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校对)第4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9/721

  开封府尹王时雍和徐秉哲根据圣旨,多次督责郑皇后(现在是郑太后)的父亲郑绅,让他赶紧交纳金帛。
  可郑绅不愿将金帛全都捐出,打算隐匿一部分,结果被人举报。
  赵桓得知情况后大怒,当即下诏,以隐匿金帛罪名,追毁郑皇后父祖一切官职。
  因为此事牵连,被撤销官职者甚众,开封府的具体干办使臣等,甚至被枷项,并号令于市。
  为了震慑赵桓君臣,金军攻陷颍昌府之后,金兵入城,到处搜刮财物,抢夺而去的金银绢帛以及鞍马等物,不可胜计不说,还在城内纵火屠杀三日,百姓罹难者无数。
  此消息很快就传回汴梁城,赵桓君臣立即加快了往城外运送金银珠宝绢帛的速度,希望早点结束这场噩梦。
  期盼金人早日撤军的赵桓,给御史台、大理寺与开封府下旨说:金人因金银之数未能完成,督责甚峻,希望御史台、大理寺与开封府加紧根治,对于逾期未缴纳者,不论何人,即行逮捕法办。
  以王时雍、徐秉哲为首的金银根括官们,于是以奉旨为名,在全城展开了严厉的搜刮金银运动,不管是城里权贵豪族,还是官至承宣使,甚至也不论妇人封邑至恭人与夫人,必须一律缴纳金银,否则,将人带至开封府扣押,直至拿出金银而后已。
  赵桓还下诏,允许人们用金银购买茶盐钞,议定价钱为,金一两准三十二贯,银一两准二贯二百文。
  赵桓更是三次给开封府下令,令其张榜公告。
  第一次公告是:凡是诸州县镇来京出公差做买卖的,都要变现金银,即日起尽快赴开封府交纳,隐藏者并依军法。
  第二次公告是:所有京师天下富商大贾,应将所有店铺居宅收入之金银,尽快缴纳开封府,并允许举报,知情不报与之同罪,隐匿者并依军法。
  第三次公告是:自宰执以下官员,应将赐金与金带,一并缴纳开封府。
  赵桓甚至下诏,将神霄殿里的金宝轮,全部拆下来以充金数。
  由此可见,为了凑足金银之数,赵桓与他的大臣们,可谓绞尽脑汁挖空心思费尽了心机。
  其实,对于从政治上如何处理宋朝,完颜宗翰与完颜宗望根本无权做出决断,他们早已派人回上京,对此事向金国皇帝完颜吴乞买做出请示。
  换而言之,到底该怎么处理宋朝,得由完颜吴乞买做决定。
  所以说,截止到目前为止,完颜宗翰和完颜宗望对赵桓君臣所做出的一切承诺,都是骗赵桓君臣的,目的无外乎是让赵桓君臣配合他们勒索罢了。
  另一方面,金军可能是沉浸在那推积如山让人眼花缭乱的宝物当中,直到现在竟然都还不知道水泊梁山已经出兵了。
  ……
第六百二十二章
李衍大王终于回来了
  ……
  出兵第十三日,刘锜所率领的前军终于抵达济州府。
  其实,早在四天前,杨再兴所率领的第一营已经到了济州府。
  当时,只有三五十衙役在主簿的带领下维持府中的秩序,济州府的其他官吏,一部分相应赵构的号召,前去投奔大元帅府,一部分隐遁起来,一部则逃去了南方。
  第一营一到,百姓看见梁山军的大旗,问清楚真是梁山军,就打开了城门,然后将济州府献给了梁山军。
  自从水泊梁山退出济州之后,济州的民众,一下子就从天堂掉进了地狱。
  当年,水泊梁山在济州时,济州这里,无一饿死之人,不管甚么灾年,只要到了梁山泊,就都能活命。
  而且,水泊梁山的人一向是公平买卖,水泊梁山在济州的短短数年之间,济州府就成为一个繁华的贸易区,左右之民皆洋溢着无尽的幸福。
  可自从水泊梁山从济州撤走了之后,济州府民众的生活水平就每况日下。
  前几年,宋国收复燕云之后,因为要救济燕云地区,宋朝廷从济州府这里征集了大量的民财,支援燕云,劳民伤财。
  又赶上连年天灾。
  不少实在是活不下去的人都逃去胶州半岛投奔水泊梁山去了,只有一些不愿离开故土的人,如今还住在济州府。
  如今,济州府已经是十室九空,早已不复当年繁华的样子。
  生活在济州府的民众,人人有菜色,路上到处都能看到饿死之人,甚至都有易子而食的现象。
  前军的粮草一到济州府,赵鼎就找刘锜借了一部分军粮,然后摆了一百个施粥点救济民众,同时,又让军医将医棚支起来免费帮民众看病。
  看到这些熟悉的施粥点和医棚,济州百姓无不喜极而泣,李衍大王终于回来了,梁山军终于回来了!
  很快,这消息就四散出去,人们奔走相告,无数活不下去的民众纷纷涌向济州府。
  见到这一幕幕,梁山军的将士无不以自己是一个梁山人而感到无比自豪!
