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校对)第2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2/721

  蔡京离去暂且不表,只说蔡攸一进入文华殿,就看见赵佶一脸铁青——显然,赵佶这是刚发过大怒。
  蔡攸问:“官家怎么了?”
  赵佶道:“你可知,攻打大名府的,并不是二龙山的贼寇,而是李衍那恶贼?”
  “甚么?”
  此事还真就打了蔡攸一个措手不及!
  缓了一会,蔡攸问道:“官家从何得知?”
  赵佶道:“是你父刚刚禀报的,在朝堂上,他本想凑禀此事,可田虎、王庆突然反叛,他觉得此时应先将李衍稳住,不宜让他与田虎、王庆一块反叛,才说大名府是二龙山打破的。”
  蔡攸心道:“那老东西果然是来坏我好事的,可恶!”
  压下心中的愤怒,蔡攸道:“此事证实过了么?”
  赵佶道:“你父向来做事稳妥,在这种大事上,他是断然不会出纰漏的。”
  虽然与蔡京不合,但蔡攸也知道,蔡京做事小心,不会犯这种错误的。
  蔡攸也气李衍攻打大名府,搞得他这么被动!
  不过,从蔡攸的角度出发,他还得维护李衍,因为李衍是他的政绩。
  蔡攸不动声色地问道:“我父亲他怎么说?”
  赵佶道:“你父提议,下令各个港口不许安东都护府的商船再来大宋贸易,出兵李衍在大宋的据点就是那个梁山泊,将李衍在大宋的根基拔掉,另外在登州囤积重兵,不许李衍再移大宋之民,总之就是将李衍彻底驱逐出境。”
  蔡攸道:“这跟逼反李衍有何差异?李衍指定会派兵攻打登州,恁地时,咱们大宋就得在东边再开一个战场。跟西夏打,防御辽国,咱们大宋每年都得花费两千多万贯,这要是再从东边开辟一个战场,每年得多花费多少钱银?据我所说,李衍可是有上千艘大船,其中仅载重超过五万石的大海船就得有两百多艘,咱们大宋若跟李衍开战,就算不建造一千艘大船,也得建造五百艘大船,还得建一定数量的大海船,否则这仗根本就没法打,仅这些没有三二千万贯就建造不下来,再加上征兵、训练、配置相应的兵甲装备等等,钱多到微臣已经不敢想象。”
  听蔡攸这么一分析,赵佶的脸色更难看了!
  蔡攸见之,又道:“咱们大宋若想拿出这么多钱,唯有动用封桩库中的钱……而动用封桩库中的钱银,官家可就……”
  赵匡胤设立封桩库之时,曾留有遗训:动用此库中钱银,若非是用于收复燕云十六州,就是赵家的不孝子孙。
  此遗训看似也没什么,但如果被有心人利用,那就是剥夺赵佶皇位的有利借口。
  皇权斗争之中,失去皇位一方的下场可是非常惨淡的。
  所以,赵佶才坚决不肯动用封桩库中的钱银。
  赵佶面沉似水,道:“爱卿有何想法?”
  蔡攸道:“依微臣愚见,官家不妨再忍李衍那厮一段时间,等官家将国内的叛乱全都平定了,再收拾那厮也不迟,至于跟那厮借钱一事,也可以正常进行,高丽穷困,甚么都缺,微臣去汉城问问,那厮想要甚么,官家可以投其所好赏赐那厮一些,先把钱银拿到手上,然后用那厮的钱银平乱,再然后再着手收拾那厮。”
  赵佶有些心动,不过却并未一口答应下来,毕竟李衍可是将大宋四京之一的大名府打了下来,这口气可不是这么好忍的。
  不过——
  没过几天,赵佶就急匆匆的将蔡攸招来,道:“爱卿火速去汉城找李衍商议借钱一事,刻不容缓!”
  赵佶为何这么快就下定了决心,还如此急迫?
  原因很简单,方腊反了。
  ……
第三百二十五章
大都督命小人接娘子回家
  ……
  方腊反了。
  就在田虎和王庆称王的同一天,方腊也起事了。
  只不过,初时东南的官员并没有太将方腊当回事。
  可没过多久,东南就整体震惊!
  方腊率众在歙县七贤村起义,以讨伐朱勔为号召,见到官吏及其爪牙全都杀掉。
  民众正苦于官吏掠夺勒索,方腊起事,正应了民心。
  因此,方腊大军所到之处,纷纷响应。
  以至于,不到十天时间,方腊就聚集了数万人马,并且开始攻城夺池。
  而且,有人用《推背图》为方腊造势。
  推背图上道:“十千加一点,冬尽始称尊。纵横过浙水,显迹在吴兴。”
  那十千,是万字;头加一点,就是方字;
  冬尽,就是腊;
  正应方腊二字。
  称尊者,更好解释了,就是为君;
  吴,东南。
  合起来就是,方腊当称霸东南,登基为帝。
  《推背图》一共六十幅画像,也就代表六十个预言,本是推算唐朝国运的,可是袁天罡和李淳风却推算出了唐朝后数千年的历史。
  从《推背图》诞生之日起,所预言之事,一一应验,(到了后世,六十个预言,竟然已经成功预言四十三个),未中者,可能是时候未到,并不是说不准。
  被誉为,预言神书。
  有这本预言神书为方腊造势。
  再加上李衍掺和让方腊在起事前蓄足了势。
  哪怕方腊比历史上早了那么一点点起事,其势也比历史上要大得多!
  不到两个月,方腊义军接连攻陷了十几座州县,并且攻入杭州,杀死两浙路制置使陈建、廉访使赵约,知州赵霆逃走。
  积怨已久的东南民众,在杭州捕捉官吏虐杀,挖掘蔡京父祖的坟墓,暴露其骸骨。
  起义军获得广大民众的热烈拥护和强烈响应。
  苏州石生,湖州归安县陆行儿,婺州兰溪县灵山峒朱言、吴邦,永康县方岩山陈十四,处州缙云县霍成富、陈箍桶等,纷纷领导当地农民参加起义。
  台州仙居县吕师囊,越州剡县裘日新(仇道人),衢州郑魔王等也领导当地摩尼教秘密组织起兵响应。
  湖、常、秀等州民众,也“结集徒众”,准备攻打州县。
  各地农民望见义军的旗帜,听见鼓声,就跑来迎接。
  参加义军的更是“项背相望”。
  方腊自号圣公,建元“永乐”。
  威震东南。
  南方的气候环境更适合农业发展。
  加上,自唐末以来,北方战乱频繁,而南方相对安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了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
  再加上,宋国统治疆域大部分地区在南方。
  再再加上,北方人口大量南迁。
  等等……
  总之,宋国的经济重心早已移到南方。
  毫不夸张的说,如果没有南方的经济支持,照赵佶这个败法,宋国早就亡了。
  田虎在河北攻州占府没什么,赵佶还可以少救济一个地区。
  王庆在淮西攻州占府也没什么,赵佶也可以少救济一个地区。
  可方腊占据江南却不行,因为这会切断赵佶的经济命脉,这会让宋国彻底覆灭。
  这回,赵佶是真急了!
  也意识到,国内的匪患,不能再放任不管了,再放任下去,他赵佶和他赵家的江山可就真危险了!
  所以,赵佶一面急忙撤销苏、杭造作局和停运花石纲罢黜朱勔父子兄弟的官职平民怨,一面派蔡攸赶紧去汉城找李衍借钱,一面又责令各地官军积极剿匪!
  伴随责令一同下发的是严酷的惩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2/7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