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校对)第65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2/721

  这就导致,中军一入蜀地,就势如破竹。
  短短几个月时间,中军就打到了兴州。
  丢了陕西以后,张浚就逃到了四川,在兴州将川陕宣抚处置使司的牌子重新张挂起来,随后张浚做出了扼守蜀口力保四川的决定,并深入部队,到处哀死问伤,作自我检讨,选拔优秀军官担任要职,想要以此来稳定部队,给南宋留一口气。
  不成想,这才短短几个月时间,吴玠就打到了兴州。
  张浚想继续往西逃,逃去阆州,然后继续抵抗。
  可就在这时,发生了一件事。
  川陕宣抚处置使司退到了兴州之后,张浚想起了被贬责的曲端,十分内疚!
  但是,张浚又不愿承认当初贬责曲端是错误的,而是采取间接肯定曲端功劳的办法,宣布:“以富平之役,泾原军出力最多;既退却之后,先自聚集;皆前帅曲端训练有方。”
  张浚定下的这个调子,为的是既不伤他自己的面子又能重新任用曲端。
  起初,张浚打算任命曲端为左武大夫,兴州居住,以便随时任用。
  可是后来,因为曲端以前太过刚愎自用,得罪了太多的人,这就导致,不少人在看出来了张浚复用曲端之意后,纷纷跟张浚说曲端的坏话,阻止曲端东山再起,有人更是跟张浚说:“曲端再起,必然对张公不利。”吓得张浚打消了启用曲端的念头。
  见曲端如此不得人心,树敌森多,确实难以维系川陕宣抚处置使司的内部团结,张浚便准备,不撤销对曲端的处分,不起用曲端,但也不再惩罚曲端。
  这对张浚来说,原本是最好的解决方法,对曲端来说,也不失为是一个较好的结局。
  可曲端一案随着其社会影响的扩大,已愈来愈复杂了——一方面,四川士人拼命的为曲端喊冤,都说当初如果由曲端挂帅,不至于输了富平一战,也不会使川陕线的形势变得如此之差;而另一方面,忌惮曲端复起的势力,又逼着张浚非严惩曲端不可;再加上,中军入侵的脚步越来越近,其内部需要统一。
  于是,张浚决定对曲端痛下杀手!
  张浚召集幕僚讨论这个问题。
  在会上,吴瑜起初并未吭声,但到后来,他见张浚迟迟下不了决心给曲端定罪,便在自己手心上写下“曲端谋反”四个宇,出示张浚,迫使张浚下令以谋反罪逮捕了曲端。
  而曲端曾写了一首诗,其中有“不向关中图事业,却来江上泛扁舟”一句,分明是指责赵构不思进取,实属大逆不道。
  于是,曲端便被张浚关进了恭州监狱。
  张浚还特意命与曲端有仇的武将康随任夔州提点刑狱,专门审理曲端一案,并授意康随在狱中害死曲端,以消除后患。
  康随根据张浚等人的意思,先派狱官设法亲近曲端,骗取了曲端的信任。
  其后,狱官又欺骗曲端,让曲端亲笔写了病状,谎称可以此为由,为曲端申请出狱。
  康随拿到病状后,随即用酷刑屈打曲端,想将曲端害死在狱中,然后以病状为凭证,谎称曲端在狱中因病身亡。
  康随对曲端极为残忍——康随命令监狱官吏把曲端捆绑起来,堵住他的嘴,用火烧烤曲端,曲端想要水,康随却给曲端烈酒,如果曲端忍不住喝了那烈酒,就会七窍流血而死。
  可就在曲端忍不住准备喝下那烈酒之时,原曲端的心腹赵彬,趁着中军打到了兴州到处都是乱糟糟的,带人攻入恭州监狱,救出来了已经被折磨得不成人样的曲端。
