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校对)第57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77/721

  天眼和政情部的人进入敌占区后,各自发展,如今也具备了很强的收集情报的能力,现在如果将之撤回或是废除,无异于自废武功。
  除非是脑子有问题,否则谁又会干这自废武功之事?
  反正,李衍是不会干这种傻事。
  所以,天眼和政情部进入敌占区发展的情报人员和他们所发展的情报网也就被保留了下来。
  而李衍既然允许天眼和政情部将手伸进军情部的盘子中,那自然也得允许军情部将手伸进天眼和政情部的盘子中。
  慢慢的,这三支情报部门就变成了现在这样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难解难分。
  其实,李衍坐视这三支情报部门这么发展,除了上面所说原因以外,也是因为,对李衍而言,这是有好处的——这样的话,李衍可以让这三方相互监视,免得这三支情报部门不受李衍控制,李衍甚至都准备等战争结束了之后将军情部改建成为另一个锦衣卫。
  这也就导致,柴进和石秀争得更厉害了,现在他们就连老兄弟那点情分都有些不顾了——其实,这也跟柴进和石秀的性格有关,这两个人,一个原来根本无法为官,一个原来极为渴望出人头地,换而言之,两人的仕途之心都极重,如今两人又都摸到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权柄,试问,他们又怎么会不怕争输了而失去目前的权势?进而又怎么能不争?
  李衍看向柴进,道:“哦?李纲被免职了?为甚么?”
  柴进禀报道:“李纲整顿军政的设施,有助于南宋伪朝廷支撑局面,尚能为宋康王所接受,可他主张坚决抵抗咱们大中及反对投降活动,却为宋康王及汪伯彦、黄潜善等人所不容,现在宋康王及汪伯彦、黄潜善等人正在谋求与咱们大中议和,想要与咱们大中划江而治。”
  李衍听言,道:“这个消息准确吗?”
  石秀道:“千真万确,不久前宋康王调李纲任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左相),另委黄潜善接任右仆射兼中书侍郎以牵制李纲,接着,又于前日罢免张所、傅亮,撤销河北、河南招抚司及河东经制司,蓄意破坏李纲的部署,迫使李纲辞职。”
  柴进看了石秀一眼,接过话道:“昨日南宋伪朝廷早朝,殿中侍御史张浚弹劾李纲,宋康王罢李纲观文殿大学士等职,任汪伯彦为宰相、黄潜善为副相,目前,汪伯彦、黄潜善等人正在谋划将李纲彻底赶出南宋伪朝廷。”
  李衍听言,暗自一叹:“李纲在南宋的仕途应该是彻底完了。”
  至于赵构选择议和,李衍一点都不意外。
  首先,目前南宋小朝廷的局势非常不好,不提中军随时都有可能杀过江去灭了南宋,就是南宋内部,现在都是矛盾重重。
  目前阶段,大部分宋军对于赵构这个南宋皇帝的命令都是听调而不听宣,甚至就连宗泽部都有这样的情况。
  可以说,武将现在成了南宋最大的隐患,至少赵构是这么认为的。
  其次,国家要想稳定,要想发展,没有钱怎么能行?
  而南宋现在真就没钱。
  上一世的赵构和南宋,之所以能一直苦苦支撑,那是因为有海上贸易的商税支撑赵构和南宋,而这一世,李衍早就切断了南宋的海上贸易,以至于南宋根本就没财源。
  现在,南宋小朝廷连军饷都发不下去,这也是导致宋军大多将士听调不听宣的主要原因之一。
  再次,当初赵佶在位时,在南方大肆搜刮花石纲,搞得南方人对宋朝怨声载道,最后甚至爆发了方腊起义,后来,北宋朝廷派军去征剿方腊,又在南方为害不小,以至南宋在南边的群众基础极差,换而言之,南方人民不愿意接受南宋的统治。
  最后,综上种种,南宋境内现在出现了两股非常大的反抗组织。
  其中一股是以李成为首的义军。
  李成原来是试弓手,后来累次迁升至淮南招捉使,再后来聚众为盗,活动在荆楚一带。
  不久之前,李成这伙寇匪被杨沂中击败,然后逃过长江,在江南钞掠,现在已经壮大到了十万之众,严重威胁到了南宋的统治。
  另一股是以钟相为首的义军。
  钟相,原来就是在洞庭湖地区活动的一支农民起义的首领——这支义军其实也是明教的一支。
  北宋末,钟相在家乡利用宗教活动组织群众——凡加入他的组织也就是“乡社”的农民,都要交一点钱粮,社内实行互助共济,因此都能“田蚕兴旺,生理丰富”。
  钟相宣称:“法分贵贱贫富,非善法也。我行法,当等贵贱,均贫富。”
  这比北宋初王小波“均贫富”的思想又进了一步。
