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校对)第55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54/721

  郑太后指了指房中,道:“你还没发现我的东西全都回来了吧?”
  郑庆云这才注意到,屋子里的使唤物件,大多都是郑太后以前的东西。
  郑庆云道:“您不说,侄女都还没有注意到,您的东西怎么都回来了?”
  郑太后道:“刘皇后来看过老婆子了,我的丫头和东西都是她做主还给我的,她还说,过段时间就放老婆子自由,这皇宫之中,老婆子想去哪,就可以去哪。”
  如今在这后宫之中能称皇后的,只有一人,那就是李衍的皇后刘慧娘。
  郑庆云虽然刚刚才解禁,但这样的关键大事自然也是知道的。
  郑庆云道:“姑姑见到她了?她人怎么样?”
  郑太后不吝赞美道:“非常聪明,非常懂事,非常有大局观,我老婆子年轻那会都没有她这份胸襟……成功没有侥幸的,从你那位新官家送她做皇后来看,你那位新官家的江山,很有可能会坐稳。”
  郑庆云判断不出来,郑太后这话是真是假,在心中盘算:“莫非姑姑知道我已经被官家纳为国夫人,才故意这么说的?还是姑姑说得是反话……”
  自从见郑太后的第一面时起,郑庆云就知道,自己的这位姑姑,不只是和善,还很高深莫测,反正,这些年她是一直没能摸透自己的这位姑姑是怎么想的。
  郑庆云不敢再跟郑太后绕弯子了,因为她自认为绕不过郑太后,所以直说道:“侄女这次来见姑姑,是有两件事求姑姑。”
  郑太后笑道:“我就知道你这丫头无事不登三宝殿……说吧,都是甚么事?”
  郑庆云道:“第一件事是,官家让侄女教府州折家的折苗苗给折可求写信,可官家又不许侄女干扰折苗苗……官家的女人众多,侄女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么一个机会,如果不好好把握,不知道得熬到甚么时候,所以求姑姑给侄女拿个主意。”
  郑太后悠悠地说道:“你那位新官家的眼光还真远,才登基,就开始打府州折家的主意了!”
  郑庆云道:“如今府州折家的处境非常尴尬,被金夏两国的军队团团包围,官家这封信若是写得得当,很可能一举收服府州折家,求姑姑帮侄女想想办法,让侄女在其中立点功劳,进而得到官家的赏识。”
  郑太后道:“你那位新官家不让你干扰那个折苗苗,主要是怕折苗苗的信不能证明她自己,你那位新官家应该只是想用折苗苗的信牵个头。”
  郑庆云道:“侄女也是这么想的。”
  郑太后想了想,道:“你与那个折苗苗关系还好吧?”
  郑庆云道:“自打她进宫以来,侄女一直很照顾她,她也喜欢围着侄女转。”
  郑太后点点头,道:“那就简单了,你只要多跟那个折苗苗说些你那个新官家的好处和你听到的这个新国家的好处,就可以了。”
  郑庆云道:“姑姑说的这些,侄女也想到了,可这是不是有些不足……也显不出侄女来?”
  郑太后教育郑庆云道:“你啊,哪都好,就是有些急功近利,你要切记,凡事点到为止即可,你那位新官家和这位刘皇后,都是聪明绝顶之人,小伎俩,小手段,根本瞒不过他们的眼睛,你如果小动作不断,很可能会适得其反引起他们反感,相反,你凡事以大局为重,他们则会更喜欢你。”
  郑庆云一点即透,心道:“幸亏来问姑姑,险些酿成大错!”
  见郑庆云懂了,郑太后暗暗点头,心道:“这孩子还是不错的,郑家的未来,多半得指望她了。”
  郑庆云很快收敛心神,道:“姑姑,侄女来找您的第二件事是,侄女想跟您要我的那两个妹妹。”
  远处正在帮郑太后整理书架、跟郑庆云长得有五六分相似、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两个非常漂亮的小宫女听言,一个手上的动作一顿,另一个则直接低下了头来。
  郑太后和郑庆云同时看向这两个小宫女。
  不一会,郑太后回过头来看着郑庆云,道:“你现在才是国夫人吧?有机会安排你这两个妹妹伺候你的那个新官家吗?”
  郑云庆信心满满道:“侄女有!姑姑您不知道,官家不像赵官家那样不好女色,官家他是无女不欢,一夜可以临幸二十几个女人,侄女只要将侄女的这对宝贝妹妹往他身边一带,他绝无不动心之理!”
  郑太后摇摇头,道:“如此贪恋女色,身体早晚得夸了,就是上皇,精通道家的阴阳之术,也不敢像他一样胡乱无度。”
  郑云庆道:“官家也精通道家的阴阳之术,而且官家天赋异禀,侄女不是新妇,知道个中的区别,侄女敢拿今后的幸福担保,官家比赵官家强壮百倍都不止,侄女还听说,官家这十几年来,每日若是不临幸个三五七女,连觉都睡不得,而且,早些年官家还没有修炼道家的阴阳之术。”
  郑太后也不好跟自己侄女探讨一个男人那方面的强与弱,所以转移话题道:“你想要你的两个妹妹也不是不行,但你要找机会拉拔一下郑家,郑家经此一事,已经没落,另外,你的叔伯父兄弟侄被金人捉走了不少,你要想办法将他们救回来。”
  郑云庆道:“侄女听说,朝廷的大军现在正在追剿金军,如今已经连胜数场,很可能将这伙南下的金军全部吃掉,如果真是这样,侄女想,侄女的父兄他们也许很快就能被救回来,还有赵氏的人,没准也能救回来,兴许要不了多久您就能见到上皇了。”
  听了郑云庆此言,郑太后不禁暗自摇头,心道:“这丫头还是有些天真,郑家的人兴许能被救回来,可赵家的人,指定是回不来了,至于上皇……上皇您还好吗?臣妾有生之年,还能再见到您吗?”