  遭逢如此大变,曲端对南宋失望透顶,更恨张浚等人谋害他之仇,于是召集部曲打回兴州,在半路上捉了正在往西逃的张浚以及他的幕僚。
  曲端命人将张浚等人悉数砍了脑袋,然后带着张浚等人的脑袋投了吴玠。
  这理顺便说一句,康随和用火烤曲端的监狱官吏,全都被赵彬以同样的方式给杀死了。
  自那以后,蜀地的大部分地区都被中军所占,只有一小部分地区,还在一些被宋王朝洗了脑的人的带领下顽强抵抗。
  不过——
  这些抵抗势力,东一块,西一块的,各自为战,没有统一的指挥,又没有统一的精神支柱,这注定成不了事,早晚会被中军彻底平定。
  到了这时,李衍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大中成为比肩汉唐的大帝国,基本上已经板上钉钉。
  也就在这时,西夏使团,大理使团,蒙古草原上的一些部落的使团,中南半岛上的诸国的使团,西天诸国的使团,甚至就连阿拉伯地区的一些国家的使团,陆续来到大中朝贺,一个庞大的、让所有邻邦都惧怕的大帝国诞生了……
  ……
第八百一十一章
整风(上)
  ……
  最近这段时间,鸿胪寺火了。
  不仅人员得到了极大的扩充,李衍还亲自下令,将鸿胪寺从正四品衙门升级到正三品衙门。
  马扩也因此迈入了准一级大员的行列。
  其实,军人出身的马扩,原来志不在外交,而在领兵打仗——他很想带兵征战沙场,过金戈铁马的生活。
  不成想,马扩却在外交这一行业越走越远。
  最近,各个国都来大中朝贡,而李衍又下令,在各个有来往的国家设立大使馆,解决国家与国家交往的问题。
  眼见着,他的职权越来越重,而大中的仗越打越少,可能用不了多久,就会迎来说不准会持续多久的和平,马扩也就慢慢收起了他的将军梦,开始致力做他的当世第一外交官。
  这一日。
  马扩刚上朝回来,折知常等人就来禀报:“相公,北海郡守上报,说有流鬼国想来朝贡。”
  当初,折彦文和折知常来鸿胪寺参与和西夏谈判之后不久,大中和西夏便结盟了,后来,折彦文又回府州领兵去了,而折知常则一直留在鸿胪寺任职。
  顺便说一句,就在不久前,折知常的父亲折彦质,也被李衍起用了,派往蜀地,在吴玠手下任职,折家彻底成为大中之臣。
  说到这里,有人可能会问,折彦质不是忠于宋王朝的吗?怎么会接受大中的委任?
  这折彦质是忠于宋王朝的不假,可现如今,宋王朝已经灭亡了,绝对一点翻盘的机会都没有了,大中才是当世唯一合法的官方王朝,因此,不管是谁,没有抱负还则罢了,只要有抱负,那么大中就是他唯一的选择,至于甚么李成、钟相,但凡是有点见识的,就绝不会选择他们那个毫无前景的草台班子。
  而折彦质,如今还不到四十岁,怎么可能甘心就这么退隐山林,再者说,折家上下全都在为大中效力,折家的姑娘,有十几个是李衍的妃嫔,折家又得了世袭侯爵,可以说是很受宠,因此,折彦质只要不是迂腐到了极致,又怎么会傻傻的继续坚持?
  另外,当初折彦质是大败的身份黯然被贬,他又怎么可能不想找机会证明他自己?就像刘延庆,遭逢大败了之后,反而打了不少漂亮的胜仗,为他自己洗去了不少耻辱,没有彻底被钉在耻辱架上,换而言之,对于曾经的失败者而言,机会更为宝贵。
  所以,折彦质有这个选择,很正常。
  马扩听了“流鬼国”的名字之后,一时之间没有反应过来这是个甚么国家?
  反应了好一会,马扩才道:“可是那北海之北的流鬼国?”
