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校对)第6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1/721

  李衍为何要坚持这霸王条约?
  这当然是有原因的。
  正像那些赞成这一条约的人所想的那样,李衍也觉得,许你女真人做初一,就许我李某人做十五。
  当然,作为一国首脑,一个势力的最高决策人,李衍不可能这么肤浅,也不可能这么意气用事。
  李衍之所以坚持这个条约,主要还是因为:
  首先,大中前前后后杀死了十几万女真人,还阉割了数万女真人送去无休止的挖矿,并掠夺了大量女真女人,已跟睚眦必报的女真人结下了不死不休之仇,这种滔天倾海的仇恨,除非一方灭绝,否则绝对不可能终了,对此,李衍比任何人都清楚,所以,就算大中现在甚么都不要跟金国议和,等金国缓过来劲之后,也一定会找大中报仇。
  既然如此,那大中索性趁女真人之危多向女真人勒索一些,因为这样可以此消彼长,推迟女真人找自己报仇的时间。
  其实,这些全都不是李衍跟金国签署这个霸王条约的真正原因。
  说实话,别看金五百万两,银五千万两,上等人参两万斤,鹿茸一万斤,貂皮一万张,马牛骡各一万头匹,驼一千头,以及每年七百万两白银的岁币不少,可李衍根本就看不上这些财物。
  这次燕京被岳飞攻克了之后,李衍得到的可不仅仅是燕京和一些女真女人,还有大量的财富。
  金人欲北归,他们想带走的,当然不仅仅是他们的家眷,还有他们从北宋包括他们从辽国掠夺的大量珍宝、财物。
  而那些金人在上战场之前,又将他们的家眷和财物全都放在了燕京。
  结果,这些全都岳飞、王德一锅端了。
  后来,在献俘的时候,王德将这些珍宝一并献给了李衍。
  可以说,金人南下,不仅寸金未得,还要搭上不少。
  当然,李衍看不上这些战争赔款和岁币,更多的还是因为李衍掌控了海上国际贸易。
  去年年终,蒋敬跟李衍报了一笔账。
  这笔账中,有两笔是最耀眼的。
  一是,去年一整年,大中的海关收入高达一亿两千多万元。
  二是,大中官家海商,也就是以扈成为首的官商,去年一整年赚了两亿八千多万元。
  仅这两项,大中去年一整年,就收入了四亿元!
  紧紧抱住海上国际贸易这个聚宝盆的李衍,哪里还看得上金人答应的那点战争赔款和岁币,更何况,金人最后到底能给多少战争赔款和岁币,还未必可知,兴许,给了第一笔战争赔款和岁币之后,两国就再次开战,后面的全都变成了一堆永远都兑现不了的数字。
  所以啊,李衍真正想要的根本就不是钱。
  那是甚么?
  答案是……领土。
  准确的说是恩州-围场以南到燕云以北的这部分领土。
  在这个时代的很多人眼中,长城以外的地盘,对于汉人而言,毛用没有,汉人只要得了燕云,把胡人锁在长城以外,就可以过自己的幸福快乐生活了。
  而有着超越这个时代眼光的李衍,却清楚的知道,这么想是大错特错的。
  ……
第七百七十三章
霸王条约(下)
  ……
  在这个时代的绝大多数人看来,汉人只要收复燕云,将胡人锁在关外,他们就可以安居乐业。
  而在李衍看来,这是非常短视的。
  时常有人拿李衍跟唐玄宗相比。
  那这次还以唐玄宗为例。
  唐朝是中国历史上国力空前强盛、疆域空前辽阔的王朝。
  大唐帝国战功赫赫,自开国始便积极进取,以钢铁般的意志,打垮一个又一个对手——在北方,廓清漠北,使中国声威远达北西伯利亚;在东方,征服朝鲜,并在白江口海战中大败日本海军;在西北,降服西突厥,使得西域在汉之后又一次回归中国;在中亚与南亚,大破中天竺、远征小勃律、大勃律,战胜阿拉伯等。
  到了唐玄宗时,大唐帝国迎来了第二个春天——开元盛世。
  这是中国古代最鼎盛的一个时期,没有之一。
  盛世之盛,主要在于经济及文化。
  若论武功,唐玄宗时代仍然不及唐太宗时代,唐太宗的战略是大纵深的围歼,不打则罢,一打势必要一战定胜负,贵在速决,而不打持久战。
