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处特工皇妃(楚乔传)(电视剧《楚乔传》原著小说)(校对)第2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7/293

  “我、我是怀宋安陵王之子,我叫玄墨……”
  也许,一开始就是错的。
  韶华春遇,明艳晨光,终究还是被这场颠沛流离的乱世烟尘覆上了沉重的埃埃土灰。天空明净,却也早已不是当日的云朵彩霞,看不见的刀光剑影一重重割去了当初的曾经的年少天真,留下的,不过是残垣断壁,在暗夜中闪烁着暗黄的斑影,可笑的对那些逝去的简单岁月,固执的念念不忘。
  他的一生,唯有两个人是最重要的,一个,已经被他亲手放逐而去,另一个,却终将成为他最挚爱的兄弟,永远的活在他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只可惜,这两个人,一个也不是她。
  大殿里灯火辉煌,可是在她看来,却好似隔了一层暗红色的纱,蒙昧阴郁,暗淡无光。
  这一生,坚忍执着,几番风雨,终究化作一场无声的酸痛,落在冷寂的深宫之中。万千生灵、血雨腥风尽皆静静的被一双素手翻转,如今回眸,只觉惫倦沉浮,刹那芳华,浮生若梦,恍然落入茫茫归墟。
  掌中信笺蓦然间若雪花滑落,轻轻飘荡,散落一地,火盆中黑灰倒卷,呼呼作响,幽幽上窜,吞吐着苍白的火舌。
  她惘然一笑,手腕无声垂下。
  燕太祖开元五年,十二月初四,夜,大雪,皇后纳兰氏,薨于燕离宫东南殿。
  ……
  “皇上。”
  内侍在身后低声说道:“找到了。”
  燕洵缓缓回过身来,东南殿如今已经空寂下来,大殿里空无一人,皇后丧期已过,东南殿的旧人都已分配各宫,如今留在这里的,只有两名年迈的内侍,负责一早一晚的洒扫。
  打开盒盖,是一件乌金色长袍,上绣青云纹图案,两襟有着小团福字,看起来简约华贵,只是左边的袖口处有一道口子,已经被缝合,若是不仔细看,几乎看不出来。
  燕洵站在那里,默默的看了许久,终于抬起头来,将衣服交给下人,说道:“回宫。”
  “是。”
  一众下人跟在他的身后,大殿的门大敞开,寒冷的风吹进来,扬起满地细小的灰尘,殿外的阳光有些刺眼,他微微眯起双眼,站在门前,突然回过头去,看向深深帷幔后的那方软榻,似乎还是一月前,她坐在那里,轻声的问:“今天晚上,臣妾吩咐厨房多做几样好菜,皇上你,还来吗?”
  皇上你,还来吗?
  阳光刺入眼底,让他的心突然变得荒凉。
  仅仅是一时的耽搁,不想,却成了永别。
  他的眉轻轻的皱起,又缓缓松开,一点一点的,消泯了那丝悲凉之气。
  抬脚就要走,突然嗅到远处有一丝烟尘之气,他转头看去,却是极远处的一个拐角,一名小宫女蹲在那,正在烧着什么。
  他微微一愣,带人就走过去。
  那名宫女见了他,顿时一惊,整个人跳起来,连忙跪在地上请安。
  燕洵看着她,微微皱起眉,说道:“你是以前皇后宫里的文媛?”
  “是,奴婢是。”
  “为何在这?”
  “这是皇后娘娘的旧物,娘娘去前说过要将这些杂物都烧掉,这些日子奴婢被调到了安嫔娘娘处,一直没有时间回来,今天得了空,就回来料理一下。”
  燕洵见文媛穿着一身低等奴婢的衣衫,脖颈上还有淡淡的红痕,知道皇后去了之后,她宫里的旧人定是在别处受了欺负。默想了片刻,问道:“你家在何处?”
  文媛一愣,没想到皇上会问起这个,连忙答道:“奴婢是跟随皇后娘娘来的,奴婢的家在宋地。”
  “家中可还有人?”
  “回皇上的话,家中还有老父老母,三个兄长,两个姐姐,一个妹妹。”
  燕洵点了点头,对一旁的下人交代道:“传令司奴局,赐她四品兆荣女官之位,享正五品朝官俸禄,另赐黄金百两,即日就出宫,送她回乡吧。”
  “是,奴才记住了。”
  文媛似乎是听傻了,就那么跪在那里,久久也不说话。反而是那名内侍笑着说道:“兆荣女官,高兴地傻了,还不领旨谢恩?”
