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校对)第6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3/721

  结果,段氏之女无一人能逃脱,自段正严的皇后王氏王语嫣以下,像段正严的贵妃木婉清、贤妃钟灵等,尽数被张俊捉了,而且,张俊还先斩后奏对外宣布要将这段氏之女进献给李衍。
  无独有偶,没抢过张俊的刘光世,将高家之女全都给捉了,然后也先斩后奏对外宣布,要将这高氏之女献给李衍。
  话,张俊和刘光世已经说出去了,岳飞哪还敢拦,只能派人将段、高两氏的所有族人送回东京汴梁献俘请赏。
  灭掉了大理国,并不是说,这里的战争就结束了。
  大理国这里,形势也很复杂——大理国的东边有郎羽、阿房、田洞等黑爨三十七蛮部,洱海地区又小势力林立(虽然那里在一百多前就已经被大理国攻占了,但还是有很多残余势力,有“二十二国”之称)。
  因此,大中若想真正得到大理国这片疆土,必须得将这些地方势力收复或是剿灭。
  岳飞如何平定黑爨三十七蛮部和洱海地区的二十二国,暂且不谈。
  只说,段、高两族之人被送到了汴梁城之后,大中举行了一个很隆重的庆典。
  庆典过后,段正严主动跟李衍请求,愿带其段家所有男子出家为僧,从此以后不再过问世事,专研佛法。
  佛教在南诏时传入云南,至大理时盛行。
  儒家的教条与佛教的道义几乎在大理国融而为一,大理国的儒生无不崇奉佛法,而佛家的师僧也都诵读儒书,又所谓“释儒”(又称“儒释”),而且,大理国任用师僧为官,师僧也通过科举考试取得政治地位。
  可以说,大理国是以儒治国,以佛治心。
  大理国的多位国王都曾先后禅位为僧,投入佛门。
  段氏在大理国还算是得人心,尤其是当代皇帝段正严,更是深得民心,并且段氏其实真没有甚么大错,而且,段正严就是段誉,是李衍儿时的偶像之一,杀了段誉,让李衍有些腻味,更为关键的是,段氏整体遁入空门,既能稳定大理人民的心,几十年以后等段家的和尚们全都死光了段氏之患又不攻而解,所以,李衍在与大臣谈过又慎重考虑过后,命人在燕京城内建了一座天龙寺,令段氏的男子全都去天龙寺出家为僧——后来,有人给李衍上奏折说,“天龙”二字不妥,李衍又将“天龙寺”改名为“静安寺”。
  高氏见段氏以全家男子都出家的手段保全了自己,立即也上表,说高氏的男子也愿意全都出家为僧。
  高家在大理国的名声也不差,而且,深谙平衡之道的李衍,不能让段氏一家独大,哪怕只是在一个寺庙当中。
  所以,李衍也准了高氏的凑请,让高氏的男子也全都去静安寺出家为僧。
  和尚自然是不需要女人的,所以,李衍将段、高两家的女人全都纳入后宫——选出年轻漂亮的伺候自己,年老色衰的,依照老办法,将她们送去养老宫让她们安度晚年,总之一句话,皇室之女,别想流落在外,进而成为祸患。
  各个版本的《天龙八部》,李衍全都看过,因此,李衍难免对王语嫣、木婉清、钟灵有些期待。
  只可惜!
  很多时候,期待越大,失望也就越大。
  倒不能说王语嫣、木婉清、钟灵等人不是美人,不漂亮,只不过,她们的年纪有点大了——王语嫣跟李衍同岁,都是三十九岁。木婉清四十一岁。就连三人中最小的钟灵,都已经三十四岁了。她们三个,是十足的半老徐娘。
  可话又得说回来,王语嫣、木婉清、钟灵等人到底是美人,虽然已经是半老徐娘,但风韵犹存,关键是,她们是李衍曾让李衍如痴如醉的《天龙八部》里的女人,有精神加成,而且,她们还有女儿,李衍最喜欢母女花了,所以,李衍还是将她们收了。
  ……
  时间很快就到了大统五年五月。
  经过了充足的准备之后,李衍将杨沂中调了回来,又从各军抽调出来了十万精锐,包括第一营、铁浮屠、拐子左右军等精锐中的精锐,加上原来保护李衍的解烦军、踏白军、快速反应部队(也就是姚兴所率领的一万轻骑兵),一共十七万大军,共动用了二百列火车,护送李衍去燕京。
  大中正式将都城从东京迁往燕京。
  仅仅二十几个时辰,李衍一行就从东京到了燕京。
  这让曾经对李衍大力发展“大铁路”计划大放厥词的人,全都闭上了嘴。
  这帮老古董,虽然顽固不化,但并不傻,他们清楚的明白,二十多个时辰就能让二十多万人从东京到燕京,代表的是甚么,那是绝对的辐射,绝对的统治!
  设想一下,从燕京到宁西城也只不过才需要六七天时间,就算去大中最远郡普吉郡也只不过需要二十几天时间,并且,一次性就可以带二十万大军以及充足的辎重过去,更为关键的是,这个速度还会不断增加,用时会不断减少,这些地区还能仗着鞭长莫及而不服从王化吗?
  经此一事之后,很少有人再对李衍大力发展铁路抱有微词了,有的只有深深的佩服,佩服李衍的高瞻远瞩,佩服李衍的敢想敢为!
  李衍的到来,得到了燕京城里城外的二三百万人的热烈迎接——人们不仅夹道欢迎,还自发的组织了各种各样的庆祝活动!
  燕京城中的人,是发自肺腑的迎接李衍!
