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校对)第6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5/721

  这时,金兀术才追上了完颜昌。
  可就在金兀术准备对完颜昌大下杀手之际,中军出现了。
  完颜昌见状,冲中军大喊道:“我是完颜昌,带族亲来投降大中皇帝陛下了,我的两个女儿是大中皇帝陛下的妃嫔!”
  ……
第八百四十二章
镜中花,水中月
  ……
  完颜昌和其亲族逃到了大中以后,王时雍代表朝廷和李衍出面跟完颜昌深谈了一次。
  不久之后,完颜昌和其亲族便全都开始改中国名、蓄发、着中装。
  又过不久,户部尚书蒋敬出面,将完颜昌一族打散,然后将其分别迁往燕云诸州、河南、河北、山东等几十处地方,而完颜昌本人和其直系亲族则留在了燕京城。
  又过一段时间,完颜昌和他的两个儿子完颜斡带和完颜乌达补进入草原战略部,成为耶律大石的手下,帮耶律大石一块对付草原王国和部族。
  完颜昌一族出走大中,只是大金贵族出走的一个开始——在完颜昌一族逃出大金以后,完颜宗干和金兀术对不臣服他们各个部族进行了血腥大清理,这导致不少部族都逃出了大金。
  这些出走的部族,有的来投大中,有的去投了塔塔儿部、蒙古部、克烈部、乃蛮部、汪古部等大部族,有的干脆就跟其先祖一样回到草原过起了游牧生活。
  如此一来,大金的国力大大倒退。
  完颜宗干和金兀术也知道,一味地向自己人挥舞屠刀,是得不到金人的认同的,草原上的人向来只认同强者,只认同能带他们打胜仗、能带他们抢到战利品和人口的强者。
  所以,在将该清洗的反抗势力清洗得差不多了之后,完颜宗干和金兀术开始谋划战争,企图用战争来增加他们的威信,进而维系他们的统治。
  经过筛筛选选了之后,完颜宗干和金兀术将目标定到了最近跳得最欢的塔塔儿部。
  完颜宗干和金兀术之所以选塔塔儿部当战争目标,一来,是因为塔塔儿部最近真是太过分了,这段时间塔塔儿部一连抢了大金几十个县城和部族,从大金掠走了大量的金银珠宝、牛羊和人口,二来,草原的人,谁不知道,塔塔儿部的背后站着的是大中帝国,因此,收拾了塔塔儿部以后,也可以给大中一些警告,警告大中:草原是我们大金的,滚回你的中原去!
  大金虽然已经建国了二十多年,但它还跟以前一样,没有固定的军队,开战之前,得从各个部落攒人——大金是兵民合一,百姓出则为兵,入则为民,它的编制按女真语为猛安谋克,谋克相当于汉人军队中的百夫长,猛安相当于汉人军队中的千夫长,金国朝廷调兵,其实就是调多少个猛安,然后猛安再各领十个谋克,而每个谋克再从他们的部族中挑出一百个成年男子一块儿出征去打仗。
  准备征讨塔塔儿部,金兀术又按照以前的老办法攒人马,谁谁谁,哪个千户,哪个百户,得跟我一块儿出兵。
  可这一攒,金兀术就发现了一个严重的问题——金国从下到下全都不愿意出征,不愿意去打仗。
  那些渤海人、契丹人、溪人、汉人,不愿意出兵,也就罢了,可是就连当年勇悍、喜战斗、耐饥渴苦辛的女真人都出现了畏难的情绪不愿意出兵。
  他们不愿意到了甚么程度?
  居然有一个千户,为了不出兵而装死——那个千户,跟完颜斜也一样,也叫斜也。斜也千户一听说,又要调他出征,便把他自己的衣服裹块木头,再弄口棺材,然后将这块木头装进棺材里给埋了,再然后把他自己腰带挂在墓碑上。斜也的老婆们和孩子们则跪在那里哇哇痛哭。等朝廷来调兵,说让斜也千户领兵去打塔塔儿部。斜也千户的家人们都说,去不了了,斜也千户已经死了,你看都已经发丧了。在这之后,斜也千户就隐姓埋名,千户我不干了,送死的差事我再也不去了。
  由此可见,现在的金人有多畏战,也可以看出,这时的金军的战斗力,已经大大不如从前了。
  面对这种情况,金兀术很伤心,他不明白,仅仅二十多年过去,当初攻无不克战无不胜的金军,怎么就会变成这个样子?还是说,大金国的末日要到了?
