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校对)第6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08/721

  李存似乎早有准备,脱口而出了四个字:“壮士断腕。”
  孙静听了,老怀大慰!
  虽然李存的见解不免还有些稚嫩,但他明显已经能看清问题的实质,并且已经有了帝王处事的魄力。
  孙静没有去评说李存的回答是对还是错,帝王应该学会自己认清对与错,而不是听臣子说是对还是错。
  孙静慢慢站起身来,同时说道:“殿下,今日就先到这里吧,老臣再给殿下留个作业,殿下分析一下咱们大中可有这样的隐患,明日咱们来探讨此事。”
  李存心道:“我大中当然不存在这样的隐患,在我大中发展的过程当中,我父皇非常注重各方势力的平衡发展,又非常英明的将文武分开,使他们不互通,进而大大降低了他们的威胁,更关键的是,我父皇功盖众人,威在天下,大中文武百官数千,无一人对我父皇有威胁,我父皇又没有宗亲,最早跟随我父皇打江山的老兄弟,又早已不在权力的中心,我大中岂会有完颜宗氏那样的威胁……”
  孙静的话音一落,李存就在心中快速分析大中目前的情况。
  不过——
  这并不影响李存礼送孙静离去。
  孙静和李存来到门口,发现刘慧娘正静静的站在这里——似乎她已经在这里站了很长时间。
  孙静赶紧下拜道:“微臣孙静,见过娘娘。”
  刘慧娘道:“孙先生请起……你们刚刚的论答,本宫全都听到了,官家给存儿找了一位好老师。”
  孙静很郑重地说道:“能为大中培养继承人,是老臣此生最大的荣幸,所以,即便是死,老臣也死而无憾了。”
  孙静教李存的东西太多了,很多已经触犯了礼法,很多甚至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也就是说,是绝不能摆到桌面上说的东西。
  可孙静不管,一股脑的全都教给了李存。
  这些如果真追究起来,那孙静有可能会在劫难逃。
  要知道,这个时代的主流思想,是以仁孝治天下,大臣们最喜欢的皇帝是宋仁宗那样的皇帝,而不是孙静教给李存(其实是李衍让孙静教给李存)的这些东西,孙静想(其实是李衍想)让李存变成的帝王。
  所以,孙静要承担被人弹劾的风险,甚至有可能会成为李衍的替罪羊。
  刘慧娘道:“官家是何等担当,岂会让有功之人受委屈?所以,孙先生放心,你一定可以长命百岁。”
  得了刘慧娘的承诺,孙静无喜无悲,而是恭恭敬敬一拜,道:“谢谢娘娘,谢谢官家。”——可能,真像孙静所说的一样,能为大中培养继承人,他已经看淡了自己的得失,甚至是自己的生死。
  孙静很快又道:“微臣府里还有些事,就不打扰娘娘和殿下说话了。”
  刘慧娘出宫也有一阵了,在李存这里待不了太长时间,所以顺势道:“孙先生请便。”
  言毕,刘慧娘给随身的嬷嬷使了个眼色。
  嬷嬷见状,冲孙静一伸手,同时道:“我代娘娘送孙大人。”
  说这话的同时,嬷嬷从一个侍女手上接过一个锦盒,拎在手上。
  不用说,这一定是刘慧娘赏赐给孙静的东西。
  孙静冲刘慧娘和李存行了一礼,然后就和嬷嬷一前一后走出了太子府。
  等孙静和嬷嬷走远,刘慧娘展颜一笑,然后冲李存招手道:“快让我看看,我的存儿长高了没有!”
  李存听言,很沉稳又不失亲近的来到刘慧娘身前,道:“儿臣见过母后。”
  十三岁的李存,跟李衍简直就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的。
  其实,不只李存,李衍的儿女长得都很像李衍。
  对此,李衍不只一次感叹自己的基因强大。
  不过——
  李存虽然长得像李衍,但性格上却更像是从小将他带到大的刘慧娘,沉稳,自律,包容,有决断,政治敏感度高,且有很强的危机意识。
  对于自己一手培养出来的帝国皇位继承人,刘慧娘非常满意。
  刘慧娘相信,未来李衍将皇位传给她儿子李存,她儿子李存一定能带领这个帝国继续走向辉煌。
  刘慧娘比了比李存的身高,发现李存已经比她高了,进而高兴道:“我皇儿真是长大了,得给我皇儿研究一门亲事了。”
  李存道:“此事全由母后做主。”
  刘慧娘道:“我知皇儿你的心思,一定会给你找一个贤良淑德的女子做你的妃子。”
  好女子得慢慢挑选,不是着急的事,而且李存明显不怎么关心此事,所以,刘慧娘很快就越过这个话题,又道:“最近皇儿都在看甚么书?”
