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校对)第3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5/721

  马扩发现,寰州竟比以前多了不少堡寨,而且纵深有致,相互依托,一看就是行家布置的。
  马扩在心中盘算:“如果在这些堡寨中屯驻足够的兵力,大宋要想从雁门关攻入云地,怕是不易。”
  又行了一个多时辰,在快天黑了的时候,赵二娃才带着马扩一行来到一片稻田旁。
  赵二娃对马扩说道:“马将军稍等,我这就去请统制过来。”
  马扩诧异道:“刘统制在此间?”,然后四下看看,除了一望无际的稻田,这里一无所有。
  赵二娃笑道:“将军稍等。”
  言毕,赵二娃就翻身下马,然后将鞋袜脱了,又将裤腿挽起,再然后光着脚进入稻田之中。
  在马扩等人的诧异和不解之下,赵二娃连问了好几个人,然后来到一个正在插秧的农民身前,再然后低下头小声跟那个农民说了几句。
  那人听完,直起腰来,然后将手中的稻苗交给赵二娃,再然后向马扩他们这边看来。
  马扩看清那人的相貌之后,惊讶万分——他实在是没想到,这个农民竟然就是刘锜!
  ……
第四百九十章
送你们去见我家大都督
  ……
  刘锜很快就从稻田中出来,然后一边在田边洗脚、一边对马扩说:“本想亲自去接你的,可惜有任务在身,所以你海涵啊。”
  马扩来到刘锜身边蹲下,道:“让我吃了一惊,你刘信叔竟然亲自种水稻。”
  刘锜笑道:“这算什么,我家大都督都亲自下田干了十几天了。”
  马扩更诧异,他万万没想到李衍竟然会亲自下田下农活!
  诧异的同时,马扩心还一紧——从刘锜的语气当中,他听出了刘锜对李衍的尊敬和亲热,进而想道:“我此次的任务恐怕是难以完成了。”
  想虽然是这么想,可马扩嘴中却问道:“你们这是军屯吗?”
  刘锜道:“有一部分是,不过更多的是替百姓种田。”
  没用马扩问,刘锜随后就解释道:“前段时间我们不是跟辽国、西夏、蒙古联军打了一场么,赵相公抽调了不少民夫运送辎重物资,不巧,那时正好赶上插秧期,结果因为人力不足,耽误了一些时间,所以,我家大都督下令,除了在值将士,全军自他以下全部下田帮百姓抢回这个时间。”
  其实,之所以人力不够,并不全都是因为赵鼎在插秧期抽调了不少民夫,还因为李衍搞分土地令云地的百姓不分男女老幼每人都得了不少良田(租给百姓的,租期是五年,租金为零),有人口多的大户甚至能分到两百亩甚至三百亩良田,因为良田太多了,所以他们才有些种不过来。
  马扩心道:“如此拉拢民心,看来李衍是不打算离开此地了……都传李衍要反,由此看来确是不假。”
  回去的路上,一行人路过桑干河的支流。
  马扩见不少军人排列得整整齐齐的从河中往外走,问刘锜道:“他们这是?”
  刘锜道:“他们是来清理河道的。”
  马扩的副手王义,道:“你们梁山军还真有意思,种田,还挖河道,既当兵,又当民夫。”
  刘锜不以为意道:“我们梁山军将士不讲条件,所有人都是一块砖,哪里用来,哪里搬,我家大都督让干什么,就干什么。”
  马扩不是不懂兵的王义,他知道,这样的军队才是最可怕的,因为他们上下皆是绝对服从,令行统一,宋军中的那些骄兵悍将遇到他们,必败无疑。
  马扩终于知道,梁山军为甚么能凭步军全歼同等数量的马军了。
  马扩深深的忌惮:“这支成立时间不长的军队绝对是当世一等一的强军,我当提醒宣相小心再小心!”
  快到寰州城的时候,一行人又路过了一个集市一样的地方。
  马扩见到,很多在那里排队,其队竟长达数里,看着不下万人。
  马扩问刘锜:“这是什么地方?他们在干什么?”
  刘锜道:“这是牛马市场,他们在排队买牛。”
  马扩不解:“牛马市场?排队买牛?”
  刘锜解释道:“我们缴获了联军十几万只军粮牛,大都督说这些牛当军粮吃可惜了,所以下令,一元钱一头卖给百姓。”
  马扩知道水泊梁山发行的衍币,对于衍币他还特意研究过。
  经过研究,马扩发现,水泊梁山发行的衍币要远比他们大宋的钱引高明,尤其衍币是以金银为基础货币的,这保证了衍币的价值不会轻易大起大落。
  不过,通过研究,马扩也找到了衍币的弱点,那就是它只能在小范围发行,不可能在大宋这种大国发行,因为根本就没有这么多金银——不只是李衍不可能得到这么多金银,就是将整个大宋包括辽国和金国所拥有的金银全都加上,也绝对不够李衍在大宋发行衍币用的。
  对衍币如此了解的马扩,自然是知道一元大约等于一贯钱。
  现如今,一头牛在宋国大约值十贯(品质不同,价格也不同,另外公母的价格也不同),就算是刚出生的小牛犊也最少值两贯。
  所以,李衍一元一头卖牛,的确是实惠于民。
  马扩道:“不患寡而患不均,有人趁机多占怎么办,有人尽挑壮硕的母牛买怎么办?”
