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校对)第6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2/721

  沉吟了一会,任得恭最先开口道:“我觉得,可以答应夏主的条件,夏主这已经很有诚意了,连大夏基石灵州都愿意给咱们任家,咱们应该见好就收。”
  任得聪也道:“能有这么一个结果,确实不错,可咱们跟大中之间的约定怎么办,我怕,一旦咱们违约,大中没准会以此为借口出兵征讨咱们,再有,我敢肯定,吴玠已有拥兵自立之心,这种情况下,咱们如果能够得西夏,就有无限可能。”——如果吴玠真能拥西军占据川陕、陇右自立,那对任家来说,未来真有很多可能性,没准有一天,任得敬就能取李衍而代之。
  任得恭还算冷静,他道:“千鸟在林,不如一鸟在手,吴玠拥兵自重毕竟还远,不如先得半个西夏,然后再从长计议,至于大中……再想想办法,大不了,咱们先给大中进贡岁币,或者向大中称藩?”
  任得敬想了想,道:“能不能折中一下?”
  任得聪和任得恭一起问道:“怎么折中?”
  任得敬眼中贪婪之色一闪而逝,然后说道:“让李氏去瓜州、沙州,咱们任家据灵州、夏州等地,你们觉得如何?”
  西夏最繁华的地区就是灵州、夏州等中心地带。
  这灵州,就是后世宁夏的灵武,这个地方在河套平原,“黄河九曲,唯富一套”,水草丰美,物产丰富,而且,这个地方,北控河朔,南引庆、凉,据诸路上游,扼西陲要害,位置非常重要,如果哪个政权占有此地,则对于这个政权的发展壮大大为有益,唐朝时候,灵州尚是内地,宋朝定都开封,灵州才属于极边之地,当初,李继迁就是得了灵州,才有了现在的西夏,再有,这灵州乃是中原跟河西走廊的交通枢纽,占据灵州就可以控制丝绸之路大搞国际贸易。
  夏州同样重要,夏州可以说是党项人的发祥地,至少是党项人的发家之地,党项人世居夏州,因此,夏州可以算是党项人的祖地。
  灵州、夏州一带拥有西夏七八成的人口,以及西夏的绝大多数重要设施。
  如果按照任得敬的想法分西夏,那么只占据西北边陲之地的西夏李氏,恐怕用不了多久就会退化成草原上的一个普通的部族,而占据灵州、夏州一带的任家,一点都不影响他们与“即将拥兵自立”的吴玠联合,未来仍就拥有无限可能,这就是任得敬的折中之法。
  可以说,任得敬打得一手好算盘。
  尽管任得聪和任得恭都觉得李仁孝不会答应任得敬如此过分的条件,可贪婪的任得敬还是将他的想法跟李仁礼说了。
  李仁礼听罢,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愤怒了,冲任得敬破口大骂,将任得敬骂了一个狗血淋头。
  恼羞成怒的任得敬,命人将李仁礼的鼻子割掉,然后打了出去,并声称,如果李仁孝不按照他的想法分西夏,他就率领大军打到兴庆府去,然后灭李氏满门。
  李仁礼回到夏州以后,将任得敬的贪婪跟李察哥说了,李察哥大怒,说要与任得敬鱼死网破。
  李仁礼简单的包扎一下伤口,就回到了兴庆府,然后又将任得敬的贪婪跟李仁孝等人说了。
  听李仁礼说完,自李仁孝以下,西夏上下无不义愤填膺,纷纷叫嚷着,就是将西夏送给大中,也绝不教贪得无厌的任得敬得去!
  不过——
  将西夏送给大中,到底是一时气话,除非是真到了走投无路的地步,否则西夏李氏又怎么会走如此极端的一步?
  不久,李察哥派人给李仁孝送来了他的建议。
  李察哥的建议很简单,那就是打一次。
  李察哥老练的提出,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谈判桌上是绝对得不到的,任得敬现在必定是以为他已经胜券在握,所以才敢漫天要价,这种情况下,只有将任得敬打疼了,任得敬才会收起他的贪婪,如果能将任得敬打败,那就更好了,到时候连灵州都可以不给任得敬,让任得敬直接滚到西北去。
  当然,李察哥的建议也存在着巨大的风险,那就是,一旦李察哥打败了,那么西夏李氏可能就会面临灭顶之灾,另外,夏军要是与任得敬叛军开战,没准会鹬蚌相争教大中渔翁得利。
  可话又说回来,任得敬也太贪得无厌了,根本就不给西夏李氏别的选择。
  往往这种时刻就是考验一个君主的决断能力的时刻,李衍走到今天这一步,可以说是经历过无数这样的时刻,如今轮到李仁孝经历这种时刻了。
  李仁孝将自己关在屋子里三个多时辰,然后自己打开房门走了出来,再然后对一众亲信说道:“打吧,赢了再说,如果输了,朕就认了大中拿出来的那封朕所写的‘亲笔信’是朕亲笔所写。”
  换而言之,如果李察哥能打赢这一战,李仁孝到时候再根据形势想办法收拾残局,如果李察哥这一战打输了,那李仁孝就准备将西夏送给大中、送给李衍,保李氏一门富贵,西夏也将彻底成为历史。
