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校对)第3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8/721

  这是怎么回事?
  原来,几个月前蔡京曾来看望赵佶,见赵佶竟然开始紧衣缩食,大为不解。
  赵佶告诉蔡京:“现在朝廷财力不足,各种用度,都已经裁减了。”
  蔡京道:“天下财富甚多,奉养陛下一人,不是轻而易举?”
  蔡京此举,其实是直指王黼。
  赵佶用蔡京和王黼治理天下,并不只是因为此二人会溜须拍马和言听计从,更为重要的是此二人都有一个长处——会敛财供赵佶挥霍。
  想当初,蔡京执政的时候,赵佶可是没缺过钱,可以肆意挥霍,兴道教,大兴土木,修建艮岳,聚天下奇珍异宝以供赵佶一人。
  如今轮到王黼执政,处处捉襟见肘,还得跟李衍借钱花,真真是丢人又现眼。
  当时,梁师成就站在赵佶身旁。
  他见赵佶脸色不佳,对蔡京似乎有所依恋。
  晚上,梁师成便将这件事悄悄告诉给了王黼。
  王黼很担心失去如今的权势,第二天便对赵佶说:“方腊发动暴乱,其根本原因是由茶盐法而引起的,童宣抚说是由花石纲造成的,那是被奸人所蒙蔽,欲归过于陛下罢了。”
  茶盐法是蔡京主政时搞得一项财税改革。
  王黼这话其实是一箭双雕,既攻击了蔡京,又打击了童贯。
  然后,王黼建议,在朝廷特置一个应奉司,继续收集天下至宝以供赵佶玩乐。
  另外,为了杜绝奸谋,可以由他王黼总领。
  艮岳还没完全建完,这对于艺术家赵佶而言,是非常难以忍受的。
  而且,奢侈惯了的赵佶,也真是过不过这种穷日子。
  再加上,王黼都说了,东南发生暴乱的根本原因是由茶盐法引起的不是因为他们大搞花石纲引起的,蔡京也说,天下财富甚多,奉养他一人,是应该的,没有问题。
  所以,赵佶便同意了王黼所凑又设立了一个应奉司,让王黼总领,并让梁师成担任副总领。
  另外,赵佶又将办事得力的朱勔父子复又启用。
  而且,因为朱勔很快又给赵佶找到了一块巨型太湖石(高达四丈,载以巨舰,以数千名纤夫,历经数月,运到汴京),赵佶非常高兴,给这块巨石命名“神运昭功石”,并给它封“磐固侯”,朱勔也因此被擢升为威远节度使。
  结果,祸害了整个东南,让东南死了三百多万人,让东南有三百多万人有家难回,让宋国国力大退的朱勔,就因为弄到了一块奇石,不仅丝毫惩罚没受到,反而还升官了,得到了无数抛头颅洒热血为国立功无数的将军都得不到的节度使之职。
  等童贯等人回来,看到的是,殊方异物,四面而至,铅松怪石,珍禽奇兽,美镠和宝,明珠大贝,通犀琴瑟,绝域之异,布于外宫。
  其实,大部分都进了王黼和梁师成的家门,给赵佶的也就是十分之一二。
  而应奉司之扰又甚于花石纲。
  童贯对于王黼的做法感到很气愤,他对赵佶说:“陛下,臣在苏州刚刚撤掉了一个应奉局,王黼怎么又在京师设置了一个应奉司?东南人家饭锅子还未稳,又开始搞什么花石纲了。官军死伤六七万人,才将匪祸扑灭,如果老百姓再起来造反,怎么办?”
  赵佶表面上甚么都没说,心里却对童贯的质问很生气,认为童贯这是居功自傲,失了臣子的本分。
  童贯见赵佶重新启用朱勔父子,继续搜集花石沉湎如故,劝谏又不听,也很失望。
  王黼看出来了赵佶的心思,于是对赵佶说:“太师已经年近七旬,近年又多为国家奔走,应放他颐养天年,以示官家的恩德。”
  不久,立有定国安邦大功的童贯,便致仕了。
  这时,燕云地区的形势越来越明朗,辽国可以说是奄奄一息灭亡在即。
  而宋国国内,田虎、王庆、方腊全被剿灭,李衍和李衍的精锐军队也则全都被锁到了云中地区,内患似乎全都没有了,形势大好。
  赵佶的心又活分了起来:“是不是借着这个机会将燕云收回来?”
  这个念头一起,赵佶很快就将支持收复燕云十六州的王黼和蔡攸叫来。
  三人商量了一番之后,赵佶将被他强留了大半年的两位金使叫来……
第四百四十八章
李衍真是你们宋国的臣子吗
  ……
  曷鲁与大迪乌是正月离开的金国,二月到达登州,五月来到东京,然后他们几乎一直被软禁在同文馆里。
  一直等到八月,也没有人与他们谈南北夹攻辽国之事,更没有人跟他们解释李衍到底是怎么回事,以至于曷鲁急得口舌生疮鼻子窜了好几次血。
  直到八月底,赵佶才将曷鲁与大迪乌叫来,说:“两国友善,一切不变,只是盟约一事,还有些细节,尚需再确认一下。”
  曷鲁一听,就知道赵佶所说的是后山九州和平、滦、营三州一事,道:“书约已定,怎可轻改?”
