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校对)第4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28/721

  天祚帝不甘心失败。
  因此,天祚帝收揽了不少辽国的残兵败将,并且北走鞑靼,并积极派使前往西夏,准备东山再起。
  (在宋人文献中,往往将蒙古高原各部概称为鞑靼,又就其离汉地的远近、文化的高低不同,区别为黑鞑靼(指蒙古诸部)、白鞑靼(指汪古部)、生鞑靼。)
  辽兴,鞑靼诸部经过辽太祖耶律亿至辽圣宗耶律隆绪各朝的经略,尽为辽廷属部,辽廷分别命其首领为大王(或夷离堇),置西北路招讨司以统之;并建三城于鄂尔浑河上游与土拉河之间,置镇、防、维三州,驻军镇戍,开辟屯田。
  换而言之,鞑靼诸部本就是辽国的藩属。
  关键是,这几年辽金大战,鞑靼诸部乘机发展,如今实力不凡——呼伦贝尔草原的塔塔儿部,以鄂尔浑河上游为中心的克烈部,崛起于鄂嫩河、克鲁伦河中上游的乞颜部,据有阿尔泰山至杭爱山地区的乃蛮部,以及漠南的汪古部等,都很强盛。
  而且鞑靼的很多部族都跟辽国来往密切。
  所以,如果真被天祚帝说动他们,那对金国而言,将会有巨大的麻烦。
  另外,西夏响应金国提议出兵,可是好处却全都被宋国占了,西夏白白兴师动众,这让西夏上下非常不满。
  因此,李乾顺向天祚帝发出邀请,请天祚帝去西夏长住。
  完颜阿骨打知道,李乾顺这是做给他们大金国看的,目的是警告他们大金国。
  而这种警告,谁都不知道,最终会不会演变成真的。
  所以,这需要金国妥善处理。
  如果金国处理不好鞑靼和西夏的事,被天祚帝说服鞑靼诸部和西夏,那么金国的大好形势很可能会荡然无存。
  再次,将燕地豪族迁往金国内地一事出事了,不,准确一点说,应该是平州路(平、滦、营三州)出事了。
  张觉是平州义丰人,年轻时考取过辽国进士,后被授予辽兴军(即平州路)节度副使。
  适逢辽国大乱,平州民兵杀其州节度使,张觉出面安抚,被平州人推举为权领州事。
  耶律淳死了以后,张觉察觉到了辽国的危势,于是开始秘密招兵买马,壮大军事实力,数月之间得五万人马,并招募豪杰,聚粮草,选将练兵,同时,张觉又招募有才能的士大夫参与谋议,为雄霸一方作准备。
  萧普贤女执政时,曾派遣太子少保时立爱去知平州。
  时立爱到任后,张觉表面上很尊重他,但实际上处处排斥他。
  时立爱很精明,很快便察觉到了张觉有异志,所以,常称疾不出,平州内所有军政大事均由张觉决断。
  金国对平、滦、营一带的战略地位高度重视,宗翰曾经打算派兵前去攻占平州,后来辽国降臣康公弼建议:“张觉狂妄寡谋,虽有兵数万,但都是乡民,器甲不备,资粮不给,他们能有甚么作为?应示之不疑,然后慢慢图之,未为晚也。”
  基于当时的形势,完颜阿骨打最终派人去平州,将时立爱召回,任命张觉为临海军节度使,依旧知平州军州事。
  张觉为麻痹完颜阿骨打,哭着说:“辽国有八个路,七路已亡,唯独剩下一个平州路,岂敢有非望?我手下的乡兵之所以还未解甲归田,主要是为了防御萧干的侵掠。”
  后来,完颜阿骨打改平州路为金国南京,封张觉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任南京留守。
  完颜阿骨打派辽国降官组织燕民从榆关、平州、滦州一路前往金国上京。
  五月初,燕民走到平州境内,有个燕民悄悄离开北行的队伍,跑到平州城里,向张觉哭诉道:“辽国大不幸,先是遭遇女真人反叛,又遭李衍恶贼屠戮,以至于国事不兴,陛下远走,相公您是辽国忠臣,又掌控着平州这块进可攻退可守的地盘,手中握有强兵猛将,能忍心看着我们这些辽国百姓,被女真人强迫到荒寒的漠北去吗?”
  听了燕民的哭诉,张觉感到热血沸腾,他立即招集手下诸官和众将开会,研讨对策。
  有人说道:“近来听说,陛下走访了数家鞑靼部落,兵势复振,现正向松漠之南挺进,金人又要跟梁山军大决战,胜负难料,就算侥幸取胜,也必然元气大伤,如果明公此时能高举勤王大旗,唱义天下,奉迎陛下,那么,辽国复兴则指日可待,现在当务之急,应派人前去问责那些叛降之罪,并将他们斩杀,然后放燕人归燕,想必宋国肯定会接纳燕人,如此平州则将成为藩镇矣,假如将来金军前来进攻,我们则内用平州之军,外得宋国之援,又何惧焉!”
