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校对)第50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4/721

  萧庆打断赵桓道:“我此来,并不是与皇帝商量的,而是通知皇帝的,二帅已经下令:
  上皇、皇太子、康王以及所有皇室男子皆为质,与大军一块北行。
  以宫女一千五百人、女乐等一千五百人、各色工艺三千人、每岁增银绢五百万两匹,进贡大金。
  原定犒军金一百万锭、银五百万锭,须于三日内输解无缺。
  如不敷数,以宋宫廷器物充贡,另外可以以人充数,妃嫔、王妃、帝姬,人准金一千锭;嫔御、王妾、宗姬、御女、近支宗姬,人准金五百锭;族姬,人准金二百锭;宫女、采女、宗妇,人准银五百锭;族妇、歌女,人准银二百锭;贵戚、官民女,人准银一百锭。
  三日一到,若不能交出原定犒军金,大军进城,牲畜不留。”
  这是一份令宋人深感耻辱至极的不平等条约,关键这与不亡赵氏的约定不符,如果金人真不欲亡赵氏,怎么会尽捉他们老赵家的男丁?
  而且,金人竟然毫不加以掩饰,可见其急迫。
  赵桓的心一下子就凉了,李若水大呵道:“你金人言而无信,二太子曾当众许诺不灭我大宋正统,岂能出尔反尔!”
  不等萧庆说话,忽然涌上来一群金兵,粗暴地上前撕扯赵桓身上的黄袍。
  李若水见状奋不顾身地冲上去,抱着赵桓不让其脱衣服,并大声说道:“陛下不可脱!这贼乱做也,此是大朝真天子,你杀狗辈不得无礼!”
  这时,完颜宗翰率领一大群人从外面走进来。
  李若水见状,左手抱着赵桓,右手指着完颜宗翰破口大骂。
  几名金兵冲上来将李若水一顿暴打,打得他口面流血,并将他扯到一边。
  李若水挣扎着回头一看,只见赵桓最终还是被脱去了御服,他当即气绝倒地。
  金兵押着赵桓等人出了大账,前往完颜宗翰的囯相元帅营寨外,这里已摆好一个朝北的香案。
  宋臣们被勒令站成一排,站在百步之外。
  赵桓被独自押上前,然后被完颜希尹按着头朝着香案拜了两拜。
  宋臣们又被勒令跪下,听高庆裔宣读金国皇帝完颜吴乞买所下的诏书。
  听完诏书,宋臣们这才知道,赵桓已经被完颜吴乞买废为庶人。
  不错,赵桓不是被完颜宗翰或是完颜宗望所废,而是被完颜吴乞买废为庶人。
  金人之所以没像上一世那样慢慢勒索赵桓君臣到靖康二年才废掉赵宋,而是在靖康元年年底就迫不及待的动手了,原因有二:
  第一个原因就是,完颜吴乞买的长子完颜宗磐,女真名叫蒲卢虎,已经从上京来到了完颜宗翰的营中。
  完颜宗磐听说,完颜宗望不想废弃赵宋改立他姓,道:“二太子何私于宋,不顾大害?宋兵尚多,民心未去,如今放手,后患无穷。更立异姓,国势易动,徐图混一,岂非善计?且都元帅斜也也意同废弃赵宋,另立他姓。”
  完颜宗望道:“太祖止我伐宋,言犹在耳。皇帝仰体此意,故令我们自便。汝二人若坚持废弃赵宋,另立他姓,我只能保留意见。”
  换而言之,原来主张不废赵宋的完颜宗望弃权了,于是,完颜宗翰和完颜宗磐开始谋划废掉赵宋。
  第二个原因则是,李衍已经出兵了。
  待张宪率领后军押送粮草辎重、武器物资到了济州府,李衍当即下令:出征,目标东京汴梁城。
  三日后。
  李衍以前军为右路军,从开德府南下,攻打金军所控制的卫南地区。
  李衍以左军为左路军,自济州府西进,攻打金军所控制的东明地区。
  (军情部早已将金军的驻扎情况摸透了,目前,金军的主力队伍在汴梁城下扎成连珠寨,向北扎至卫南县,向东扎至东明县,向西扎至胙城县。
  连珠寨的特点是,各营寨像成串的珠子一样紧密相连,相互照应,形成一个整体,不会轻易被各个击破,而且,各营寨篱落牢固,无隙可乘,很适合防守。)
  李衍亲率中军为左右两路大军殿后,并充当两路大军的援军。
  另外,李衍令张宪率领后军驻守在济州府,等待自己的进一步命令。
  很快,刘锜就亲率大军直奔滑州而去。
  而郭浩和杨再兴则兵出广济军直奔兴德府而去——经过李衍的调整,郭浩和杨再兴部已调归左路军统领。
  梁山军摆出这么大的阵势,金军不可能不知道。
  完颜宗翰和完颜宗翰一边调兵遣将准备迎战、一边抓紧时间灭掉赵宋,同时尽可能多的扩大他们此次南下的战果。
  梁山军和金军都动起来了,让大元帅府的宗泽也蠢蠢欲动!
