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校对)第2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3/721

  不过陈东和欧阳澈的风骨不错,虽然心潮澎湃,但他们还是给李衍施了一个很标准的拜礼,并异口同声道:“谢大都督!”
  ……
第三百六十三章
皇命难违
  ……
  李衍破格提拨韩世忠、吴玠、陈东、欧阳澈,未尝没有千金买骨的意思。
  李衍要来的这些军官,绝大多数都是郁郁不得志的。
  以韩世忠和吴玠为例。
  两人十多岁就参军,之后一直在一线与西夏精锐拼杀,数死还生,立下大小功无数。
  但就是因为上头没人,如今韩世忠和吴玠都已年近三十,还只是小小的队将,只能统带五十人。
  像韩世忠和吴玠这样的人,提拔他,重用他,他怎么会不替你卖命?
  当然,必要的手段还是要用的,韩世忠和吴玠这样的悍将向来是难以掌控的,所以,除非能让他们心服口服,否则未来他们必有阴奉阳违的时候,这也是李衍先打他们屁股,然后才提拔他们的主要原因。
  至于陈东、欧阳澈他们这些太学生。
  虽然没搞过调查,但李衍也敢肯定,能来他这边陲之地的,绝大多数都是寒门子弟,没有出路的寒门子弟,至于那些豪门贵子,实在是没必要来他这里。
  这种情况下,提拔陈东和欧阳澈是很能鼓舞其他跟陈东和欧阳澈情况差不多的太学生的。
  事实也证明,提拔了韩世忠、吴玠、陈东、欧阳澈,对于收这些新人的心,有很显著的效果。
  筵席刚开始,韩世忠、吴玠、陈东、欧阳澈就被人围上频频敬酒。
  意气风发的韩世忠和吴玠,也不顾屁股疼,是来者不拒,相当豪迈。
  后来,还是李衍怕韩世忠和吴玠留下后遗症,派安道全给韩世忠和吴玠治了治伤,又让人给韩世忠和吴玠拿了两套新衣服换上。
  至于陈东和欧阳澈,本就是太学生的领袖,如今又先一步得到提拔重用,围着他们的人自然就更多了。
  席间,李衍又分别将刘锜、赵开、王彦、刘子羽、王庶、杨宗闵、杨震这些在宋国已有官职的人叫到身前,然后一一勉励并任命。
  李衍对刘锜道:“我知你之才,世人却不知你之才,他们只知你是刘仲武之子,所以,你即便是在泸川军中取得了成绩,别人也会说你是靠父荫才得了这些成绩,我有意让你在第一军先任一营指挥,以后你若是有功,我绝不吝提拔封赏……你可以向世人证明你的才能了。”
  正像李衍所说的,刘锜正有所有有能力的官二代都有的困扰,也就是他所取得的任何成绩都会被认为靠他爹刘仲武才得到的,不管他多努力。
  不过,得说刘锜被刘仲武教育的非常好——尽管他心理很委屈,可他仍然全盘接受他爹刘仲武对他的安排。
  这里就得说到刘锜的性格了。
  虽然刘锜也是一员悍将,可他却没有韩世忠、吴玠包括岳飞所有的轻视其上的毛病,而是有很强的服从性,这也是李衍力要刘锜的原因——第一军里不能全都是岳飞、韩世忠、吴玠这样的能打却有些不好管的将领,还得有刘锜、杨沂中、王彥这样服从性强的将领,这有关第一军的整体风气。
  总之,如果不是李衍强要,刘锜是不会来第一军的,而既然奉命来到第一军,服从性很强的刘锜就会接受李衍对他的安排。
  所以,听了李衍对他的任命,刘锜很标准的行了一记军礼,随即道:“小将领命。”
  刘锜心中其实是有顾虑的,他怕将来李衍会与大宋为敌,那样一来,并不是反复无常的他,将会陷入两难之地。
  因此,刘锜对于来梁山军任职其实是抗拒的。
  可皇命难违。
  还好,那是以后的事,而且有可能是他杞人忧天。
  说到这,有人可能会问,李衍这么大规模的接收宋国的人,难道就不怕其中有奸细,亦或是将来有人会带兵投到宋国?
  这种事,是无法绝对杜绝的。
  可李衍总不能因噎废食?
  而且,李衍知道大势。
  北宋亡定了。
  南宋的赵构,皇位来得也是名不正言不顺,关键是他后来变得也不比他爹和他哥强到哪去,可以说是一样的昏庸,甚至更昏庸。
  只要李衍能在靖康之耻时,顺利打下中原之地,从金人的铁蹄下拯救出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中原百姓,所有阴谋都会不攻自破。
  李衍相信,那时自己一定能彻底收了刘锜之流的心。
  李衍问赵开:“你对钱庄和纸币可有了解?”
  赵开道:“下官从仆人那得知了一些皮毛。”
  李衍又问:“你怎么看?”
