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校对)第6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5/721

  因为李仁孝的年纪太小(到现在都还没到十三岁),也因为自从李仁孝自从登基以后就大事小事不断,以至于李仁孝到现在都没跟罔皇后圆房。
  听了曹皇后之言,罔皇后的小脸一红,随即将头低了下去,并偷眼看了看李仁孝那俊朗的脸旁,心道:“要是此生都能与他长相厮守该有多好,可惜只有一夜……”
  让罔皇后没有想到的是,李仁孝断然拒绝道:“此事万万不可!”
  曹太后不解道:“为何不可?难道是你不喜欢她?”
  李仁孝看向罔皇后,说道:“非也,她知书达理,聪颖贤能,能娶到她,是我这一生最大的荣幸。”
  顿了顿,李仁孝语气一转,又道:“可现在,我们为鱼肉,中主为刀俎,如果以前我们圆了房,也就圆了,现在,就在她即将进宫之际,我们如果再圆房,这事要是被中主知道,咱们李家,绝对在劫难逃,要知道,这种事绝对是任何帝王都忍不了的。”
  听李仁孝这么一解释,曹太后才知道她的想法有多幼稚,差点害死了李家满门。
  有人可能会说,这种事,李仁孝不说,罔皇后不说,别人怎么可能知道?
  错了。
  首先李仁孝与罔皇后还没有圆房一事,其实很多人都知道,至少两人的下人全都知道,所以,这种情况下,是有走漏风声的可能性的。
  更为关键的还是在罔皇后身上,李仁孝与罔皇后才成为夫妻不到半年时间,而在这不到半年时间里,李仁孝因为疲于国事,与罔皇后并没有多少接触,更别提沟通了,这种情况下,李仁孝哪敢尽信罔皇后会为他守口如瓶,更何况,从未来看,李衍才是罔皇后的丈夫,而李仁孝只不过就是罔皇后生命当中的一个过客,没有太深接触的过客,试问,李仁孝这么小心谨慎的人,怎么会将西夏李氏满门的性命押在罔皇后身上?
  罔皇后很快也想通了这其中的关键,进而有些失望甚至是有些幽怨的抬起头!
  李仁孝赶紧将话拉回来道:“你不要多想,家中知道你我没圆房的下人太多了,而锦衣卫、亲军都尉府的密探又无孔不入,我想此事中主有可能已经掌握了,再者说,咱们不圆房,对你也有好处,拥有完璧之身的你应该会更受中主喜欢才是……”
  虽然李仁孝极力解释,可罔皇后还是听出了他话中的疏远。
  罔皇后惨然一笑,道:“若是我死不会给李家带来灾祸,我一定撞死在当场。”
  言毕,罔皇后就转身向里间走去。
  从罔皇后那凄惨的笑容,从罔皇后那决绝的话语,从罔皇后那蹒跚的脚步,李仁孝不是看不出来罔皇后的心是真的被他伤到了。
  可对此,李仁孝只能还以一拜到底——他赌不起!
  次日,李仁孝便向礼部申请,给李衍进献一些美女。
  李仁孝这次进献的不仅仅有曹太后、任太后、罔皇后,还有李乾顺的另外七名妃嫔、李仁孝一个挂名的妃子罗氏,另外还有宗室的二十几名适龄少女,换而言之,有决断的李仁孝一举就将这个后患全都割除了。
  对于这个大功被任得敬抢去了,王时雍暗恨不已!
