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校对)第56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2/721

  这种情况下,刑秉懿自然看不惯韦贤妃。
  可韦贤妃又是婆婆,是长辈。
  所以,刑秉懿只能将头扭到一边,以此来表现她对韦贤妃的不满。
  韦贤妃也是从底层一步一步爬到太妃之位的,这点事她怎么可能看不出来,更何况刑秉懿表现得又是这么明显?
  韦贤妃酝酿了一下情绪,道:“我知道,你们在怪我放荡,可你们没想过,我这样是为了谁?”
  刑秉懿听言,把头扭回来,然后不解的看着韦贤妃,田春罗和姜醉媚亦是如此。
  见刑秉懿、田春罗、姜醉媚看向自己,韦贤妃略带哽咽道:“我这么做,还不是为了保全你们,保全构儿的六个孩子?”
  刑秉懿、田春罗、姜醉媚听言,似有所悟!
  韦贤妃抹了抹眼角,然后继续说道:“大宋上百万军队没能抵挡住金军进入汴梁城,打败大宋上百万军队的金军又被中军轻易打败,拥有如此强大军队的李衍,岂是咱们几个弱质女流能招惹的,你们难道没有听说过,帝王一怒,伏尸百万?”
  刑秉懿道:“死而已,咱们虽然不是大丈夫,亦不畏死。”
  田春罗和姜醉媚听言,沉默不语——显然,她们没有刑秉懿的觉悟。
  韦贤妃看了田春罗和姜醉媚一眼,说道:“咱们死则死矣,可几个孩子怎么办,还有你腹中的孩子,那有可能是构儿唯一的儿子。”
  听了韦贤妃此言,刑秉懿张了张嘴,想要继续嘴硬。
  可这话,刑秉懿却怎么都说不出口。
  说穿了,刑秉懿根本就不是朱琏那样的贞洁烈妇,如果是,史上她也不会委曲求全在金国活了十几年,受尽屈辱才死。
  见刑秉懿的态度有些松懈,韦贤妃又道:“媳妇,这失身之事,非你我所愿,我想构儿应该能理解你我。”
  顿了顿,韦贤妃接着道:“再者说,只要你腹中的是男孩,那就是构儿的嫡长子,也有可能是构儿唯一的儿子,谁敢保证你不能成为第二个赵姬?”
  刑秉懿听言,心中一动,暗道:“对呀,倘若我能为大王生下一子,兴许能大王还能接受我。”
  再想想一直以来赵构对她恩爱有加,刑秉懿越发的觉得此事可行。
  刑秉懿很快自我安慰道:“此事又不怨我,是李衍强迫我的,我想大王一定能理解我。”
  见刑秉懿似乎已经说服了她自己,韦贤妃又道:“受此磨难的又不仅仅咱们几个,朱皇后,上皇的一众帝姬,皇帝的一众妃嫔,上皇的淑仪金弄玉,上皇的淑容裴月里嫦娥,上皇的淑容陈娇子,上皇的充仪申观音,郓王妃,肃王妃,景王妃,济王妃,济王妃,不全都接受了吗?咱们又有甚么接受不了的?”
  说到这,韦贤妃有些入戏道:“这是赵氏整体的劫难,是赵氏男儿无能造成的,咱们只是深宫妇人,国家至此,与咱们有何相干,凭甚么怪罪咱们?”
  韦贤妃这话引起了刑秉懿等人的共鸣。
  刑秉懿道:“小娘所言极是,我等就听小娘的。”
  韦贤妃点点头,道:“咱们当务之急是好好活着,只有活着,才有未来,才有希望。”
  想了想,韦贤妃又道:“还有,以后你们不要跟我叫小娘了,叫姐姐,辈分不能乱。”
  韦贤妃此言一出,刑秉懿三人全都怔怔的看向韦贤妃。
  见此,韦贤妃赶紧补充道:“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咱们不能因为一个称呼,惹怒了李衍,进而牵连了几个孩子。”
  韦贤妃这么说,倒也能说得通。
  只不过,韦贤妃是不是这么想的,恐怕就只有韦贤妃自己才知道了。
  ……
  “听说了没有,大中皇帝已经纳了康王殿下的母亲?”
