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校对)第3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9/721

  见闻焕章一行出现,此女一拨怀中琵琶。
  紧接着,几百个妙龄女子同时演奏手中的乐器。
  很快,将军升帐时的威严庄重、出征时的矫健轻捷、战斗时的激烈紧张,便被这几百个女人表现的淋漓尽致——《将军令》。
  曲终收拨,为首女子放下琵琶,整顿衣裳,然后轻踩莲步上前,道:“奴家赵元奴见过安东都护府的一众英雄……不知哪位是闻副都护?”
  闻焕章还礼道:“见过赵大家。”
  赵元奴冲闻焕章盈盈一拜,道:“奴家祖籍河北,原是河北大户,有大屋数十间、良田上百顷,不想辽狗南下,灭奴家满门,只逃出奴家曾祖一人,家道自那中落,奴家曾祖为苟活性命逃到了这汴梁城,以唱小曲为生,自那以后,奴家祖祖辈辈皆从事贱业,奴家更是三岁就入教坊……奴家与辽狗不共戴天,倘若大都督派兵北上收复燕云故地,奴家捐百万贯浮财送给大都督以充军资。”
  围观之人听罢,无不震惊!
  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钦佩赵元奴的忠义、大气。
  这其中就包括闻焕章。
  闻焕章道:“娘子真乃女中豪杰!”
  说这话的同时,闻焕章又用眼角的余光看了安东使团中的那个蜡黄脸青年一眼,想看看他有没有甚么表示。
  见那青年一脸欣赏的打量着赵元奴,闻焕章语气变得恭敬一些,又道:“娘子之言,闻焕章一定带给大都督!”
  这时,那些莺莺燕燕全部围了上来,纷纷道:
  “奴家孟冬儿比不得赵大家家资深厚,但大都督若是派兵北上收复故地,奴家愿捐十万贯,为我汉人略尽绵薄之力。”
  “奴家沈莲香愿捐五万贯。”
  “只要大都督派兵北上收复燕云故土,奴家愿倾奴家所有将奴家的两万六千二百二十四贯以及金银首饰和古董字画若干全都送给大都督,大都督若是不嫌奴家蒲柳之姿,奴家愿意为大都督为奴为婢!”
  “……”
  有些妓女其实是想借此事扬名,心中并没有甚么大义。
  但是,谁都不能否认,这其中有不少妓女是真心实意想李衍北上收复燕云十六州、也是真心实意捐钱!
  由此不难看出,北上收复燕云十六州,其实是顺应民意的。
  待那些有名的行首一一报完捐资,一个稍微有些特殊的少女上前。
  为甚么说这个少女特殊?
  第一,她比较小——观其年纪,最多也就十四五岁。
  第二,她很漂亮——秀雅绝俗,自有一股轻灵之气,肌肤娇嫩、神态悠闲、美目流盼、桃腮带笑、含辞未吐、气若幽兰,说不尽的温柔可人,此时百芳争艳,但除了赵元奴以外无一人能稳稳压住还未完全长开的她。
  第三,她竟然梳着辫子——妓院中,只有初女梳辫子,接客后就会梳髻,“专业”的说法叫“梳拢”或者“梳弄”,也就是说,她应该还是一个清倌人,在这些女子中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
  少女道:“奴家今夜梳拢,大都督若是派兵北上收复故土,奴家现有的三千一百贯及梳拢之资,尽数献给大都督以做军资。”
  “是花想容!”
  “花想容是谁?”
  “孤陋寡闻,咱们汴京城中的小姐多如牛毛,但真正能唱长词慢调,并能尽得词中意蕴的并不多,而像苏东坡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这样的词,以花想容唱得最好。”
  “花想容终于要梳拢了!”
  “今夜必去矾楼捧场,拔了花想容的头筹,以成全她的忠义!”
  “……”
  从周围人的议论声中,不难看出,这花想容虽然只是一个清倌人,但已经艳名远播。
  安东使团中的那个蜡黄脸青年,也就是李衍,听见花想容的名字后,不禁有些动容,“云想衣裳花想容,原来是这个奇女子。”
第三百九十八章
乐坏了
  ……
  见李衍一直目送花想容进入矾楼,一旁的燕青若有所思。
  等一行人在驿馆中住下,燕青突然提议道:“大都督,咱们去矾楼转转可好?”
  没等李衍说话,卢俊义就呵斥燕青道:“休得胡闹,那里杂乱,不利于我等守卫,万一出了纰漏,我等万死难辞!”
  燕青笑道:“有主人你、史将军、杜将军、杨再兴、姚兴、吴璘、杨沂中、张宪以及李军师和房军师保护大都督,天底下谁能伤到大都督?”
