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校对)第42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3/721

  箭矢乱飞!
  炮火连天!
  梁山军的敢死队在重甲步兵的保护下一波又一波的冲向关隘……
  关隘上的守军则是甚么招数都使,就是不让梁山军越雷池一步……
  双方一直酣战至深夜……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不解,梁山军不是有钢轮火柜么,干嘛爬城墙攻打定远关?
  原因无它,只因这定远关正面的城墙实在是太厚了,钢轮火柜根本就炸不开这么厚的城墙。
  关门都是有可能,可那里的攻势又太猛了。
  另外,也是最重要的,岳飞对踏白军还抱有希望,因此,他想用猛攻将敌人全都吸引到前面来,给踏白军制造破城的机会。
  ……
  月上中天。
  岳飞面沉似水。
  这高丽西军真不愧是跟辽金打了多年的强军,还真是一点机会都不给梁山军。
  而踏白军始终没有出现。
  照目前的形势看来,今夜应该是白攻了,不能攻下此城。
  岳飞心急如焚,“踏白军怎么还没到?是不是出了甚么意外?”
  李衍要岳飞趁着高丽空虚,带领偏军直插高丽心脏,也就是直插高丽西京,完成斩首,结束此战。
  而要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就必须要快,否则,等高丽军回援,梁山军那时要想伐掉高丽,就得花费十倍、百倍的力气!
  因此,岳飞耽误不起。
  可这定远关又是这么坚不可破,唯一的希望踏白军又不知哪去了?
  关键是,岳飞手上的兵力实在是不多,因此也损失不起。
  见牛皋和王贵已经损失两三千精锐了,而踏白军还未出来,岳飞终于忍不住下令:“鸣金……”
  可还没等岳飞说出“收兵”两个字,“轰!”——一声震天撼地般的巨响突然响起!
  岳飞稍稍反应了一下,就意识到这一定是踏白军炸开了定远关后面的城墙,随即大喜,然后赶紧下令:“快!总攻!”
  ……
第五百三十二章
挥师南下
  ……
  定远关破。
  岳飞见到了带人炸破了定远关后面城墙然后带人杀入关中大败守军的李纵。
  一见面,李纵就请罪道:“末将延误军机,还请都统制处罚。”
  李纵是李衍最喜欢的一个义子,也是李衍最信任的一个义子,而踏白军从某种程度来说其就是李衍的亲卫军,经常跟解烦军一同或是单独保护李衍。
  而且,李纵今年才二十四岁,前景远大。
  更何况,李纵虽然耽误了不少时间,可到底是因为他,定远关才能攻破,换而言之,李纵实际上是有功的,而且是大功。
  这种情况下,功过相抵其实一点问题都没有,就是为李纵请赏都没有问题。
  换一个都统制,一定会做这个顺水人情。
  可岳飞没有,岳飞连想都没想,就道:“此事我会如实上报,你有罪还是有功,就由君上和兵部决定吧。”
  李纵也并非寻常之人,并没有因此而怨恨岳飞,面是直接领命道:“诺。”
  这次直捣黄龙,要得就是一个速度。
  因此,岳飞根本不顾还得有近一个时辰才能天亮,直接就将方杰、厉天闰、王胜叫来,然后让刘敏带着方杰、厉天闰、王胜三部近万马军绕过麟州,走安兴郡、铁州、通州、郭州、嘉州奔袭高丽重镇安北府,之后伺机而动。
  刘敏很快就带着方杰、厉天闰、王胜三部的马军出发了,岳飞随后命令,大军休息半日,午饭过后开拔。
  在这个过程当中,岳飞决定由牛皋率领本部人马和五千民夫镇守定远关。
  午饭过后,岳飞亲率大军攻打高丽北方重镇麟州。
  经走报机密特种营探查,高丽西军只剩不到四万,其中两万在定远关,昨夜大多已经被歼灭和俘虏了,剩下的则分散在北边的各个州县当中,而最大一部,大约一万两千人马,就屯驻在麟州。
  所以,只要攻克麟州消灭这一万两千多人马,岳飞他们就可以长驱直入了。
  而麟州虽然是高丽北方的重镇,但城墙并没有定远关那么厚,换而言之,钢轮火柜能轰破麟州城的城墙。
  一战,岳飞就率大军攻克了麟州。
  留下一指挥兵马在麟州驻守之后,岳飞立即挥师南下……
  ……
  得知李衍攻占下了辽东半岛并准备跟金国大战一场之后,童贯和蔡攸的眼珠子差点没瞪出来。
  童贯悠悠地说道:“辽东王还真是……睚眦必报。”
  蔡攸笑道:“他那个人呐,眼里容不下沙子,得罪了他,就算暂时不报仇,早晚也一定会找回来。”
  童贯心中一动,心道:“他不会再找大宋报仇吧?”
