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校对)第4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3/721

  在这六七年间,乐浪、真番、济州三郡越来越富裕,民众凝聚力也越来越高。
  反观高丽和泰封,尤其是后者,国内可以说是一贫如洗,民众大多吃不饱、穿不暖,说其民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都不为过,以至于其民甚至甘愿冒九死一生之险逃去乐浪郡和真番郡。
  弓复为防止其治下之民逃走,设置了种种酷刑、种种连坐。
  可是一点用都没有。
  近年来,泰封境内起义不断,哪怕弓复不停的血腥镇压。
  长此以往下去,都不用水泊梁山攻打,其国也必亡。
  高丽的情况要比泰封好一点。
  可也只是好一点点。
  这几年跟水泊梁山搞军备竞赛,高丽彻底被拖垮了,经济萧条,民众怨声载道。
  另外,在今年年初高丽还发生了一件大事。
  今年三月份,王俣在香林亭与宰枢大臣宴会,忽然发现背有微瘇,便赶紧回宫。
  可是由于内医崔思全的误诊,王俣的病情突然恶化。
  到了四月份,王俣已经病重。
  在李资谦的主持下,王俣下遗诏传位于太子王楷。
  四月初八,王俣薨,死后庙号睿宗,谥号文孝,葬于裕陵。
  王俣死后,十四岁的王楷继位。
  太师李资谦从同族中过继了两个女儿嫁给王楷,一个为后,一个为妃,然后以外公、岳父、邵城郡伯、邵城侯、汉阳公、朝鲜国公、顾命大臣的身份执政。
  不过——
  有传言说,王俣是被李资谦害死的,是他收买了内医崔思全,才让王俣的病情恶化,而且,是李资谦逼王俣将王位传给王楷的。
  如果仅仅是如此,也就罢了,关键是,李资谦已经不甘心当有实无名的高丽王了,他想夺了自己外孙、自己女婿的王位,然后自己当高丽王。
  这可不是污蔑李资谦。
  事实上,宝文阁学士郑克永,已经率领一众文武大臣,提出李资谦应上表不称臣,理由是“不臣者三,后之父母居其一”,附和者众。
  因为金富轼被李衍掠来当自己的臣子,李资谦因此在高丽统治集团中没有了强大的对手,以至于郑克永等人的提议很轻易的就通过了。
  现如今,李资谦面对王楷已经不用称臣了,王楷完全成了摆设、成了傀儡。
  因为李资谦的勃勃野心,以及高丽所面的严峻形势,高丽统治集团内讧频繁,进而导致国内局势动荡不安。
  李资谦认为,只有将内部矛盾转化为外部矛盾,才能彻底解决此事,换而言之,李资谦企图用对外战争的胜利来让国内的人全都闭嘴,顺便攒足登基为王的威望。
  除此之外,李资谦之所以动了这个心思,还有几个主要原因:
  第一个原因,也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李资谦听说,李衍在燕云地区横扫辽国、西夏以及蒙古诸部联军并灭了他们高丽曾经的宗主国辽国,这让李资谦大惊的同时,也感到了深深的害怕,他意识到,只要李衍再回来,那就将是他们高丽亡国之时,到那时,他别说当国王,能保住一条命就不错了。
  第二个原因,经过多年外交谈判,也是因为泰封真的是再也过不下去了,双方达成了攻守同盟,并约定,两家伐掉水泊梁山了以后,弓家的故地也就是原新罗之地归泰封所有。
  (虽然原新罗之地比泰封现有之地也大不了多少,但泰封现有之地如今是一贫如洗,而原新罗之地,在水泊梁山的大力发展之下,现在是极为富饶,仅汉下之民就有近百万,试问,弓复怎么会不愿意换?)
