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校对)第65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55/721

  可这是孔彦舟的亲生女儿,孔彦舟有心霸占,又怕别人骂他禽兽。
  于是乎,孔彦舟想出来了一条毒计。
  这条毒计就是,孔彦舟天天折磨他的那个小妾,逼他的那个小妾承认,他女儿不是他和小妾所生的,而是小妾偷人生的。
  小妾受不了孔彦舟的折磨,最后只能承认他女儿是与别人所生的。
  尔后,孔彦舟就高高兴兴的把自己的亲生女儿纳为小妾。
  孔彦舟这样的人,无疑是让人很不耻的,也不敢用。
  可偏偏孔彦舟又立了功,不仅带领数万人马投降大中,还杀了钟相。
  这就让李衍有些为难了。
  想了一会,李衍暗自一叹,然后说道:“吏部酌情升赏李成、孔彦舟以及二人手下头目,至于岳飞所请调拨造船场造船一事,准其奏,但官不可与民争利,让地方官府与造船场说,其所造之船,官府均以高于市价两成购买,此钱由户部直接调拨。”
  虽然这孔彦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混蛋,但身为皇帝,李衍也不能完全凭自己的喜好而行事,有功必须要赏,有过必须要罚。
  当然,孔彦舟以后最好别做甚么出格的事,否则,绝不会有甚么好下场。
  李衍又问:“蜀地那里怎么样了?”
  许贯忠禀报道:“利州路、成都府路、潼川府路现在全都已经光复,只有夔州路还有一些抵抗势力,吴玠立下了军令状,说最晚明年三月份,一定交给官家一个完整的蜀地。”
  李衍听言,很高兴,然后问道:“吴玠那里没有甚么困难吧?”
  许贯忠道:“有,随着大军深入蜀地之后,现在运粮是一个困难,在崎岖不平、行进艰难的千里蜀道上凭借人力肩挑背扛地运输军粮,是极其艰难的,而通过嘉陵江水运,情况要好些,但水运是逆流而上,须靠纤夫沿着从悬崖峭壁上挖凿出来的纤道拉着粮船一步一步地挪动,粮船才能前进,而且水运还得受季节水位高下的限制,因此也是非常困难的。”
  宋代的四川地区在行政区划上分为利州路、成都府路、潼川府路、夔州路,号为四大川路,简称四川,这也是后世四川地名的由来。
  而这四路,最贫穷的地区就是夔州路,去哪里征战,最大的难题,就是运送粮草。
  李衍听言,问:“你们有没有甚么解决的办法?”
  许贯忠摇摇头,道:“除了增加民夫以外,别无它法,吴玠已经下令,再高薪征召一百万民夫帮大军运粮。”
  李衍听罢,暗自一叹,心道:“现在也只能是如此了,未来……”
  想到未来,李衍扭头问白瓦尔罕:“火车研发得怎么样?能不能投入使用?”
  ……
第八百一十五章
“大铁路”计划
  ……
  经过一年多近两年时间的研发,大中最新研究出来的火车,已经可以使用三个缸的蒸汽机,牵引十节车厢,时速已经达到了,空车时,每小时二十八公里,满载时,每小时十一公里。
  不过虽说如此,可这最新一代的火车,还是有很大的缺点,那就是,必须在铁路沿线设置加煤、加水的设施,还要在途中耗费大量时间为机车添加煤和水。
  后来,在李衍的建议下,科研人员改用三到四个火车头作为一列火车的动力——前面一到两个,后面也是一到两个,这样一来,不仅让火车可以来去自如,省去掉头的麻烦,还可以有拉有推,将动力变大,令其能携带更多的车厢,然后用多携带的车厢装煤和水,这样一来,能让火车跑得快一些,也跑得长远一些。另外,这种设计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即使碰到哪个火车头出了问题,也不耽误火车使用。
  在这个基础之上,再在沿路设置一些补给点。
  这才让大中的火车可以勉强投入使用。
  与火车的不成熟相比,因为有李衍这个懂炼钢的专业人才引导,大中的铁轨还是非常先进的,就是与后世的铁轨相比,差得也不算太多。
  所以,见火车已经勉强能投入使用了,李衍立即下令:修铁路!
  按照李衍最初的意思,是先修一条直接从东京汴梁城通往燕京的铁路。
  然而——
  李衍这个想法一出,立即就遭到了无数人的反对。
  有人说:“火车乃奇技淫巧,怎可深陷其中?”
  有人说:“修铁路会失我险阻,害我田庐,妨碍我风水,万万不修!”
  还有人说:“修铁路,劳民伤财,空耗国力,无异于隋炀帝修大运河,恐给大中带来灭顶之灾!”
