的,就在刚才开会前士兵来询问今日口令,当时北朔步兵团副将正在介绍大夏的情报,正好说到前阵子大夏的使节前来场面话的劝降,赵彻作为大夏如今军事系统的总代表在真煌对全体国民发言,说大夏是崇尚和平的民族,千百年来,他们一直秉持着兼爱博大的胸怀来面对世界,对于如今燕北的屡次挑衅,大夏都保持了慈父般的宽容,希望这个迷途的孩子及时悔改,返回帝国的怀抱。燕洵听了之后不屑的冷哼一声,说道:让赵彻去吃屎吧。
  门口的卫兵听了,冒失的将这句话当成今日的口令,等燕洵反应过来的时候,这句名言已经传遍了整座城池。
  门口的卫兵听了口令,又询问了阿精的番号,这才放行,丝毫没有因为阿精的身份而松懈。
  走过去的时候,楚乔发现那名士兵竟是她认识的,当初在真煌城,他曾多次帮助羽姑娘传递消息,本身是皇都人,又在皇城担任守卫,后来燕洵逃离真煌的时候,他也一路追随出来了。
  见到熟人的感觉真好,那名士兵对着楚乔一笑,咧开嘴露出一口白皙的牙齿,年轻的眼睛充满活力,笑着说道:“姑娘,真高兴看到你。”
  楚乔点头笑道:“我也是,殿下在里面吗?”
  “是的,殿下正在和将军们开会。”
  “恩,我进去了,你辛苦了。”
  那名士兵的眼里顿时露出感激的神色,他知道楚乔的身份,以她的身份能对他一个普通的士兵说这么多话,实在是莫大的荣幸。士兵顿时立正,行了一个漂亮的军礼,语调铿锵的说道:“一切为了燕北!”
  楚乔一笑,就走了进去,穿过一条长长的走廊,来到最里面的会议室门口,对守门的侍卫说明来意,那士兵就小心的敲门,一会的功夫,士兵返回,说道:“殿下请您进去。”
  “多谢。”
  大门开了一条缝,楚乔缓步走进去,顿时几道锐利的目光就射了过来,长方形宽大的会议桌旁坐满了身穿黑色军装的北朔将领们,不是像大夏和卞唐的制度一样,开会商讨的时候都是大将军坐着,其余将领们分立两旁。在皇城的时候,燕洵曾听楚乔说过一些现代的军队制度,很显然,受到这些高新理论的影响,如今的燕北军,到处都显露着先进军事化管理的光辉。
  “阿楚,过来。”
  燕洵坐在长桌的最前端,带着白色的手套,对她招手道。
  楚乔对着其他人微微点头,就走到燕洵的身边。
  “各位,现在请允许我向大家郑重的介绍,这位,就是曾独自一人带着四千官兵逃离真煌,力抗西北强兵悍将,横穿十九个省郡,打败四十七路帝国联军的楚乔,也是我最好的伙伴和战友。”
  燕洵站起身来,面色骄傲的介绍道,长桌两旁的将领们顿时起身,目光各异的望着楚乔,面色或多或少都有些惊异,尽管他们都掩藏的很好,一时间,整个房间里都是“久仰久仰”之声。
  “楚乔,这位是北朔军的军团统领夏安将军,他是大同行会的一级元老,多年来活跃在燕北大陆,带领燕北的子弟兵对抗帝国军队,九年前从无间歇,是我们燕北的功臣。”
  “久闻将军大名,今日一见,三生有幸。”
  夏安将军年纪在四十多岁,留着短短的胡子,看起来十分和蔼,温和的笑道:“楚姑娘才是声名远播,被称为当世一流女将,和怀宋长公主纳兰红叶齐名。只是没想到竟是这么年轻,真是自古英雄出少年啊。”
  “夏将军过奖了,一战侥幸得胜,三成在战士悍勇,三层在诸位于后方鼎力相助,三层在殿下万众归心,另外一层就要归功于运道属我燕北了,我之功绩不足挂齿,更无法同将军多年披肝沥胆转战西北相提并论。”
  楚乔站在燕洵身边,举止得礼的说道。一番话说的夏将军眉开眼笑,一边摆手一边说道:“过奖过奖,不值一提。”不过很显然,他很开心,足见楚乔所说的一切并不是那么不值一提,虽然就在刚才,楚乔根本就没听说过夏安这么一号人物。
  “这位,是夏安将军的副将,程远将军,他是第一骑兵团的兵团长,也是大同行会的忠诚战士。”
  “这位,是第一光复军团的参谋卫长,岳典卫长,他是代表第一光复军团来参加这个会议的。”
  “这位,是第二光复军的军团副将,余新少将。”
  “这位,是北朔军需长,刘鸥副将,他主管北朔大营的后勤粮草、招募新兵、新兵操练等事宜,也是大同行会的老队员了。”
  “这位,是第二骑兵团的兵团长,陈曦副将……”
  ……
  全部介绍一遍之后,燕洵笑着说道:“大家以后要多走动,以后就是一个战壕里的战友了,为了燕北的早日光复,为了大同的自由思想,我们并肩战斗。”
  众人齐声回道:“一切为了燕北!”
