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校对)第6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1/721

  郭浩的奇袭部队中,有三千人装备了火枪!
  这三千人以火枪和轰天雷为主要攻击手段,以简易的没良心炮和简易的飞天神雷为压制武器,离近了以后,就与西夏勇士拼刺刀。
  这三千火枪兵的这种攻击方式,几乎是所向披靡。
  另外,郭浩亲率七千骑兵攻打那些这三千火枪兵无法攻打的地方,并为这三千火枪兵提供弹药支持。
  结果,拥有三四万军士,拥有三四万敢战无畏军士的西宁城,就硬生生的被郭浩给夺去了。
  讲述完西宁之战的经过之后,李察哥看着李乾顺手上的火枪,又道:“这火枪,射程比弓弩远,威力比弓弩大,关键是,其破甲能力太强了,连铁鹞子身上的重甲都防不住它,而离近了以后,它还可以当作长枪使用,装备上它的中军,根本就不是咱们夏军能敌得过的,这就是我为甚么不同意跟中军开战的原因。”
  李乾顺有些不信,道:“这火枪这么厉害?”
  李察哥很郑重的点了点头,然后说道:“有可能比我说的还要厉害,中军应该也是才装备上火枪不久,还在摸索火枪的战法,等中军完全掌握了火枪的战法,我想,这世间应该没有任何军队能战胜中军。”
  听了李察哥此言,李乾顺的瞳孔就是一缩!
  沉默了一会之后,李乾顺的眼珠动了动,然后看向李察哥,问道:“这火枪上只有一块木头、一根铁管以及一些杂七杂八的东西,造价应该不高吧?”
  李察哥知道李乾顺想说的是甚么。
  说实话,李察哥并不想打击李乾顺,可这事根本瞒不了,所以,李察哥只能直说道:“应该不高,但……咱们大夏仿制不了。”
  李乾顺不解道:“为甚么仿制不了?”
  李察哥道:“我找咱们大夏的匠人们问过了,他们说,这木托不难造,就是那个看似复杂的打火装置,给他们足够的时间,他们也有把握仿制出来,最大的难题出在这枪管上。”
  顿了顿,李察哥接着说道:“首先,造这枪管的材料,咱们大夏就没有,匠人们说,这枪管所用之精铁,是他们生平仅见,不仅是坚硬,还抗高温,并且有很强的轫性,这种精铁一定是用特殊方法炼出来的,咱们大夏不经过多年摸索,是绝难炼出这种精铁的。”
  李察哥从李乾顺手下接过火枪,然后将枪管对着他自己,同时又道:“材料还仅仅是一方面,匠人们说,如果真练不出这种精铁,也可以勉强用普通的铁,其结果无非是枪管常常承受不住火药的高温炸开伤到自己。咱们真正仿制不了这火枪的原因还是在技术上,匠人们说,这枪管并不是铸的,也不是铁包法锻造的,而是硬生生的钻出来的,匠人们说,这需要极高的精准度,否则根本不可能钻出来这个笔直的深孔,匠人们还说,就是最顶尖的匠人,钻这样的深孔,都未必能有一成的成功率,最关键的还是耗时太久了,要钻出一根这样的枪管,有可能要钻几十天。”
  说到这里,李察哥将火枪拿到油灯旁,然后指着里面看得不是太清楚的膛线跟李乾顺等人又道:“看到没有,在这细细的孔洞里其实还另有乾坤,这是一圈又一圈的细线,匠人们分开过一根枪管,然后看到,这些细线是刻在枪管内壁上的,他们想破了脑袋,也不知道大中的匠人们是怎么做到的这一点。”
  李察哥又让人拿来了几个纸弹壳,然后将其中一个撕开给李乾顺等人看,同时说道:“这叫纸弹壳,它是一个纸制弹筒,外面覆有油脂,里面有定量的火药和一颗弹丸,使用的时候,军士只需用牙把弹筒咬开,把里面的火药倒一部分到发火池里,再把剩下的火药和弹丸用通条塞到枪管里就行了,非常方便。这种纸弹壳,也是咱们大夏很难仿制的,首先,其中的火药,就是咱们这些年来一直都没能完全攻克的,还有外面的油纸,匠人们说,也是经过特殊工艺制造和处理过的,还有那弹丸,并不是铁的,铁的不可能这么重。”
  深吸了一口气之后,李察哥总结道:“总之,这火枪是咱们大夏无法仿制的,至少是短时间内无法仿制的。”
  李乾顺看着李察哥手上看似没甚么大不了的火枪,一脸难以置信——他实在是没想到,火枪竟然如此难以制作。
  李仁忠问道:“这火枪就没有甚么弱点吗?”