  文媛的眼泪顿时夺眶而出,一个头就磕在地上,大声叫道:“多谢皇上天恩,多谢皇上天恩。”
  燕洵也不做声,目光在那满地白纸上淡淡扫过,终于就这么的,转身而去。
  雪已经停了,天空那么蓝,蓝的如一汪碧水,风从远处吹来,卷起一张信笺,就那么轻飘飘的飞起,穿过火舌,信尾曲卷,微微烧了起来。那封信就那么飘荡在风中,向着那人远去的方向追去。
  很多年前,在一盏孤灯之下,垂死的将军用尽最后的心力,勉力提笔,写了这封信。这封信经过了很多人的手,然而却没有任何人觉得不妥。那不过是写给燕北大皇的一封普通信件,上面详述了怀宋在大夏边境的屯兵兵力,后方常驻军队,各位边境将军的脾气秉性和优点缺点。
  然而,当今世上,能看懂这封信的只有三个人,而其中的两个,都已经不在了。
  刚劲有力,笔走龙蛇,上书玄墨的大名和印玺,可是字迹,却绝不是那个与燕洵写了很多年信的故人。
  风继续吹,那封信追在燕洵的身后,盘旋着,飞舞着,火舌一点点的从后面蔓延上来,烧过了信头,烧过了问好,烧过了请安,烧过了一半……
  风突然猛了起来,那封信呼的一下高高的飞起来,眼看着就要越过前面那人的身影。然而这时,一棵梨树突兀的出现在眼前,信纸高高的挂在梨树之上,只差一个身位,就能赶到那人的前面。
  燕洵却微微一愣,他静静的看着那棵树。想起来小时候,他就是在这里,第一次见到玄墨,那时的他迷了路,傻乎乎的到处乱走,一张小脸急的通红,像个害羞的小姑娘。
  “皇上?”
  内侍轻轻的叫:“皇上?”
  燕洵回过神,嗯了一声,转头就向着宫门而去。
  火舌一点点蔓延而上,在那株梨树的阻拦下,将那封延迟了五年都没能送出去的书信,一点点的吞没。终于,只剩下一段软软的黑灰,挂在树梢之上,风过处,扑朔朔的零落成万千飞灰。
  极远处,仍旧在哭泣的小宫女拾起地上的其他信件,全都倒进火盆里,大火呼啦一声烧的老高,扬起鲜红的火焰。
  纵然情深,奈何缘浅。
  曾经是这样,从来,都是这样。
  史料:
  开元六年,纳兰皇后寝陵竣工,坐落于燕北落日以南。
  二十三年后,燕太祖驾崩,葬入太极陵,太极陵位于落日山以北,与纳兰皇后陵寝遥遥相望。
  赤水支流铅华江流经此地,贯通两陵,因寒冬飘雪,落于江面之上,类似梨花,当地人又称此江为“梨花江”。
番外卷
保卫西蒙
第1章
逆鳞
  冷冽的风吹过眉梢,年轻的斥候坐在马背上,背脊却已经弯曲,十多只利箭插在他的背上,可是他却并没有倒下,而是将长矛绑在马背上,矛尖刺入自己的胸膛,强撑着这具已然死去的尸体,端正的坐着。
  在他的胸前,铠甲被撕碎,暗白色的胸衣上以血写着几个大大的血字:东南方,三十里,轻骑兵,一万。
  诸葛玥默默的看着这个年轻的战士,他缓缓的低下头,很了许久,轻声的说:“辛苦你了。”
  “噗”的一声,负重许久的枪头突然刺穿了胸膛,暗红色的血沫从背后溢出,年轻的士兵摔下马背,战马哀鸣一声,低头舔着士兵的脸颊,徘徊着哀鸣着。
  “王!”
  身形彪悍的亲卫将军奔上前来,手抓着一个瘦小的老头,大声喊道:“找到他了!”
  老人已经六十多岁了,在这个时代,能活到六十,都算是高寿的寿星。他很瘦,但是精神却饱满,纵然此刻狼狈不堪,仍旧没有颓败之色。诸葛玥上下看了他一眼,然后缓缓点了点头:“先生气色很好,看来足以应对长途跋涉的辛苦。”
  “你……青海乃蛮夷之地,教化不通,茹毛饮血,老夫乃读书人,怎能……”
  诸葛玥眼锋一转,细长的丹凤眼明亮慑人,他的声音不急不缓,可是却带着说不出的威慑力。
  “本王千里相迎,重兵开道,看来先生还是觉得本王诚意不够啊。”
  这句话说起来云淡风轻,可是里面蕴含着的杀气,却让高青竹顿时愣在当场。
  青海出兵翠微,这一路穿州过省,气势腾腾的杀过来,一路上抛下了多少条人命,如此“诚意”,谁还敢说他诚意不够?
  “送青竹先生上车。”
  “是。”
  茂陵城城门完好,官兵们几乎未作什么抵抗,就开门放了青海军进门。如今西蒙动乱,红川高原厮杀不休,大夏皇族退居北地,燕北骑兵进驻帝国国土,占领京城。只是,各地的守军虽然名义上已经投降燕北,但是一些小地方的守卫还是以前的夏官,所以,相对于侵略者的旨意,诸葛玥这个曾经的大夏兵部司马,怎么看怎么更亲切些。
  青海军进入茂陵城的时候,当地的百姓还以为帝国军队开始反扑了,很多男人举着刀子和斧头来从军,百姓们更是拿出家中的大米白面来犒劳军队,大街小巷敲锣打鼓喜气洋洋,丝毫看不出这是一座被攻陷的城池。
  “王。”
  郭淮背着一柄厚重的大刀,跑上前来,抹了一把脸上的灰尘,大声说道:“燕军快到了,我们怎么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7/293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