  李存道:“孩儿最近正在读《资治通鉴》,这是父皇教孩儿读的,父皇还说,等孩儿将这书读透,就让孩儿跟他处理国事。”
  刘慧娘听罢,不禁心道:“官家这么快就要开始亲自培养存儿了?真是圣明!”
  这也是刘慧娘最喜欢李衍的地方——虽然李衍的私生活一塌糊涂,但李衍在大事上绝不糊涂,也不含糊,尤其是对她们母子,绝对是尽到了夫父之责!
  ……
第七百五十八章
父子
  ……
  出宫探望子女的妃嫔,不论是谁,最多只能在子女的府上待两个时辰,而且全程都必须有十名以上随机抽调出来的女侍卫陪同,是刘慧娘自己定下的规矩,刘慧娘怎会带头不尊守?
  所以,抬头看看天,见时辰差不多了,刘慧娘嘱咐李存好好读《资治通鉴》,争取早日去跟李衍学习治国的本事,然后就摆驾回宫了。
  在离开之时,刘慧娘将她派到李存身边照顾李存的两个侍女叫了过来,让她们送自己回宫。
  这当然是借口,谁都知道,刘慧娘这是有话要问她们。
  此事,刘慧娘并没有背着李存,而是大大方方的将她们从李存身边叫走。
  这么做,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可以从一定程度上避免李存的反感。
  这两个侍女,一个姓郝,一个姓沈,是以前选秀女时,刘慧娘从中精心挑出来,然后细心培养的。
  为了能将这两个侍女给自己的儿子李存,刘慧娘都没敢让她们着李衍的面,怕一向秋风扫落叶的李衍把她们也给扫了,并且,在李存十岁的时候,刘慧娘就将她们派到了李存身边,照顾李存的起居。
  所以,如果不出现意外,未来她们虽然不能成为李存的太子妃,但成为李存的侧室,绝对是十拿九稳的。
  这也是皇室的潜规则。
  最有名的就是当初向太后送给赵佶的两个侍女,也就是后来赵桓的母亲王皇后和现在正在跟李衍下棋的郑太后,她们二人在赵佶登基了之后,同时被封为贵妃,然后先后都当上了皇后。
  刘慧娘一行离开了太子宫之后,刘慧娘问郝氏和沈氏:“太子身边最近都发生甚么事了?”
  郝氏答道:“太子与从前一样,酷爱读书,闲暇之时,多以读书消磨时光。”
  沈氏接着答道:“太子在学武一事上,似乎仍未开窍,张教头建议太子勤练五禽戏,说一样能强身健体。”
  郝氏又道:“前些日子,福祥进献给太子一只很有名的蛐蛐,被太子脊杖一百,撵出了太子府,太子当时还对左右说,如再有教他玩物丧志者,定打死问族。”
  沈氏又道:“昨日太子和孙先生谈论与金国议和一事,太子认为,如果条件合适,当和,大中该休养生息几年,然后再图扩张。”
  郝氏再道:“除了《资治通鉴》以外,太子其实还在读《孙子兵法》和《六韬》……”
  “……”
  “……”
  ……
  郝氏和沈氏就是刘慧娘放在李存身边帮她照顾李存的。
  当然,你要是非说郝氏和沈氏是刘慧娘安插在李存身边监视李存的,也没毛病。
  至于郝氏和沈氏会不会被李存策反,或是帮李存隐瞒?
  这可以明确告诉您:您想多了。
  首先,刘慧娘既然能立郝氏和沈氏,就能废了她们,因此,在做甚么事之前,她们都得先考虑好这点。
  其次,就凭刘慧娘对李存的重视程度,李存身边指定还有刘慧娘安插的暗眼,这是谁都能想到的,在数万人中脱颖而出、并且在刘慧娘身边生活了好几年的她们更是心知肚明。
  再次,少年老成的李存,也真没有甚么需要她们为李存隐瞒的。
  听完郝氏和沈氏的汇报,刘慧娘问道:“那……你们可曾与太子圆房?”
  听刘慧娘提起此事,郝氏和沈氏同时脸一红,然后低下了头。
  见此,刘慧娘便知,李存还未开窍。
  刘慧娘心道:“存儿这点照官家差得太远了!”
  有一次李衍酒后说漏了嘴,说出自己十二岁的时候,就跟邻居家比自己大两岁的小姐姐齐齐迈出了第一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08/7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