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校对)第3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0/721

  车后一辕四衡,驾着八匹马。
  车上又有小小一座西洋楼在兽额上,里面立得一个人,执着一面令旗,为全军耳目。
  白瓦尔罕又教人将那车打开,请吴璘和祖士远等人看里面的机括。
  下一层钩矛,中一层劲弩,是不必说,惟有那上一层的两座连铳甚是利害。
  白瓦尔罕讲解道:“那铳名唤‘落匣连珠铳’,上面一只铜戽子,容得本铳四十出火药、四十出铅子。但将铜戽内火药、铅子加足,又将下面铳门火药点着,那铜戽中的火药、铅子自能落匣溜入铳管向外轰打,不烦人装灌便铳声络绎不绝,直待四十铳发完了方止。若四十铳不足用,只顾将火药、铅子加入铜戽,哪怕千百声,陆续发出不断。更防铳管热炸,铳下各备大小壶一把,频频浇灌。那铳能射一千余步远近,都从巨兽眼眶中发出。车后又有四个翻山轮,激那石子飞出去。石子大小不等,小者飞得远,大者飞得近,也有数百步可发。”
  吴璘和祖士远等人听完、看完,无不被震撼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这奔雷车,每辆共用三十人:六人在上层用铳,八人在中层使弩,十人在下层用钩矛,五人在车后步行驾马,一个人在西洋楼内掌令旗。
  军士不须艰苦习练,只要懂配合,便会使用。
  若能做到进退有序,那车发动了,分明是陆地狴犴,有轰雷掣电之威,倒海排山之势。
  吴璘和祖士远等人对这奔雷车了解得越多,就越觉得这奔雷车巧夺天工,威武不凡。
  火万城和王良看在眼里,乐在心里,有这等进身之资,他们的前途哪能限量?
  果然!
  跟火万城和王良预料得一样,吴璘、祖士远等人在震惊过后,立即为他们准备酒筵,并请白瓦尔罕坐在首位,轮杯换盏,开怀畅饮。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祖士远开始探白瓦尔罕的底,“我家大都督何其幸也,竟能得先生这样的大才,不知先生离贵国几年了?”
  白瓦尔罕道:“我虽是西洋人,实是中国出世。我祖上原是渊渠国人,因到欧罗巴国贸易,流寓大西洋。近因国王与中国交好,生意往来,我爹娘也到中国,居于广州的澳门,方生下了我。我爹名唎哑呢唎,是西洋国非常有名的巧师,五年前已去世了。我尽学得我爹的本事,广南人所尽知,后来广南制置司将我贡于官家,为官家做些精巧的玩物。我是中国生长,所以中国礼仪、言语、风俗都省得。官家爱我手艺,却怎奈东京达官贵人太多索要得太过利害,又不与我足够的助手,我供应不迭,又有人进谗言,说我所做的小玩意无用又无趣,沉迷其中玩物丧志,官家便将我发回广南编管,一路受尽差官的腌臢气。恰好从大庾岭经过,遇火、王二兄来劫,杀死差官取我上山。我与火大哥在广南时便厮熟,又见回去不得,就在他那里落了草。不料官军追捕得紧,不能容留,火、王二兄因此弃了山寨,与我同投东京元阳谷。到彼未久,又被乡勇所破,不得安生,今日幸得上了梁山泊,投了大都督,终于可以安定下来。我只是个粗汉,兵法韬略却都不晓,只会造些攻战器械罢了。我还有沉螺舟之法,水战最利,将来我做了与大都督应用。”
  众人都赞白瓦尔罕大才,唯有祖士远沉默不语。
  吴璘见之,道:“军师在想甚么?”
  祖士远道:“我在想,怎么破这奔雷车。”
  祖士远随后摇摇头,又道:“此车果是妙绝,我竟然丝毫破它之法都想不到,此车再以兵家奇计驾驭,真可以横行天下也,只是……二十辆未免太少了,怕是没有三五百辆,难以改变咱们与宋军之间的优弱关系。”
  白瓦尔罕道:“此车便是我自己也想不到破解之法,至于数量太少,我亦是没有办法,这二十辆还是我与三十个徒弟用了近两年时间才造出来的,而且其所费甚多,火、王二兄多年的积蓄尽在这二十辆战车之上。”
  吴璘问:“若是给你们配一些能工巧匠,并给你们充足的物资,能不能在一二个月内赶制出三二百辆?”
