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校对)第53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7/721

  范琼连忙赔罪,道:“是是是,小将孟浪!”,然后便不敢再多言,老老实实的跟在项阁长身后去了演武场。
  一到演武场,范琼和吴革就看见一个熟人。
  一向眼高于顶的吴革,见到此人,都差异道:“王夜叉怎么会在此地?”
  王夜叉本名王德,以武勇应募从军,后来归于姚古部下。
  金军入侵,姚古屯军于怀、泽之间,派王德前往侦察。
  王德斩杀一员金军头目而回。
  姚古问:“还能再去吗?”
  王德率十六名骑兵直入隆德府治,活捉金军委任的太守姚太师。
  敌军前往拦截,王德手杀数十人。
  敌军惊恐,无人敢再上前。
  姚古将姚太师解送朝廷,赵桓询问姚太师情况,姚太师说:“我被擒时,只见到一个夜叉而已。”
  从那以后,王德就有了“王夜叉”的绰号。
  按理说,王德现在应该在河东或是在河北,怎么会在此地?
  离得很远,范琼和吴革就看见,王德正目不转睛的看着甚么。
  能吸引住王夜叉的东西,让范琼和吴革也好奇不已!
  范琼和吴革急走了两步,想去看看,到底是甚么吸引住了王夜叉的目光?
  很快,范琼和吴革就看见空中有六尊石鼎不断飞起,然后又落下。
  范琼和吴革很快就认出来了,这是演武场上的仿九鼎之六,每尊都重六七百斤,三五个壮汉都抬不起来。
  这么重的石鼎怎么会飞起来,而且还是反复飞起来?
  带着这个深深的疑问,范琼和吴革来到了王德身边,随即他们就看到了匪夷所思的一幕!
  只见,一个青年,手持一条黑色盘龙长棍,正在一一挑起那三五个壮汉都抬不起来的石鼎。
  看这意思,青年应该是想将九尊石鼎都挑向空中,令它们全都不落地。
  可青年挑起六尊石鼎之后,就无法再挑起第七尊了——他一挑第七尊,就有一尊石鼎要落地。
  可虽说如此,也让范琼和吴革的眼珠子差点没瞪出来!
  在他们看来,不,在他们想来,这根本就不是人类可以做到的事。
  抗起这六七百斤重的石鼎的大力士,并不难找,抛起这六七百斤重的石鼎再接住的,举也应该能找到一二,但像这个年轻人一样不断将六尊石鼎用长棍挑起来使其全都不落地的,怕这世上只独此一人。
  而且,别忘了,这些石鼎,不仅沉重,还是石头做的,一不小心,它们就会碎了。
  能将六尊石鼎挑向空中,并控制它们全都不碎、不落地,对力气,爆发力,耐力,眼力,控制力,都要求极高,能做到其一的,都已百万无一,更何况兼备?
  而更让范琼和吴革难以置信的是,这个年轻人竟然是李衍——新皇李衍!
  范琼和吴革同时吞咽了口口水,不约而同的想道:“水泊梁山的人都说官家/辽东王是天下第一武将,今日方知,此言一点不虚。”
  李衍又试了一会,还是没能挑起第七尊石鼎,便以棍托鼎将六口石鼎逐一放下。
  这六尊石鼎落地之时,一丁点声音都没有。
  李衍完美的诠释了甚么叫做,“举重若轻”!
  见李衍停手了,刚刚过来的许贯忠和四个在一旁已经站了很久的道人迎了上来。
  离李衍还有一段距离,一个年仅三旬的道人,就道:“官家真是天赋异禀,才吐纳了短短数年时间,就已经内外兼修快达了到那传说当中的天人合一境界,单以武力论,怕是那项羽再世,李存孝复生,也不是官家的对手。”
  李衍张口吐出一口浊气,然后脸不红心不跳道:“张天师休要奉承于联,联现在还很不足,连七鼎都控制不了。”
  张天师,也就是龙虎山当代天师张继先,道:“那是官家稳妥,不肯冒险,否则官家应该可以操控七鼎。”
  站在远处的范琼、吴革,包括王德,这才知道,刚刚那还不是李衍的极限。
  李衍没想到,这张继先年纪不大,眼光却如此毒辣,竟一眼就看出了自己没尽全力。
  李衍又看向另外三大天师,心道:“这三个家伙跟张继先齐名,想来差不到哪去,嗯……得从他们身上多榨点好东西出来。”
  这当代的四大天师,也是赵佶给李衍留得遗产的一部分,李衍已经将他们编入自己的养生团队之中了。
  不过——
  养生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且也不能沉迷于其中——沉迷其中,就会像赵佶一样,沦为亡国之君,妻女都会沦为别人的玩物。
  所以,李衍看着张继先不置可否的笑笑,就越过张继先看向许贯忠,道:“连早朝都等不及了,跑来演武场找朕,看来事情不小,那说说吧,发生甚么大事了?”
  许贯忠听言,赶紧上前,拜道:“官家,金军和宋军有可能联手了。”
  ……
第六百七十一章
北宋和南宋
  ……
  “宋金联手?”
  李衍先是一怔,随即“哈哈”大笑!
  笑罢,李衍才道:“你怎么会有如此判断?”
