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校对)第2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6/721

  谁这么不开眼?
  李纲。
  托李衍的福,李纲已于前几日回到朝中,任太常少卿。
  得知他被招回来的始末,李纲对赵佶感激涕零,更以革新内政为己任。
  所以,见满朝文武对此等好事皆不出声,李纲义不容辞的站了出来。
  赵佶微微一皱眉,道:“李爱卿为何觉得该招安宋江这伙贼寇?”
  李纲朗声道:“如今田虎那伙贼寇的触角已经快到黄河,下一步必是过黄河直逼咱们东京汴梁。而王庆那伙贼寇又打下了唐州,离东咱们东京汴梁只有数日路程。更别提江南已被方腊那伙贼寇搅得天翻地覆,难保方腊那伙贼寇不胆大包天从南往北攻打咱们东京汴梁。此三巨寇如今已经对咱们东京汴梁形成了包围之势,在这种情况下,多一分实力也是好的,况且宋江这伙贼寇有将一百零八员、兵超过两万,还曾打下过高唐州、青州、大名府,实力不弱,若是得了他们,平定田虎、王庆、方腊等贼寇,必将容易一些,咱们也多了一分保证。”
  这个道理其实并不难理解,只是赵佶等人不愿意面对罢了。
  如今被李纲挑破,赵佶只能有些牵强地说道:“就怕他们贼性不改。”
  李纲微微一笑,道:“这伙贼寇之所以难缠,皆是因他们有二龙山天险可守,若是受了朝廷招安,他们必定得弃了那二龙山天险,如此一来,他们就是那砧板上的肉,若敢不尽力剿贼,童枢密有一万种办法收拾他们。”
  童贯冷冷一笑,道:“到了臣手下,他们敢不卖命!”
  宿太尉忍不住道:“这……是不是有些欠妥?会不会寒了他们的心,传将出去,以后还有人敢接受朝廷招安?”
  童贯道:“恁地最好,高太尉说得不无道理,朝廷又不是藏污纳垢之地,这些作奸犯科之人,安能与我等为伍,剿田虎、王庆、方腊之际,我必顺势将境内的匪寇荡涤一空,还咱们大宋一片宁静!”
  就连郑居中都道:“他们若是卖命杀敌,还则罢了,若是不尽心力,万万不能留他们祸害百姓,这世间绝不能再出第二个李衍!”
  郑居中此言正对了赵佶的心意。
  赵佶道:“郑爱卿此言不错,绝不能养虎为患。”然后对高俅道:“高爱卿,招安宋江他们这伙贼寇之事,就由你全权负责。”
  高俅领命,道:“喏。”
  宿太尉见状,只能暗叹了口气,“吾已尽力,你们好自为之吧。”
  李纲又道:“启禀官家,如今剿灭田虎、王庆、方腊三伙贼寇已刻不容缓,还请官家启动封桩库,否则,待这三伙贼寇联合在一起,恐成难以根除的顽疾。”
  局势已经发展到了这种危急的地步,赵佶其实也动了动用封桩库中钱银的念头——如果不是有李衍那个盼头,赵佶可能已经动用封桩库中的钱银了。
  如今,却是让赵佶左右为难!
  动用封桩库中的钱银吧,先不说有违祖训,他们之前所做的努力也就算是白费了,而且还搭上了一百多优秀将校和一千个太学生!
  不动用封桩库中的钱银吧,形势又有如此危急!
  如何是好?
  就在这时,有人禀报:“禀报官家,王黼大人、蔡攸大人、李邦彦大人回来了!”
  赵佶听言,忙道:“快宣他们进来!”
  不多时,风尘仆仆的蔡攸、王黼、李邦彦就进入大殿之中。
  见蔡攸、王黼、李邦彦如此憔悴,赵佶不禁有些心疼,道:“三位爱卿怎恁地狼狈?”
  王黼道:“我等此去汉城近五个月,知道官家必定心急如焚,所以一拿到钱银,就在第一时间回来,路上丝毫不敢耽搁,进得城中,连家都没回,便来复命。”
  听王黼说拿到钱银了,赵佶大喜,道:“你们将钱银带回来了?”
  蔡攸道:“微臣在李衍家门口连等他四日四夜,终于被微臣堵到李衍,李衍与微臣私交不错,抹不开微臣的情面,支付了一千五百万贯的琉璃和香皂。”
  赵佶皱眉道:“不是钱银?”
