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校对)第3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9/721

  李衍见状,道:“中华民族乃文明礼仪之邦,有着悠久的历史,从遥远的古代起,中华各民族人民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中华大地上,共同为中华文明和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贡献自己的才智……”
  ……
第四百二十四章
小败
  ……
  燕云地区的民族问题,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
  这里是生活着汉、契丹、奚、渤海等很多民族。
  好的一面是,这里的契丹人、奚人、渤海人汉化成度非常高,对汉族有非常高的认同,这为李衍彻底收服这些民众的人奠定了基础。
  不好的一面是,在契丹、奚、渤海等民族汉化的同,生活在这里的汉人也在胡化。
  这一带的汉人,由于在唐末五代时期就开始与少数民族长期相处,其后又在辽朝统治下生活了近二百年,他们的民族性格和生活习俗都已经发生了很深的“胡化”,即少数民族化现象,从而和中原汉族产生了巨大的差别。
  因此,宋朝出于对“胡化”汉人的歧视,指其为“番”、“虏”。
  而辽朝用科举、任官和婚姻来使燕云汉人忠于自己,但又不信任大多数“非我族类”的燕云汉人,而将其置于社会的底层。
  即便是到了金人统治燕云地区的时候,也是在重用部分辽朝汉臣的同时,在政治上将幽云汉人列于女真人、渤海人和契丹人等民族之后,排斥于统治阶层之外。
  辽、宋、金三个王朝都对燕云汉人采取了既拉拢又排斥的作法。
  可以说,燕云汉人是姥姥不疼舅舅也不爱。
  这就导致了,燕云汉人不仅在民族认同上日显孤立,且在政治态度上也没有固定的倾向,并非传统中认为的那样“心向中原”,而是以利益为中心,选择对自己有利的一方,在辽、宋、金之间往来叛附,政治态度非常灵活——先协助辽朝抵抗北宋,眼见辽朝大厦将倾就意图附宋自保,继而又出于对北宋政权的失望,投奔金朝,并由此导致了金宋间的战争,然后冲当先锋打南宋。
  所以,不能以为燕云地区的民族问题,只是契丹、奚、渤海等民族的问题,这里的汉人同样有问题。
  而这个问题的解决之法,自然不是拉拢排斥,而是民族大融合,这是经过历史证明的可行之法。
  所以,赵鼎给李衍出了“民族大融合”之策,许贯忠和乐和等人又不反对,李衍便将此事交给赵鼎全权处理,并任命赵鼎为云中路安抚使。
  赵鼎得了云中路安抚使之职后,立即在大军的护送下走马上任来到了寰州城。
  与赵鼎一块走马上任的还有二百多名李衍亲自精挑细选出来的能官干吏。
  这些人也在大军的护送下分别前往朔、寰、应三州。
  一到寰州城,赵鼎就替李衍颁布了五条政令:
  一、赐新收复州县曲赦。
  所谓曲赦,就是单独赦免一地或数地之罪犯——除了违抗李衍的命令和谋反者以外,其余罪犯,无论罪之大小一律赦免,立即释放。
  另外,各州县要对他们量才而用,使之各有所归。
  二、蠲除科率,即免除新收复州县的各种苛捐杂税,对贫乏饥饿之民,以官粟赈济(就是分粮),勿使百姓流离失所。
  三、甄擢贤才,对于新收复各州县,那些怀才抱艺,湮没在民间的各类人才,或者素被乡里所推荐而没有试用者,还有那些因忠直而得罪权贵或者被权贵排斥者,以及因失误而获罪的官员,不分汉人、契丹人、奚人、渤海人,都要加以甄别擢用。
  四、徐云仗义献城,擢升寰州通判,授予神头男爵,其余献城者,均有丰厚封赏。
  五、中华民族乃文明礼仪之邦,有着悠久的历史,从遥远的古代起,中华各民族人民的祖先就劳动、生息、繁衍在中华大地上,共同为中华文明和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而贡献自己的才智……
  ……
  就在赵鼎等水泊梁山的官吏着手朔、寰、应三州的经营和建设的同时,韩世忠终于带着大军来到了辽西京城下。
  尔后,韩世忠就傻了眼——岳飞已经到了两日,并且已经跟守军交过一次手了。
  换而言之,按照李衍下的命令,韩世忠等人都得受岳飞节制。
  其实,岳飞的参谋长孙革曾劝过岳飞先打两座县城等一等韩世忠,也就是,将这个都统制之职让给韩世忠。
  可岳飞连想都没想就拒绝了。
  岳飞道:“非是岳飞贪恋这统统制一职,而是辽西京关系到大都督能否在这云地站住脚,岂可用此来做人情?”