  李察哥道:“有,其射速不如弓箭快,它射击一次,熟练的弓手甚至都能射出五六箭。”
  听了李察哥此言,包括李乾顺在内的所有人,都松了一口气,心道:“那应该还有得打。”
  然而——
  李察哥却没有李乾顺他们这么乐观。
  李察哥很快又道:“可训练一个弓手需要数年时候,最好的弓手,很少有十年以下能练成的,而这火枪,我仅用了三个时辰,打十丈以外的羊儿,就可以做到十中二三。”
  “咝!”
  李乾顺等人就全都倒吸了一口冷气!
  他们全都是智慧卓绝之人,明白李察哥这话的真正含义是甚么。
  如果火枪如此容易就能掌握,再加上大中那上亿人口,那么大中就拥有一样最可怕的能力——战争持久力。
  设想一下,就算夏军勉强能跟中军打个平手,双方始终都死一样的人。
  可西夏的勇士需要数年时间才能补充一个,而大中的战士,只需几个时辰,就能补充一个。
  一共才三百多万人口的西夏,怎么可能耗得过大中?
  所以,李乾顺之前所想的,拖垮大中,完完全全就是一个笑话。
  李乾顺一屁股坐到了他的龙椅上!
  过了好半晌,李乾顺才道:“大家商量一下,怎么谴责大中妄动刀兵一事……”
  ……
第八百二十二章
大吞小
  感谢“黎洛GL”大佬的五百元打赏!
  说心里话,本想为大佬您加更一章来着,可这书到了收官阶段,所需要查阅的资料实在是太多了,古今中外全都有,以至于写作难度大大加大,进而真是没法给您加更了,所以,我只能祝福一下您,感谢您的慷慨打赏。
  祝您:身体健康,家庭美满,事业有成,快乐吉祥,好人一生平安!
  ……
  谴责:严肃申斥。指对荒谬言行或错误政策进行严厉责备,带有庄重色彩。意思是指,斥责、责备。
  这“谴责”看似是在严肃反抗,实际则却是一种无奈,深深的无奈,弱者对于强者蛮不讲理而表现出来的深深的无奈!
  不过——
  李乾顺也是少有的名君,自然不可能真的就此束手待毙。
  很快,李乾顺就开始让人给大金、北辽、吐蕃四王系、高昌回鹘王国、喀喇汗王国(葱岭西回鹘)、塔塔儿、泰赤乌、蔑儿乞、乃蛮、克烈、汪古部、以尼伦和迭列斤两大部落组成的蒙兀王国,甚至就连大黄室韦、敌剌、王纪剌、茶赤剌、也喜、鼻古德、尼剌、达剌乖、达密里、密儿纪、合主、乌古里、阻卜、普速完、唐古、忽母思、奚的、纠而毕等小部落,全都送去消息,说西夏要与他们组成联盟,共同抵御大中北侵,并且,李乾顺在信中着重的指出了,李衍将国都从东京迁到燕京,为得就是他们这些草原王国和部族,如果他们这些草原王国和部族不能联合到一起,将来一定会被大中各个击破,另外,李乾顺着重说了,他们西夏不会当这个联盟的盟主——李乾顺清楚的知道,想将这些矛盾重重甚至是不死不休的草原王国和部族联合到一起,比登天还难,尤其是在他们中没有一个霸主的情况下,而且,李乾顺很有自知之明,知道他们西夏不可能当这个霸主,但凡他有那么一丁点霸主的心思,此事也绝无半点成功的可能。
  信全都送出去了以后,李乾顺看向东北方向喃喃地说道:“如果大金不被大中击败,兴许还能一统草原,成为这个盟主,现在……谁还能领导我们抵御大中对外扩张的野心?”
