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校对)第5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92/721

  再有,大中皇帝李衍对他完颜吴乞买的印象很不好,曾经抛出来的议和条件之一就是让他完颜吴乞买退位。
  这也是一个很大的麻烦。
  然而——
  虽然困难重重,可完颜吴乞买仍想跟大中议和。
  为何?
  首先,还是那个原因,不议和,他这个皇帝就当不下去了。
  其次,对大金而言,目前的形势实在是太不好了,如果不议和制止,说不准最后会恶化到甚么程度,甚至有一天大金被大中灭掉也不是完全不可能。
  再次,目前的风向已经不对了,以前臣服大金的西夏和鞑靼以及一些其他草原部族现在已经开始向大中遣使了,再加上东边早就是大中的地盘,所以,一个弄不好,大金可就会四面竖敌,甚至是四面楚歌。
  基于以上种种,完颜吴乞买将其长子完颜宗磐和完颜昌叫了来——完颜吴乞买之所以叫完颜宗磐来,是因为完颜宗磐曾随军南下,对大中的情况比较了解,而且也有一些议和之意。之所以叫完颜昌,是因为完颜昌对议和最为热心,甚至提出了“北归北,中归中,南归南”的政治方针,并大肆宣扬他的政治观点。
  完颜宗磐和完颜昌见到完颜吴乞买之后,完颜吴乞买道:“如今的形势有些不利于我大金,你们说说看,我大金该怎么应对?”
  完颜昌道:“为今之计唯有议和了。”
  完颜宗磐听了完颜昌之言,没有说话。
  完颜吴乞买问完颜昌:“怎么议和?”
  完颜昌道:“尊太祖当年之意,将燕云还给汉人,我们北人归北,咱们两国互不侵犯。”
  完颜吴乞买道:“如今中军已经占了平滦营三州,若是我大金再从燕云撤出,可就再也无法去那富饶的中原了。”
  这才是金人一直坚守燕云的最根本原因,失去燕云,他们不仅无法再染指富饶的中原,他们也将失去中原的文明,慢慢退化成之前的草原部族。
  而且,如果真是那样的话,那金国的形势将要比辽国当年还要差——辽国当年可是占有燕地、平州,与中原紧密相连,甚至国中拥有大量的汉人,这才保证了辽国的繁荣。
  这个道理并不难想,所以完颜昌也明白。
  完颜昌道:“可现如今已经不是咱们大金放不放弃燕云的事了,而是大中对燕云势在必得,大中如今在辽东、河东、燕地投入四五十万大军,中主手上五虎上将有其四在辽东、河东、燕地,可见中主对燕云之志,所以,咱们若是不舍燕云,大中是绝不会善罢甘休的,两国势必要拼到你死我亡的地步。”
  事实也的确像完颜昌分析的这样。
  为了得到燕云,李衍都准备暂时跟南宋和西夏议和了,甚至在必要时都将御驾亲征。
  可以说,为了收复燕云,李衍都快不择手段了。
  这种情况下,金国若是还紧抓着燕云不放,根本就没有和谈的基础。
  见完颜吴乞买不说话,完颜昌又道:“想我女真,原本只是偏安东北一偶的一个小部族,得了大辽之地,已该知足,结果人心不足蛇吞象,才落到今日之下场,太祖在世时,从未想过南侵,还要归还燕云于大宋,只可惜我等后人无此远见,才落到了如今这个被动局面,此时若还不及时改正,恐怕我大金连辽地都保不住,甚至会祸及子孙。”
  完颜昌这话说得已经非常重了,甚至是当面打完颜吴乞买的脸了,要知道,当初可是完颜吴乞买同意的南侵。
  然而——
  完颜吴乞买并没有怪罪完颜昌,至少表面没有怪完颜昌,还道:“那怎么说服大臣同意跟大中议和?”
  完颜昌笑道:“此事易也。”
  完颜吴乞买道:“哦?怎么易也?”
  完颜昌道:“谁想打就让谁去燕云打好了。”
  完颜吴乞买听罢,眼睛就是一亮,心道:“这个法子好,你不是不同意和想打吗,那你就带着你的人去燕云抵抗中军好了。”
  不过——
  完颜吴乞买很快又不动声色地说道:“那他们如果打赢了呢?”
  是啊。
  那些军事贵族合伙人如果打赢中军保住了燕云,那该怎么办?到那时,完颜吴乞买的大金皇帝之位指定是坐不成了。
  不等完颜昌说话,完颜宗磐就道:“他们打不赢。”
  完颜吴乞买看向完颜宗磐,问道:“你确定?”