  白瓦尔罕道:“只要有熟练铁、木、石、纸、漆等匠各五七百,再备以充足的物资,我定在两个月内再造它三二百辆。”
  想了一下,白瓦尔罕又道:“这战车虽然造得,便是车内钩矛、弓弩也都容易,只有那两座连珠铳非比等闲,却得熟匠细做,略带粗糙,便不合用,那怕匠人再多,两个月内也造不出三二百座。”
  吴璘道:“无妨,可以用连弩代替,再辅以马步军,照样能跟宋军一决胜负。”
  ……
  ……
  这奔雷军从功能上看,很像是坦克,只不过它的动力是牲畜,这一点是没法比拟真实的坦克的。
  但这奔雷车也可以说是俞万春对装甲车的一种合理想象了。
  这是《荡寇志》最优秀的地方,也是俞万春比施耐庵和许贯忠唯一强的地方,当然这也跟他们所处的时期不同有很大的关系。
  在是否将奔雷车和沉螺舟拿出来这个问题上,我其实想了很久。
  最后我还是决定将它们拿出来。
  毕竟主角是后世的人,势必得造一些先进的武器,因为眼界在那。
  而这奔雷车虽然看着像坦克,但它实际上是根据周朝姜子牙发明的吕公车改造的,其实也不算过。
  至于奔雷车上装配的“落匣连珠铳”的特征就很明显了,这描述就是机关枪。
  宋朝其实已经有比较火枪了,还有喷火器(我前面写过)。
  而宋金对峙时期,火器发展的其实很快,出现了不少厉害火器,到了一百多年后的元朝,火器发展的就更快了。
  所以,我觉得火枪出现,也并不为奇。
  当然,机关枪要过一点,所以我给它多设置点障碍(让它非常难制造),进而别让它显得太过夸张。
  最后,小小的剧透一点,我现在让白瓦尔罕和奔雷车蹬上舞台,是有重要目的的。
  好了,就说这些吧。
第四百六十四章
巡边三策
  ……
  宋军中,最早抵达雄州前线的是西军统帅部的后勤人员。
  随后,也就是三月初,作为西军的选锋,由杨可世率领的一万五千名泾原军也到了雄州。
  几天后,种师中率领的秦凤军主力也按期到了雄州。
  刘延庆率领的环庆军和鄜延军比秦凤军稍晚两天也勉强在规定时间内到达了雄州。
  在这以后,到雄州来的客人越来越多。
  童贯和童贯的幕僚团首脑(述古殿直学士刘鞈和龙图阁直学士赵良嗣)虽然还继续逗留在京师,但由李宗振、李子奇、于景等“立里客”组成的宣抚司却抢先种师道一步在雄州城里正式挂上“宣抚司”的招牌开张了——他们把雄州城里最好的房舍也就是以前接待辽使的行馆抢在手里,作为宣抚司办公和他们寄宿之处。
  (赵佶登基之后,由其是近年,童贯和梁师成权倾一时,朝廷贵臣多出自其二门。“梁”字的下半部是“木”,故时以“木脚客”代指趋奉梁师成的朝臣。而“童”字,上“立”下“里”,故时以“立里客”代指趋奉童贯的朝臣。多年以来,童贯着实是招揽了不少立里客,这其中其实也不乏名臣、名将,像詹度、王禀等等,当然更多的还是仗势欺人的庸才。)
  紧接着,河北都转运使詹度、河北转运判官吕颐浩、李邺等人也接踵而至。
  至于本该跟选锋军一块到的前军,也就是胜捷军,则是晚了半个多月才到。
  胜捷军之所以这么晚才到,是有原因的。
  当初,种师道命刘光世拿着他的手令去命胜捷军出征。
  刘光世如期到了淮宁府,宣读了种师道也就是统帅部的命令。
  可紧接着宣抚司也派文字机宜王麟和贾评来调胜捷军出征。
  就刘光世和王麟、贾评接到的任务而言,其实是一致的,就是调胜捷军“克日北上,至雄州待命”。
  可王麟和贾评得知统帅部竟然先他们宣抚司一步给捷胜军下令,当即就将刘光世叫来痛批了一顿,并责令刘光世收回命令,由他们代表宣抚司再下一次命令。
  有人可能不解,这不是脱裤子放屁多此一举吗?
  其实不然,这里面涉及到了胜捷军的所属权——赵佶和童贯好不容易才将胜捷军从西军中分离出来,怎么可能让西军的人再染指胜捷军?
  这也涉及到了统帅部和抚宣司的权力之争。
  正常来说,统帅部是统领军队打仗的部门,但没有调兵权,而宣抚司是节制统帅部的部门,没有统兵权。
  就胜捷军为例。
  就是宣抚司管统帅部,统帅部管胜捷军。
  拿调胜捷军一事来说。
  正常的程序应该是,宣抚司给统帅部下令,统帅部再给胜捷军下令。
  如果再将赵佶加上。
  就应该是,赵佶给宣抚司下令,宣抚司给统帅部下令,统帅部再给胜捷军下令。
  结果,赵佶直接给种师道下令命种师道为都统制成立统帅部,而宣抚司不想种师道,嗯……应该说不想西军的人(不论西军的谁来当这个统帅结果都是一样的)再染指胜捷军,又怕种师道不听命处处防范种师道,所以才有这脱裤子放屁一事。
  说白了就是,皇帝不相信统兵大将,调兵部门也不相信统兵部门,统兵大将其实也不相信小动作不断的皇帝和调兵部门,他们之间相互提防。
  另外,调兵部门又和统兵部门争兵权。
  总之,宋军的上层是矛盾重重。
  不只上层,宋军的下层也有问题,尤其是被赵佶和童贯寄以厚望的胜捷军。
  连续征剿了田虎、王庆、方腊,尤其是在富庶的江南走了一遭之后,胜捷军从上到下都大发了一笔。
  加之,赵佶和童贯为了笼络胜捷军,给了胜捷军将士极其丰厚的赏赐。
  以至于,胜捷军将士全都富得流油。
  好死不死的,赵佶和童贯还让胜捷军在繁华的淮宁府驻扎。
  进而就导致,胜捷军的将士,要么开始在淮宁府做起了买卖,要么就是在淮宁府成了家,要么就是整天花天酒地流连于淮宁府的酒楼、妓院、赌坊挥霍他们那大把大把的财富。
  总而言之,胜捷军的将士不愿意离开繁华的淮宁府北上打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0/7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