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校对)第48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80/721

  所以,赵桓才不顾一切救援太原城。
  诸将见赵桓诏令的语气如此严厉,谁也不敢怠慢,分别组织出兵——刘鞈从平定军出发,真定府总管、都统制王渊从辽州出发,解潜与折彦质从威胜军出发,张灏与折可求从汾州出发。四路军分别从东、南、西南三个方向,向太原进军。
  可金军先是示弱,然后欺宋军没有统一的指挥,一一诱敌深入,之后各个击破,大败宋军。
  随后,宋将张思正收揽了不少宋军溃军,又招募了大量的义勇,凑出了十几万大军,再次救援太原城,可是却被三千金军骑兵击败。
  至此,赵桓彻底绝了与金军再战的念头,转而义无反顾的主张议和,并派李若水为使求和,想要跟他爹赵佶一样,用钱买下太原、河间、中山三府之地。
  可赵桓所不知道的是,因为屡败宋军,尤其是击败了种师中、姚古等名将所率领的西军,原本不准备再南下攻宋的金人,又开始商量起再次南下的事了。
  金人之所以准备再次南下,不仅仅是因为赵桓君臣在军事和政治上无比白痴,让金人认定宋国极为软弱可欺,还因为赵桓君臣在这个关键时刻又出了一个大昏招。
  赵桓竟然企图,通过金使萧仲恭策反金将耶律余睹,让耶律余睹举起复活辽国的大旗,然后与大宋里应外合,共同灭金。
  如果说在内政和军事上,赵桓缺乏审时度势的洞察力,那么在外交问题上,赵桓简直就是弱智。
  外事无小事,应当慎而又慎,可赵桓竟将外交大事视同儿戏,派金使策反金人!
  世间还有比这更蠢的人吗?
  有人可能会说,这全是宰执大臣的问题,赵桓只是经验不足,被大臣所误。
  屁话!
  赵桓身边并不是没有能臣,也并不是没有能看清形势之臣,李纲、种师道都给赵桓出过良策,而且不只一两策,可赵桓就是不采纳,只信李邦彦、耿南仲这些人的,这又有何解?
  萧仲恭一回到燕京,就第一时间将赵桓写给耶律余睹的蜡丸密信上交给了完颜宗望。
  完颜宗望看过之后,极为震惊,当即派快马将蜡丸送到西京交给完颜宗翰——耶律余睹目前在完颜宗翰手下担任西路军监军。
  完颜宗翰看之后立即派人速去上京,将蜡丸密信呈交给完颜吴乞买。
  同时呈给完颜吴乞买的,还有另一封密信,是赵桓写给李衍的,内容是联合举兵共同灭金。
  不幸的是,这封密信在传送途中也被完颜宗翰属下截获。
  完颜吴乞买看了赵桓写的这两封密信尤其是写给李衍的信之后,大惊,当即下令,彻查水泊梁山是否有联合大宋共同出兵之意?
  等到金人得到准确的消息,李衍目前还在中南半岛,并于不久前在中南半岛连灭数国,短时间内不可能回来之后,完颜吴乞买立即召集会议讨论怎样惩罚宋国。
  经过商议,完颜吴乞买最后决定,再次出兵南下讨伐宋国……
  ……
第六百章
矫矫虎臣
  ……
  金军南下,第一站就是金军一直未能攻破的太原城。
  坚守在太原城内的张孝纯和王禀,并不知道金军已大举进攻,也不知道救援太原的宋军诸路兵马都已陆续失败。
  在金军发动总攻前,张孝纯遣人缒城而下,向宋朝廷呈上最后一封求救信:
  “太原被围,今已八月余日。城中居民死亡十之八九,守御之卒糇粮己绝,以铠甲充食者已二十余日。士卒多疲病,贼人知之攻势甚盛,诸道援兵杳无踪迹,城中危急朝不保夕。臣深感责任重大,反侧不安,虽暂且可勉强支撑,然观其事势,若援兵数日不到,必致误大计。臣将尽节效死,早已做好自断之准备。然而,今日遇陛下不世出之主,臣不得参与群臣之列,而上无补宗庙万分之一,下不能全阖城忠义之民,望阙忍死,死不瞑目!望朝廷博谋广访,长思深虑,为社稷天下之计,不胜幸甚!”