  等等……
  总之,很多人顽固地阻止李衍修铁路。
  对于这些人,李衍都懒得看一眼,并且有些后悔整风运动结束得太早了!
  不过话又得说回来,有些客观的现实因素,即便是李衍,也不得不考虑。
  就比如,铁轨的制作和运输。
  虽然很早以前李衍就开始改革铁矿,并“捣鼓”出来了极为先进的练钢技术,还命人探寻新的铁矿。
  可截止到目前为止,大中主要还是依靠辽东铁矿(鞍山铁矿)、邢州铁矿、磁州铁矿、徐州铁矿、兖州铁矿、威胜铁矿这六大铁矿生产钢铁——这六大铁矿的总产量占全国的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这里说明一下,倒不是说,这些铁矿所生产的钢铁,不够铺铁轨用的,而是现阶段的运输实在是太费劲了。
  所以,现在铺设铁轨,必须要考虑到铁矿的位置——这能节约大量的时间和成本。
  如此一来,李衍最初的设想,就是直接修一条能从东京汴梁城到燕京的铁路,在现在看来,多少有一些不太合算——目前起步阶段,铁轨和枕木的运输都非常困难,如果勉强这么修,得多付出不小的代价,实在是有些得不偿失,而等铁路铺出一定的规模和找到新的铁矿之后,这个问题完全可以迎刃而解。
  所以,李衍只能暂时让步——暂时从邢州修到磁州。
  之所以选择先修这段。
  首先,两地都有铁矿,方便开始。
  其次,这段路是交通要道,未来也一定主干道中的一段。
  再次,这里地势平坦,容易修。
  与此同时,李衍命人,加大在四川、河北、山西、山东、安徽、湖北等后世中国产铁的地区探寻新的铁矿的力度。
  至于高丽、日本、台湾、中南地区的铁矿分布,李衍就不太清楚了,只能让地方政府去一点一点的探寻。
  总之,李衍让人在全国范围内寻找铁矿,然后在铁矿所在地建设练钢厂生产铁轧,为下一步的全国铺设铁道做准备。
  这无疑是一盘大棋,不知多少年、花多少钱才能完成,甚至有可能等李衍死了,李衍想看到的“九纵九横”的铁路网以及更远的“一带一路”梦都不一定能实现。
  可虽说如此,李衍还是顶住所有压力,用铁腕手段强行推动此事。
  为了能更好的贯彻自己的想法,李衍下命成立了一个铁道部,由自己亲自负责,并任命很有能力的胡世将担任尚书,还有,为了能保证铁道部有充足的钱来修铁路,也为了之后铁道部不仅不需朝廷投钱还能为朝廷赚钱,李衍又将很会赚钱和理财的张悫调任铁道部担任侍郎。
  在大修铁路的同时,李衍也没有忘了火车的研发。
  鉴于蒸汽机车的前景并不大,早晚会被更先进的技术淘汰,李衍正式提出了“内燃机车”和“电力机车”的概念。
  内燃机车的优点是启动迅速马力大,热效率较高。缺点则是构造复杂,制造、维修费用大,同时造成的污染大。
  电力机车的优点是热效率比蒸汽机车高一倍,功率大、过载能力强、牵引力大、速度快、整备作业时间短、维修量少、运营费用低、便于实现多机牵引、能采用再生制动以及节约能量,而且不会造成空气污染,噪音小。
  从李衍的主观意愿当中,李衍当然是希望发展电力机车。
  可这电力机车对科技的要求更高,尤其是在“电”还没有被广泛的发现和运用的前提之下。
  另外,虽然内燃机车有不少缺点,但它的优点也同样很明显,那就是,内燃机车可以自身携带燃料和水,只要给出标准的轨道,在任何的时候都可以运行,不受其它方面的影响,不像电力机车,对各个方面要求的都非常高,而且运用领域有局限性,只能作为电器化铁路上的交通运输工具。
  最为关键的是,李衍也不知道,科研人员会在哪个方向取得突破、取得进展,所以,多一个研究方向也是好的。
  总而言之,虽然饱受争议,并且困难重重,可李衍亲自命名的“大铁路”计划还是在李衍铁腕下强行上马了。
  铁道部成立的那天,李衍对吴世将和张悫说道:“朕想用火车迁都,希望两位爱卿能满足朕的这个小小的愿望。”
第八百一十六章
报应(上)
  ……
  时进大统四年。
  东线。
  岳飞正在造战船,准备一举灭掉杨幺这伙叛军。
  不过——
  因为现阶段战船还没有造好,所以,东线目前正处于休战时期。
  西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55/7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