  说起这件事来,赵佶君臣就郁闷不已!
  当初,赵良嗣出使金国时,跟蔡京和童贯说:“良嗣定当竭尽全力为咱们大宋争取利益,不过良嗣有个请求。”
  蔡京问:“什么请求?但讲无妨。”
  赵良嗣说:“良嗣请求携带国书前去,这样方显的正规和重视。”
  在那之前,宋国曾派人去联系过金国,可赵佶君臣觉得所谓金国就是一群方外野人,根本不能跟大宋相比,因此给完颜阿骨打下得是的诏书,结果完颜阿骨打大怒,将宋国的使臣扣下。
  赵良嗣可不想也被金人扣下,才跟蔡京和童贯讨要国书。
  童贯说:“现在就给女真人使用国书还为时过早,你这次先去看看情况再说,如果确实需要,下次去时再使用国书也不迟。”
  赵良嗣很尊重童贯,见童贯这样说,他只好默然不语。
  蔡京说:“这样凭空去谈也不是好办法,我看,还是请皇上写份手札吧,你携带手札而去,这样可信度比较高。”
  童贯称赞道:“还是太师妙计多啊。”
  不久,赵佶便下诏任命中奉大夫右文殿修撰赵良嗣代理朝奉大夫担任正使、忠训郎王环为副使,从登州乘船渡海去往金国。
  对外则依然宣称,他们前去辽东只为买马。
  赵良嗣那次去女真既没带国书,也没带诏书,只随身携带了一份由赵佶御笔所写的手札。
  那份御笔手札中写道:“据燕京并管州城原是汉地,若许复旧,将来与契丹银绢转交你们金国,虽无国信,必不妄言。”
  赵良嗣一行从登州上船,渡过渤海湾到达辽东苏州关,他们计划从这里乘马去往涞流水河畔的阿芝川拜见完颜阿骨打。
  苏州守臣名叫高国宝,他对赵良嗣说:“你们不必去阿芝川,陛下此时正在咸州,你们可直接去那里。”
  赵良嗣于是改变行程直奔咸州。
  赵良嗣一行到达咸州时,完颜阿骨打已经率军离去——那时,金军正兵分三路杀向辽国首都上京。
  赵良嗣一行人于是快马加鞭不停的追赶,最终在青牛山追上了完颜阿骨打。
  几天后,赵良嗣跟随完颜阿骨打来到上京城南一座山坡上。
  那座山名叫龙冈,四面群山环卫飞鸟翔集,松涛林海佳气葱郁,站在山顶上顿感心旷神怡。
  从龙冈望向不远处的上京城,赵良嗣感慨万千——他熟悉那座城池,他在辽国当官时曾来过多次。岁月沧桑山水轮转,城池依旧物是人非。他没想到自己会以大宋使者的身份再次来到这里。
  完颜阿骨打对赵良嗣说:“你现在随我下山,看看我是怎么用兵的,然后再选择去留。”
  完颜阿骨打骑马下山亲临阵前,令将士擂鼓助威。
  霎时间,号角大作战鼓齐鸣。
  只见金戈铁马的骑兵呼啸而去,步军随后如波浪一般鼓噪而进。
  从早晨开始攻城,还不到中午,大将阇母就率军捷足先登攀上城墙攻克了外城,上京留守达不野随后率残军投降。
  赵良嗣看得是心惊肉颤,他万万没想到,女真人竟然这么能打!
  随后,完颜阿骨打在军营大帐里正式接见了赵良嗣。
  赵良嗣简要阐述了大宋的主张,他说:“燕京一带本是汉地,五代时被契丹占领。现在,我国想与贵国联合夹攻辽国,贵国取中京一带,我我取燕京一带,不知贵国以为如何?”
  完颜阿骨打说:“契丹无道,已被我杀败,按理说,契丹的全部州城都应该归我,都是我家田地,但念及你们宋国皇帝的一片好意,以及燕京本来是汉地,所以,我答应将燕京给你们。”
  赵良嗣说:“契丹运尽数穷,如果我们南北夹攻,它不亡何待?贵国同意结盟甚好,从今天起,咱们两国都不可再与契丹讲和。”
  完颜阿骨打头脑极其精明,他很清楚赵良嗣的话中含义,所以爽朗地说:“咱们两家已经通好有了约定,我怎能再与契丹讲和?”
  听了这话,赵良嗣很高兴,道:“今日之约定,虽然没设盟誓,但有苍天为证,不可悔改。”
  完颜阿骨打道:“天神为证,绝不悔改。”
  得了完颜阿骨打的承诺,赵良嗣的心情很好,还赋诗一首:建国旧碑胡日暗,兴王故地野风干。回头笑谓王公子,骑马随辇上玉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8/7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