  如今,大元帅府已有兵马一十七万之多——赵构南下应天府之后,之前一直在南京观望的河北宣抚使范讷所部与北道总管赵野所部也归属大元帅府了。另外,江浙、福建经制使翁彦国统领的东南六路军兵(驻扎在泗州)也接了大元帅府的命令。除了这三股大部队以外,还有一些小股人马,如杜充所率领的五千多河北兵(原本有一万多,路上跑了不少。),如知淮宁府赵子崧所部等等,也来投奔大元帅府。共计,目前大元帅府有兵十七万三千多。
  另外,有消息传出,集英殿修撰陕西五路经略使知永兴军范致虚,率领二十万西军已经出了潼关,正向东京开来。
  以上这些兵马给了宗泽底气。
  在宗泽看来,有这三四十万大军,解救东京一点问题都没有,大宋甚至可以一雪前耻,将那十几万欺辱宋人的金军全部留下。
  更何况,那边梁山军已经跟金军开战,他们完全可以先联合梁山军灭掉金军,然后再谋划怎么将梁山军赶走。
  所以,宗泽反复请求赵构下令出兵,以解东京之危。
  可是对于宗泽的请求,赵构却迟迟不给予回应……
  ……
第六百二十九章
如猛虎下山一般
  ……
  赵构之所以迟迟不答应宗泽的出兵请求,其实是有他的实际难处的。
  首先,表面上赵构统领了十七万大军,可实际情况却并不是这样的。
  赵构目前真正能控制的兵马其实并不多,甚至连三分之一都不到——这十七万大军中的大部分实际上是掌握在赵野、范讷、翁彦国的手中。
  而赵野、范讷、翁彦国虽然接了大元帅府的命令,名义上隶属大元帅府,可实际上他们跟大元帅府却有些貌合神离——赵野、范讷统领的兵马分驻在应天府的西边和南边,根本不让北边的赵构染指,而翁彦国则干脆带领他自己的兵马在泗州驻扎,根本就不去应天府报道。
  像赵野、范讷、翁彦国这样的人其实还有很多。
  这些人大多都信奉,乱世英雄出四方,有兵就是草头王。
  这也是,今后赵构极度不信任统兵武将的重要原因之一——这些武将真是喜欢拥兵自重。
  其次,这十七万大军并不真正听从赵构指挥。
  就以救援东京汴梁一事为例。
  赵构让大家商量一下甚么时候可以出兵救援东京。
  结果:
  有人主张开战,建议与各勤王之师约好日期,同日大进兵,与金军鏖战,一决胜负。
  有人反对开战,他们认为,金军现只控制外城城墙,尚未入城,如果现在开战,势必将金军逼入城内,那样,很可能发生屠城之祸。
  还有人认为,赵桓曾有蜡诏送来,已明确指示(金人登城不下,方议和好,可屯兵近甸,毋轻动。),现应遵守赵桓诏令,静观其变。
  再次,这十七万大军的组成很复杂——他们有的是招安而来的盗贼,有的是收拢而来的溃兵、军贼,也有临时组建的勤王兵与民兵。
  这样一支杂牌军,其军纪与战斗力,可想而知。
  另外,底层士兵,尤其是那些曾被金军打败吓破胆的士兵,不愿意再跟金军交战,为此,他们甚至不惜哗变。
  事实上,这段时间,已经有过两次哗变了。
  第一次,在相州时,不少乱兵不愿意跟赵构来应天府,更不愿意跟金军开战,所以,这些不想跟随赵构南下的乱兵,闻听大元帅府欲迁往应天府之后,趁天色未亮,偷偷在城北门与府衙前放火,企图造成混乱,然后逃跑。
  幸亏张俊反应快及时将那些纵火的乱兵捉了,并将大火扑灭,然后凌迟处死了这些纵火的乱兵,才镇压住那次哗变。
  大军南下了之后,又有些不想南下的乱兵企图搞事。
  结果,又被张俊给捉了,然后被赵构凌迟。
  军中两次谋乱,皆刚刚露头,便被张俊所粉碎,张俊的敏锐洞察力与果敢魄力,由此可见一斑,这也说明,张俊并不是后世传说的那样无能,位列中兴四将之首,也不能说是一点原因都没有。
  其实,仔细翻翻张俊的履历,就会发现,张俊也是从一名小兵,开始其军旅生涯,从军队最基层,一步步拼搏上来的。
  让赵构领着这样一支大军去跟强大的金军一决高下,也真是考验赵构的勇气。
  而事实上赵构就是一个外强中干没有勇气的家伙。
  当然,你也可以说,赵构的政治水平高,能隐忍,会做正确的取舍。
  总之,赵构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选择,暂不出兵,再观望观望,然后再做决定。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4/7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