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校对)第56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69/721

  这一路之上,到处都有中军维护秩序。
  而且,李氏还听说,中军正在四处剿匪,并且,截止到目前为止,山东有名有姓的土匪,基本上已经全被中军剿灭了。
  另外,三十里一馆,十里一驿站,五里一亭,李氏走到哪都能找到安全的休息地方。
  就是驿馆、驿站、驿亭的价格比别的地方要贵上几倍。
  不过李氏也能理解——这些驿馆、驿站、驿亭都有大量的护卫维护治安,而且供应当下所急缺的时蔬、新鲜鱼肉、美酒,比私店贵一些,也很正常。
  总而言之,本以为这将是一场艰难之旅的李氏,无惊无险的就从淄州来到了东京。
  这一路走过、一路看过,李氏隐隐有了一个想法:由辽东王来坐这天下,似乎也不错的样子。
  经常与丈夫讨论民生民计的李氏,非常清楚,这几年山东、河北等地的百姓过得有多疾苦。
  金人南下的这两年就不说了,两地的百姓几乎就是活在地狱当中。
  就是金人没南下的前几年,两地的百姓也是苦不堪言,到处都是乱兵土匪,各处都是饿死之人,很多地区甚至出现了易子而食的情况,人人都没了盼头。
  这一路走过来,李氏观察到:
  百姓们的脸上虽然仍有些菜色,但路上已经没有饿死之人了,更没有乱兵土匪。
  到处都有接济点。
  每个驿馆附近还有免费为百姓瞧兵的医疗点,连药材都免费送。
  而且,哪哪都有有偿招工,到处都在修路,清理河道,建驿馆,建学堂,建医馆,建钱庄,修建各种各样的基础设施,而只要不懒,一个成年男人干一天活,就能得粮食一斗、钱二分,足够一个五口之家吃上两三天的了,就是女人和孩子,也可以应招,干些不需要出大力气的活,干一天活,也能得粮半斗、钱一分,可以说,百姓们全都有了活路。
  饱读诗书的李氏,怎么会不明白,大中朝廷这是在搞以工代赈?
  看着百姓们一点一点恢复生机,可能过上安居乐业的生活,听着到处都在歌颂新皇、新朝廷,一直随丈夫忠于赵宋的李氏,不禁有些动摇了,他不断的问自己:“赵氏复辟,会比大中做得好吗?”
  这个问题困扰了李氏一路,至今都没有答案。
  车队进入东京范围内,又往前走了一阵,前面突然出现一个驿馆。
  离得老远,就有驿卒大声喊道:“客官,进馆里休息一下吧,这是到汴梁城前的最后一个驿馆,错过了,您就只能贪黑赶路明早再进城了。”
  初春四月,虽然天气已经变暖,可夜里还是能冻死个人。
  再者说,李氏也不着急赶路,她甚至还计划去汴梁城里走一走亲戚,在亲戚那里住几日,然后再南下。
  所以,听见驿卒的召唤,李氏冲坐在车辕上的跑腿小厮吩咐道:“顺子,你去通知一下,今夜咱们就在驿馆歇了。”
  叫“顺子”的小厮,听见了主家的吩咐之后,应了声诺,然后挨个通知马车车夫,之后引着车队向驿馆驶去……
  ……
第七百零九章
重宝找到了
  ……
  李氏走进驿馆之后,默默的找了一个角落坐下。
  这年头,一个妇人独自出现在驿馆中是一件很新奇的事。
  更何况,这妇人长得美若天仙,气质又空谷幽兰。
  所以,无数目光一直护送着李氏坐下,久久不能离开。
  对于这样的目光,李氏已经习以为常,并且已经能淡若清风、静如兰,反正驿馆内有维持秩序的,谁又敢来调戏她,不怕脊杖一百、刺配千里?