  卢俊义还真没法反驳燕青这话,他们这十个人几乎全都是百人敌,十个人加到一起,屠杀千人,一点问题都没有,有他们十个保护,李衍的安全都没法保证,那也就没人能保护李衍了。
  卢俊义道:“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再者说,大都督又不是你燕小乙,去那烟花之地,成何体统。”
  燕青道:“大都督此次进京是来体察民意的,只在驿馆里苦等,怎能体察到民意,而那三瓦两舍向来是消息最灵通的地方,去那里听听,大都督也许就能作出决定了。”
  经过六七年的发展,由朱贵主持的酒店情报系统,已经非常完善了,朱贵甚至将手伸进了朝堂之上和皇宫之中,另外,因为李衍对宋江很是防范,朱贵在宋江身边也安插了眼线。
  于两年前,李衍正式为此情报系统命名——天眼。
  除了天眼以外,李衍还有两个情报系统。
  一个是依托走报机密特种军而产生的,李衍为之命名——谛听,不过大多数人都喜欢管这个情报系统叫“军情部”,主要是由柴进和燕青负责。
  最后一个情报系统,是一个意外产物——李衍让石秀组建第一军政治部,石秀为了更好的尽到责任,弄出来了一个监视部门,结果这个监视网越弄越大,大到石秀都不敢做主了,进而将之报告给了李衍,李衍想了想,便让石秀也成立了一个情报部门,目前李衍还没为这个情报部门命名,知道它的,都管它叫“政情部”。
  按理说,这三个情报部门互不统属,各有各的职能,可随着发展,这三个情报部门也发生了一些重叠。
  不过,对此,李衍始终默不作声。
  因为情报系统发达,宋江的那个所谓的阳谋,水泊梁山其实早就知道了。
  对于是否派兵北上攻打辽西京,梁山泊内部有两个主张。
  一个是由孙静、乔道清、朱武、赵鼎、陈公辅、吕将等人主张的:不能派。
  他们给出的理由是,那里是四战之地,辽、金均是虎狼,去了,无异于与虎谋皮,而且有可能深陷其中进退两难,更关键的是,辽西京地处大陆中间地带,与李衍的地盘相差甚远,就算打下来了,也没有甚么用。
  另一个则是由陈东、欧阳澈等人主张的:应该去。
  他们给出的理由是,燕云十六州于汉人而言太重要了,只要收回守住,就能保汉人再也不受夷狄之害,谁能做到,谁就是汉人的英雄,必定能名垂青史,有了这个名声,未来李衍不论做甚么,都能一呼百应。
  从主张的人来看,那些在水泊梁山效力已久的人,要么反对李衍去攻打辽西京,要么沉默,只有那些刚加入水泊梁山不久的赤子(也可以说是愣头青)才希望李衍派兵去攻打辽西京。
  换而言之,主张派兵攻打辽西京的,相比主张不能派兵攻打辽西京的,有些人单势孤了。
  这也正常,虽然这涉及到了民族大义,可这毕竟是一个圈套,除了那些愣头青,谁敢让李衍往这个明知道的圈套里钻?
  再者说,大多数水泊梁山的人都认为水泊梁山是一个独立于宋国的政权,而攻打辽西京,受益的是宋国,死伤的却是水泊梁山的人,有甚么理由干这种蠢事?
  这个时代,赤子还是不少的,像陈东和欧阳澈,一遍又一遍的给李衍上书,求李衍务必当这个英雄,不要让汉人失望。
  除了陈东和欧阳澈,在梁山泊练兵的岳飞,也一遍又一遍的给李衍上书,希望李衍派兵攻打辽西京,他还请愿担任先锋。
  见李衍迟迟不做决定,岳飞还请求当面跟李衍禀报此事。
  后来李衍路过水泊梁山,给了岳飞两个时辰。
  岳飞还是给了李衍不少惊喜的,除了老生常谈的民族啊、大义啊什么的,岳飞又从军事角度跟李衍说了打下辽西京的可行性,按照岳飞的意思,所谓的四战之地,根本就是笑话,那辽西京地势险要,四面皆有天险、长城和关隘,只要能打下来,敌人就算是有十倍兵力都难以攻破,所以问题根本不在于如何守,而在于如何取,岳飞保守的估计,以梁山军的强大战力,应该有六七成的把握打下辽西京。
  另外,岳飞又强烈建议李衍,去民众中看看汉人有多希望收回燕云十六州。
  也正是因为如此,李衍才乔装打扮了一番,来东京转转。
  当然,为了李衍的安全考虑,水泊梁山内部,没有几个人知道李衍来东京汴梁了,可以说除了李衍身边的几十个人和闻焕章以外,其他人全都不知道李衍在安东使团中,而且,李衍连一向跟自己寸步不离的阮小七、马灵、王定六、陈丽卿、扈三娘、方百花、琼英、梁红玉等人都没带,而是带了面孔较生的卢俊义等人保护自己,除了卢俊义等人以外,第一营也跟着使团进来了(赶车的那些人就是),走报机密特种军也分批混进来了,总之,李衍的安全还是有保证的。
  那说来说去,李衍对此到底是一个甚么样的态度?
  李衍……乐坏了,感谢宋江、吴用、童贯等人八辈祖宗,真的!
  正像岳飞所分析的那样,北上攻打辽西京,问题根本就不在于如何守,而在于如何取。
  只要能打下来,李衍分出两万兵力分别给韩世忠或是吴玠让韩世忠或是吴阶依托长城、关隘和太行天险守住进入辽西京的入口,童贯就是将西军打光了,也攻不进来。
  至于取嘛。
  嘿嘿,要是以往,李衍也没有把握——那里真是太险要了,的确是易守难攻。
  可是此时,李衍却信心十足!
  因为,辽国已经是强弩之末!
  换个通俗易懂的说法就是,辽国没兵了,李衍敢断言,辽国在燕云十六州的兵马加到一块,绝不会超过十万,甚至有可能也就五六万!
  有人可能会说,五六万到十万也不少呀。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9/7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