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校对)第4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1/721

  为了让吴玠和岳飞进军顺利,李衍还将踏白军、奏报机密特种军、两栖军全都一分为二,分别交给吴玠和岳飞统带。
  李衍亲率解烦军和王彦军为两路大军的后军。
  金军的兵力本就捉襟见肘。
  更何况金军又调动了十五万大军去威胁燕云。
  最重要的是,金国上下怎么也不会想到,在高丽、泰封、日本三国攻打李衍老家的情况下,李衍还会去攻打金国的陪都。
  所以,吴玠和岳飞势如破竹,一个仅用五天时间,一个仅用六天时间,就全都攻到了辽阳府。
  辽阳府内的守军只坚持了三天,就被吴玠和岳飞将辽阳府城攻破。
  这时,囤积在松亭关和榆关的金军才收到有人攻打辽阳府的消息。
  李衍随后也来到了辽阳府,然后任命吴玠为辽阳节度使,全面负责辽东半岛的防御。
  吴玠领命了之后,命王彦军驻扎在东梁河,然后亲率本部和李懹军驻扎在辽河,而李衍则带领解烦军驻扎的辽阳府,充当吴玠的预备役,准备迎战金军。
  李衍夺下辽东半岛,当然不只是因为要报复完颜阿骨打。
  辽东半岛有鞍山铁矿,资源丰富,连同本溪铁矿,储量超过一百亿吨。
  李衍原来就是练钢的,因为没有铁矿,李衍的专业才没有发挥的机会。
  这次,占下了辽东半岛,李衍的专业终于能派上用场了,到时候,仅卖铁就足够李衍养军的了。
  除了因为辽东半岛有鞍山铁矿,李衍占领辽东半岛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李衍准备以辽东半岛为大后方,反攻高丽。
  根据军情部的探报,高丽这次一共出动了二十余万大军攻打乐浪郡和真番郡。
  高丽如今只剩不足一半的领土,根本就不是全盛时期能养三十万大军的高丽。
  李衍等人大胆猜测,高丽如今最多也就二十五万大军。
  如果真是这样,那么高丽的西北边可就不到五万人马了,可以说是要多空虚有多空虚。
  这种情况下,李衍若是派一支偏师从辽东半岛南下直捣黄龙,很可能一举攻破高丽西京(平壤),进而直接结束此战!
  这才是李衍攻取辽东半岛的最主要原因。
  这个战略能否成功,主要取决于偏师的速度。
  如果偏师的速度不够快,李衍在辽东半岛只有不到七万兵力,面对十五万金军,绝对有一场苦场。
  相反,如果偏师能快点攻打下高丽西京结束李衍老家的战争,拥有四十多万大军的李衍,岂会惧怕金军?
  因此,拿下辽阳府不久,李衍就命令岳飞、刘敏、呼延庆、李纵、时迁迅速整军,然后带着由三万预备役组成的民夫押着充足的武器物资迅速南下直捣黄龙……
  ……
第五百三十章
一分为二
  ……
  辽阳府。
  原辽国皇宫的兴庆殿中。
  李衍看着地图问许贯忠:“这都已经过去快十日了,金军为甚么一点动静都没有?”
  许贯忠道:“几十万人的大战,所需的粮草物资都不是小数,金人不准备齐了,怎敢跟咱们梁山军决战?要知道,咱们梁山军可不是辽军和宋军那样的二流军队,金人不准备充分了,将必败无疑。”
  梁山军得了辽阳府的粮草物资,又占领了辽东半岛,因此,三两个月没有补充,一点问题都没有。
  金军则不同。
  尤其是现在的金军。
  现在的金军已经不全是八年前刚起兵的女真勇士了。
  金军里面有大量的汉人、渤海人、溪人、辽人,他们才是金军的主要组成。
  原来——
  那几千女真勇士,骑上马就能战,饿了,随便抢点就可以,实在不行,喝点马奶也能顶一顶,渴了,喝点河水、泉水甚至是吃点雪就能解决,战争成本极低。
  现在的金军则完全没有这么低的战争成本。
  汉人、渤海人、溪人、辽人,尤其是比重最大的汉人,根本做不到女真人那样茹毛饮血。
  因此,金军现在也需要武器物资,否则战力必将大打折扣。
  所以,金军要想大战,也必须要有充分的准备才行。
  说到这,有人可能会问,那高丽和泰封怎么就能突然调动几十万大军攻打乐浪、真番二郡?