  轻车熟路的跟小二要了四菜一汤之后,李氏开始竖起耳朵听别人议论时事。
  这也是李氏喜欢来驿馆吃饭的原因之一——在这里,她总能听到一些有趣的事。
  恰巧,李氏不远处的两个行商,就是喜欢高谈阔论之人,尤其他们见到李氏之后,更加卖力谈论时事,以期引起李氏的注意。
  还别说,这两个行商,因为走南闯北的缘故,见识的确不凡。
  李氏从他们口中,的确听到了不少大事,像岳飞已经收复易州和涿州了,像刘锜攻打下壶关了,像韩世忠收复平阳府了,像南宋任命张所为龙图阁直学士、充河北河南招抚使,张所现在已经招募到了十几万兵民,正在河南河北乱蹿跟中军打游击,像巨寇李成聚众为盗,如今手下数万之众,在江南、江北大抢特抢,并迅速壮大中。
  另外,两个行商还谈了目前商人的大好形势,高声道商人如今的地位可不比从前了,是纳税大户,于国家有巨大贡献。
  李氏暗自好笑,心知这两个行商这话是说给自己听的,进而想到大中所倡导的一些国策……
  大中的基本国策之一就是鼓励商业发展。
  其实,北宋已经很鼓励商业发展了。
  但跟大中比起来,北宋那简直就是小儿科。
  大中将商人已经套了几千年的枷锁彻底拿了下来,破天荒的,允许商人及商人子弟穿丝绸的衣服,不将商人及商人子弟划入贱户,不禁商人和商人子弟参加科考,并且目前大中的一些官员就是很有名的商人,像王泽,像徐德荣。
  而且,大中所创的钱庄和纸币,可以大大方便商人贸易。
  所以,商人阶层是最拥护李衍和大中的。
  对此,李氏持保留意见。
  在李氏看来,与人诚信,坦诚相待,而商人做生意难免会出现缺斤少两,更有甚者会为了财富不择手段,“无奸不商”这四个字将商人的真面目揭露得淋漓尽致,因此,为了宣扬宽厚仁爱的思想,维护社会风气,应对奸诈的商人进行一定的打压。
  李氏这是标准的儒家思想。
  然而——
  别说李氏这个妇人,就是朝中的一众大人,都没能阻止得了李衍对商人的彻底解放。
  当然,李衍在解放商人的同时,也给商业加上了重税和酷刑——有些奢侈品的税,甚至被李衍亲定到百分之九十以上,像烟草、香料等等,而逃税的最低惩罚也是百倍罚款、脊杖二百、刺配千里,稍稍严重一些的,就是抄家,甚至是连坐,总之,在大中,逃税是重罪。
  而李衍对传统的两税,征得就非常少了,只有三成,而且,功民(家里有人参军立功的或者是成为烈士的),只交两成至完全不用交两税(一等功民,免两税,最大范围可免二百亩。二等功民,只交一成两税,最大范围可免一百亩。三等功民,只交两成两税,最大范围可免五十亩。时效都是七十年)。
  另外,李衍“发明”了一个非常重要的税,那就是印刷税。
  以前的房契、地契、田契一律作废(但可以作为证物使用),自大中主政以后,大中只承认大中的房管局、地管局、田管局所颁发的房契、地契、田契,也只保护大中所承认的房产、地产、田产,买卖交易也只有盖了房管局、地管局、田管局的钢印才算合法生效,当然,交税也必须按照其在房管局、地管局、田管局备案的数据交——具体税收细节参照后世的。
  总而言之,李衍解放了商人,鼓励商业,不过也加重了商税,而在传统的双税上,李衍给农民大大的松了绑,却将矛头直指地主阶层——地主阶层想再像从前一样,兼并大量的土地,不交税,那是绝不可能的,印刷税会让他们无所遁形。
  李氏弄明白了大中税收的宗旨之后,啧啧称奇!
  她万没想到,李衍这么大胆,一上台就敢搞这么大的改革!
  要知道,北宋之所以亡了,有很大程度是因为王安石变法所导致的——王安石变法以后,北宋的大臣们,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都分成了变法派和保守派,赵桓上台后,之所以战和不定,跟大臣们有主战的也有主和的有关,但更多的还是跟变法派和保守派内斗有关,换而言之,变法派主战,保守派就主和,变法派主和,保守派就主战,而赵桓这个新手司机,根本就开不好北宋这辆内部矛盾冲突如此尖锐的大车,所以才最终车毁人亡。
  而李衍虽然是老司机,但一上来就搞这么大的改革,是不是有些操之过急了?