  于是,岳飞一意孤行,在第一时间来到了辽西京城下,并很快就与混进辽西京中的时迁取得了联系。
  时迁通过弓箭传出来消息说:“之前西京城中的辽国官员,有赞成降金的,有赞成降宋的,还有主张死守等待天祚帝派大军来救援的,争吵不休,不过西京留守萧察剌,于四日前突然一改之前的含糊其辞,立场鲜明的站在死守等待天祚帝派大军来救援一方,并亲手杀死了主张降金和降宋的领军人物,然后将城中的战马强行收集到一起,又招募了一万契丹族义勇,组建了皮室军,目前城中有步军五千、骑兵一万,兵甲齐全,粮草足够全城人吃三年……”
  根据时迁传出来的消息,岳飞与手下的一众将领和参谋商量过后,决定先攻一次试试看。
  结果,岳飞这边刚攻了一半,皮室军就在四个相貌非常相似的人的带领下果断冲出了城,然后向岳飞军掩杀过来。
  岳飞早有防备,见皮室军杀出城来,立即下命调转床弩和飞雷炮,准备跟皮室军一决雌雄。
  可就在皮室军要冲过来的当口,城墙上红旗舞动,皮室军又停了下来,然后自然分开,之后以弓箭骚扰岳飞军。
  与此同时,城上也向下射来密密麻麻的羽箭。
  前后受敌的岳飞军根本不可能继续攻城,只能退离了城墙。
  史文恭恼恨皮室军太猖狂,带着拐子右军冲上去,与之厮杀。
  结果,在城上红旗的指挥下,皮室军炸败,诱拐子右军深入,然后将拐子右军包围其中绞杀。
  后来,岳飞以重步兵和床弩推进,逼得辽军鸣金收兵,救出来了拐子右军。
  可拐子右军虽然被岳飞救了出来,却在厮杀之中折损了七八百人马。
  对于缺少马军的梁山军而言,这算得上是一场小败了。
第四百二十五章
捉辽主
  ……
  岳飞没让代都统制一职,韩世忠也没要。
  岳飞不让这个代都统制主要是因为这是李衍的命令——梁山军三大纪律第一条一切行动听指挥,尤其是李衍的命令,那是一点都不许打折扣必须坚决执行的,所以岳飞不能将这个代都统制给韩世忠。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
  岳飞有一个非常优秀的心理素质——自信。
  嗯……更准确一点说,应该是无畏——岳飞没有私心,没有杂念,他的眼里只有目标和如何完成目标。
  所以,岳飞相信他自己能带这几万大军,也相信他自己能带着这几万大军打下辽西京!
  而韩世忠没要这个代都统制的原因:
  一、也是因为这是李衍的命令,他也不敢违抗李衍的命令。
  二、则是因为他没脸跟岳飞要这个代都统制——他韩世忠轻装上阵,沿路一座城池不用打,一支军队没交过手,直接就来辽西京了,这种情况下,都没跑过岳飞,让他有什么好说的,难道将责任推诿给吴玠,可吴玠也只不过才耽误了他不到两天时间,就算加上这两天,他还是比岳飞慢,所以,没甚么可说的,不是他太慢,而是岳飞太快了,尤其当他听说岳飞还歼灭了八千马军、打下了应州城之后就更没甚么可说的了,也没脸跟岳飞要这个代都统制。
  岳飞将众将聚集到了一起,研究怎么一战而攻下辽西京。
  很快,岳飞等人就商量出来了打下辽西京的战策。
  这没甚么难的。
  岳飞之前之所以没能攻下辽西京,包括吴玠之所以被困在朔州城下半个多月寸步前,都是因为受到了辽国骑兵的骚扰,让他们无法安心攻城,不是因为梁山军的攻坚能力不行。
  如今,第一军的马军全都在这里,共一万四五千,仅从数量上,就比皮室军多,更何况他们这边还有第一营和铁浮屠。
  所以,此战已经没有任何悬念了。
  不过就在岳飞将要下令准备攻城的时候,一个小校带来了一个精瘦汉子。
  精瘦汉子一进来就自爆身份道:“小将是走报机密特种军鹞子营的副指挥梁丘,奉我家时统制之命出城跟各位将军当面汇报城中的形势。”
  听说此人是时迁派出来的,岳飞等人赶紧将他请到大帐正中间。
  梁丘很自觉的拿出来了证明他自己身份的令牌,并对了暗号,然后说明他是如何缒城而下的。
  核实完梁丘的身份,岳飞问:“如今城中的形势如何?”
  梁丘道:“如今城中又恢复到了萧察剌斩杀陶安和窦康之前的形势,有赞成投降的,有赞成固守向金军求援的,还有主张死守等待天祚帝派大军来救援的,争吵不休。”
  岳飞皱眉道:“金军?金军远隔千里之外,如何能来救援?”
  梁丘道:“金军去年十一月出兵,今年正月到中京,随后派辽国降将耶律余睹攻城,守城辽军获悉是耶律余睹率军攻城,便停止抵抗开城投降,金军将中京周围的辽军扫荡一番,金主便命斜也率兵来捉天祚帝,不过盘踞在北安州(后世的河北隆化)的奚王霞末,不断出兵骚扰金军,使得金军不敢南下,才让辽主可以在鸳鸯泺观望。”顿了顿,梁丘接道道:“可就在前不久,女直悍将宗翰击杀了奚王霞末,然后率大军直奔鸳鸯泺而来,此时宗翰的大军可能已经渡过滦河了,不需十日,先头军队便能到鸳鸯泺。”
  岳飞听罢,道:“萧察剌就是因为得了这个消息,才坚决抵抗的?”
  梁丘道:“我们刚刚得到消息,耶律余睹的确给萧察剌写了一封私信,不过萧察剌坚决抵抗却不是因为耶律余睹要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9/7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