  完颜宗磐很肯定地说道:“他们一定打不赢。”
  完颜宗磐是完颜吴乞买的嫡长子,完颜吴乞买能不能当这个皇帝,与完颜宗磐的厉害关系可以说是最大。
  这么说吧,如果大金实行的不是勃极烈制度,那么完颜宗磐就是大金的太子。
  (历史上,本该继承完颜吴乞买皇位的完颜斜也,在完颜吴乞买前面死了,那时,完颜吴乞买很想让完颜宗磐来继承他的皇位,可惜完颜吴乞买最终没能斗过金国的那些事贵族合伙人,所以,完颜宗磐不仅没能当上金国的皇帝,后来还被清算了。)
  所以,完颜吴乞买是很相信完颜宗磐的判断的。
  既然有办法解决内部的问题,那么现在最关键的就只剩下怎么说服大中同意议和了。
  所以,完颜吴乞买问道:“那咱们需要付出甚么样的代价,中主才能同意议和?”
  ……
第七百三十九章
休书
  ……
  经过一个多月的谈判,中宋之间已经达成了很多共识。
  例如,两国南面以长江为国界——长江以北尽归大中所有,长江以南、海南岛以北为东至大海(西面还没定下来,这也是中宋争得焦点之一)为宋土。
  例如,宋国为大中的藩属国,年年向大中进贡、岁岁到大中来朝。
  再例如,大中可以册封赵构为宋主。
  只不过,双方未达成一致的更多。
  例如,大中同意南边以长江为国界,但江东(长江下游江南一带,包括后世的上海)必须归大中,可南宋以江东的绝大部分地区在江南为由,坚持不将江东给大中。
  例如,大中坚持要陕西,坚持西边以仓山-大巴山为国界,可南宋却坚持西边以大散关为国界,也就是只给大中一半陕西,咬死了不松口。
  例如,大中坚持大中和南宋是父子之国,大中为父,南宋为子,赵构得管李衍叫爸爸,可南宋却坚持赵构只能管李衍叫伯父。
  再例如,大中可以册封赵构为宋主,但只能册封赵构为宋王,赵构不可称皇帝,而南宋却坚持赵构必须称皇帝。
  至于岁币多少,双方倒没有太大的争执,也可以说,现阶段双方还没顾及上这点小事。
  大中实行的谈判策略是,一边谈、一边打。
  换而言之,也就是,汴梁城这边该谈谈,杨沂中那边该打打。
  这么说吧,大中现在不无战场上如果打得顺利就不谈了之意。
  大中的这种谈法,南宋受不了呀。
  现如今,李成和钟相越闲越凶,甚至都有些让赵构焦头烂额了。
  而杨沂中将楚州锁上了之后,继续南下攻打金陵。
  逼得赵构没有办法了,只能将正在剿李成和钟相的张俊调回来抵挡杨沂中。
  这段时间,杨沂中和张俊在高邮一带一连打了七仗。
  这七仗,一次比一次惊险。
  最惊险的一次,杨沂中险些全歼了张俊及其全部部曲。
  吓得赵构的小心肝噗通噗通的,汪伯彦、黄潜善、秦桧等人更是赶紧催促赵明诚快点议和,必须尽快制止住中军南下。
  然而,另一方面,南宋虽然想让赵明诚赶紧跟大中议和,却在议和条件上总不松口。
  说起来,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议和的底线是赵构给的。
  而且,赵构现在的态度很坚决。
  再加上,在要回赵构家人一事上,已经成死局了,根本就没得谈。
  这让汪伯彦、黄潜善、秦桧等人怎么敢再擅自让步?
  如此一来,赵明诚的压力山大。
  另外,还有一件事,也压得赵明诚有些透不过气来。
  这件事就是,现在汴梁城的大街小巷都在传李衍与李清照的故事,而且传得是有鼻子有眼睛的,说李清照南下寻夫,路经汴梁城,巧遇亲自培育红薯和玉米的李衍,两人一见如故,然后李衍将好友李清照安排住进了自己的一处别院,不久之后,李清照突闻赵明诚弃城而逃,进而对赵明诚大失所望,李衍以友人的身份不断安慰李清照,结果两人日久生情,突破了伦理方面的障碍……
  作为当事人之一,而且是以一个不光彩的身份出现在故事当中,还被传让李衍绿了,赵明诚的心就是再大,也是很难释怀,哪怕他一直以来都极力躲避李清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92/7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