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校对)第51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3/721

  完颜昌又道:“看其战法,好像是梁山军,却又比我交手过的梁山军还凶悍。”
  完颜宗贤道:“梁山军?这怎么可能?他们怎么进城的?”
  完颜阇母道:“可能是从南面渗透进去的,哎,还是兵力不足,否则,国相、元帅也不能抽调南面的兵马与梁山军决战,进而给了梁山军这个机会。”
  完颜宗隽道:“现在怎么办,还攻不攻了?”
  “攻。”完颜宗望的声音突然响起。
  “斡离不!”
  “斡离不!”
  “元帅!”
  “二哥!”
  完颜昌、完颜阇母、完颜宗贤、完颜宗隽一同跟完颜宗望打招呼。
  完颜宗望冲完颜昌和完颜阇母这两个长辈点点头,然后道:“等天亮以后,咱们就更难夺回汴梁城了,另外,前线传来消息,梁山军左右两路大军同时发动了夜袭,显然他们加大了攻势,怕是要不了多久他们就会攻破咱们的防线来到汴梁城……你们可能还不知道,粘罕刚刚做出决定,三日之内你们如果夺不回来汴梁城,咱们就从宋国撤军。”
  “甚么?撤军?”完颜宗贤和完颜宗隽齐道——他们想不通,完颜宗翰怎么会准备如此匆忙撤军?
  而更懂军事的完颜昌和完颜阇母,却能想明白这是为甚么。
  他们的声势看着浩大,实际上却只有十几万人马,可战精兵其实也就八万多。
  如果汴梁城就占了三万精兵,那他们拿甚么跟梁山军决战?
  ……
第六百四十章
奇取汴梁城(十一)
  ……
  汴梁城中有数以万计的年轻貌美女子已经装好车准备跟他们回东北老家,汴梁城中有无数金银珠宝以及他们闻所未闻的好东西已经装好车等着他们拉回东北老家,却因为梁山军横插一杠子让这些美女、宝物像煮熟的鸭子一样刚到嘴边就飞,上面还说三天之内如果夺不回汴梁城那些美女、金银珠宝、好东西他们就不要了直接回东北老家,以至于金人发了疯似的猛攻汴梁城,想要夺回那些属于他们的美女、金银珠宝、好东西。
  如此一来,给寸步不让的踏白军,造成了很大的伤亡。
  仅第一夜,就让踏白军折损了将近三成。
  如果李衍知道,踏白军这次有这么大伤亡,一定得心疼的要死——踏白军可是从整个梁山军甚至可以说是从整个水泊梁山挑选出来的精锐,这么大的伤亡,可是极难恢复的。
  不过不管怎么说,踏白军都挺过了最艰难的第一夜。
  白天时候,有利于守城一方。
  而且,踏白军手上有数量众多的重武器。
  另外,踏白军的将士各个是神箭手。
  这么说吧,如果一直是白天,金军根本就没有夺回汴梁城的可能。
  白天时候,金军连试了几次,都被踏白军轻易的打下回去,进而终于确定,他们是不可能在白天时候夺回汴梁城的,然后极不甘心的放弃了白天攻取汴梁城,双方暂时休战。
  在汴梁城中的人看来,梁山军这是守住了汴梁城,进而,无论是原宋国大臣,还是军民,态度都开始发生转变。
  经过这一夜的激战,不仅金军对踏白军的实力有所了解,踏白军对金军的实力也有所了解。
  武松找到李助,推心置腹道:“金军是迄今为止咱们梁山军遇到过的最强敌人,不容小觑,关键是,这汴梁城实在是太大了,咱们的人手又实在是太少了,所以,还请军师想想办法,发动一些军民上城一同守城,这才能确保汴梁城万无一失。”
  李助道:“武都统放心,我已成竹在胸,必不教武都统孤军奋斗。”
  言毕,李助就离开了城墙,然后去找王庆。
  在王庆的引领之下,李助登门来见唐恪。
  见李助和王庆登门,唐恪先是差异一下,随即自嘲道:“不知二位来见我这个误国罪人,有何贵干?”
  李助道:“我主曾说,宋国误君大臣不少,可这其中不包括您唐大人,您在形势不利于宋国时主和、在不能打时主张迁都,都是正确的选择,我主对唐大人您的评价的原话是‘赵桓走马灯似地拜罢了二十六名宰执大臣,其中,仅李纲、唐恪可为相,李纲过刚,又少一分韧劲,非遇明君,难以大用,唐恪始终清醒,对形势有较为清楚的认识,有能力,也有眼力,只可惜少了一分太宰应有的气度,太过拘泥于党争,所以不可为太宰,最多只能为少宰。’。”
  虽然李衍说唐恪不可为正宰相,最多只能为副宰相,但能得李衍这个评价,已经很不容易了,尤其是像唐恪这样名声不好又没办成甚么大事的前宋国宰执。
  这么说吧,有了李衍的这个客观评价,唐恪虽不至于一下子就从误国中解脱,至少再也不用担负罪臣之名。
  所以,唐恪对李衍还是很感激的,道:“求李道长代唐恪谢过辽东王。”
  李助道:“唐大人可以自己跟君上道谢。”
  唐恪何等聪明,怎么会不明白李助这是在替李衍招揽他?
