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校对)第41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1/721

  听了众人的议论,完颜辞不失悠悠地说道:“你们知道平滦营三州的重要性,李衍难道就不知道吗?你们觉得李衍会将平滦营三州给咱们大金国吗?”
  听了完颜辞不失此言,所有人都沉默不语,因为答案是显而易见。
  过了好一会,完颜宗望才道:“李衍不给,咱们就不跟李衍结盟,如今宋国怕李衍谋朝篡位,求着咱们结盟,咱们只要帮宋国解决掉李衍,我想他们甚么都愿意付出。”
  完颜辞不失看着完颜宗望说道:“你说得不错,可问题是,李衍是这么好解决的吗?阇母曾与梁山军交过手,你来跟大家说说梁山军实力如何?”
  完颜阇母说道:“梁山军绝对是当世强军,将士皆不畏死,武器又犀利,他们有一种炮,一炮下去就能轰死数人,所过之处,人马都会被炸飞,许多被炸倒的勇士身上连伤口都没有,却七孔流血,我部主要就是败在这种奇特的武器之下。”
  完颜宗翰道:“那是飞雷炮,梁山军的火器之一,除此之外,梁山军还有床弩、轰天雷等利器。”
  完颜斜也道:“关键是令行禁止,梁山军的服从性是我生平仅见,我女真勇士都做不到那种程度,我想,同等兵力对战,咱们不会有任何优势。”
  完颜斜也可是金国第一名帅,他都这么评价梁山军,立即就浇灭了不少想动武的人的念头。
  一时之间,帐中之人全都沉默不语。
  过了好一会,一直没有说话的完颜阿骨打才悠悠地说道:“你们啊……很多时候武力并不是解决问题的唯一办法。”
  见完颜阿骨打仿佛成竹在握,完颜辞不失、完颜斜也等人全都精神一振——完颜阿骨打英谟睿略、数年之间算无遗策,他既然如此自信满满,如何不让他们期待?
  ……
第五百一十九章
合纵连横(下)
  ……
  最近李衍可以说是春风得意。
  岳飞没费多大劲就将松亭关夺下,然后在长城外布下了一道重要的关卡,令燕地多了一道保障。
  而房学度和刘敏又先后拿下了檀州城和顺州城,并已经开始清理所辖州县的武装势力,相信用不了多久,檀州和顺州就会完全属于李衍。
  易州和涿州的情况跟檀州和顺州差不多,王彦、张宪、李懹、韩世忠各分出一半兵马也开始清理两州所辖州县的武装势力。
  最让李衍高兴的还是,方七佛打下了蓟州,并推进到了海河入海口,现在方七佛已经开始建立港口了,用不了多久日不落舰就能来到蓟州港,而燕云之地也将彻底并入到李衍的地盘当中。
  除了剿以外,李衍还招安——李衍以宽松的政策招安那些藏在燕山中的义军,让他们加入梁山军,或是复为良民。
  李衍就是盗匪起家,跟这些义军天然亲近,义军也都相信李衍不会像辽、宋、金三国一样始终不信他们。
  所以,李衍的招安大旗一竖起来,立即有十几支义军来投。
  这其中不乏那些规模不小的义军。
  例如,已经投降宋国被赵佶赐名赵诩的董庞儿。
  李衍刚竖起招安大旗不久,董庞儿就率领近三万义勇来投。
  跟董庞儿情况差不多的还有张关羽。
  张关羽本来也想投宋国的,甚至已经开始跟宋国眉来眼去了。
  不过,最终张关羽还是带着所辖的一万多义勇来投了他更相信的李衍。
  另外,还有辽海一带的义军,包括吴撞天、云队、海队等义军。
  在宋国境内的汉人看来,原辽国地区(主要是燕云地区)的汉人属于蕃族种类,从宋国的皇帝、士大夫到百姓,都以“虏”称呼原辽国境内的汉人。
  因此,原辽国境内的汉人不被宋国境内的汉人认同,导致他们受到歧视,不被信任,遭受凌辱,这是原辽国境内的汉人,包括很多原本已经投奔了宋国的原辽国文武官僚,在后来的宋金大战中,最终选择背弃宋国投靠金国的重要原因。
  像董庞儿、张关羽等已经投降过宋国的义军,其实就已经感觉到了这种歧视,而在李衍这里则完全没有这种歧视,所以,李衍立旗招安,他们立即带着手下投靠了过来。
