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校对)第4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7/721

  李衍哈哈一笑,道:“你竟然会为我考虑?”
  马扩摇头道:“不然,马扩只会为我们大宋谋划,但不妨说一说最有利于大都督您的大势。”
  李衍道:“你倒是实在,好,那你就说说,我怎么做才最有利?”
  马扩听罢,一字一顿道:“撤——出——燕——云。”
  ……
第五百二十五章
放弃燕云
  ……
  金乌西坠,月兔东升。
  李衍独自一人坐在万岁殿的龙椅之上沉默不语。
  内侍小心翼翼的过来,然后小声问李衍:“大都督,用不用掌灯?”
  李衍收回思绪,然后道:“算了,回后宫吧。”
  就在这时,又有一个内侍进来,然后禀报道:“大都督,少卿陈箍桶求见。”
  刚刚站起身的李衍,想了想,又坐了回去,然后道:“宣他进来。”
  不长时间,陈箍桶就在内侍的带领下进入万岁殿。
  陈箍桶在殿下站定,然后拜道:“微臣拜见大都督。”
  李衍先让陈箍桶免礼,然后道:“不知爱卿这么晚了过来所为何事?”
  陈箍桶拜道:“求大都督先恕微臣大不敬之罪!”
  李衍道:“我不会因为你们说错话而治你们的罪的。”
  听李衍这么说,陈箍桶才道:“微臣斗胆建议,大都督您放弃燕云!”
  让陈箍桶微微有些诧异的是,李衍表现得很平静,似乎已有心里准备。
  为得燕云,李衍君臣谋划了许久,用了近两年时间,经历了大小数十战,死伤了数万兵马,才开创出了今天这个大好局面。
  所以,放弃燕云,一般人真下不了这个决心,不论是李衍,还是李衍手下的一众文武。
  沉默了一会,李衍看着陈箍桶,道:“说一说你的理由。”
  陈箍桶道:“白天时候,那个叫马扩的宋使分析得其实没有错,大都督您现在如果跟宋国开战,尤其是在大军得调回去救援乐浪、真番、济州三郡的情况之下,很可能会跟宋国拼个两败俱伤,进而让外族渔翁得利,那样的话,大都督您就将……就将……”
  见陈箍桶吞吞吐吐的,李衍替陈箍桶说道:“那样的话,我就将成为汉人的千古罪人吧?”
  陈箍桶轻轻点了下头,然后道:“这还不是最主要的,微臣很怕大都督您两头都顾,最终两头都得不到。”
  李衍没说话,他在等陈箍桶的后话。
  陈箍桶也没卖关子,直接说道:“微臣猜测,高丽和泰封打得主意应该是,趁大都督您和咱们梁山军的主力不在半岛,速战速决,尽快攻下汉城,然后在最短时间内将咱们水泊梁山彻底赶出半岛,换而言之,他们应该没想过跟咱们打久战,他们所想的很可能是以泰山压顶之势迅速取得这场战争的胜利……不过因为第一厢、第二厢、第三厢的顽强抵抗,他们现在已经陷入了久战的泥潭当中不可自拔。这种几十万人的大战,需要的物资和粮草都是非常惊人的,以高丽和泰封的国力,根本就不能支持他们打这种大仗。所以,他们势必要抢掠咱们水泊梁山以战养战。这很可能就是他们绕过汉城直接进入咱们水泊梁山的腹地的原因。如此一来,高丽、泰封和日本对乐浪、真番和济州三郡的破坏就将是非常惊人的。如果不尽快制止他们,大都督您的根基一定会遭到严重的破坏。万一真被他们侥幸得逞,大都督您就会失去逐鹿天下的根基。”
  陈箍桶所说的,正是李衍最担心的。
  李衍之所以能出来跟宋国、金国、西夏等国逐鹿中原,那是因为有乐浪、真番、济州和台湾四郡为李衍提供钱粮、辎重、兵源等等支持。
  这么说吧,如果李衍没有这四个郡,李衍铁定不会来攻打燕云,因为,就算李衍勉强打下燕云,也负担不起燕云地区的消耗。
  未来逐鹿中原也是一样,不,应该说,所需的一定更多,要知道,宋国可是有一亿两千多万人口,仅粮食的缺口,就将是一个天文数字,没有乐浪、真番、济州三郡的支持,李衍拿甚么来稳定中原的民心?
  这还只是从利益的角度来说。
  还有感情上的。
  李衍的几十个妻妾和几十个儿女可都在汉城,身为丈夫,身边父亲,李衍能不去救他们吗?