  钟相因此深受群众拥护,被称为“老爷”或“天大圣”,周围数百里的贫苦农民加入乡社的不计其数。
  不久前,钟相组织民兵三百人,命其长子钟子昂率领北上“勤王”。
  这支队伍还未与中军接触,就被刚即位的赵构命令遣返。
  钟相因此大怒,便以这支队伍为基础起义了。
  宋朝在南方本就不得人心。
  另外,南宋朝廷因为没法征收商税,只能搜刮南方人民。
  南宋统治者横征暴敛,政烦赋重,以至于南方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
  钟相一伙这一揭竿而起,鼎、澧、潭、岳、辰(后世湖南澧县、长沙、岳阳、沅陵)等州十九县民立即跳起来响应。
  钟相趁势,建立大楚,自称楚王,立子钟子昂为太子,设立官属。
  钟相起义军,焚官府、城市、寺观、神庙及豪右之家,杀官吏、儒生、僧道、巫医、卜祝及有仇隙之人,并占据地主的土地归为己有。
  钟相起义军把杀官吏等称为“行法”,把平分这些人的财产称为“均平”,斥宋朝国法为“邪法”,对于“执耒之夫”和“渔樵之人”,则加以保护。
  而凡是参加钟相起义军的,一律免除赋税差科,不受官司法令的约束。
  钟相的这些主张和行动受到南方人民的热烈拥护。
  短短数月之间,钟相起义军就膨胀到了数万。
  钟相起义军这爆炸势的发展吓坏了赵构等人,认为钟相将成为方腊第二。
  这种情况下,南宋哪还敢跟强大的大中为敌?自然是要跟大中议和的。
  再者说,中宋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和谈基础的。
  首先,大中目前最大的敌人是大金不是南宋——中军和金军在辽东、河东、燕地已经打得不可开交,如果中宋能够和谈成功,那么大中就可以全力以赴的跟大金一决雌雄,决定至关重要的燕云和平州的归属。
  其次,大中也需要兵力和时间彻底收复长江以北的疆土。
  再次,李衍和赵构不是亲戚嘛,既然是亲戚,两人怎么就不能坐下来好好谈谈?
  ……
第七百二十章
食色性也
  ……
  听完柴进和石秀汇报的情报之后,李衍又听了朱贵汇总的天下情报。
  可以说,有了这三支情报系统,李衍虽然人在皇宫之中,但也知道天下之事。
  为此,李衍每年都要支付一千多万的情报网维护和发展费用。
  要知道,大中如今每年的财政收入也就将将两亿(不算劫掠它国的外捞),单单是情报费用就用去了大中财政收入的二十分之一,所以,李衍在情报方面的投入不可谓不大。
  可李衍觉得,这么做,是完全值得的,他可不想便成瞎子、聋子、甚至是傻子。
  听完了最新的情报之后,李衍问柴进:“燕青回来了吗?”
  柴进答道:“今天应该就能回来。”
  听柴进说燕青今天才能回来,李衍略微有些迟疑。
  见此,柴进道:“官家应该是想让燕青去招降李纲吧?”
  李衍也没隐瞒,道:“李纲的性格虽然有些缺陷,但他的能力却是不容置疑的,如此大才不能为我大中所用,不仅是我大中的损失,也是天下的损失,所以朕还是想再争取一下李纲,而唯一有机会办成此事的,恐怕也只有燕青了……可这些年来,燕青一直天南地北不停的跑,始终都没有休息过……”
  柴进道:“官家此言差异,我等臣子,有机会为官家、为大中效力,就已经是官家对我等的恩赐了,我等怎能嫌辛苦?再者,如今正是我大中崛起的关键时期,进,官家则将成为千古一帝,我等也能随官家名留史册,退,咱们十数年的努力有可能就会化为东流,此正是我等该效死力之时,我等怎敢不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李衍听言,感慨道:“如果没有你们这些兄弟辅佐,朕无论如何也走不到今天这一步!”
  朱贵听言,道:“官家万不可再以兄弟相称,如果被御史们听说了此事,定要弹劾我等逾越。”
  石秀接过话头道:“我等并不怕御史弹劾,只是不想官家受御史烦扰。”
  柴进随后道:“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官家如今乃帝王,不可带头枉视礼法啊。”
  李衍听言,暗自一叹,心道:“看来,我真成孤家寡人了!”
  不过——
  李衍很快就收起了这没必要的多愁善感。
  是的。
  没必要。
  因为这条路是李衍自己选的。
  而且,荣华富贵,美女如云,李衍都已经享了,难道连这点代价都不愿意付吗?
  那也太不会取舍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77/7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