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校对)第2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98/721

  后来粗略估计一下,至少有上千人丧生在这条路上。
  有人可能会说,那就全都白天走呗。
  开甚么玩笑,他们撤退的时间,可全都是拿人命堆出来的,耽误一天,死的可能就不指一千。
  而这可是大几十万人的大转移,所花的时间,何止十天二十天。
  其次,水路也不好走。
  这两年黄河数次决堤,水道全都变了。
  虽然梁山水军已经探出来了一条可行的水路,可是其中几段必须得旱地行船才能过去,哪像以前,一帆抵达。
  更重要的是,这段水路,还路过河南,甚至是从开封府边上过去,梁山水军还得谨防宋军突然杀出,劫下他们。
  再次,如果说黄河中下流还能走水路,那么到了黄河下流,水路就被毁得完全不能走了,所以这段路只能是弃船从陆地上迁移。
  总而言之,转移这大几十万人,是需要费很大的力气的。
  不过,虽说艰难,但李衍仍坚持转移这大几十万人。
  不说其他的,只看田虎那三四十万人马,李衍就不能不费这个力气。
  三四十万人马啊,就算是十取一,李衍都能得三四万精兵。
  剩下的,也都是优良的劳动力。
  过程不再多述。
  历时了近两个月时间,愿意转移的晋国军民就全都撤出了晋宁府。
  李衍本想最后一批撤走,可手下众将包括晋国的文武百官全都不同意。
  李衍只能留下许贯忠、韩世忠、吴玠、房学度、钮文忠替自己殿后。
  许贯忠等人坚守到其他人都撤走之后,带领晋军在晋宁府打了一场防御反击战,随后从容撤进大山之中。
  当然,许贯忠等人能这么轻易撤走,也是因为宋军不想再追了——他们的战略目的已经达到,没必要再徒添伤亡。
  ……
  荆湖段长江中的一艘无舱平底大船两边,各有二十艘大船。
  而大船之上就王庆和方腊二人,再无第三个人。
  王庆悠悠地说道:“北边的战斗彻底结束了,很快就该轮到咱们了。”
  方腊道:“可惜,二弟给咱们争取的时间太短,我这连内乱都还未平定。”
  王庆笑道:“怕甚么,我再给大哥你争取几个月时间,大哥你不就能平定内乱了么,然后跟宋国一决雌雄,再然后问鼎天下,只是有一样,等大哥你面南背北登基之时,莫要忘了给我和二哥一人烧一张黄纸,告诉我们一声,毕竟,我和二哥对大哥你的江山,可是有突出贡献的。”
  方腊脸一板,道:“三弟这说得是甚么话,你我兄弟二人是同盟,铁打的同盟,等你我两家伐了宋国,咱们以长江为界,北面全部归你,南面归我,一同为帝,共治天下,到那时……”
  王庆似笑非笑的看着方腊,让方腊后面的话实在是说不下去了。
  等方腊将嘴闭上,王庆道:“在梁山泊下,大哥也曾说过类似的话,如今你我没去救援二哥,二哥已经死在了童大帅的手中,现在大哥你又来这话,你觉得我会信么?”
  即便脸皮之厚如方腊,听了王庆此言,也不仅有些尴尬!
  方腊调整了一下,道:“非是你我不去救二弟,实是他那里山高路险难以相救。”
  王庆道:“四弟去了……我听说,二哥死之前说,他在十八层地狱等着你我……看来,他不怪四弟,而怪你我啊。”
  方腊神色一僵,然后收起之前装出来的表情,道:“你这话是甚么意思?不是在怪我没去救田虎吧,别忘了,这个决定是你我一块做的。”
  王庆道:“你放心,这点担当我王庆还是有的,不会将责任全都推给你的,只不过……”,说到这里,王庆看着方腊的眼睛,道:“我不想成为第二个田虎。”
  方腊道:“你放心,只要宋军打你,我一定在第一时间支援你。”
  王庆直言不讳道:“我信不过你。”
  方腊脸一沉,道:“那我也没有办法。”
  王庆呲牙一笑,道:“我有办法。”
  方腊问:“甚么办法?”
  王庆道:“如果宋军来打我,我又看不见你方腊的大军,我扭头就去投宋,你可能不知道,我在东京时有一个相好,她是童大帅之弟童贳之女,从她那论,童大帅是我大伯,所以我能搭上童大帅的线,然后我就帮着宋军打你,到时候,我亲自当先锋。”
  方腊面沉似水,道:“你我之间连这点信任都没有?”