  折知常道:“正是此国。”
  顿了顿,折知常又道:“这流鬼国离咱们大中的北海郡并不远,北海郡的渔民和商人偶尔会去那里捕鱼和贸易,他们的国王听说咱们大中统一了天下之后,便想派其王子来朝见陛下。”
  一个鸿胪寺的官员接话,道:“这流鬼国,无城郭,依海岛散居,掘地深数尺,两边斜竖木,构为屋。人皆皮服,又狗毛杂麻为布而衣之,妇人冬衣豕鹿皮,夏衣鱼皮,制与獠同。多沮泽,有盐鱼之利。地气冱寒,早霜雪,每坚冰之后,以木广六寸,长七尺,施系其上,以践层冰,逐及奔兽。多狗。胜兵万余人。无相敬之礼、官僚之法。不识四时节序。有他盗入境,乃相呼召。弓长四尺余,箭与中国同,以骨石为镞。乐有歌舞。死解封树,哭之三年,无余服制。此等落后之小国,纳之何用?”
  折知常听言,道:“非也,普天之下,皆是王土,四海之内,皆是王臣,那流鬼国虽然蛮小,但只要它肯臣服我大中、臣服吾皇,又怎能不纳?”
  听了折知常的观点,马扩暗暗点了点头,心道:“此子的格局不错。”然后说道:“好了,纳与不纳这流鬼国,还轮不到我等决定,自有官家和一众宰执定夺。”
  说到这里,马扩又想起一事,然后问道:“对了,这流鬼国准备进贡些甚么东西?”——马扩这是准备写奏折将流鬼国想要进贡一事奏禀给李衍。
  听了马扩此问,不少官员,都脸带笑意!
  马扩见状,道:“该不会又想给官家送美女吧?”
  李衍的好色之名算是彻底打出去了,以至于,来进贡的,几乎全都给李衍进贡一些美女,就好像生怕李衍累不死似的。
  一人答道:“他们要进献的,是他们的两个公主,说是有‘堪察加珍珠’之称。”
  这人一边说、一边满脸笑意。
  其实想想也是,那流鬼人,靠皮毛和鱼类为生,冬天穿猪皮、鹿皮,夏天穿鱼皮,整个就是一群野人,她们的美人能美到哪里去?
  退一步说,就算那流鬼人中有些美人,也都是一些粗鄙不堪的村妇。
  这样的妇人,别说是李衍这个皇帝,就是小富之家的男子,都看不上。
  一人笑道:“还好是这流鬼国给陛下进贡美女。”
  另一人问道:“魏大人为何有此一言?”
  那人笑道:“这流鬼国好歹与咱们中国有些交往,进献的又是他们的公主,估计多少还能懂点规矩,要是那夜叉国给陛下进贡美女,那……啧啧……”
  这夜叉国,还在流鬼国的北面,据说,那里的人皆豕牙翘出,长相十分吓人,故管其人就夜叉人,管其国叫夜叉国。
  此人此言一出,不少人都满脸笑意。
  马扩见状,看了那拿李衍调侃的官员一眼,然后悠悠地说道:“刚刚,礼部侍郎给官家谏言,说现在的很多官员都太没有规矩了,有些官员竟敢妄言官家,以官家的私事取乐,拿皇家尊严当儿戏,请求对这样的官员给于重罚,并建议,凡是有辱皇家尊严的官吏,轻则贬职,重则直接逐出朝廷永不录用!”
  马扩此言一出,那个调侃李衍的官员,脸上的笑容顿时就是一僵,其他官员也都关不多!
  大中建国以来,一直在追求统一和高速发展,因此,有些忽略了礼法方面的教育。
  这个责任主要在于李衍——李衍这个人有些太务实了,不喜欢搞虚头巴脑的东西,再者说,李衍的骨子里还是后世的人,习惯了言论自由,而在后世,拿领导人调侃一下,很正常,没甚么大不了的,所以,李衍也就没有管这些事,甚至,有些人提出了,也都被当时想要顾全大局的李衍给挡了回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2/7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