  李邦彦道:“虽非钱银,但亦无妨,李衍依约按市价的七成给咱们的琉璃和香皂,咱们平价拿去卖,应该很快就能将这些琉璃和香皂卖出去,另外李衍已经答应蔡大人,只要咱们将剩下的太学生、匠人、船工、龙骨和物资送过去,他就将古董和钱银送过来。”
  赵佶有些迟疑道:“这桩交易还有继续的必要?”
  李邦彦道:“若是这一千五百万贯够剿匪所用,亦或是咱们还有其它来钱的途径,可停止此桩交易,李衍也说了,他并不强求,是否继续交易,全由咱们定夺。”
  这一千五百万贯连将欠西军的响银补足都不够,怎么可能够剿匪所用?
  所以,赵佶听罢,沉默不语。
  见赵佶沉默不语,王黼道:“微臣愚见,此桩交易可以继续,李衍此人,是一个诚信之人,此次之所以拖了这么久,主要是因为他怪咱们没给他他想要的那些大臣,心中有气,否则不至于拖得这么久,蔡大人已经跟李衍谈妥,李衍同意不要咱们没给他的大臣,只是将价格变为四千五百万贯,也就是说,他只给咱们一千两百万贯钱银,不过,李衍也答应,这一千两百万贯,他全都给成色上好的铜钱和铁钱。”
  原来——
  随着纸币的顺利发行,在李衍的地盘内,铜钱和铁钱大贬值。
  百姓见铜钱和铁钱贬值得如此迅速,便拼命的抛出铜钱和铁钱,结果,越抛,铜钱和铁钱贬值的就越快。
  赵开上任了之后,见机会难得,便暗中派人低价收够铜钱和铁钱——一方面,这能防止有铜钱和铁钱的百姓恐慌。另一方面,将这些铜钱和铁钱拿到大宋或是田虎、王庆、方腊的地盘换金银,还能赚上一大笔。
  而李衍则干脆将这些铜钱和铁钱给赵佶送来。
  赵佶听罢,道:“这回李衍不能再拖四五个月了吧?”
  蔡攸道:“李衍答应微臣,只要剩下的太学生、匠人、船工、龙骨和物资到他仁川港,当场交割,绝不拖欠。”
  ……
第三百六十八章
军事改制和扩军
  ……
  被蔡攸、王黼、李邦彦堵在家里出不去的这段时间,除了陪陪自己的一众妻妾祸害一些使女丫头享一享齐人之福、教育一下自己的一众儿女享一享天伦之乐以外,李衍主要干了一件事——军事改制和扩军。
  梁山军的编制很混乱,而且互不统属,一旦有战事,很可能形成各自为战的局面。
  造成这种局面的原因有很多,比如梁山军崛起的时间太短,比如梁山军中帅才较少,比如李衍的地盘比较分散,等等等等……
  而且,目前梁山军的正规军并不多,十万都不到(还包括水军),相反预备役很充足(不算岳飞等人训练的七万多新军,还有五六万预备役,并且是已经练了一两年军事技能很强的预备役。)
  总之,李衍利用这段时间进行了军事改制和扩军。
  为此,李衍将闻焕章、朱武、乔道清、孙静、许贯忠、萧嘉穗、乐和、赵鼎、陈康伯全都叫来帮自己参谋。
  当然,这些人只有参谋权——此事非同小可,李衍必须独断。
  经过反复商议,李衍最终决定将梁山军的军衔分为四等十一阶,分别是:
  将官:上将、中将、少将。
  校官:上校、中校、少校。
  尉官:上尉、中尉、少尉。
  士兵:上等兵、列兵。
  (宋朝武阶共有三等七级六十阶,实在是太繁琐了,李衍相信后世经过近千年锤炼的军衔一定要比宋朝的先进得多,所以直接拿来用上。)
  军队编制:
  五人为一伍(五人),设伍长。
  两伍为一什(十人),设什长。
  三什为一押(三十人),设正、副押正。
  三押为一队(九十人),设正、副队将。
  三队为一都(二百七十人),设都头、指导员、副都头。
  三都为一指挥(八百一十人),设指挥、教导员、副指挥。
  三指挥为一营(两千四百三十人),设统领、政委、副统领、营参谋。
  三营为一军(七千二百九十人),设统制、军政委、副统制、军参谋长。
  几军为厢,设都统制、厢政委、副都统制、厢参谋长。
  厢以上是正副元帅,平时不设,战时由李衍担任或是委派。
  军队人数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伍、什、押一般都是固定不变的,但到了队以上,则会根据具体情况有些变动。
  一般:
  队,在一百人左右。
  都,在三百人左右。
  指挥,在一千人左右。
  营,在三千人左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6/7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