  赵开道:“大都督天纵奇才!”
  李衍道:“不用说恭维的话,太浪费时间了,这样,你回去写一个有关钱庄和纸币的策论给我,如果有建设性,我就让你来负责钱庄和纸币。”
  赵开是元符三年进士及第,如今已经做到了成都路转运判官(从五品),有近二十年的从政经验,而且,在理财方面,非常有名,所以,李衍就算是让他负责钱庄和纸币,蒋敬、扈成、李应也不敢不服。
  被李衍指名道姓挖来,赵开就知道李衍要重用他。
  只是赵开万万没想到,李衍竟敢让他主政一方,而且还是至关重要的财权,“这未免也太敢用人了吧?”
  想虽然是这么想,可赵开还是在第一时间道:“是……不知大都督给下官几天时间?”
  李衍道:“不限时,只要你能拿出来让我满意的策论就可以……对了,我这有些我所想到的有关钱庄和纸币的设想和建议,回头你来找我取,作为参考材料,另外,你如果有甚么不懂的地方,也可以来找我讨论。”
  从李衍的只言片语当中,赵开既听出来了李衍对钱庄和纸币的重视,也听出来了李衍对他的期待。
  这对赵开而言是大好事,因为,这意味着,在宦海沉浮了近二十年的他,终于时来运转了。
  至于能不能胜任,赵开一点都不担心,他对自己的能力有信心。
  赵开恭恭敬敬一拜,然后道:“喏!”
  赵开退下去之后,李衍将王彦叫来,道:“我想让你在第一军先担任一营指挥,将来再依功提拔,你意如何?”
  王彥虽是河东人不是河北人,但他所住之地,离河北不远,因此也知道李衍救活山东、河北两地无数人性命之事,甚至他的家乡就有受过李衍救济的人,所以对李衍很有好感。
  而且,王彥原来只是泾原军中的一个副将(副指挥),李衍让他担任自己亲军的营指挥,明显是提拔他,而且明说了将来要重用他。
  所以,王彥很干脆的拜道:“小将领命!”
  ……
第三百六十四章
避而不见
  ……
  刘子羽和王庶都很有能力,尤其是刘子羽,而且文武兼备,都是主政一方的大才。
  要不是张浚为人太过自负,在川陕战线太过一意孤行,听刘子羽、王庶、吴玠等人建议的,南宋不至于失去陕西,甚至还有可能顺势收复中原。
  当然,刘子羽、王庶,其实不只是刘子羽、王庶,南宋初的悍将,尤其是自己成长起来的悍将,都有极强的控制欲。
  这其实是跟他们的成长经历有关——他们全都是在一群昏庸无能之人的胡乱指挥下,吃了数之不尽的亏,打了无数憋屈又窝火的败仗,才成长起来的。
  试问,有这样的经历又有才华的他们,怎么可能不渴望独揽大权然后力挽狂澜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南宋,之后名留史册?
  另外,宋朝的皇帝还有一个通病,那就是他们只敢动那些实力弱又顺从的武将,武将的实力真强到他们不敢碰了,他们也就会徐徐而图之不敢太过强硬,在这种情况下,武将自然就会揽权然后拉帮结派。
  归根究底,这其实全都是皇帝对武将极不信任而造成的,若不是宋朝的一众皇帝,尤其是赵构,防自己手下的武将甚至胜过防敌人,武将们也不会这拼命揽权。
  这里说一句,宋朝,尤其是南宋,真是幸运,若不是有李纲、宗泽、岳飞、韩世忠、吴玠、刘锜等等一大批忠心耿耿的人才守卫,再加上金国也是内乱不断,就凭老赵家那爷仨的昏庸,就是有一万个宋国也全都让金人的铁骑给踏平了。
  李衍对刘子羽说:“你父刘韐将军是咱们大宋数得上数的统兵大将,可惜官家不放他来帮我,不过没关系,你之才,我亦清楚,我相信,未来你必不差于他。”
  刘子羽拜道:“谢大都督赞誉。”
  刘子羽秉赋刚毅,十岁就精通经史,十一岁就随他父亲刘韐过军旅生活,后来干脆弃文习武,如今通晓韬略,武艺超群,并已经做到了将仕郎(从九品),随军任安抚司书写相宜文字,协助治理州事,是一个很成熟的人才了,因此已经可以为李衍所用了,所以李衍道:“你先在我身边随我处理军政,以后有合适的机会,我再对你另行任命。”
  刘子羽大喜!
  主官身边的人向来是最容易升官的,因为亲近,也因为熟悉。
  李衍既然将他放在自己身边,还让他参谋军政,培养重用之意实在是太明显了。
  刘子羽很郑重的冲李衍一拜,道:“下官领命。”
  李衍又对王庶道:“你之才,我亦清楚,同彦修一样,也先在我身边做事,以后有合适的机会,我再对你另行任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3/7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