  第三个原因,李资谦已经取得了日本的支持。
  事实上,这些年,高丽跟日本一直互通有无,建立了非常良好的外交,通过高丽,日本也知道了李衍的强大和李衍的侵略性。
  另外,白河法皇和鸟羽天皇已经知道,玉藻前逃到了李衍这里,并成为李衍的侍妾。
  当年,白河法皇和鸟羽天皇争权斗法,鸟羽天皇心爱的玉藻前成了牺牲品。
  传说,玉藻前早晚有一天会回到日本,然后接管日本。
  这个传说原本是白河法皇的人捏造的,目的是打压鸟羽天皇。
  可这个传说越传越厉害,尤其是在玉藻前突然消失了之后。
  现如今,白河法皇有点作茧自缚了。
  因为玉藻前背后的李衍,真有颠覆日本的能力。
  再加上这个传说所造成的舆论压迫,白河法皇的统治开始有不稳的迹象。
  当然,白河法皇的统治之所以不稳,主要还是来自其内部。
  因为鸟羽天皇越来越不听话,白河法皇决定废掉鸟羽天皇,也就是让鸟羽天皇成为没有甚么实权的上皇,改由鸟羽天皇和藤原璋子所生(古书《古事谈》认为是由白河法皇和藤原璋子所生)的显仁亲王来继承天皇之位。
  鸟羽天皇实在是抗不住白河法皇的压力,只能在白河法皇的主持下,将天皇之位禅让给了时年才三岁的显仁亲王。
  显仁亲王登基了之后,成为日本新一代的天皇,也就是崇德天皇。
  不过,鸟羽天皇,不,现在应该是鸟羽上皇,不甘心失败,因此,放出风去,说要御驾亲征捉玉藻前,以报当年下毒之仇。
  白河法皇很清楚,鸟羽上皇是想借此来得到兵权。
  白河法皇怎么可能让鸟羽上皇如愿?
  恰巧,高丽派使者来商量出兵讨伐水泊梁山一事。
  白河法皇考虑再三,命令编成讨伐军,任命三浦介义明、千叶介常胤和上总介广常为将军,阴阳师安倍泰成为军师,派遣八万军士出征参与讨伐水泊梁山,势必要捉住玉藻前。
  当然,这里面还有实实在在的利益。
  李资谦答应,事后将富饶的济州岛给日本。
  济州岛的富饶,如今可是名声在外,尤其是离它没多远的日本更知道它的富饶,不少偷渡到济州岛贸易的日本商人,将济州岛描述成天堂之岛,因此,日本人对它早已是垂涎三尺,尤为让日本动心的是,济州岛上还有数百艘大船、好几万匹好马,如果得到这些,他们日本的军事实力必然能提升一大截。
  另外,通过高丽,白河法皇还得知,水泊梁山在乐浪、真番、济州三郡一共才十万人马,而高丽这次出动了二十万大军,号称五十万,泰封出动了十万大军,号称三十万,三方的总兵力是水泊梁山的四倍。
  所以,全盘考虑过后,白河法皇决定参与这次瓜分。
  不过——
  瓜分是瓜分。
  可白河法皇完全是打着他自己的小算盘。
  他只派了一万武士登陆真番郡,而且只在沿岸地区烧杀抢掠,一有风吹草动,这些人就会撤离真番郡,他的目标只有济州岛。
  总而言之,有了泰封和日本当盟友,李资谦才最终下定决心将水泊梁山赶出半岛。
  但是——
  李资谦也怕李衍突然带大军回援。
  要知道,李衍手上那几十万大军,可是在中原地区横扫辽国、西夏、蒙古诸部,一旦让他们回来,别说将李衍赶出半岛了,他们不被剿灭就不错了。
  三年前,完颜阿骨打曾给高丽下了一封国书,意思是让高丽称臣。
  国书的第一句就是“诏谕高丽国王”,十足是君上的口气。
  而那时,在王俣脑中,金国还是当年跟他们打成平手的女真,所以在回金的国书中有“况彼源发乎吾土”的字句,即指出金国发源于高丽的国土,高丽还是金国的父母之邦,你金国怎么敢让我们高丽称臣。
  结果,惹得金国上下皆大怒,声称要攻伐高丽。
  后来迫于当时的形势才暂时作罢。
  如今,王俣已死。
  而金国也已经表现出了其不可敌的强大。
  最重要的是,李资谦希望,金国能出兵牵制住李衍的大军,不让李衍的大军回援。
  所以,李资谦主动向金国遣使祝贺金国攻打下辽国的上京、东京、中京灭掉大辽帝国,并且上表称臣,同时请求金国出兵牵制住李衍的大军,给他们争取一些时间收复故地。
  为了让金国答应此事,李资谦给金国进贡了很多礼物,仅美女就进贡了五百名。
  换而言之,六国联合讨伐水泊梁山,其实是由高丽发起的。
  而西夏遣使来金国,则纯粹是来找个靠山。
  清水河一战,水泊梁山真将西夏打怕了,西夏的三万精锐,还包括三千最精锐的铁鹞子,最终却只有几十个人逃回国,这是之前从未有过的事。
  这让李乾顺后悔冒然出兵的同时,也让李乾顺万分的警醒。
  李乾顺在第一时间向李衍派出使者,赔礼,认错,并请求结盟。
  与此同时,李乾顺又寻求金国当靠山,避免李衍报复。
  为此,李乾顺不惜向金国上表称臣。
  不得不说,李乾顺的反应很快,也选择了一条最有利于西夏的道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3/7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