  赵鼎很快就全面接管了济州的所有政务,大批有经验的官吏被赵鼎井然有序的派到各个方面。
  几天后,赵鼎以宣抚司的名义下令,以工代赈,将民众组织起来,修复济州府的城防,修复济州府的道路,清理河道,等等……
  济州府开始恢复生机。
  水泊梁山向来军政互不统属,管民的就别想管军,管军的就别想管民。
  所以,文武向来是各忙各的。
  就在赵鼎恢复济州的秩序的同时,刘锜已经制定出了出兵的计划。
  这个出兵计划,并不是针对东京汴梁的,而是针对周边府城的。
  刘锜之所以没有一头扎去东京汴梁,原因有很多:
  首先,东京现在可是有十几万金军,而且大半是骑兵,百战而还的精锐骑兵,而刘锜手上目前满打满算也才三万五千多人马,直扑东京无异于是以卵击石。
  其次,目前河南、河北的形势非常复杂,不仅有金军,还有宋军,而且,宋军的数量要远远大于金军,因此也是不容小觑的,要知道,宗泽可是以区区一万多兵马就十三败金军,这数十万宋军若是能团结一致,刘锜这三四万人马,是真不够看的。
  再次,战争永远都是服务于政治的,虽然梁山军从不畏惧打仗,但也不能瞎打,总得等到将左右的形势全都摸透了,制定好了最有利于水泊梁山发展的作战计划,才能开战。
  总之,这种倾国一战是不能盲目瞎打的。
  不过——
  虽说不能盲目开战,但这并不妨碍,前军先将整个山东拿下,增加自己的战略纵深。
  所以,到了济州没多久,刘锜就下命,张显带一营人马去夺取东平府并驻扎在东平府,汤怀带一营人马去夺取濮州(后世山东菏泽鄄城)并驻扎在濮州,姚政带领一营人马去夺兴仁府(也就是曹州)并驻扎在兴仁府,王俊带一营人马去夺单州并驻扎在单州,郭浩带本部一万人马和杨再兴带第一营去夺广济军(此地离东京汴梁仅有二百多公里,换而言之,郭浩部和第一营算是前军的先锋。),然后驻扎在广济军。
  将这些人马派出去了之后,刘锜手上只剩一万多人马,多少显得有些兵力不足。
  不过没关系,只要郭浩等人能顺利夺取那些目标地区,被那些地区围着的济州就是绝对安全的。
  这次,李衍出兵中原,就是来问鼎中原的。
  如果事成,那么李衍必定君临天下。
  到那时,李衍开国,必然要升赏一些有功之臣。
  所以,此时不卖力,待到何时?
  也正是因为如此,刘锜将郭浩等人派出去了之后,郭浩等人全都跟打了鸡血一般,极速往自己的目标呼啸而去。
  让所有人都没想到的是,梁山军此举反倒是帮了赵构。
  因为梁山军大举抢占山东地区的地盘,以至于原本在山东各地驻扎的宋军纷纷弃了驻地前去投靠赵构。
  比如,知信德府梁杨祖,率武义大夫张俊、武翼郎苗傅、范实,以及武功郎祁超、从义郎盖渊等将领,统领一万多人、一千多匹马前往开德府投奔赵构。
  比如,知博州孙振,知深州姚鹏,各统领两千人马,前往开德府投奔赵构。
  比如,广济军的丁顺、孟世甯、温宗建、李大钧、张荣,统领八千人马前往开德府投奔赵构。
  再比如,单州的王澈、董谊等人率领六千多人马前往开德府投奔赵构。
  等等……
  短短十几天时间,大元帅府的人马就从原来的不到五万,迅速膨胀到了近十万。
  副元帅宗泽见状,喜出望外,力劝赵构率领这近十万大军去解东京之危。
  可汪伯彦却坚决反对道:“金军数十万之众,聚于京城之下,沿路要害之地,皆由其控制,自开德府之南四十里是卫南县,从此至京城之下,金人扎下了连珠寨,并时常派人四处侦探,可谓水泄不通。我军名虽有十万,实不过八万多,其中召募的民兵又居其半。如此兵力怎么解京城之围?做事须量力而行。现如今,先别说解东京之围,当务之急是先将大王安排到一个稳当去处,现在金人在黄河两岸往来不断,开德府并不安全,绝不是可以安顿大王之处,必须尽快前往应天府,大王身安,然后再传檄天下兵马,令其皆来会合,一同发兵东京,如此方可解京城之围,则国难才可图。”
  对于汪伯彦的主张,耿南仲、耿延禧、高世则等均无异论,只有宗泽对于救援京师还耿耿于怀。
  可是,赵构现在已经顾及不上宗泽的想法了。
  梁杨祖等人来到开德府之后皆说,梁山军已至,并四处攻城略地。
  而开德府虽然在河南,但紧挨着山东和东京——如今,开德府左面是金军,右面是梁山军,形势非常危急。
  赵构敏锐的感觉到,必须尽快离开开德府前往应天府,否则他就有可能再也走不了了。
  赵构于是召集诸将开会商议,诸将也都认为汪伯彦的安排很有道理,很符合目前的实际情况。
  综合众人的建议,赵构很快就下定决心,大军开拔,前往南京应天府!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9/7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