  总而言之,乐浪、真番、济州三郡对李衍而言,非常重要,不容闪失。
  陈箍桶又道:“还有,就算丢了乐浪、真番、济州三郡,大都督您也未必能占下燕云,您如果占着燕云不走,已经处于绝境之中的宋国,一定会拼尽全力与您一战,就算您赢了宋国,还得面对金国、西夏以及蒙古诸部的挑战,咱们先说最坏的情况,最坏的情况就是,您失了乐浪、真番、济州三郡,还要再失去燕云,同时没了逐鹿中原的实力,咱们再来说最好的情况,最好的情况是,您将元气大伤,数年之内,只能休养生息,暂时不能逐鹿中原,所以实在是得不偿失。”
  李衍沉默不语。
  陈箍桶继续道:“但如果大都督您放弃燕云,那么以大都督您如今的实力,可以轻松灭掉高丽、泰封,甚至是日本,那样的话,最多两年,您的实力就能完全恢复,而且还能有所增进,恁地时,您完全可以再找一个合适的机会杀回来,到那时,您将所向披靡,一举问鼎中原!”
  李衍看着陈箍桶问道:“会有这样的机会吗?”
  陈箍桶言之凿凿道:“只要大都督您将燕云给宋国,一定会出现这样的机会!”
  李衍问:“为何?”
  陈箍桶道:“不换寡而患不均,金国和西夏出了这么大的力,却甚么都捞不到,他们岂会甘心?宋国的实力要是强大也就罢了,偏偏宋国已经暴漏出了它的孱弱,金国和西夏怎会善罢甘休?所以,三方必有一战,而且,微臣敢断定,败的那一方一定是宋国!”
  李衍脑中突然闪过靖康之耻的始末,那与陈箍桶所分析的何其相似也!
  陈箍桶又道:“大都督您若是将燕云给了宋国,还有一桩天大的好处。”
  李衍问:“甚么天大的好处?”
  陈箍桶道:“您将占据大义。”
  李衍微微皱眉道:“我将占据大义?”
  陈箍桶解释道:“您如果因为一亿多汉人而放弃与宋国战争,还成全宋国,天下汉人必定都会钦佩您、歌颂您,而未来如果汉人陷入苦难之中,您再率大军来解救他们,必将尽得汉人民心,天下大定!”
  李衍听罢,眼中精光一闪,“再有三四年,就会发生靖康之耻,到那时我若是提大军杀回来,应该就会像陈箍桶所说的,尽得汉人民心,天下大定……再退一步说,就算赵佶突然变得英明了,励精图治,一直拒金国和西夏于国外,没有靖康之耻,天下何其之大矣,我李衍,有兵、有船、有人才又有先进的武器,难道还能没有立国之地?”
  ……
第五百二十六章
辽东王(上)
  ……
  “甚么?李衍同意将燕云给我们大宋了?”蔡攸满脸难以置信!
  王庆也是诧异不已!
  只有马扩暗自松了一口气,心道:“大都督果然是拿得起来放得下的人杰!”
  呼延庆板着脸提醒蔡攸道:“蔡大人,还请您注意对大都督的称呼。”
  蔡攸忙道:“抱歉抱歉!我只是有些意外,所以乱了分寸!”
  王介儒不无酸意地说道:“可以理解,毕竟这么大一张馅饼砸到了你们宋国的头上。”
  蔡攸能理解王介儒的酸意。
  毕竟,李衍灭了辽国,却又将燕云这片极为重要的土地给了他们大宋。
  要说像王介儒这样的原辽臣,一点都不嫉妒,那怎么可能?
  蔡攸冲王介儒笑笑,然后赶紧看向呼延庆,问道:“那……咱们甚么时候交接?”
  呼延庆道:“蔡大人先别着急,我们的条件还没有说呢。”
  蔡攸道:“对对对,我们大宋也不能白要你们的燕云,这样,我代表官家表个态,只要你们肯将燕云还给我们大宋,岁币一事,咱们两家好商量。”
  呼延庆道:“我家大都督之所以愿意将燕云送给你们宋国,并不是图你们宋国的钱绢,而是不希望咱们汉人鹬蚌相争,教胡人渔翁得了利。”
  蔡攸大赞道:“大都督真是高风亮节!”
  呼延庆替李衍受了这一赞,然后道:“岁币我们可以不要,但一些必要的条件,我家大都督还是要提的。”
  蔡攸正了正身体,道:“呼延大人请说。”
  呼延庆道:“首先,愿意跟我们走的燕云地区的人,我们要全部带走。”
  王介儒随后补充道:“其实,这条并不需要跟你们宋国说,只不过我家大都督仁义,才跟你们说一声。”
  王介儒这么说,一点错都没有——燕云地区本就在李衍手下,李衍愿意带走谁,就带走谁,宋国根本就没有办法管。
  蔡攸道:“请二位大人转告大都督,此事我们大宋一定会竭尽全力配合。”
  呼延庆点点头,然后又道:“我家大都督听说,你们宋国的艮岳已经修好了,那修建艮岳的匠人应该全都闲置下来了吧?为了避免你们赵官家以后大兴土木祸国殃民,那些匠人就送给我家大都督好了,为了避免咱们双方扯皮,就给我家大都督一万口匠人吧。”
  “这……”
  蔡攸有些迟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7/7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