  张觉觉得手下人说的很有道理,于是暗中派遣将官张谦率领军马五百骑前去抓捕辽国降官。
  张谦追上那些押送燕民的辽国降官,将之杀戮一空。
  随后,张觉派人沿路张榜通告:所有燕民都可以不去金国了,都可以各自回家安居乐业。
  燕民闻讯奔走相告,兴高采烈,纷纷回乡。
  张觉又令人画了一幅天祚帝的画像,悬挂于大堂,朝夕拜谒。
  这件事极大的影响了金国的国策,甚至是影响了金国的统治。
  更关键的是,平州一路太过重要了,对金国而言,那里不容有失。
  所以,必须尽快解决平州的麻烦。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最近这段时间,完颜阿骨打的身体日益虚弱,经常汗湿衣襟,完颜阿骨打自感自己的病情加重了,恐怕连这个夏天都挺过不去。
  在如此形势之下,跟水泊梁山决战,对吗?
  ……
第五百三十九章
暗潮涌动
  ……
  张觉叛金复辽一事,很快便被宋国所掌握。
  赵佶给詹度下达御笔,原文是这样写的:
  “金国自燕山遣人诣平州,即日复回云,张觉领步骑五千壁松亭关,抄其车乘不敢前……”
  简单总结一下,赵佶的意思其实是:
  一、张觉叛金已经很明显;
  二、张觉现在仍用辽国年号,并没有归附大宋的表现;
  三、张觉正在联络韩庆民等人一起抗金;
  四、为预防张觉成为边患,可秘密与之联系给其抚慰,但一定要保密,不要被金人得知;
  五、要用卞庄刺虎之计坐观其变;
  六、不可为了张觉而与金人闹翻。
  詹度于是派人找到张觉的亲家王倚,让王倚去平州给张觉传话,以示友好。
  张觉反应很快,立即派遣张兴祐来燕京,与詹度接触,打探宋国的真实意图。
  从这时起,宋国跟张觉开始眉来眼去。
  不久之后,赵佶给詹度下令:尝试招揽张觉,甚至是招揽萧干,以期和平收复平滦营三州,将胡人南下的最后一个缺口堵上,顺便解决边患问题。
  詹度当即开会讨论招降张觉和萧干的可能性。
  与会者都认为,让萧干投降的可能性不大,因为他曾与宋国为敌,大败宋国,让宋国颜面扫地,要想让他彻底转变,投靠宋国,他会畏祸而顾虑重重,而张觉则不然,他久欲归附,只是觉得给他的待遇不如郭药师,没如他心愿,所以才迁延至今,一直不明确表态。
  詹度将讨论意见上报给赵佶。
  数日后,赵佶敕令詹度:“密遣人诱致,令率众内附,当厚以金爵畀之。”
  这时候,燕民陆续回归燕地。
  赵佶于是下诏给王安中和詹度,令他们认真抚恤和考察燕地的士大夫,从中选拔可用之材,对于原来有官位的人,发给路费,让他们进京赴阙,换授差遣。
  为了让百姓安居乐业,赵佶还特免三年常赋。
  张觉听说了宋国的这些政策后大喜,遂决定以平、营、滦三州降宋。
  张觉派高履到燕京,与王安中进行正式接触。
  高履曾担任过辽国三司使,后被金人俘虏,因为张觉帮忙才得以放归,所以对张觉很感激。
  高履改名高党,尽力为张觉谋划。
  高党知道,张觉的叛金之举一定会引来金军的进攻,因此,如果宋国不接纳他们,那么等金军来攻打平州,则平州的末日就该到了,所以高党极力促成宋国接纳他们一事。
  高党对王安中说:“平州自古乃形胜之地,地方数百里,带甲十余万,帅臣张觉又是文武全材,足以抗御金人和制衡郭药师,若为我大宋所用,必能屏翰王室,不然,则恐怕他会西迎天祚帝,北通萧干,一起成为我大宋边患,如此,燕山岂得安乎?”
  王安中觉得高党言之有理,遂写奏章报告赵佶,请求招纳张觉。
  王安中对高党说:“我同意你的看法,也敢承担其责,但此事事关军国利害大计,不敢不向朝廷报告,由朝廷定夺。”
  于是,王安中派人护送高党进京赴阙,然后高党秘密的住进了王黼的府邸。
  这时候,延康殿学士、提举太一宫赵敏修也常常出入王黼府邸。
  这赵敏修也不是一般人,他就是辽国原宰相李俨之子、李处温的堂弟李处能。
  李处温被萧普贤女处死了之后,李处能先是出家当和尚,后来逃出燕京,来到一个海岛上为僧。
  萧普贤女获悉后,诏令他归俗,令他乘驿骑立即赴阙,打算重新重用他。
  当李处能走到平州时,闻听李衍已占领燕京,遂越境投靠宋国,并在京师获得赐第授官,李处能的母亲国夫人邢氏,以及儿女,也都一起从平州来到了东京。
  在这个过程当中,张觉是帮了大忙的,所以,李处能欠张觉很大的人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28/7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