  摇摇头,童贯将此事抛出脑后,他现在也顾及不上这些事了。
  现在,童贯心中只有一件事,那就是如何跟赵佶交代?
  梁师成已经给童贯传来消息:赵佶并没有因为燕云收复了而原谅他,而且赵佶还有些闷闷不乐。
  梁师成分析,赵佶如此,有可能是因为燕云并非宋军以武力收复的,而是李衍相让以及朝廷额外花重金从金国手中买来的。
  事情发展至今,其实已完全出乎了赵佶的预想,但赵佶对此并不满意。
  而且,燕云虽然收复了,可平、营、滦三州还在张觉的手上,而且,金国对此三州势在必得。
  所以说,在赵佶看来,燕云的事还没有完。
  ……
  燕地富户的田宅,很快就被常胜军肆意占据。
  有人指责王安中,说他对此不闻不问,坐视不管。
  王安中对此一概不理。
  其实,王安中对此也很为难,他虽然是燕京的最高行政长官,但对于此事他也真是管不了,因为将燕京富户田宅交与常胜军是朝廷的重大决策,他岂敢违背?
  常胜军四处骄横跋扈,发生了多起侵夺民田之事,因而,百姓民不聊生。
  更为悲惨的是,有些原辽臣的家属竟变成了乞丐,他们处处遭受困辱,甚至无辜被常胜军杀戮,而又状告无门。
  由于常胜军的抢掠和骚扰,由于宋朝政策的失误,由于燕山府的软弱与茫然,导致燕京地区许多人家更加流离困踬,使得宋国重失燕人之心。
  燕京人对宋国很失望,在他们看来,宋国跟辽国和水泊梁山相比,差远了,甚至都不如女真人。
  可惜!
  民心与民意产生的变化,并没有引起大宋宣抚司的注意。
  童贯的心全都放在怎么跟赵佶交代上。
  童贯的一众幕僚商议过后,给赵佶上了一份贺表,称贺收复燕云:
  恭惟陛下神机先物,前知北虏灭亡之兆。自政和八年,金国遣使通好,约结夹攻,至宣和四年,虏主播迁,耶律淳篡立,幽燕之民,久惧涂炭,延颈款关,愿归中国……
  纵观这份贺表,其实就是,将赵佶吹得英明神武、运筹帷幄,淡化宋军的两次大败,夸大宋国的政治正确,先是感化高凤等人献了易州,又感化虏中最强常胜军献了涿州,最后感化辽东王李衍献了燕云十六州,不战而屈人之兵,然后又吹出了几场本来没有的大捷。
  对此,赵佶并没有给于回应,倒是百官因此而朝贺,王黼更是给赵佶上了一道极尽吹捧之语的贺表,“陛峻明堂,既揭平朔之号;轩藏石鼓,仍题复古之名。锺虞铭金,则应牧野誓师之时;印章篆玉,则示汉将破胡之兆。承九清之命,而整神霄阴相之旅;建三辰之旗,而向太一下临之方……”
  四月底,童贯和蔡攸接到赵佶的手诏,令其班师回朝授勋,将燕山府的军事统帅权交给詹度。
  詹度出身于官宦世家,其爷爷官至礼部尚书,观文殿大学士兼权参知政事,赠少保齐国公,显赫一时,其父亲官至翰林学士国子司业。
  詹度本人很有才干,政和初年知真州时,朝廷考核得优等,加直龙图阁,三十六岁就担任两浙转运使,即浙东、浙西两路转运使,掌管两路财赋兼有监管督察州县地方官吏的权力,宣和三年出任马步军都总管、中山安抚使等职,镇守河北战略要地中山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3/7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