  首先,泰封跟水泊梁山这些年一直是处于对峙状态,换而言之,泰封的十几万大军其实一直在两国边界。
  其次,高丽和水泊梁山之间隔着一个泰封,高丽搞些小动作,水泊梁山的情报部门没有发现,其实也很正常,毕竟,双方已经有五六年没有过冲突了,和平的太久,已经让梁山军变得麻木了,否则也不可能在开战之初吃那么大的亏。
  最重要的是,高丽和泰封压根儿就没想过跟水泊梁山打持久战——他们打的主意是,三天内攻破汉城,半个月内平定半岛。
  当时,水泊梁山在乐浪、真番二郡只有七万人马,而高丽和泰封共有四十万人马,准备一举投入三十万人马,因此,他们所制定的战略并不是异想天开。
  而只要高丽和泰封能顺利拿下汉城,顺利拿下乐浪、真番二郡,高丽和泰封就有了充足的物资,然后就可以慢慢跟回援的梁山军打消耗战。
  到那时,情况完全反转——形势就将变成,高丽和泰封有充足的武器、物资、有强大的国力支持,而无根之萍的水泊梁山将不再具有久战的能力。
  最终,高丽和泰封很可能会取得这战决战的胜利。
  更何况,高丽和泰封还有强援——趁火打劫的日本、全盘算计的金国、火中取栗的西夏、为求自保的宋国全都是高丽和泰封的强援。
  试问,在这种情况下,已经走投无路的高丽和泰封,怎么会不挺而走险?
  可惜!
  高丽和泰封漏算了一件事。
  那就是最先发起进攻的泰封军,只是一群乌合之众——泰封军虽然占据了偷袭的先机,但却没有将梁山第一厢打残,结果被梁山第一厢的大部逃回到汉城,然后据汉城而守。
  这才导致高丽和泰封从主动变成被动。
  事实上,高丽和泰封也想过补救。
  见不能快速拿下汉城,高丽和泰封分出大军去攻打水泊梁山的一众港口,想要靠此来阻断梁山军回援。
  可阮小五率领水军和半岛上的两栖营通过死战保住了木甫港。
  更为重要的是,李衍最先派回去的援军,在韩世忠的带领下,没有选择火速援救汉城,而是选择稳扎稳打,先收复了全州和群山港,让梁山军可以在半岛上立足,并且有足够的物资支援。
  可以说,刘锜后面之所以能在汉城下大败高丽和泰封联军,全靠韩世忠打下的底子。
  所以,战争,不是单单有兵马就可以的。
  李衍也是老行伍了,自然是知道粮草物资的重要性,进而推断出,没有个五七日,金军应该是不可能攻过来的。
  突然!
  李衍想起了一件事,然后问许贯忠:“阮小二和吴璘撤到胶东半岛了吗?”
  许贯忠多聪明,一下子就猜到,李衍应该是想调吴璘军过来。
  许贯忠道:“四日前,阮小二和吴璘联合发来消息说,他们已经开始撤离了,算算时间,他们的先头部队,应该快撤到胶东半岛了。”
  李衍道:“宋国短时间内应该不会挑衅咱们,所以不需要在胶东半岛驻大军,留一个营足够了……对了,吴璘现在有多少人马了?”
  许贯忠道:“三万多,不到四万。”
  李衍诧异道:“这么多?本王记得,当初本王只给他留了一营正规军和两万预备役?”
  许贯忠道:“这两年有不少人穿过宋军的防线上梁山泊入伙,吴璘将这些人中的精锐筛选出来,然后进行政治教育和加以训练,再然后分散打入他那军之中,另外,他还俘虏了不少宋军将士,然后进行政治教育,再然后进行筛选和加以训练,之后分散打入他那军之中,要不是与宋军交战的过程当中损失了不少,他那军现在怕是得有六七万人马了。”
  李衍笑道:“这小子,还真是一块好料,不比他哥差。”
  许贯忠道:“他能发展到这种程度,还不是靠君上您,那些来投咱们水泊梁山的,全都是冲君上您来的,吴璘所用的模式,也全都是君上您创造的。”
  李衍不同意道:“不要抹杀吴璘的功劳,咱们梁山军的将领多了,可不是谁都能,在十几万大军的围攻下,不仅保住了梁山泊,还壮大了不少。”
  见李衍没怪吴璘擅自扩军,很欣赏吴璘的许贯忠,笑道:“还是君上您肯给吴璘机会,否则他一个二十来岁青年,哪有机会担任一方主帅?”
  李衍怎么会不明白许贯忠保护吴璘的小心思?
  但话又说回来,谁会不喜欢吴璘这样的优秀将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1/7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