  刘锜笑道:“我家大都督早就料到这些了,因此下了限购令和摇号令,也就是凭我水泊梁山颁发的户口买,四人可买一头牛,买的时候,全凭运气,抽到哪头买哪头,另外,我们水泊梁山还按稍稍低于市价一些价格收牛,一来,这是防止牛不够用,二来,这是防止平民因无法分牛而引出纠纷,其实,我们云地一共才有民六十多万,凭我们缴获的十几万头牛,应该足够用了,所以他们不需要排队买的,可他们担心牛被别人买光了,轮到他们时没有了,才连夜排队等候。”
  马扩有些好奇户口是什么,可他没问,因为他已经顾不上问了。
  虽然才刚刚来到云地,可马扩已经确认,云地已经稳定下来了,云地之民已经开始接受水泊梁山的统治,更有甚者,云地之民有可能是乐于水泊梁山统治他们。
  马扩敢肯定,不用多,再让水泊梁山在云地统治一两年,云地就会彻底变成水泊梁山的地盘。
  来到寰州城外,刘锜并没有领马扩进城,因为他根本就没住城里,不,应该说,除了维持治安的一小部门军队以外,所有梁山军都是在城外驻扎的。
  马扩对此打趣道:“是不是你家大都督怕你们扰民,才不让你们在城中驻扎?”
  刘锜笑道:“我们梁山军的将士全都公平买卖,从不扰民……大军不在城里驻扎,只是不想给民众压力。”
  了解的越多,马扩的心就越凉——他既为此行的任务感到心凉,也为大宋的未来感到心凉!
  马扩有一种感觉,如果李衍跟他们官家争天下,那个输的人,十有八九是他们官家!
  刘锜招待马扩他们一行人的伙食并不算好,就是全军上下都在吃的两素、一荤、一汤,而且还没有酒。
  对于吃惯了山珍海味的王义等人来说,这么简陋的伙食实在是令他们难以下咽,只有马扩吃得很香,竟然吃了四大碗米饭。
  等马扩放下碗筷,刘锜看了一眼已经不打算再吃了的王义等人,问马扩:“是休息一会,还是现在就走?”
  马扩其实已经猜到了刘锜的打算,可他还是笑着问道:“去哪?去休息吗?”
  刘锜笑道:“送你们去见我家大都督。”
  ……
第四百九十一章
徒谋
  ……
  在漆黑的夜里赶路,绝不是一个愉快的经历。
  马扩忍不住道:“就不能等到天亮再去见你家大都督?”
  刘锜笑道:“我应该在第一时间送你去见大都督的,看你一路辛苦,才让你吃饱了上路。”
  马扩道:“呸呸呸,乌鸦嘴……跟我说实话,你是不是怕你家大都督猜忌你?”
  刘锜笑道:“你不用试探了,我家大都督绝对相信我,我也绝对相信我家大都督,我只是不想给那些谏官留下话柄,你是不知道,那些谏官有多烦人,什么事都进谏,也就是我家大都督,估计换成其他任何君主,都受不了。”
  马扩道:“仁宗时期,四海雍熙,八荒平静,士农乐业,文武忠良,谏臣无不敢谏,其崩,京师罢市巷哭,数日不绝,虽乞丐与小儿,皆焚纸钱哭于大内之前,辽道宗闻其崩,冲上前去抓住咱们大宋使者的手号啕痛哭说:‘四十二年不识兵革矣。’,又说:‘我要给他建一个衣冠冢,寄托哀思,复惊肃再拜,然后谓左右曰:‘我若生中国,不过与之执鞭持,盖一都虞侯耳!’’,比之你家大都督岂止强上百倍?”
  刘锜沉默了一会,道:“如果你们宋国现如今在位的是仁宗皇帝,我想,不会有我家大都督,也不会有大宋今日之困局……我曾服侍过你家家官三年,不可否认,他也是一位宽厚之君主,奈何,他太过穷奢极欲,且宠信奸佞,盲目相信道士,又不安己分,实是惹祸之君,而绝非英明之君。”
  马扩神情一肃,道:“君辱臣死,刘统制,还请注意你的言行!”
  刘锜见状,道:“看,像你这么有能力又忠心的臣子,只是一个小小的宣赞者,你如果来我们水泊梁山,旁的我不敢保证,我家大都督必会教你独领一军或是主政一方。”
  马扩一怔,心道:“不是我来说降你嘛,怎么反倒变成你来说降我?”
  刘锜又道:“你之才能、胆识,我最清楚,在宋国蹉跎,太过浪费了,还是来我们这边吧,必教你有用武之地。”
  马扩哈哈一笑,道:“我知信叔你的为人,没有开口劝你,你怎么反倒劝我马子充了?”
  刘锜道:“你不劝我,除了因为你知道我信叔不是有二臣之心的人以外,还因为你知道我过得很好,为我开心。我劝你,不是因为我以为你马子充是有二心之人,而是因为我知道你马子充过得不好,在那边你之才难有发挥的机会,所以才忍不住劝你试试。”
  刘锜随即一笑,又道:“而且,你不太了解我家大都督,他那人有时非常霸道,嗯……准确说,他那人为达目的而不择手段,他看上的人,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都会想方设法得到,你不知道,我们水泊梁山的不少官员其实都是他绑回来的,其中甚至包括现在负责云地所有政事的宣抚使赵相公,你马子充如果被他看中,多半是回不去宋国了。”
  马扩诧异道:“他这么霸道?那能治理好国家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5/7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