  “都坐下吧,不要这么紧张,阿楚,你就坐在我身边,你对军队不熟悉,先旁听,跟诸位将军们多学习一下经验。”
  燕洵随和的说道,楚乔点头道:“是。”
  “刚才说道哪了,刘将军,是到你了吧?”
  楚乔坐在燕洵的身后,就见那名刘鸥将军站起身来,他稍微清了清嗓子,右手握成半拳,放在嘴边,轻轻的吸了下鼻子,这是一个很简单的动作,但是楚乔却敏锐的发现,在他做这个动作的时候,他快速的向夏安将军望去,北朔的军团统领正在喝茶,眼尾都没看他一眼,但是右手的无名指却轻轻的敲了下桌子。
  反观燕洵,面容淡然,出奇的和气,自从楚乔进来,笑容一直没从他的脸上消失,看起来,就像是一个极为和气的年轻人一样。
  “殿下,情况现在不太妙,我们的粮食储备差不多枯竭了,八月的起义进行的并不顺利,夏军虽然溃败,但却在关键时刻一把火烧了北大营的粮草库,柏西、莫河、安达等城镇的粮草也遭到破坏,现在,我们绝大多数的粮草都支援给了第一光复军的乌道崖将军和第二光复军的曹孟桐将军,因为他们要抵御巴图哈家族和龟缩在美林关的夏兵主要攻势。但是其他军团,比如第三光复军团的卢杰少将就几次催促,说若是我们再不支援他们粮草,他的队伍就要去吃裤子了。”
  “是的,”第二骑兵团的陈曦站起来说道:“确实是这样,目前我们粮草奇缺,药品几乎告嚣,弓箭只剩下不到三成,还大多都是残破的,如果不及时补给,很难面对即将来临的东线作战。”
  “殿下,我接到消息,大夏已经发表了声明,西北几路大军都已经做好了作战准备,老巴图全境备战,索伦等几大省郡都接到了备战文书,目前正在积极招募新兵。大夏近期已经完成了迁都,下一步,很快就会对我们开战,根据可靠消息说十四皇子赵飏已经返回真煌,他所帅的十万大军已经完成了集结,将会和七皇子赵彻的骁骑营合并,成为北伐的主力部队,只是目前有谁统领还不能断定,但是参谋部推断,此次的进攻必定是空前强大的,也许就在明天,后天,但是绝不会超过十一月,也就是说,就算老天作美,我们也只有不到一个月的备战时间。”
  来自第一光复军的岳典面色阴沉的说道,这是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还有着几分冲动和热血,不同于在座的这些军团长们,他将他的忧虑表现的十分明显,他满面愁容的说道:“对于如何迎接这一次夏军,请殿下及时作出调试,是否要抽调攻打美林关的官兵,集聚北朔,等待夏兵呢?”
  “不行!”余新少将利落的说道:“我军一路作战,收复北方十三郡,如果此时撤兵,之前所有的努力全部付之东流,还会给美林关内的夏兵以生机,那么将来和大夏开战之时,就定会面临两面作战的局面。”
  所有的目光瞬间凝聚在燕洵的脸上,燕洵并没有直接回答,他微微收敛了笑容,但是却并不显得如何紧张和担忧,他微微转过头去,看着夏安,说道:“夏将军,您功勋卓著,经验丰富,对于眼前的局势,可有什么看法和意见?”