  王庆连想都没想,就道:“没有。”然后将头探向方腊,又道:“给赵佶那个昏君当奴才,虽然不舒服,但总比跟田虎作伴要好,我不想下十八层地狱,至少现在不想,所以大哥你千万别逼我。”
  ……
第三百八十三章
“梁山泊”号
  ……
  台中港。
  以王伦和花荣为首的台湾郡官吏和将校全都早早的就到此等候李衍的到来。
  此次一次性向台湾郡送来了大几十万人,其中还有三十多万军士,不亲自过来看一眼,李衍也真是不放心。
  所以,所有人都有惊无险的被送到了台湾郡之后,李衍便乘坐孟康、叶春等人用赵佶的三根龙骨中最长的那根刚刚造好被李衍命名为“梁山泊”号的宝船(该船长逾二十三丈二尺六寸,自上而下共五层,可轻松容纳上千人,有帆十二张,其最快速度可达到十九节,很可能是这个时代最快的船。)、在日不落舰队的护卫下来到了台湾郡。
  “梁山泊”号一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无人不惊乎,像房学度、钮文忠、乌利得安等原晋国的人对水泊梁山的实力更是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李衍从“梁山泊”号上下来,王伦、花荣等人立即围了上来。
  李衍看着又黑又瘦的王伦,道:“辛苦了。”
  王伦神采奕奕地说道:“不苦,我在这里过得很充实……大都督您真是慧眼如炬,这台湾郡真乃天下一等一的宝地,只不过在大都督您之前的人全都有眼无珠不识得此宝地。”
  李衍不置可否道:“看来,你很喜欢这里?”
  王伦道:“除了济州岛,我最喜欢的就是这里。”
  李衍看了看远处已经初具规模的台湾郡城,又看了看很是高大尚的台中港,道:“你王伦之名必将永远被这片土地上的人铭记。”
  王伦笑了,很灿烂,道:“小可当年科举不中,以为此生只能蹉跎于山林之中,不想遇到了大都督,让小可活得比考上状元还精彩。”
  李衍拍拍王伦的肩膀,道:“你灿烂的人生才刚刚开始。”然后扭头看向花荣,道:“黑了,也更精神了。”
  花荣道:“我们第四厢一直在努力训练,随时可战,战之必胜!”
  李衍听出来了,花荣这是在请战。
  也是,正值最好年华的花荣被困在这台湾岛上,连个需要严防死守的对手都没有,怎么可能不腻味?
  李衍道:“本来现在应该是你们第四厢大展雄威之时,奈何,哎,再等下一个机会吧,早晚有一天,你和第四厢会一鸣惊人的。”
  花荣怎会不知道,李衍所说的是四家联合伐宋?
  为此,花荣曾反复研究长江以南的地势地形,甚至派得力参谋和哨探去几处兵家必争之地实地勘察。
  如果当初方腊、田虎、王庆同意李衍提议的四家联合伐宋,那么作为奇兵的第四厢,如今真就可以大展雄威了,奈何方腊、田虎、王庆没同意李衍提出的四家联合伐宋计划。
  花荣既鄙夷又不无遗憾地说道:“方腊、田虎、王庆皆是鼠目寸光之辈!”
  说者无心,听者有意。
  听了花荣此言,房学度、钮文忠、乌利得安等人全都面露尴尬之色!
  眼观六路耳听八方的李衍,见之,冲房学度、钮文忠、乌利得安等人道:“怎么样,你们在这里待得还习惯么?”
  乌利得安道:“这里很好,像世外桃源一样,不过我还是更喜欢汉城。”
  李衍道:“那等丈人你帮王太守他们将移来的人安顿好了,就去汉城定居吧,其他人如果也想去汉城定居,可以跟丈人你同行。”
  乌利得安笑道:“好,好,这边的事情弄完,我就举家前往汉城。”
  乌利得安不用说了,是李衍的丈人,田虎死了,自然而然的就加入水泊梁山,而房学度、钮文忠等人,李衍怎么也得问一声,毕竟这有关名分,要知道,名不正则言不顺。
  所以,李衍看向房学度、钮文忠等原来的晋臣,问道:“不知你们有甚么打算?”
  此前房学度、钮文忠他们这些人虽然知道李衍的实力肯定要比方腊、田虎、王庆强,可他们万万没想到李衍会比方腊、田虎、王庆强这么多。
  如果仅仅是强也就罢了,关键是李衍还高瞻远瞩和懂得韬光敛彩——谁能想到,李衍在宋国的背后还有这么大一块地盘,并且布下了一支奇兵?
  在房学度、钮文忠等人看来,假如当初方腊、田虎、王庆同意四家联合伐宋,他们成功的可能性绝对非常大。
  当然,最后的胜利者一定是李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98/7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