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校对)第6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6/721

  吴湛可能是客套,也可能是发自肺腑,说道:“燕侯乃吴湛生平最佩服之人!”
  纵观燕青这一世的经历,的确可以用“传奇”两个字来形容,卧底辽国助当时的梁山军擒住辽国皇帝耶律延禧,使用反间计让燕京当时的守臣完颜斡鲁古和他手下的将领自相残杀使中军夺下燕京,如今又策反苗傅、刘正彦擒住了赵构,就凭燕青的这些辉煌的战果,称他为“大中第一特工”都不为过。
  燕青笑道:“吴将军抬爱了,燕青能成事,还得你们这些识时务的俊杰相助才行。”
  说到这里,将眼前的慌乱局面看在眼里的燕青,又道:“对了,不知诸位将军中有谁知道范琼范将军?”
  苗傅笑道:“我知道他,不,应该说,我与他是老相识了,一块扛过枪,一块……哈哈……”
  燕青听言,也是一笑,道:“范将军当初在献出汴梁城的过程当中立有大功,官家赏了他大宅一座,真珠十棵,美玉十块,珊瑚一斤,玛瑙二斤,琉璃十斤,水晶十斤,花犀二十斤,象牙一座,金作子一副,花犀带一副,金十斤,银百斤,彩绢百匹,美人十名,后来还要封范将军为殿前副都指挥使或副节度使,可范将军那时不舍军旅生活,选择独领一军,如今,范将军在战场上屡立大功,听说即将被升为节度使。”
  燕青故意顿了顿,然后看着苗傅和刘正彦,又道:“二位将军今日之功,不亚于当初的范将军,所以,我想二位将军所得封赏一定不会亚于范将军。”
  苗傅、刘正彦听言,牙花子都快要笑了出来。
  是。
  苗傅和刘正彦,如今一个得了枢密使之职,一个得了副枢密使之职,可他们虽然粗鄙,但也知道,他们的枢密使和副枢密使跟过家家似的,当不了几天,就会当到头,别说他们的枢密使和副枢密使了,就是这南宋,都快要到头了。
  而大中却不一样,现在就连傻子都能看得出来,大中即将成为一个可以比肩汉唐的庞大帝国。
  在这样的大帝国中任职,才能真正的长长久久,才能封妻荫子。
  所以,见中军打过来了,苗傅和刘正彦很轻易的就被燕青给策反了,现在更是溜须燕青道:“还请燕侯为我们兄弟二人多多美言。”
  燕青拍胸脯保证道:“二位将军放心,若官家不重重升赏二位将军,燕青将来看到二位将军之后,必绕着走。”
  苗傅和刘正彦听言,忙道:“燕侯言重了。”
  燕青又看向吴湛等人,道:“诸位兄弟也请放心,你们的功劳,燕青也一定会如实禀报给官家的,而官家向来是对那些立有大功的豪杰之士不吝封赏的,你们必将因为今日之举而封妻荫子。”
  说到这里,燕青恰好看到不远处被五花大绑的赵构,然后问道:“不知是哪位兄弟擒下的宋康王?”
  不少人都答道:“是吴副都统擒下的。”
  燕青听言,给手下人使了个眼色。
  燕青手下人见状,赶紧拿出笔纸清清楚楚的记下了吴湛的功劳。
  接下来,就是一场典功大会。
  在场之人,有一个,算一个,或多或少,都捞到点功劳。
  就是那些真一点功劳都没有的,最后都能捞到一个“深明大义,协助擒获宋康王”的功评。
  不多时,朱胜非等南宋文官,全都被苗傅、刘正彦的人“请”了过来。
  燕青看着他们说道:“诸位都知道,咱们大中的皇帝陛下乃是根正苗红的汉人,因此他对于诸位不会有任何成见,所以,诸位只要有真才实学,在大中仍然可以造福一方,唐恪唐相公,李纲李相公,原本都是宋臣,现在在咱们大中仍就担任宰执,甚至就连咱们大中的少宰赵鼎,原也是宋臣,这些例子全都能证明我所说的,而现如今,大中完成大一统成为新的帝国,乃大势所趋,无人可挡,所以,燕青希望诸位可以认清形势,做出正确的选择。”
  随着燕青的话音一落,远处传来了万马奔腾的声音——被苗傅、刘正彦的人放入城中的第一营来了。
  南宋成为了历史。
  ……
第八百零四章
南宋成为了历史(下)
  ……
  苗傅、刘正彦率领临安城中的数万将士开门投降,迎第一营入城,使得临安城不攻自破。
  原本,杭州一带的宋军,还有在阻挡牛皋和其手下的三万精锐扑向临安城的。
  可很快,杭州一带的宋军就接到了赵构同潘太后联名下的投降诏书。
  这就导致,这些本就没有多少抵抗意志的宋军,纷纷溃逃或是投降。
  仅仅三日时间,牛皋就率领三万精锐来到了临安城下。
  另一边,岳飞也率领数十万大军大举向临安杀来。
  中军所过之处,不论将士,还是地方官员,不是投降,就是逃跑,整个南宋王朝显得非常软弱和无能。
  那么,难道整个南宋王朝难道就没有一人挺身而出奋起抵挡中军伐宋吗?
