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校对)第6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1/721

  赵立是当世英雄,这是不容置疑的。
  可赵立跟大中的血仇,也是实实在在的。
  所以,大中找赵立报仇,也是理所应当的。
  与此同时,陈遘还有些庆幸,“幸亏我与大中没有甚么血仇!”
  又为赵立烧了一会纸钱,郭永悠悠地又道:“只可惜,赵公并不是我大中所杀,至少不是我大中的人亲手杀死的。”
  陈遘道:“你这话是何意?是谁杀了赵立?”
  郭永悠悠地说道:“宋康王,汪伯彦,黄潜善,秦桧,动手的是张俊……他是被自己人杀死的。”
  陈遘不信道:“这怎么可能?”
  郭永沉默了一会,道:“中宋已经议和了。”
  陈遘很快就反应过来,道:“大中的条件之一就是赵立?”
  郭永没有否认,道:“还有楚州……南宋最近的压力很快,所以宋康王等人很快就派赵俊将赵立处死,罪名是……投敌叛国。”
  “投敌叛国?”
  陈遘咬着牙重复了这四个字,然后极为心寒地说道:“谁都能投敌叛国,唯独赵立不能,他若肯投敌叛国,大宋早就亡了!”
  郭永长叹了一声,然后说道:“我听说,是因为赵公人品高绝,他们实在找不到赵公其它的把柄,最后只能通过赵公保留我大中杨沂中将军写给他的几封劝降信而判定赵公要投降我大中。”
  陈遘听罢,惨然一笑,道:“荒谬!世间怎能有如此无耻之人!”
  郭永沉默了一会,道:“陈公你不是经常问我,为甚么舍大宋而投大中吗?”
  陈遘看着郭永道:“你今日要告诉我答案?”
  郭永道:“其实,没甚么复杂的,就是,我主贤明,宋主致昏,大中取大宋而代之,是必然之事……我郭永敢拿自己的人头担保,此事若是由我主来抉择,赵公这样忠肝义胆的大英雄,绝不会落得如此凄凉的下场!”
  陈遘无法反驳郭永此言。
  如果赵立死在战场上,陈遘绝不会如此无力和痛心,可这样一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最后却死在了自己人的手中!
  这让陈遘如何释怀?
  沉默了许久之后,郭永突然开口道:“陈公,来我大中吧,我来上任之前,官家特意跟我谈起过你,官家对你很推崇,看得出来,官家很欣赏你的人品和才能,你若过来,必然有机会为天下苍生做些实实在在的事,这样也无愧你毕生所学。”
  “这……”
  陈遘有些迟疑不定!
  ……
第七百四十九章
大统和议
  ……
  中宋议和了。
  大中边打、边和的谈判方式,南宋真受不了,也真支撑不下去了,尤其是在南宋内部不断爆发内乱的情况之下。
  现如今,钟相义军跟滚雪球一般越滚越大,大有当年方腊义军之势。
  这也说明了南宋在南面如何不得人心。
  而李成一伙,现在又跟大中眉来眼去,很有投中的意思。
  南宋的当权者,也就是赵构、汪彦伯、黄潜善、秦桧、朱胜非等人,很怕李成和钟相最终全都投了大中,然后里应外合一举灭了南宋。
  万般无奈之下,一直不肯松口的赵构不得不松口,所了不认李衍当爹以外,几乎全盘接受了大中的条件。
  最后双方达成的议和协议(也就是《大统和议》)如下:
  宋国为大中的藩属国,年年向大中进贡、岁岁到大中来朝(宋每年向大中纳贡银、绢各三十万两、匹),李衍册封赵构为宋主,两国以伯侄相称,赵构管李衍叫伯父。
  两国南面以长江为国界——长江以北尽归大中所有,长江以南、海南岛以北、东至大海、西以仓山-大巴山为界为宋土,另外江东(长江最下游江南一带,包括后世的上海)归大中所有。
  除了这两条最主要的以外,双方还有一些零零星星的条约。
  例如:
  南宋解决赵立和楚州。
  大中不得招降李成和钟相。
  南宋在一个月内全部撤过长江。
  等等……
  在议和一事上,南宋是很有诚意也很积极的。
  首先,南宋很快就处死了赵立,并让张俊收编了赵立的部署,将之带到了长江以南。
  与此同时,赵构将国都从金陵搬到了杭州临安。
  紧接着,老将宗泽被赵构勒令放弃长江以北的所有阵地,撤去长江以南。
  正巧,宗泽刚刚吃了杨沂中一场大败仗。
  又有杜充等人在一旁劝说和威胁。
  最终,宗泽不得不含恨带着其部过了长江。
  不过——
  中宋虽然议和了,南宋也全面撤过长江了。
  但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
  这并不简单,主要体现在陕西方面——陕西的宋西军拒绝南宋小朝廷的命令南撤。
  这也难怪。
  宋西军世代生长在陕西,那里就是他们的家、就是他们的根,让他们弃家、弃根跑去蜀地,他们怎么可能愿意?
  这也是北宋灭亡了以后,宋西军还坚守陕西的根本原因。
  宋西军不愿意撤离陕西,南宋小朝廷也没有办法。
  如此一来,大中若想要陕西,就必须派兵去接收陕西。
  说实话,大中上下很不愿意这么干。
  首先,大中现在实在是抽不出兵力这么干。
  其次,大中的将士也不愿意干汉人打汉人的事。
  可目前这种情况下,不打又实在是不行。
  李衍在听完文武大臣的主张之后,考虑了整整一天时间,才下定决心——打!
  不打不行。
  若是不趁着陕西目前混乱无首之际收复陕西,那么等陕西完成统一上下一心之后,那么陕西就将难以攻克,必将成为困扰大中的一个顽疾。
  所以,必须要打,哪怕现在的形势于大中而言很艰难。
  李衍做事,向来是雷厉风行的。
  因此,说打就打——很快,李衍就颁下命令,令张宪兵出潼关,令王彦带领六万大军从东京出发走河东过府州全面收复陕西(其实是陕北和陕中。陕南,也就是汉中、安康、商洛以南,按照条约是归南宋所有的)。
  陕西那里,目前形势非常复杂,可以说是四国争霸。
  因此,单单靠打,是不行的,还得辅以政治和外交手段。
  李衍考虑到,陕西那里,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都将是大中在西边的国界,不仅要与西夏相临,还与南宋接壤,并且还有可能要跟回鹘、吐蕃(拉萨王系)等西边势力打交道,没有一个放心且能力出众的得力之大才在陕西坐镇,绝对不行。
  于是乎,李衍将仇悆从中南调了回来,让他出任陕西都总管,全权负责陕西的政事和民事。
  除此之外,大中与西夏的谈判也在紧张进行当中。
  西夏使团来大中之前,根本没有料到大中的实力这么强,也没有料到南宋会将陕西给大中令大中与西夏接壤,还没料到大金也要与大中和谈,更没料到李衍坚持不合亲不纳贡不想将自己的女儿嫁到西夏,哪怕不是亲生女儿,哪怕到西夏就当皇后,总之,有太多太多太多西夏使团没有料到的事情发生了。
  在此之前,西夏的打算其实是,利用中军跟金军和宋军南北交战急需稳住他们西夏之机,让大中同意他们西夏占据陕北,而他们西夏所付出的仅仅是,向大中称臣,将西夏皇后之位给李衍的女儿。
  可现如今一看,这明显是行不通的。
  不得已之下,李至忠只能派人回西夏请示李乾顺:怎么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1/7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