  其实——
  李氏这完全是杞人忧天。
  李衍之所以敢一上来就敢搞这么大的改革,除了因为李衍手上握有强大的武力可以镇压所有反抗势力以外,还因为李衍已经在自己的其它地盘像高丽、日本实验过了,并且已经证明这些政策全都是可行的。
  李氏要的饭菜很快就上来了,李氏也就没有心情再听那两个行商高谈阔论了。
  见此,一个行商突然神神秘秘的压低声音用只有李氏和另一个行商能听见的声音跟另一个行商说:“陛下找到金人从北宋皇宫和北宋皇陵掠走的那些重宝了。”
  另一个行商差异道:“这么快就找到了?不是说完颜宗翰生前曾派亲信之人将这些重宝全都运到嵩山上的一个秘洞中藏了起来吗?嵩山那么大,怎么可能这么快就找到了?”
  之前那个行商见李氏也在听,大受鼓舞,然后继续小声说道:“刘锜将军、韩世忠将军、张宪将军不是捉了一千多个女真人送回京师嘛,不成想,金右监军完颜希尹、盖天大王完颜宗贤、金珍珠大王完颜设也马、宝山大王完颜斜保、金东路都统习古国王按打曷全在其中。”
  另一个行商道:“这已经不是甚么新鲜消息了,这事现在谁不知道啊。”
  之前那个行商急忙道:“你先听我说完啊,刘锜将军他们不是没杀那一千多个女真人嘛,可百姓想杀,百姓说,这些女真人作恶多端,在咱们汉地奸淫掳掠无所不干,不能让他们活着,有人甚至拦下闻宰相的轿子请求诛杀这些女真人,因此,不少大臣都给陛下上奏折,请求诛杀这些女真人。”顿了顿,他继续说道:“陛下听了女真人的种种罪行之后,说杀了这些女真人太便宜他们了,然后下命对这些女真人全都施以宫行,之后将他们全都送去九州郡挖金矿,终身不赦。”
  另一个行商催道:“该!让他们这些女真人在我汉地恶事做尽,就该阉了他们,让他们挖一辈子矿,真当我汉人皇帝和汉人朝廷全都是赵皇和赵宋那么软弱可欺呐……对了,你还没说,陛下怎么找到那些重宝的呢?”
  之前那个行商,又偷偷看了李氏一眼,见李氏还在听,才道:“别急,我这就说……为了给这一千多女真人施以宫刑,宫里出动了一百多个太监,又从民间招了一百多个行刑和敲猪的好手,你不知道,行刑的那天,人山人海,听着那些女真人鬼哭狼嚎,百姓那叫一个解气,一千多个女真人最后全都变成了太监,就连完颜希尹、完颜宗贤、完颜设也马、习古国王按打曷也不例外。”
  顿了顿,之前那个行商,语气一转,然后神神秘秘的又道:“不过,就在要阉割完颜斜保的时候,出了意外,也不知怎么的,完颜斜保的封口布竟然掉了下来,看见一众女真人全都变成了太监,完颜斜保吓坏了,你想啊,他一个二十岁出头的青年,正是对女人食之入髓之时,哪能甘心变成太监,所以他拼命大喊大叫,可老太监根本就不理他,准备强行给他施以宫刑,完颜斜保可能是急了,大喊‘我知道那些宝物在哪,放过我,我就带你们去找’,监刑官听言,就把完颜斜保带走了,之后就再也没有完颜斜保的消息了。”
  另一个行商道:“完了?”
  之前那个行商道:“完了啊。”
  另一个行商道:“这也没有陛下找到那些重宝的确切消息啊。”
  之前那个行商道:“你傻呀,完颜斜保是完颜宗翰的次子,很可能参与过藏宝一事,甚至是主持藏宝一事,他若是肯带路去找,怎么可能找不到?”
  另一个行商道:“这可说不准,万一他是为了保全自己瞎说的呢?”
  之前那个行商,见李氏似也有不信之色,暗暗一咬牙,然后将声音压得非常低,说道:“这你就不知道了吧,当天晚上,陛下的第一亲卫阮小七,就率领三千人出城了,直到昨天夜里那三千人才归来,我家临街,夜里我起夜,正好看见他们押运近千辆大车直奔皇宫而去……”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69/7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