  东北、草原、大漠、漠北、西南、西域,这些草原王国和部族,不仅遥远,而且繁多,所在之地,又大多环境恶劣,至少是所通往之路环境恶劣。
  因此,李乾顺想要跟这些草原王国和部族联盟,哪怕只是取得联系,也不是短时间能办到的事。
  在这期间。
  张宪与陇右的残宋势力取得了联系。
  在大势所趋之下,绝大部分的残宋势力都归附了大中,一小部分则投靠了西夏、吐蕃、回鹘,甚至是去了西域进入中亚地区。
  收编了陇右地区的残宋势力之后,张宪亲率大军西进,并在不久之后便击败了陇右地区的吐蕃人,尽复熙、河、洮、岷、迭、宕等州,幅员两千余里,斩获不顺蕃部二十余人,招抚大小蕃族三十余万帐,唃氏之地,悉为大中郡县,大中在河湟新边之地设郡县、建堡寨,并且开始着手修建铁路,河湟区域出现了新气象,大中也初步完成了向西的扩张。
  与此同时,杨沂中率领十万大军驻守东南地区,岳飞亲率领十五万大军到达了大中与大理的边境——伐大理国之战正式拉开了序幕。
  大理国很憋屈,因为大中伐大理国连个像样的理由都没有。
  当然了,也不能说是一点理由都没有,大中用的借口是,大中的商队被大理国的士兵给劫掠了。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
  大中收复了东南地区以后,顺理成章的打通了与中南半岛的联系,慢慢的,也开始有商队从陆路来回往来大陆与中南半岛。
  这当然是一件好事,它能带动两广地区的发展,甚至就连荆楚地区都能借到不少光。
  可就在不久前,一个商队在从李朝郡北上的时候,在大中和大理国的边境遭到了掠夺,商队上下数百人全都被人残忍的杀死,货物也全都被抢夺。
  其实,此事就是一桩无头公案,没有人知道到底是谁做的,甚至很可能就是大中境内的土匪做的,毕竟,大中虽然已经迎来了和平,但其境内其实还是有一些土匪占据险阻没有被完全剿灭。
  可大中蛮不讲理,非说这事是大理国的士兵干的,然后就出兵攻打大理国。
  段正严很委屈,也很愤怒!
  在段正严想来,李衍还不如用“天道规律”当借口,也就是“大吞小”——这是明摆着的事,大中之所以打大理,就是因为大中比大理大,大理阻碍大中国家统一,才欺负大理,如果这个事件涉及到的是塞尔柱帝国,你看大中敢不敢如此武断,就给这件事定性,你看大中还敢不敢如此果断的出兵?
  然而——
  愤怒是解决不了问题的。
  迫于无奈,段正严只能令高泰明率十五万大军与岳飞一战,希望大理国的军队能抵挡住大中的野心……
  ……
  得知,大中向大理开战了,李乾顺暗松了一口气。
  大中既然选择了向南发展,那么,短时间内就不可能再向北扩张——两线作战向来是兵家大忌,更何况,大中才刚刚吞并宋王朝不久。
  这一日。
  有内侍来向李乾顺禀报:“禀报陛下,任得敬任大人求见。”
  任得敬投降了西夏之后,李乾顺虽说没有重用他,但也算没有冷落他。
  而这任得敬,在宋王朝的时候,虽然只是一州通判,但能力还是很不错的,而且,他投到了西夏之后,为西夏带来了很多汉人的先进技术,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西夏的民生。
  不过——
  虽说如此,但因为任得敬是汉人尤其是新降汉人的缘故,任得敬仍是进不了西夏的权力中心。
  对此,权力欲望极重的任得敬,很不甘心。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1/7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