  见李衍似乎不信宋金会联手,许贯忠解释道:“韩世忠截获了一个打扮成流民样子的人,那人说他是中书舍人、权直学士院孙觌,他主动上交了一封密信和一封由宋皇和宋上皇写给宋康王的诏书,那密信上说,金人愿意归还包括宋皇、宋上皇在内的所有赵宋皇族、宗族以及宋臣,还愿意出兵帮赵宋夺回汴梁城,将咱们驱逐出境,然后两国以黄河为界,永世修好,结为兄弟之帮,永不侵犯,那诏书则让宋康王即刻起兵与金军南北夹击咱们。”
  见李衍没有表示,许贯忠又道:“那孙觌说,他是故意从咱们防区走的,目的就是给咱们送信,在他之前,金人已经派过三波议和使节去应天府了,其中两波是金国人,一波是宋翰林承旨吴开与莫俦,咱们没有截到那三波使节,想必他们是从宋人的防区绕过去了,算算时间,宋大元帅府应该已经见到了金人派去的议和使节了。”
  李衍听完,问许贯忠:“你觉得宋金之间能成功和谈?”
  许贯忠道:“站在宋人的角度看,金人所提的议和条件是最有利于他们的,况且宋皇和宋上皇已经下诏了,所以,臣觉得,宋金之间是有联手的可能性的,哪怕金人曾废掉赵宋。”
  李衍听罢,抬步向角落里的一个手盆走去。
  许贯忠跟李衍南征北战多年,两人之间早已培养出了非同一般的默契。
  因此,许贯忠很快就意识到,李衍这不仅仅是去洗手,还是不想让他们之间的谈话被别人听去。
  所以,许贯忠抬腿跟上去,然后伺候李衍洗手。
  来到手盆旁,李衍道:“如果赵佶、赵桓没有被废,金人拿出这样的条件,他们之间很可能会结盟,现在,则是全无可能。”
  许贯忠不解道:“这是为何?”
  李衍道:“你呀,文韬武略都是上上之才,唯独这政治斗争不行。”
  自家人知道自家事。
  首先,许贯忠是君子,不屑于政治斗争。
  其次,许贯忠一出世,就碰到了李衍这个明主,在那之后,李衍一直重用许贯忠,也一直护着许贯忠,不让许贯忠陷入到政治斗争当中,只专心致志的做事。
  这样一来,没经历过甚么大的政治事件的许贯忠,在政治斗争方面就的确有些短板。
  许贯忠拜道:“谢谢官家这些年一直护着臣。”
  李衍道:“你们要是陷入内斗之中,谁来为朕打天下?”,然后也不等许贯忠接话,就又道:“要想正确看待赵宋的问题,你首先得将赵宋分开,嗯……就分为北宋和南宋吧。”
  李衍将手伸入手盆中,然后一边洗手、一边继续说道:“赵佶、赵桓被废,北宋实际上就已经亡了。现在剩下的,只有南宋。而这南宋,是一个以康王赵构为首的政治群体。经过数月发展,他们之中,有人得了宰相之职,有人得了枢密使之职,而赵构本人,在南宋的很多人心中,已经是取代赵桓的赵皇……”
  许贯忠是不屑于内斗,不是笨,经过李衍这么一点拨,他马上想明白了,道:“官家是说,南宋的人,不想宋皇和宋上皇回去抢走宋康王的皇位?”
  李衍道:“一朝天子一朝臣,如果赵佶或是赵桓回去,最先想的,一定不是抗金,或是来赶咱们离开,而是夺回他们的皇权,如果是赵桓复辟,那定然是要用何栗当宰相的,要用冯澥、曹辅当枢密使的,如果是赵佶复辟,定然是要用徽宗朝的老臣当宰执的,如此一来,汪伯彦、黄潜善那些现在正在担任南宋宰执的人,不仅全都得靠边站,没准还会被清洗掉,对了,还有范纳、赵野之辈,曾经公然违背赵桓所下的命令,导致赵佶、赵桓他们被捉受辱,赵佶、赵桓他们如果回去,怎会不找范纳赵野之辈秋后算账?总而言之,南宋的那些人,十有八九是不想赵佶、赵桓他们回去。”
  李衍从许贯忠手上接过手巾擦了擦手,然后又道:“这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还是在赵构身上……天之下,众生之上,口含天宪,手握权柄,统御万方,俯视苍生,对曾经做梦都渴望出头的赵构而言,这皇位是他绝对拒绝不了的诱惑。而赵佶、赵桓回去,他不仅当不了皇帝,还会因为被猜忌,而受到迫害,你别忘了,当初赵桓是怎么对付他爹赵佶的。”
  许贯忠听得冷汗之流,道:“官家是说,南宋的那些人会阻止宋金和谈,而宋康王会默认这样的事情发生?”
  李衍道:“这种可能性非常大。”
  许贯忠想了想,道:“官家说得很有道理,可不怕一万,只怕万一,咱们还是应该加以防备。”
  李衍道:“你说得不错,那就叫韩世忠在做好跟金军决战准备的同时,加强南边的防御。”
  许贯忠应道:“诺!”
  沉吟了一会,李衍又道:“通知吴玠和岳飞出兵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7/7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