  夏安和气一笑,若不是他穿着一身军装,楚乔甚至会误以为他是村口教小孩子唱歌的和蔼老村长,只听他缓缓说道:“目前局势是险峻的,但是我们坚决抵抗的信念是坚定的,我觉得,如果我们从美林撤兵,就会凝聚出一个更加巨大的力量,这样,我们对抗夏兵就会多几分把握。如果我们不从美林撤兵,那么美林关内负隅顽抗的夏兵绝对坚持不过这个冬天,如此的话,明年春天我们就不必再面对这样两面作战的窘境。所以,撤兵有撤兵的好处,不撤兵有不撤兵的好处,实在难以抉择。殿下年少英杰,屡战屡胜,天降我燕北以伟才,想必一定有破敌的方法,不管殿下如何决策,臣都愿意誓死效忠,绝无二志。”
  燕洵和楚乔很有默契的对看一眼,眼神齐齐传达了一种语言:“老狐狸。”
  这老家伙啰啰嗦嗦说了半天,实际上半点要紧的也没说,所有人都知道,目前燕北主要的两大军事势力,就是第一光复军的乌道崖和第二光复军的曹孟桐,分别代表着大同行会的新旧两派势力,第三光复军虽然也有军名册,但是部下不足三万,并且多是老弱,主要负责的不是押送粮草就是运送冬衣,连攻打侧翼配合作战这样的任务都不敢交给他们。夏安虽然名为一方重城的兵团统领,但是却也不敢轻易开罪另外两方人马。
  楚乔微微皱眉,她的心有几分寒冷,看来之前想象的太过单纯了,有人的地方就有争斗,就连大同行会内部也是派系林立,燕北的光复之路,真是坎坷重重。
  “你们的困难,我都了解,有关刘鸥将军所说的粮草军需问题,将会在短期内得到解决,大家不必担心。”
  众人闻言顿时一愣,连夏安的眼睛都露出了一瞬间的精芒,程远副将谨慎的问道:“不知殿下将要如何解决粮草问题,所说的短期又是多长时间。不瞒殿下,我们已经做好的最好的准备,如果实在不行,我们就要大肆屠杀马群来过冬了,因为我们实在想象不出什么人会在此时支持燕北。”
  燕洵微微一笑,说道:“我在真煌多年,还是有些朋友的,不出十天,粮草、药品、武器,都会解决,这个问题可以过去了。”
  知道燕洵是不会说出来源的,众人顿时不再发问,但是却也没有立刻表达出欣喜之情,只有岳典开心的说道:“那真是太好了,我要马上把这个消息告诉乌先生,整个军队都是振奋的,殿下,您为我们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燕北政权仓促成立,乌道崖虽然名为将军,但是这些部下们还是习惯的叫他乌先生,一时改不过口来。
  “那么,接下来就是如何备战问题,殿下,我们有一个提议。”
  燕洵转过头去,只见是坐在桌尾的北朔军幕长雷河,他是夏安的外甥,将近三十岁,脸上有一道疤,会上一直没有说话,显得很木讷,此时他端着一个本子,显然早有准备,照本宣科道:“鉴于之前的第一次火雷塬会战和第一次回回哲会战,我军战斗力低下,十万人不敌大夏三万官兵的问题,我建议,军队要进行改革。”
  “改革?”
  燕洵眼神微微一凌,说道:“夏将军,为何此事没有和我商量?”
  夏安笑道:“只是小问题,况且殿下您一直不在燕北,军情紧张,我们就自作主张了。主要是燕北新筹措的军队都是由民兵组成,他们没有经过正规的军事训练,单兵作战能力极差,所以我们希望殿下能从殿下的黑鹰军里抽出一部分兵力,分别插到其他各个军团之中,以提高军队士气。”
  燕洵笑容越发温和,淡淡道:“如此,黑鹰军是不是就要取消番号,就地解散了呢?”