  “此事我也有所耳闻,只是不知是真还是假。”
  “此事若是真的,那康王殿下登基了之后,不就成了儿皇帝?”
  “慎言!这种话怎么能乱说呐!”
  “怕甚么,现在人人都在说此事,法不责众,难道单单捉我一人不成?”
  “就是,你听听,满大街上,谁不在说此事?”
  “祸从口出,言多必失。”
  “去去去,你若是怕了,休与我等为伍……哎,我还听说,大中皇帝不仅纳了康王殿下的母亲,还纳了康王殿下的妃嫔。”
  “岂止,我还听说,大中皇帝还纳了康王殿下的五个女儿。”
  “净瞎说,康王殿下才二十岁,就算他十二岁娶妻生子,他的女儿最大也就七八岁,大中皇帝就是再风流好色,也不可能纳五个孩童为妃嫔吧?”
  “谁说现在就圆房了,现在只是将名义定下,等她们长大了再圆房。”
  “大中皇帝应该不会下作到这种程度吧?”
  “这谁又能说得准,古往今来,这种事还少见吗?”
  “不错,韩国夫人武顺,不仅跟武则天共侍一夫,还跟自己的女儿贺兰氏共侍一夫,这种事的确常见。”
  “姐妹、母女共侍一夫,我信。但这祖孙三代共侍一夫,我可不信。”
  “信不信由你,反正,大中皇帝和康王殿下这亲戚是当定了。”
  “大中皇帝和康王殿下要真是亲戚就好了,那就不用再打仗了,我受够了这兵荒马乱。”
  “哈哈哈……你也太有意思了,别说大中皇帝和康王殿下是这种亲戚,就算他们是亲父子,这仗也得接着打。”
  “此话怎讲?”
  “天无二日,国无二君,只要康王殿下今日登基称帝,大中和大宋就是不死不休之局。”
  “啊~还得打呀,这何时才是个头啊!”
  “彻底分出胜负了,就是头了。”
  “诶!”
  “哎~你们说,谁能赢?”
  “这还用说吗?金军将大宋灭了,中军将金军击败了,孰强孰弱,一目了然。”
  “那康王殿下还当甚么皇帝,莫不如认了大中皇帝这个亲,然后两家合一家,天下太平算了。”
  “事情哪有你们说的那么简单,这里面的水深了。”
  “……”
  ……
  南宋的皇宫中,赵构怎么看他的帽子,怎么觉得它是绿色的,进而不愿意将它戴上。
  街上的议论,赵构也有所耳闻,这让他感觉像是吃了一百万只苍蝇般恶心,哪怕他能判断出来,这必是有人故意放出来打压他威望的假消息。
  事实上,赵构猜得也不算错。
  开封府离应天府虽然不远,但昨晚才发生的事,怎么也不可能这么快就从应天府传到开封府,更不可能传得人尽皆知。
  所以,这些消息并不是根据真实消息传过来的,而是走报机密特种军根据需要造得谣。
  只不过,巧合的是,走报机密特种军造得谣跟真事撞上了。
  而赵构之所以有一肚子气,是因为他觉得这顶绿帽子他早晚得戴。
  这让对此无能为力的赵构的心情怎么能好?
  康履知道赵构的心情很不好,可登基大典马上就要开始了,再拖下去,吉时就要过了,所以,只能硬着头皮小声提醒赵构道:“官家,文武百官已经等候多时了。”
  赵构心知,不能再怄气了,否则就该耽误大事了,所以,强忍下恶心,道:“帮联将龙冕戴上。”
  康履听言,赶紧将赵构不愿意戴的这顶帽子给赵构扣上,然后陪赵构出去见文武百官。
  闲言休赘。
  虽然条件比李衍差多了,可该走的程序,赵构一样没落,生怕别人挑出哪不合法。
  加冕。
  定国号。
  宣读诏书。
  接受百官朝贺。
  大赦天下。
  赐封百官。
  祭祀活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2/7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