  可与李衍有关的事,王时雍又丝毫不敢大意——这也是王时雍最聪明的地方。
  所以,王时雍一边暗下决心“咱们走着瞧”、一边在第一时间跟宫里联系说西夏李氏想给官家进献一些美女,并将李仁孝要进献的美女名单送入宫中。
  很快,名单就送到了刘慧娘的手中。
  刘慧娘看过名单之后,派人一一查过名单上的人的底细,确定没有问题之后,批了一个“准”字。
  不久,礼部就用二十几辆马车将曹太后、任太后、罔皇后等女送进宫中。
  等李衍知道此事,米已成粥。
  这种情况下,李衍若说“朕根本就没想过要西夏皇室、宗室之女。”铁定会被人鄙视死。
  所以,李衍索性摆驾西夏宫去会一会这些西夏皇室和宗室之女……
  ……
第八百五十四章
心头大患
  ……
  享用了西夏的皇室之后和宗室之女后,李衍论功行赏。
  首先,李衍赏了任得敬,并将任得敬升为礼部郎中,并且明确让任得敬参与今年的科举为国家选拔人才,除了给任得敬升官让任得敬开始接触实权以外,李衍又酌情对任得聪和任得恭进行了一些封赏。
  任氏三兄弟的能力其实还是有的,否则他们也不能以汉人外姓的身份逼得西夏李氏让出西夏的半壁江山。
  任氏三兄弟的能力不加以利用,也是一种浪费,所以,李衍正好趁此机会将他们调到一些能发挥出他们能力的岗位,让他们也为大中的建设添砖加瓦。
  当然了,该防的,李衍也会防的。
  不过——
  话又说回来,其实这也大可不必,只要不让任氏兄弟摸到兵权,不让他们成为宰执进入大中的权力中心,他们是不可能再为祸的。
  其实,不仅仅是任得敬,对其他人也是一样,只要李衍不偏听偏信,不将权力集中在少数人的手上,谁都别想撼动他李衍的江山。
  数月之后,吴玠和张宪将西夏完全平定。
  枢密院随后对西部地区进行重新布防,西军的重心西移,第五大军区的防御范围扩大,吴玠也离开蜀地坐镇宁夏,负责西部地区的所有军事。
  另外,李衍将自己的义子李纵调回来,让他接替吴玠坐镇蜀地。
  顺便说一句,当初跟李衍打江山立过大功的一众义子,像李丑、李棋、李虎、李猛、李纵、李孝、李盛,李衍各嫁了一个女儿给他们,坐实了与他们的父子关系,也算是表彰他们为大中流的血与汗,其中李纵娶的还是李衍庶长女,李衍最重要的儿女之一。
  踏白军就是在李纵手上成长起来的,也可以说是李纵为李衍所建。
  后来,李衍为了让李纵有更好的发展,让李衍独领一厢人马,并让李纵驻守最为重要的马六甲海峡。
  所以说,李纵绝对是李衍最信任的人之一。
  当然,李纵也对得起李衍对他的信任,不论是当初给李衍做亲军头领,还是后来为李衍镇守最为重要的马六甲,李纵干得都极为出色,一点都没有辜负李衍对他的信任。
  所以,西军和吴玠西移,李衍才升李纵为第五军区副总司令并调李纵坐镇蜀地。
  西夏收复了以后,李衍正式颁布五京制。
  李衍将燕京改为中京,将长安改名为西京,将金陵改为南京,将汉城改为东京。
  至于北京,李衍暂时没有设置,不过李衍心中北京其实是辽上京,也就是现在大金的国都临潢府。
  李衍准备将辽上京定为北京,自然是剑指东北地区的大金和蒙古高原中东部地区那些草原王国和部落,因为辽上京这里是最合适控制这些地区的地方(这是经过辽王朝证明的),另外,李衍可不准备将广大的、拥有丰富物产的西伯利亚留给未来的俄国,而将辽上京定为北京就勉强可以辐射到整个西伯利亚。
  会揣摩上意的人很多,再者说,李衍的心思也不难揣摩。
  先不说李衍将中、东、西、南四京都定下了唯独北京没定下。
  只说,自从大中将西夏收复了之后,大中所面临的边患问题就只剩下北方(主要是东北地区)的金国和蒙古诸部、西域诸国以及西南的吐蕃地区。