  可以想象,李仁孝做出这个决定有多难,尤其李仁孝还只是一个不到十三岁的孩子。
  可李仁孝最终还是做了这个艰难的决定。
  很快,李仁孝的决定就送到了李察哥那里。
  李察哥看罢李仁孝的命令,放声痛哭,然后将李仁孝的命令传遍全军,夏军上下一片哀鸣。
  哀鸣过后,夏军爆发出来了前所未有的士气,李察哥亲自部署,然后亲自带大军前去与任得敬叛军决战。
  任得敬其实也隐隐感觉到有些不好,甚至有些后悔没有接受李仁孝的提议。
  可现在说甚么都已经晚了,李察哥已经率大军攻过来了,任得敬只能迎战,否则,任家就将前功尽弃,所以,任得敬只能压下不好的感觉和后悔,亲自组织大军迎战夏军……
  ……
第八百五十章
西夏灭亡
  ……
  夏军与任得敬叛军这一战打得非常惨烈。
  这是开战之前,两边都没有想到的事。
  话说,这也很正常,战端一开,走向往往就由不得任何人了,只能是视情况而定。
  具体过程就不过多赘述了。
  虽然夏军比任得敬叛军少了一半还带拐弯,但是因为夏军是哀军,最终夏军还是以微弱的优势击败了任得敬叛军。
  从没想过自己会输的任得敬,并没有做输的准备,结果被李察哥率大军掩杀了二十余里,沿路血流成河。
  经此一败,折损大半的任得敬,不得不率领残军离开夏州,然后向西边的应理撤去。
  而另一方面,虽然夏军是胜利一方,但因为此战打得太过惨烈,加上夏军本来人数就少,结果,李察哥并没有对任得敬穷追不舍——将任得敬叛军撵出了夏州之后,李察哥就收拢部队,然后想偷偷的舔舐自己的伤口!
  然而——
  世事难料!
  就在这时,西夏朝廷却给李察哥发来求救信——李仁孝在信上说,吴玠已经亲率大军西进,直扑兴庆府而来,让李察哥立即率大军回去勤王……
  ……
  与此同时,正准备率残军前往西凉的任得敬,也接到消息说,中军张宪部刚刚打下了凉州府,他们去不了凉州府了!
  任得敬大惊,赶紧将报信的人找来,亲自询问到底是怎么回事?
  报信的人见到任得敬之后,将不久之前发生的事,原原本本的告诉给了任得敬。
  原来——
  就在吴玠率大军攻打衡山地区之时,张宪也率领陇右之军出了陇右到了兀剌孩城。
  不久之后,张宪便将陇右之军分为东西两路,并命李从义率领东路大军攻陷黑水城,又迂回进军贺兰山,击溃留守人数不够的夏军,最后屯军浑垂山,而他本人则率领西路大军借道西州回鹘,陆续攻陷沙州、肃州与甘州——在围攻甘州时,西路军也遭到了守将的顽强抵抗,最后张宪亲自上阵攻陷。
  不久之后,张宪亲率大军到了凉州府,凉州府守将任得敬的亲信王智见中军乌云压境,不敢抵抗,弃城投降。
  至此,河西走廊全数沦陷。
  ……
  其实——
  打从一开始,大中这边,也可说此战的总指挥吴玠,就没打算用谈的方式收复西夏——谈有用,要他们这些武将干甚么?
  因此,吴玠一边麻痹李仁孝和任得敬、一边密令张宪趁西夏西北部空虚从西往东攻打,目的是,先夺取河西走廊,然后再向东推进,之后与吴玠一块左右夹击西夏,一战而伐掉西夏。
  换而言之,其实自从中军打过衡山,西夏灭亡的结局就都已经注定好了。
  至于夏军与任得敬叛军的这一战,则完全是意外收获。
  ……
  吴玠在率大军西进之前,曾派杨再兴率领天下一营和折可存率领折家精锐奇袭兴庆府。
  杨、折二人所率轻骑确实先李察哥一步到了兴庆府。
  可李仁孝对此早有准备,他组织兴庆府的民众紧闭城门全都上城墙进行抵抗。
  这让全都是骑兵的杨再兴和折可存只能眼睁睁的看着战机失去。
  不久,吴玠所率领的大军和李察哥所率领的大军几乎前后脚到了兴庆府城下。
  李仁孝遣使节来质问吴玠,为何无缘无故撕毁盟约攻打西夏?
  吴玠直接将皮球踢给朝廷道:“某家奉命收复西夏全境,至于其它的,某家一概不知,你们若想问原因,将来可以去京师问朝廷,现在,某家给你们一天时间,无条件开城投降,某家保证绝不乱杀无辜,如果明天辰时一到,你们还不开城投降,那我大军将立即攻城,到那时,你们的生命安全,某家可就不敢保证了。”
  面对吴玠的蛮不讲理,自李仁孝以下,无不愤怒无比!
  后来,李仁孝与众人一商量,决定打一次。
  李仁孝等人之所以有这个决定,有三个原因:
  第一个原因,李察哥刚刚打赢了倍数于夏军的任得敬叛军,这给了李仁孝等人战胜中军的信心。
  第二个原因,吴玠手上的军队并不多,往多了说,也就四五万,也就夏军的一半。
  第三个原因,李仁孝已经明白了一个道理,那就是战场上得不到的东西,在谈判桌上同样也得不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2/7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