  他们之所以如此欢迎李衍,可不仅仅是因为李衍的威望极高,深受他们的爱戴,李衍的到来,还意味着燕京城将成为大中这个庞大帝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意味着燕京城将取代汴梁城成为这个世界最繁华的所在,意味着燕京城将成为大中最安全的城市之一,意味着受饱战火侵害的他们终于可以安居乐业了,试问,他们又怎么能不欢迎李衍?
  在十几万大军的拥护下,李衍坐着由九匹汗血宝马拉着的龙辇进入了燕京城。
  大中帝国迎来了崭新的一页……
  ……
第八百二十五章
培养接班人(上)
  ……
  经过三年多的建设,燕京城已经出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燕京城设计时,参照了《周礼·考工记》中“九经九纬”、“前朝后市”、“左祖右社”的记载,规模宏伟,规划严整,设施完善。
  燕京城从整体上分为四层,即外城、内城、皇城、紫禁城。
  皇城四门分别是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皇城中不仅包括紫禁城,还包括社稷坛、景山、太庙、中南海、北海、万岁山、太液池、皇史宬、太子府,另外还抱括李衍一众儿子住的千王府(顾名思义,就是一千座王府,不过,因为李衍的儿子实在是太多了,所以,这千王府,虽然有“王府”之名,但每一座规模都不大,都是四进四出的四合院,而且,样子完全一样,为了公平起见,在分配上,是严格按照年龄排列下去的。)
  内城的九门分别是正阳门、崇文门、宣武门、朝阳门、阜成门、东直门、西直门、安定门、德胜门——这里面住的是达官贵族。内城九门的含义大体是这样的,正阳门取“圣主当阳,日至中天,万国瞻仰”之意;崇文门指“文教宜尊”;宣武门指“武烈宣扬”;朝阳门指“迎宾出日”;阜成门指“物阜民安”;东直门、西直门取民兴教化东至东海西至西垂的含义;安定门取“文臣翊赞太平,交待而后安享”之意;而德胜门是指“武将疆场奏绩,得胜回朝凯旋”。
  外城有七门——住的是平民百姓。
  内、外、皇城统一划分为东、西、南、北、中五个行政区。
  皇城不许随意进出,内外城则没有太严格的限制,也就是说,大中虽然不允许挑战皇权,但允许百姓成为贵族,给了平民百姓希望。
  穿过外城和内城,来到了皇城以后,李衍叫停了龙辇。
  因为皇城不允许平民百姓随意进出,又因为李衍一家还没有正式入住皇城,所以,与锣鼓喧天热热闹闹外城和内城相比,皇城则要显得冷清得多,尤其是对于最先进入皇城的李衍而言。
  走下了龙辇之后,李衍来到了凤辇旁将刘慧娘搀了下来,同时道:“最后这点路,咱俩走过去吧。”
  刘慧娘笑道:“官家可是激动了?”
  李衍笑道:“还是皇后了解朕。”然后李衍一边牵着刘慧娘的手往紫禁城走、一边又道:“有点恍然如梦的感觉,没想到朕真这么受人爱戴。”
  刘慧娘道:“这是官家这十几年来不断努力的结果。”
  握着李衍的大手,刘慧娘也感慨万千!
  虽然李衍好色如命,无女不欢,但刘慧娘却觉得她是世上最幸福的女人。
  这些年来,李衍身边的女人多不胜数,其中不乏各个方面都极为优秀的,也不乏李衍极为喜欢的,可那些女人却无一人能撼动刘慧娘的皇后地位。
  这不仅仅是因为刘慧娘聪慧强能统领好整个后宫,更是因为李衍一直都毫无保留的支持刘慧娘,不允许任何人撼动刘慧娘的皇后地位。
  就像现在,在这个无比重要的时刻,李衍那数千妃嫔、一万多女人,全都只能坐在马车上远远的在后面跟着,而李衍却牵着她的手,亲自将她领进紫禁城,向所有人宣告,她是紫禁城的女主人——唯一的一个女主人。
  而且,除了不允许任何女人撼动刘慧娘的皇后地位以外,李衍还不允许自己的任何儿子撼动李存的太子之位,哪怕李衍的不少儿子都表现出来了他们很优秀。
  就像李衍给自己的一众儿子分配住房。
  那千王府,每一个都只拥有一座四进四出的院子占地全都不到两千平。
  而李存的太子府却是拥有九十九间半、占地近十万平的规模宏大的宅邸。
  另外,从三年前开始,李存就跟着李衍处理国事,而其他人连参政的机会都没有。
  因此,李存的太子之位,无人可撼动。
  所以,刘慧娘对于李衍,既是满满的爱,又是满满的感激。
  牵着刘慧娘走了一会,李衍道:“存儿的身体怎么样了?”
  听李衍问起李存的身体情况,刘慧娘的心中就是一阵担忧!
  她儿子李存,哪哪都好,就是身体差了点,还不愿意习武强身。
  结果,不久之前,李存突然间就得了一场大病!
  在这个时代,一场大病,是很可能要人性命的——这些年来,李衍其实都已经夭折了二十几个儿女,也就是因为李衍的儿女众多,要不然,就夭折这二十个儿女,都够李衍伤心的。
  后来,要不是集中了安道全、孔厚、牟介三位当世神医全力医治,李存没准就已经英年早逝了。
  病好以后,李存的身体变得更差了,于是乎,李衍将李存撵回去静养。
  算算时间,李存已经静养了快一百天。
  刘慧娘道:“安太医、孔太医、牟太医都说存儿没事了,可以继续跟官家处理朝政。”
  李衍听言,沉默了一会,然后说道:“既然存儿的身体没事了,那朕准备让存儿去宁西担任一县县丞或是主簿。”
  “甚么?”
  刘慧娘听言,瞳孔就是一缩!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3/7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