  对于这些义军,自李衍以下,水泊梁山的人全都一视同仁,完全按照自己招募的新军进行筛选,将其中服从性强的精壮选拔出来,然后进行新兵培训和政治教育,那些筛选下来的,则分给土地,准其复为良民。
  总而言之,事情完全向着有利于水泊梁山、有利于李衍的方向发展。
  在这样的情况下,建国的声音越来越大。
  终于有一天,李衍下了明确的命令——商议国号。
  中国古代所有朝代都不以“中国”为国名,又都以中国为通称。
  至晚明、清初西方传教士东来,他们均称明清两朝为“中华帝国”,简称即是“中国”。
  康熙二十八年订立的中俄《尼布楚条约》,是中国与外国划定边界的第一个近代主权国家间的条约。
  签订这个条约的中国政府是清朝廷,但使用的国名却是中国。
  比如中国首席代表索额图的全衔是:“中国大圣皇帝钦差分界大臣议政大臣领侍卫内大臣”,就是说,他是中国皇帝钦差,行使中国主权。
  《尼布楚条约》对疆界划分与两国人民归属的称谓,使用的是“中国”与“中国人”来称呼。
  这是以国际条约的形式第一次将“中国”作为主权国家的专称。
  简而言之,就是“中国”不能当作国号,只要入主中原,其国就算是中国。
  既然“中国”不能当作国号,那势必得再起一个国号,总不能一直用水泊梁山或者东安都护府自称吧?
  所以,水泊梁山发展到了这种程度,势必要建国,也势必要有一个自己的国号。
  对此——
  水泊梁山上下讨论纷纷。
  有说以发迹地水泊梁山的“梁”为国号。
  有说以来自源地“齐”或“鲁”为国号。
  有说以李衍原来的封爵乐浪郡公的“乐”或“浪”为国号。
  还有说以“燕”或“云”为国号。
  然而——
  就在这一片大好形势之下,就在水泊梁山上下商量以甚么为国号,换而言之,就在水泊梁山准备建国之时,突然传来了一系列让水泊梁山上下措手不及的消息:
  “宋国起兵三十万,号称一百万,分别由姚古、种师中、郭药师统带,在代州、雄州和广信军集结,而且赵佶严令,十日后三十万大军同时北上。”
  “西夏起兵十万,号称三十万,分两路,一路走河清军,一路走金萧军,直逼云左而来。”
  “金国起兵十五万,号称五十万,分两路,一路直奔松亭关,一路直奔榆关。”
  换而言之,宋、夏、金三国同时向水泊梁山发难,准备从四面八方攻来。
  面对这种突发情况,李衍等人哪还有心情建国?
  李衍当即将文武百官召集来商量对策。
  待文武百官到齐,李衍直接训问朱贵、柴进、燕青这三个情报头子:“为甚么之前一点消息没有?”
  朱贵三人羞愧无比!
  三国同时发难这么大的事,他们之前一点风声都没打听到,这明显是他们的失职。
  换而言之,水泊梁山的情报系统还是不够发达,尚需大力建设。
  李衍随后又冲呼延庆发难道:“你是怎么出使的金国,又是怎么与西夏接触的,怎么会让这两个国家跟宋国结盟?”
  呼延庆闭口不言,只是默默地接受李衍的训斥。
  事实上,这事不怨呼延庆。
  那怨谁?
  怨李衍。
  李衍的外交原则太强硬了,无论是对金国,还是对西夏,都是寸步不让。
  与李衍正好相反的是赵佶,无论是对金国,还是对西夏,赵佶都谦让有礼,并且肯花钱买平安,也就是愿意向两国献上岁币。
  更为重要的是,不论是完颜阿骨打,还是李乾顺,都是这个时代的人杰,他们很清楚,李衍和赵佶谁当他们的邻居,对他们而言才更有利。
  再者说,除了赵佶那个傻帽,谁不是联弱抗强?
  所以,金国和西夏没做太多的挣扎,就选择了宋国当它们的盟友,选择水泊梁山当它们的敌人。
  这些事其实不难分析。
  等李衍的气头过去,李衍手下的一众谋士很快就帮李衍捋清了这些。
  李衍拍了拍呼延庆的肩膀,以示呼延庆受委屈了,并表示了自己的歉意。
  不过,对于自己的外交原则,李衍并没有后悔。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1/7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