  一日夫妻百日恩。
  尽管赵佶荒淫无度,还害得郑太后、郑家和国家落到了这般田地,可郑太后还是十分想念赵佶的!
  ……
第六百九十二章
带女真人回家
  ……
  离开东京后,赵佶和赵桓就越来越不像皇帝了。
  其实,这也正常。
  在这冰天雪地之中,甚么体面,甚么威仪,甚么气度,全都不重要了。
  重要的只有一样,那就是活着。
  所以,赵佶、赵桓用他们的锦衣、玉带跟金兵换了羊皮袄和麻绳,摇身一变,变成了羊倌、村汉。
  穿也就算了,不冷不被冻死就行。
  关键是吃。
  因为中军在后面紧咬着不放,金军的粮食根本就供应不上,别说赵佶、赵桓他们这些俘虏,就连金军将士都是饥一顿饱一顿的。
  有一次,赵佶看到路边的桑树上有桑椹,赶忙去摘来充饥。
  结果,因为吃得太急,赵佶差点被噎死。
  侍从们赶紧过来给赵佶拍打,好不容易才将赵佶抢救过来。
  赵佶觉得自己很丢脸,于是不知真假说道:“我当年做端王的时候,在王府里看见乳娘吃这个东西,我也跟着吃,刚吃了几颗,就被乳娘劈手抢了过去,她说这东西不是王爷吃的。这么多年过去,我早忘了它是什么味道,没想到今天吃起来竟如此鲜美。”
  说罢,赵佶潸然泪下。
  侍臣们也都跟着痛哭起来。
  这一路之上,赵佶、赵桓等人真是遭了大罪。
  为防有变,赵佶和赵桓是被分开押送的。
  因为金人怕宋朝的地方州郡起兵截囚车,也怕中军突然从后面追上来夺走这些重要的俘虏,要过山的时候,金军便把赵佶、赵桓等人捆扎得跟粽子似的,绑在马上防止逃跑,睡觉的时候,拿绳子把赵佶、赵桓等人捆成一串,而且,还不是手跟手捆一起,而是这个人的头连着那个人的脚——这样一来,他们就没法逃跑了。
  一路之上,有不少人,不堪这种侮辱,选择逃跑或是自杀。
  不过,更多的还是饿死的。
  路过西京洛阳的时候,赵佶、赵桓等人盼望着金军能进城休整一下,然后谋求赵氏复辟。
  只可惜!
  赵佶、赵桓他们只能远远的看一眼洛阳,就被逼着继续向西前进。
  说实话,金军也想去洛阳休整一下,可完颜宗翰等人很怕,他们进入洛阳之后,就再也出不来了。
  要知道,这可是非常可能出现的情况,因为他们这支是孤军,一旦被中军堵在洛阳城中,那可就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所以,尽管现在的形势极为糟糕,可完颜宗翰等人还是一边不断派部队阻截中军的咬杀、一边快速往西边逃窜,准备突破范致虚的防御,然后逃去河东,之后从河东逃回云地,逃回上京。
  为了达到这一目的,金军已经付出了很大的代价。
  金军从东京汴梁城里抢夺和讹诈的东西,一路之上已经有十之六七被他们丢掉了——他们也不想丢,可那些东西实在是太笨重了,关键是,他们掠夺来的宋人,大多被中军救回或是逃走了,他们根本就没有能力运走这些东西。
  其实,如果仅仅是这样,金人也能勉强接受,毕竟,他们手上还有从大宋抢掠和讹诈的大量珍宝——这些珍宝的价值,要远远超过他们丢掉的那些东西的价值。
  让金人接受不了的是,一连数仗下来,有大量的金军将士被中击杀、擒获或是被打散。
  目前,金军成建制的部队,已经不足五万。
  更关键的是,随着金军大将完颜宗望、完颜阇母、完颜斡鲁等人先后被斩杀,“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的神话已经破灭,很多金人都开始担心起他们能不能回家了,金军的士气可谓是一落千丈。
  然而——
  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
  偏偏就在这时候,李嗣本、耿守忠、贺权等汉儿军将领带着六七千汉儿赶着两千多辆大车叛逃到了中军那里,而且,他们在走之前,还将金军的粮草烧毁了大半——由于金军捉来的民夫跑得七七八八,在金军中地位最低的汉儿军开始充当民夫,负责赶车押运金军从大宋抢劫、讹诈的东西和金军的粮草。
  这个口子一开,不断有汉儿军叛逃。
  而且,还不仅汉儿军,就连契丹、溪族、渤海族的军队,也开始叛逃。
  最近金军中一直流传着这样一个消息,说辽元妃萧贵哥、北辽太后萧普贤女、大帅耶律大石等人,号召所有大辽旧人投降大中,只要不是女真人,投降之后,一律既往不咎,立功者,还可以得到重赏。
  金军中,现在几乎所有人都知道这个消息。
  完颜宗翰等人都是征战了十几年的老将,怎么可能不知道,他们的队伍中一定是混进了中军的奸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54/7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