  当然,也有很多忠义之士也可以说是冥顽不灵之士奋起抵抗中军。
  其中,有这么一个故事。
  中军攻占了一个州城,守将也投降了,中将就领着一千多个军士入城。
  中军刚走进城,宋军中就有一个叫唐琦的卫士,突然从怀中掏出一块石头,向中军投去。
  只可惜,唐琦这一投并没有打中中军将士,而他也被中军将士给抓了起来。
  中将觉得非常奇怪,就问唐琦:“你们主帅都投降了,你不过是一个小小的卫士,为什么还要冒死做这种无谓的反抗呢?”
  唐琦义正词严地回答:“我虽然只是一个小小的卫士,但尚知忠义,我生为宋臣,死做宋鬼。”
  中将听了唐琦的话,对旁边投降的宋军主将说道:“你是一城主帅,可气节还不如手下的卫士。”
  那个宋将听完,惭愧难当。
  唐琦转身也对自己的主将说道:“我一个月的俸禄只有一石米,尚知道以死报国,你世受皇恩,享有高官厚禄,而今中军南下,却只知开城投降,你这么做,百年之后有何面目见列祖列宗于九泉之下?”
  唐琦的这番话,让那个宋将惭愧得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
  中将感叹唐琦是义士,问他愿不愿意投降大中。
  唐琦说宁死不降。
  中将将此事报告给了岳飞。
  岳飞赞道:“这唐琦真乃忠义之士。”然后命人将唐琦杀了,给于厚葬。
  在中军步步紧逼,宋军节节败退的情况下,其实仍不乏一些忠于宋王朝之士,他们不顾自身安危,奋起反抗。
  然而——
  这样的人,说到底,还是极少数。
  李衍是汉人,大中是汉人建立起来的政权,因此这不同于外族入侵,只能说是内部统一,所以,除了那些被宋王朝完全洗了脑的,或是受过宋王朝大恩的人,否则,是不会成为这种冥顽不灵之人。
  而且,大中自皇帝李衍以下全都证明了自己的执政能力——大中才建立了两年多时间,就已经稳定了,并且走向富强。
  而与李衍和大中相比,赵构和他的南宋政权,就太让人失望了——同样是建立了两年多时间,可南宋到处都是乱糟糟的一片,人们全都生活在水深火热当中,衣不蔽体,食不果腹,让人感觉不到任何希望。
  另外,岳飞掌军,军纪极严,冻死不拆屋,饿死不掳掠,这赢得了受够乱兵侵害的人们的爱戴。
  所以,绝大多数人都希望,大中完成大一统,结束这无休无止的战乱,还他们一个平静的生活。
  这也就导致了,真正抵抗中军脚步的人并不多,就算有些人有心抵抗中军,也没有办法凝聚人马。
  经过周密的计划和严格的实施,中军水陆并进,同时从长江以南、台湾郡、海南郡、中南诸郡出兵,大举吞食东南之地。
  与此同时,赵构等人也被押解进京……
  ……
  以中军之强盛,以宋军之孱弱,大中伐掉南宋,并不让人意外。
  可谁都没有想到,中宋两国才开战了一个多月不到两个月时间,南宋的都城临安就被中军攻陷了,赵构的一家老小皆被捉了。
  有知道这个具体过程的人,无不感叹,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若非赵构宠信宦官、纵容王渊,使南宋发生了苗刘兵变一事,中军就是再能打,也绝不可能这么轻易的将赵构一家全都给端了。
  人们的想象力是无比丰富的。
  从宋王朝最后一任皇帝正安帝赵旉才三岁就被吓死了,人们联想到:“大宋的气数真的已经尽了,合该李氏取代赵氏成为天下之主。”
  不久,赵构一家便被送到了汴梁城。
  此事,引起了极大的轰动——载着赵构的囚车进入汴梁城时,汴梁城中的人几乎全都挤到了大街上,观看这历史性的一刻。
  有认识赵构的人,一眼就认出来了,囚车上的人真的是赵构,进而唏嘘不已,“近二百年的大宋王朝真的就此成为了历史。”
  与赵构是被装入囚车中拉回来的不同,赵构的一众妃嫔,甚至是赵构的宫女,全都是坐着舒适的马车被押回来的。
  而且,只有赵构在进入汴梁城之后被游街示众,赵构的一从妃嫔和宫女进城了之后,直接就被送进了宫中。
  李衍并没有见赵构,只是下旨削去了赵构的王爵,将赵构妥善收押,就继续忙自己的事了。
  从赵构被捉到的那一刻开始,赵构就已经变得不再重要了。
  现在的赵构,就是李衍手上的一个乐子,李衍无聊的时候,有可能会把赵构放出来解解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6/7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