  信写完后,张孝纯感到意犹未尽,于是又用贴黄补充道:
  “臣窃闻宣抚制置使等诸道聚兵,恐是计出万全,不只解围太原,还将尽复失地。但因本府形势已危,决难等待,臣已向宣抚制置等申报。如王师并进,如已战胜,即请指挥诸将不以太原存亡为念,乘胜前来。臣等尚死守,尚觊觎王师之来。”
  不久,完颜宗翰领兵来到太原城外元帅府,下令发动总攻。
  这次,完颜宗翰做了极为充裕的准备,誓要彻底摧毁太原城,打通南下黄河之通道。
  为此,完颜宗翰不仅将从宋军缴获的为数不多的几门没良心炮搬来,还命人造了数十门礟石(一种石炮)、数十辆洞子(一种人可以藏在里面的攻城车)、数十辆鹅车(一种类似云车的攻城车)。
  虽然完颜宗翰准备的极为充分,可王禀依然不惧。
  王禀预先在城墙上设置了很多虚栅,金兵不知虚实,以为全都是城防设施,于是猛烈轰击。王禀又预先存放了很多糠布袋(楼橹被砸坏,可即时修复)。所以,没良心炮和礟石轰击虽然猛烈,但并未给宋军造成毁灭性打击。
  王禀还预先派人沿城墙下挖地道,开窟窿,将火鞲藏在里边,等河中的草席和树枝堆积较多时,便放灯盏于水面上,灯火就会将柴草引燃,大破金军的洞子。
  然而——
  王禀纵然有通天盖地之能,也改变不了两个事实——一、城中连兵带民一共都只剩不到一万了。二、城中没粮了,甚至连可以煮食的皮甲都没有了。
  另一方面,金军则向太原城发起了一次又一次的猛烈冲锋。
  最终,金军终于攻克了太原城内城的最后一道防线,并迅速向城中心挺进。
  王禀听说防线被攻破了以后,急忙跑入统平殿取下宋太宗的御像,然后用绸缎系在背上,再然后率羸弱之兵与金军继续展开巷战。
  后来,王禀身中数十枪,突出重围,然后欲从西门出城。
  可西城门插板绳索折断,城门一时打不开。
  这时,金军骑兵已经追来。
  仓皇之间,士卒皆溃散。
  左右卫兵劝王禀投降,王禀叹曰:“城已陷,士无战志,城门又阻,乃天亡禀也。禀岂能惜死,违天命而负朝廷哉!”
  说罢,王禀纵身一跳,投汾河自尽。
  矫矫虎臣,捍城于并。殚其智力,沮兹奔鲸。攻逾九月,贼不能乘。无食无援,百雉乃倾。负像赴水,义不苟生。大节卓伟,千载光明!
  后来,李衍追封前朝忠烈,王禀位列前茅。
  太原城陷落了之后,完颜宗翰纵兵入城。
  金兵见人便杀,无论老幼,见屋舍便放火焚烧,城里到处都飘着血腥味,到处都是浓烟弥漫。
  张孝纯本欲持刀自尽,可刀被左右卫兵夺去,最终与府衙其他官员一起做了金军的俘虏。
  张孝纯被押到完颜宗翰面前。
  完颜宗翰打量了一会这个自己围攻了近九个月的对手,说:“尔以一城辄敢拒守?大辽且被我所灭。今城已为我得,尔有何能乎?”
  张孝纯回答说:“假使我手中有粮,尔岂能逞其志也?闻自古为天下者,务广其德不务广其地。尔灭大辽,不使继世,灭人宗庙。德既不施,地虽广大,盛极必衰。兵忌黩武,好战必亡!”
  完颜宗翰笑了笑,道:“大辽天祚,内政不修,外侮邻国,畋猎不时,女色无厌,耽酒嗜音。我家大圣皇帝知其必亡,躬行天讨,以顺伐逆。大辽社稷变邱墟,是天祚自取其果,何云我家无德?
  尔家国主,屡次遣使海上,与我家结盟,可又屡次败盟。太祖武元皇帝存大体,不欲出师问罪。后赵良嗣、马扩等来,我家皇帝责其败盟,乃不遣使,本不欲通和。良嗣等再三请求,乞依旧好。大圣皇帝才降旨说:当初,南朝失信,两朝已断绝矣。只因有南朝皇帝御笔亲书在,故愿重归和好。
  然而,你家却派詹度使人招我家知平州张觉,加其节钺,使其世袭平州,又将不系交割民户招诱南去,还诱天祚去你家。
  自古败盟之君,有如此者乎?
  去年冬,我家皇帝遣二太子郎君与我等,分兵问罪。天兵抵达汴京,你家君臣哀鸣请和,请割三镇二十州以赎罪。太子矜怜,从其所请,遂乃班师。然而誓墨未干,盟言又变,三镇不还,以兵袭我。又使萧仲恭策反耶律余睹复辽。自古违盟,不克享国。今再奉敕命,复行吊伐。汝宜自新,吾当用汝。”
  张孝纯说:“朝廷之事,我未尝预闻,唯受命帅此一方。世受国恩,焉敢背弃?我闻不战屈人之兵为上,尔数次攻城,未尝得志,今因我兵饥乏,故城为尔所得,又况攻城为下策,何足道哉!孝纯唯有一死,以报朝廷,勿复多言。”
  说完这话后,张孝纯便闭目等死。
  完颜宗翰见张孝纯不配合,面色不悦。
  几名金兵冲上去将张孝纯及其儿子张浃提起来,又扑通一下扔在地上。
  完颜宗翰威胁说:“顺我,则可以生。不然,吾将以万种之刑,来惩罚你们父子。”
  张浃大声说:“我不负朝廷,宁愿受惩罚!”
  张浃极力反抗,不肯屈服。
  此时,张孝纯和张浃父子二人都抱着必死之心。
  完颜宗翰杀气腾腾地说:“你父子不畏死,那就先取其余官员来,杀给你们看看。”
  金兵于是将统制高子祐、统领李宗颜、转运副使韩总、转运判官王毖、提举官单孝忠、廉访使狄充、通判方笈、张叔达等三十余人带来,皆当场杀害。
  张孝纯父子脸色不变,毫不惧怕。
  完颜宗翰其实并不打算杀张孝纯,想让其为己所用,因此他转头吩咐高庆裔:“押下去,勿令自尽。”
  张孝纯被俘后一度绝食,想一死了之。
  后来在身边人的劝说下,才开始喝点粥食。
  完颜宗翰见一时半会儿不能降服张孝纯父子,便派人将他们押赴云中。
  张孝纯在太原城被围之初,曾动摇过,想要投降自保。
  后来,又不能坚死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80/7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