  唐玄宗时的战略格局没那么大,多是陷入旷日持久的苦战,或是一城一池的争夺,或是边界线上的拉锯战,难以看到初唐行云流水、势如破竹的战争场景。
  可虽说如此,但在唐玄宗早期,他的功绩仍丝毫不辱没他的先祖。
  唐玄宗早期的战争十分频繁,而且范围很广,与突厥、吐蕃、契丹、突骑施、大食、南诏均有军事冲突,几乎与周边有实力的政权都交锋过,几乎都是大胜而归。
  而其中战果比较大的是平突厥之役与中亚争夺战。
  与唐太宗平突厥有所不同,唐玄宗平突厥更多倚靠回纥等游牧部落的力量,实际上是以夷制夷的手段。
  这是一种非常高明的政治手段。
  中亚争夺战则是盛唐军事史最精彩的篇章,唐、大食、突厥、吐蕃四大势力角逐于中亚,尽显纵横捭阖的智谋,高潮迭起、险象环生,精彩纷呈。
  由此可见,初时的唐玄宗是多么睿智神武。
  然而——
  唐玄宗能善始,却不能善终。
  在唐玄宗晚年时期,爆发了著名的安史之乱。
  很多人将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强安在了杨玉环身上,说因为杨玉环勾引唐玄宗,使得唐玄宗无心朝政,才爆发了安史之乱,这也造就了中国古代四大美女之一的羞花。
  其实这是错的。
  明朝那么多皇帝很久很久不上朝,其统制不也照样持续了很多年嘛。
  清朝是外族入侵,其统制同样持续了很多年,如果没有赶上那个大时代,兴许会持续更多年。
  所以,究其原因,还是在制度上。
  唐玄宗以前的唐朝之所以强盛,那是因为那时期的唐朝牢牢的控制两原,即中原和草原,也可以说唐玄宗以前的唐朝是二元帝国。
  到了唐玄宗时期,可能是因为唐玄宗在即位之初太过“英明神武”了,有些飘飘然,亦或是被那些文臣所蛊惑,他竟然主动放弃了草原。
  结果,导致草原脱离了唐朝的控制。
  最终导致安史之乱的发生。
  再举个例子,举个跟李衍切身相关的例子。
  那就是金朝的灭亡。
  世人皆知,金朝亡于蒙古。
  可很多人却不知道,本在金朝控制下的蒙古是怎么崛起的?
  蒙古之所以可以崛起,那是因为金朝的皇帝跟唐玄宗一样,自己放弃了草原,才导致蒙古崛起,最后灭掉金朝。
  说得具体一点就是,金朝的皇帝,一再汉化,将都城先从上京迁到燕京,然后又将都城从燕京迁到了东京汴梁,最后彻底放弃对草原的控制,然后蒙古崛起,灭掉金国。
  当然,金朝迁都,也是有其必然的原因,那就是金朝的那些军事贵族权力太大,他们牢牢的限制住了金朝的皇权,因此,金朝的几任皇帝才不得不汉化、不得不向南迁都,以此来摆脱金朝的那些军事贵族的控制。
  而明清两朝,前者虽然出了好几个长久不上朝的昏君,后者虽然是入侵的外族,可其朝的统治却是非一般的长久,并且在统制其间相对较为安稳,这很大程度是因为他们既控制了中原,又控制了草原。
  所以,要想让自己建立的王朝长久一些,能禁得住一些风雨,李衍除了要坐稳这中原的江山,也一定要控制好草原。
  而只要李衍得了恩州-围场以南到燕云以北的这部分领土,就可以将自己的手伸进草原之中,拥有草原视野,然后李衍就可以利用和操纵草原上的部落矛盾,分而治之,操控草原,这才不会给蒙古、女真灭亡自己江山的机会。
  所以,李衍才坚持这个霸王条约。
  李衍想干的事,谁能阻止得了?
  很快,中金议和的条约就正式开始实施。
  不久之后,金军就撤出了燕京,大中全面收复燕云地区。
  紧随其后,岳飞、刘锜、吴玠亲率二十五大军一直护送金军撤到达赤峰府(李衍为大定府改的名),逼迫金军尽快交付赤峰府——大有,“你们金国如果不交付,我们就自己动手抢”的意思。
  迫于中军带来的强大压力,也迫于大金国目前的尖锐形势,不到六月,仅仅是五月中旬,金人就从赤峰府全部撤走,将赤峰府交给了刘锜。
  可这并没有完,岳飞和吴玠随后继续率兵北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1/7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