  而这三个边患,最好解决的就是西南的吐蕃。
  首先,以前强大的吐蕃帝国早已经没落,甚至是已经分散为数股势力,这些吐蕃势力之间彼此争斗不断,甚至是不死不休,反过来再说大中,不论是财力,还是人口,亦或是军队,都是空前的强大,因此,此消彼长之下,应该不难彻底解决吐蕃的边患问题。
  只不过,吐蕃人一直比较克制不敢骚扰大中的边境,加上吐蕃地区穷苦其地要来用处实在不大,最重要的还是大中现在还腾不出手来收拾吐蕃,所以才放任吐蕃人再逍遥一段时间。
  除了吐蕃以外,第二好解决的边患就是西域诸国。
  西域那里的情况比较复杂,势力也众多,关键是离中原地区实在是太远了,按说应该是不好解决的。
  可一来,岳飞、马扩等人率领的远征军已于两年前西征,而且从岳飞他们传回来的消息看,远征军的战果斐然——一年前,远征军先后灭掉蒙古高原西部地区的泰赤乌部、蔑儿乞部、乃蛮部(只是击败,并没有彻底击溃)等草原部落,然后进入西域,之后在红树口与张宪派去的折彦质部汇合,得到了给养,在折彦质带去的耶律大石的建议下,远征军到了叶密立,然后在那里建立了一座小城起名为“定远城”(这里水草丰美,气候凉爽,宜于放牧,最重要的是这里离陇右地区,尤其是离玉门关并不算太远,大中如果派大军护送,是能对这座小城进行补给的,更为关键的是,有了这座小城,远征军就不再是无根的浮萍),在那之后,岳飞、马扩等人对附近的突厥部族进行招抚,许诺他们可以成为大中公民,不仅可以跟大中贸易获得他们所需的粮食和生活用品,将来还可以迁去富饶的大中生活,当地的突厥部族纷纷投靠远征军,结果定远城越来越大,现在已经成了西域最大的城市之一,而从当地突厥游牧民众的口中岳飞、马扩等人得知喀喇汗王朝如今也是内忧外患,于是,岳飞、马扩等人决定通过高昌回鹘王国继续向西扩展,可高昌回鹘的回鹘王毕勒哥当时迟疑不定,岳飞当机立断兵临城下,高昌回鹘不敢力敌,只能开城投降,回鹘王将岳飞和马扩迎入宫中,大宴三日,然后回鹘王表示高昌回鹘愿意臣服大中,不仅将他仅有的三个公主全都送去大中献给李衍,还表示愿送质子孙,并且在远征军离开之时,一直把岳飞、马扩等人及远征军送到境外,另送上战马两千匹、骆驼三百头、羊一万只,远征军继续向西,准备翻过天山征讨东喀喇汗王朝……换而言之,远征军的西征之旅截止到目前为止很是顺利。
  二来,西域最大的势力高昌回鹘已经表示愿意臣服大中,并且已经做出了表示,剩下的小股势力其实已经不足为惧。
  三来,大中灭掉西夏之后,可以通过陇右和河西走廊将定远城连到一起,这样一来,大中的触角已经进入西域。
  所以,用不了多久,西域的边患问题应该也能彻底解决。
  现如今,唯有东北地区的大金和蒙古高原中东部地区的蒙古诸部才是李衍的心头大患!
  ……
第八百五十五章
御驾亲征(上)
  ……
  心头大患。
  是的。
  金,元,清。
  也就是,女真,蒙古,女真。
  他们绝对是中原王朝最大的边患!
  李衍在很早以前就立志,必将其彻底平定,对他们绝不能手软,必要之时,李衍甚至可以下屠杀令!
  只不过,一直以来,李衍都没有找到一个合适的机会——李衍很害怕冒然出击,万一不能一举将其灭掉,会让他们适应中军的战斗方式,进而可能就无法消灭这些顽固的后患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5/7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