  “当然不!”夏安义正言辞的说道:“我们会将从别处抽调的战士从新组建,充足黑鹰军,黑鹰军是殿下的亲卫军,必须要保持满员充足,以代表我燕北的光荣与荣耀。”
  是啊,将这些跟随燕洵的兵力抽调,分化,然后调来一些七老八十的老弱病残来组建一只“更强大”的军队,如此,燕洵就等于一只没牙的老虎,空有一个燕北世子的空名,却没有军队的实权,果真是好的没法再好的提议了。
  燕洵眉梢微微一挑,嘴角笑容浅淡,带着几丝难言的煞气。这群老不死的,越来越放肆了,燕洵眼神冰冷,隐隐以动了几分不善。
  “是的,我军结构庞大而臃肿,人数虽多但战斗力低下,我赞成从新整合军队结构!”
  一个清脆的声音突然响起,众人一愣,齐齐转过头去,只见楚乔不好意思的一笑,站起身来弯腰致歉,笑着说道:“不好意思,打扰诸位了。”
  燕洵和楚乔多年共处,怎会不了解她的为人,知道她从不轻易发表意见,顿时鼓励道:“阿楚有什么好的建议,不妨说出来听听。”
  “是,殿下,夏将军,各位副将军,军幕长,我人微言轻,大胆说几句,若有不妥,大家可以提意见。”
  看着少女温和的笑容,夏安心中顿时生出几丝紧张,眉头微微皱起,没有说话。
  “夏将军说的极是,我军单兵作战能力差,战士大多是民兵甚至是农民出身,作战经验欠缺,军事机构臃肿,人数多却战斗力弱,并且各自以嫡系为战,军队庞大迟钝,效率极差,这些,都是造成我军屡次被数目劣于我们的夏兵击败的原因。”
  楚乔站起身来,侃侃而谈道:“而且,庞大的军队也给后勤粮草军需部带来了极大的压力,从八月起义到现在,不过两个月,我们已经征兵一百万,而且军队仍旧在无限制的扩充,这个数字太可怕了,几乎是燕北百姓的十分之一。而且队伍良莠不齐,一路上,我甚至看到几个六十多岁的白发老人穿着军服拄着拐棍跟在列队里,我很奇怪,想要问一下刘鸥将军,您是负责招募新兵的,不知道这样的士兵招募进来有什么用的,手不能提肩不能抗,跑起来都要人搀扶,他们可以去和大夏拼马刀吗?还是他们可以张开弓弩?除了吃饭,他们还可以做什么呢?”
  刘鸥一愣,没想到楚乔一个刚刚进入燕北,脚还没站稳的新人竟然敢这样质问他,他顿时一愣,想了好久,却实在没想出一个好一点的托词,只能面色难看的说道:“民众热情高昂,作为燕北军人,我……”
  “好了,刘将军不必多说了,想必你要说的大家也都了解。但是事实是这样的,我们是组建军队去打仗,不是去郊游。百姓们可以有热情,但是不能随意接受他们的热情,如果一个三四岁的孩子挥舞着手臂大叫着我要从军,我们是不是也要发给他一把战刀然后鼓励他说:去吧,一切为了燕北,和那些夏狗拼了吧?”
  刘鸥面色难看,其他人却神色各异,第二光复军的余新甚至轻声笑了起来。
  楚乔正色道:“燕北解放是一场长期战争,从长远的角度来看,过渡庞大的军队对于我们是一场灭顶的灾难,尤其燕北并不是粮食产地,所以,我认同夏安将军的改革军队的提议,但是首要的一点不是整合军队结构,而是裁兵!”
  “裁兵?”
  程远顿时大叫出声,面色不悦的说道:“夏兵进犯在即,我们不积极招募新兵作战,却要裁兵?”
  “是的,”楚乔冷静的说道:“事实证明,一百只羊也不是一只狼的对手,我们要的是能作战的军队,而不是百姓们组成的乌合之众。我们的装备落后,战斗力差,所以以往总是秉持着人海战术和敌人对抗,每一战下来都会遭受巨大的损失,于是再抽调百姓入伍,于是战斗力更加低下,这就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最终不但会拖垮燕北的经济体系,拼掉最后一点家当,还会让我们的军队成为完全的农民组织。要知道,我们的口号是解放燕北,为百姓们创造一个大同世界,而不是让他们统统去死。”
  陈曦眉头紧锁,冷哼一声,沉声说道:“楚姑娘是否太过于危言耸听,过去我们一直这样作战,不然你也不能在整个东陆的追赶之下有燕北这个落脚之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3/29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