  唐恪道:“唐恪生是宋臣,死亦是宋臣。”
  李助道:“经此巨变,唐大人难度还看不出来,赵宋有今日,实是因为赵佶、赵桓父子没有人主之才,你等一些重要的救国之策均不被其父子采纳,而一些重要误国之谋却又均被其父子采纳?”
  李助悠悠地又道:“唐大人难道就不想干出一番政绩证明你自己,而不是像现在一样,以一个失败者的身份盖棺论定?”
  唐恪才五十出头,还可以有很长的政治生命,说实话,他也不甘心就此结束自己的政治生涯,尤其是以目前的名声结束。
  李助又道:“天下非一人一姓之天下,唐大人博览群书,想必知道,想古往今来,没有永世传承的王朝,也没有永远不变的正统,赵宋失德,已丢其江山,今更被金人所废弃,天下无主,自然应有新的德者来统治这天下,此乃天道轮回。纵观当世,有比我主更适合为君者乎?我主德武兼备,爱民如子,亲贤臣,远小人,实乃秦皇汉武唐宗宋祖再世,唐大人若真是心系天下百姓,应效仿古之贤臣魏徵与我主共同治理天下,而不是愚忠一无德、无能之帝和一已经灭亡之王朝。”
  唐恪沉默不语。
  李助见状,慢慢起身,同时道:“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赵桓虽曾用唐大人为相,却不听唐大人之言,这可是信任?赵桓任用二十六个宰执,如今大多在汴梁城中,赵宋朝廷有文武百官上千人,如今也大多在汴梁城中,李助旁人不先找,第一个来找唐大人,实是因为我主很推崇唐大人,不想,唐大人连这点小儿之理都看不透,让人实在是失望至极。”
  李助悠悠又道:“我主一生没有看错过一人,不想这次竟然栽在唐大人之手,可悲可叹……告辞!”
  说罢,李助转身就走。
  的确。
  如今,吴敏、徐处仁等人也在汴梁城中,找出他们中的任何一人,都可以顶替唐恪,而且城中还有孙傅、王时雍、徐秉哲等掌权之人,实在是没必要最先找唐恪这个已经失势名声又不好的人。
  李助能最先来找唐恪,只有一个合理的解释,那就是李衍看好唐恪。
  这点道理,唐恪不可能想不明白。
  而就像李助所说的那样,唐恪并不甘心带着目前的名声被历史盖棺论定,也怨赵桓不肯听他之言迁都,否则,赵宋绝不会落到今日的这般地步。
  所以,就在李助即将走出门之时,唐恪突然开口道:“以我如今的声望,民众是不可能听我的号召上城墙抗金的。”
  李助回过头看着唐恪,笑道:“我想唐大人应该会有其它办法让民众上城墙抗金。”
  唐恪沉默了一会,才道:“得找几个人帮忙才行。”
  ……
第六百四十一章
奇取汴梁城(十二)
  ……
  开封府前,此时聚集了好几十万人——这些人是来要他们的妻女和看热闹的。
  “快快放了吾妻,否则吾必砸了你这只会欺辱百姓的狗衙门!”
  “梁山军已致,我等再不用受金人所欺,更不用向金人进贡,为何还不速速放我等妻女回家?”
  “求求大老爷放了我家当家的,他只是一个制皮影戏的手艺人,去金国何用?”
  “如今这汴梁城已经是水泊梁山的了,你等还敢扣留我等妻女不还,不怕它日我等送你等上公审台?”
  “放人!放人!快放人!”
  “……”
  现如今,宋政府的公信力已经完全丧失,京城百姓对留守司或开封府所颁布的任何公告都已不畏惧,甚至已无感觉,也就是视若无睹。
  想想也是,一个政府混到连首脑都混没了,已退位的太上皇都混没了,皇室男丁全都混没了,不留余力的压榨老百姓,拿老百姓的妻女、财富去取悦敌人,谁还会信任这样的政府?
  更何况,梁山军已经进城,并打退了金人,不久李氏就要取替赵氏,水泊梁山就要取替宋朝,谁还会在乎旧朝的一个衙门?
  不久,从开封府中走出一人。
  民众一看,无不大怒!
  此人是谁?能让民众如此痛恨?
  他就是开封府府尹徐秉哲。
  金人甚么都要,凡祭天礼器、天子法驾、各种图书典籍、大成乐器以至百戏所用服装道具,均在搜求之列。诸科医生、教坊乐工、各种工匠也被劫掠。又疯狂掠夺妇女,只要稍有姿色,即被开封府捕捉,准备送给金人玩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3/7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