  压下负面情绪,金兀术废了很大的力气才凑齐了十万大军,然后硬着头皮带着这十万大军去征讨塔塔儿部……
  ……
  西夏。
  这几年,大中步步紧逼,不仅强行夺取了陇右地区,断了西夏最大的财源,还调改了两国之间的贸易价格,使得西夏不能再像从前一样从国际贸易中获得巨大的贸易收益,进而导致,本就不富裕的西夏,更加举步维艰。
  可即便是这样,李乾顺仍压着已经穷红了眼的西夏人,不让他们去抢掠大中——李乾顺清楚的知道,只要西夏敢动手,那就将是西夏的末日。
  当然,李乾顺也并不是一味地忍耐,他也曾努力过,想让草原上的各个王国和部族统一起来,共同抵御大中入侵草原。
  只可惜,草原上的各个势力主,要么鼠目寸光,要么得过且过,要么被仇恨蒙蔽了双眼失去了理智,要么就是只顾自己不管其他草原人的死活,要么……总之,联合一事,从始至终就只有李乾顺一人积极运作。
  其实——
  李乾顺之所以无法促成这个草原联盟,除了以上那些要么以外,还有三个更重要的原因。
  第一个原因,草原上始终都没能诞生一个能让所有人都敬服并心甘情愿追随的大英雄——完颜阿骨打死得太早了,而铁木真还没有出生,没有能与李衍争霸。
  这就使得草原上的各个王国和部族缺乏联合在一起的基础。
  第二个原因,在李乾顺积极联系草原上的各个王国和部族的同时,大中也在不停的瓦解草原上各个势力之间的联盟,甚至是直接出面招揽草原上的一些部族。
  在这场较量当中,李乾顺只能警示各方,最多也就是给各方画一画大饼,而李衍却能拿出来实实在在的利益,甚至是可以直接出兵干预。
  所以,这场较量,李乾顺一败涂地。
  第三个,也是最重要的一个,那就是大势所趋,大中如今已经具备了一统草原的一切条件,这不是李乾顺苦苦挣扎就可以螳臂当车的。
  形势越来越恶劣,唯一的希望,也就是草原上的各个王国和部族联合在一起跟大中分庭抗礼,又眼见着成为了泡影,变成了镜中花、水中月,苦苦支撑了西夏这个政权数十年、已经快六十岁的李乾顺,终于病倒了,西夏这艘到处漏水的破船即将失去李乾顺这个经验丰富的老船长……
  ……
第八百四十三章
痴心妄想
  ……
  病来如山倒。
  李乾顺说倒,突然间就倒下了。
  因为李乾顺倒得实在是太突然了,以至于西夏这个处于风雨之中的王朝都没有一个合适的继承人。
  李乾顺这一生,一共有三子,分别是,长子李仁爱,次子李仁孝,以及幼子李仁友。
  李仁爱,也就是原来的西夏太子,如果还在世,那么,甚么事都迎刃而解——现在应该已经是二十七八岁的李仁爱,正好可以即李乾顺的位,也应该能较好的接过西夏这艘破船的船舵带着西夏人民继续在历史的海洋中航行。
  只可惜——
  当初,辽将亡,天祚帝仓皇出逃,临近西夏边境,李乾顺派人前去迎接,当时完颜阿骨打也派人进入夏国,向李乾顺提出条件:若天祚帝入夏,望将他缴获解金,金会割辽部分土地以作酬赏,否则,兵戎相见。
  李乾顺见辽大势已去,权衡利弊了之后,答应了完颜阿骨打的要求,将天祚帝“让”给了金国。
  李仁爱早在得知辽大败的消息之时,就叹息伤心了好几个月,待得知父亲李乾顺向金国称臣,背弃了辽国之时,更是失声痛哭着劝止父亲。
  李乾顺出于对西夏本国利益的考虑,没有听从李仁爱的劝谏,反而责骂了李仁爱。
  年轻的李仁爱悲愤不已,在辽灭亡后几个月就忧愤而死。
  当初,辽国还没有没落之时,有辽国在背后支持的耶律南仙,很是霸道,她独占后宫,逼得李乾顺不敢临幸其她女人。
  当然,你也可以说,李乾顺和耶律南仙的感情好,李乾顺不愿意碰别的女人。
  总之,直到辽国失势之前,始终没有别的女人为李乾顺生下一儿半女,直到李仁爱和耶律南仙死的前一年,才有曹贵妃为李乾顺生下了李乾顺的第二个儿子李仁孝,又过了几年,李乾顺的第三个儿子李仁友也出生了。
  因为李仁孝出生得实在是太晚了,李乾顺又比历史上提前了几年病倒,以至于现在的李仁孝才十一岁,至于李仁友,就更小了,还不到十岁。
  这么小的两个孩子,怎么可能开好西夏这艘到处漏水的破船?
  李乾顺虽然重病不起,但他的头脑还算清醒,他知道,他交给他年幼的儿子的是一幅怎样的重担。
  所以,每当李乾顺清醒之时,总是痛哭不已!
  一日。
  守在李乾顺病床边上的任皇后,听见李乾顺再一次痛哭,问道:“陛下为何而伤心?”
  李乾顺答道:“我为大夏而伤心,为你们母子而伤心,我不知道,我走了以后,大夏和你们母子该怎么办?会不会也像辽宋……”
  后面的话,李乾顺实在是说不出口了,他也实在是不敢想象那样的事发生。
  任皇后帮李乾顺擦去眼泪,道:“陛下休说这种丧气之言,太医说了,陛下只是操劳过度,静养些时日,便会好起来。”
  李乾顺长长一叹,道:“我的身体我清楚,皇后就不用再安慰我了。”
  任皇后听言,忍不住也哭了起来——她说谎了,太医说的其实是,李乾顺已经时日无多了。
  虽然两人的年纪相差了近四十岁,可李乾顺跟任皇后的感情真的是很好,李乾顺也是真疼任皇后,所以,任皇后这是真心为李乾顺哭泣。
  李乾顺伸出枯瘦的手颤颤巍巍的帮任皇后擦去眼泪,并道:“哭甚么,人都有一死,我又岂能例外,只不过……我死得太不是时候了。”
  听了李乾顺此言,任皇后那刚刚被李乾顺擦去的眼泪,立即又流了下来。
  李乾顺想再帮任皇后擦去眼泪,可他使出了吃奶的力气都碰不到任皇后的脸。
  最终,李乾顺只能很不甘心的又将手放下了。
  任皇后只顾哭泣,没有看到李乾顺这一刻的无力。
  缓了好一会,李乾顺才又道:“有一事,我想问问你的意见,我希望你能看在咱俩这几年的夫妻情份上,如实给我一个中肯的建议。”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5/7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