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校对)第68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88/721

  大中。
  太子府。
  在燕京的李衍成年的儿子们现在大多数都聚集在这里。
  经过李衍长达二十来年不懈的努力,现在李衍已经有子女一千七百多个(其中儿子九百多,女儿七百多),而且,这还只是活下来的子女的数量,如果再将那些夭折的算上,那李衍的子女就算没到两千,也有一千九百多了,更为关键的是,这个数字一直在飞速增长。
  不过——
  李衍的子女虽多,但成年的儿子其实也没有多少——全都加到一起其实也不过才二百多个。
  而且,李衍的这两百多个儿子当中,有很多现在都不在燕京——自从李存得了那场大病以后,李衍便将自己有心仕途的儿子全都分散到大中的各个地区的各个岗位历练去了。
  所以,现在在京中的李衍的成年儿子其实并不多,一共也就有五十几个。
  现在,李衍的这五十几个儿子大多都聚集在太子府上——是太子李存将他们叫来的。
  趁李存还没到,李衍的嫡次子李昂(刘慧娘给李衍生的第二个儿子,也就是李存同父同母的弟弟),冲一众皇子们说道:“你们听说了没有,父皇在科尔沁大草原上大败蒙古人,继塔塔儿以后,泰赤乌部也被父皇灭掉了。”
  李昂同父同母的弟弟李旭,听言,立即附和道:“怎么没听说,我还听说父皇夺了泰赤乌部大汗才十六岁的可敦和一众妃嫔及泰赤乌部大汗的四个女儿,父皇的后宫中又增加了数十人,据说,泰赤乌部大汗的可敦乃是草原第一美女,才嫁给泰赤乌部大汗不到两个月,还没将泰赤乌部大汗的被窝捂热,就去给父皇暖被窝了。”
  李衍的儿子众多,其中有李存这样优秀的,自然也有李昂和李旭这么……怎么说呢,纨绔的——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刘慧娘将太多的精力放在培养李存身上了,结果她给李衍生的另外两个儿子李昂和李旭的资质都很平庸,他二人也没甚么大志向,每日就是走马斗鸡,逍遥快活,李衍的纨绔儿子当中,他俩妥妥的能排进前十。
  对此,刘慧娘和李存都曾试图改变过,想让李昂和李旭能上进点,可刘慧娘和李存的事实在是太多了,最主要的是李昂和李旭实在是玩心太重没有甚么抱负。
  最终,刘慧娘和李存也只能听之任之,默认李昂和李旭沦为平凡。
  不过——
  李昂和李旭毕竟是李衍的嫡子,所以,他们早早的就得到了王位,成了两个逍遥王,过得好不快活。
  逍遥王与世无争,再加上,李昂和李旭又是李衍的嫡子,太子李存的嫡亲弟弟,因此,他们人缘很好,也愿意跟其他兄弟说笑亲近。
  所以,听李昂和李旭说起李衍在草原上又取得了大胜并且又掠夺别人的妻女,不少跟李旭志同道合的皇子都想过来附和李旭几句。
  可还没等他们凑到李旭身边,一个严厉的声音就响起:“子不言父,臣不言君,所以还请八十七弟慎言!”
  李旭他们不用看,也知道,说这话的一定是梁红玉给李衍生的第一个儿子李严。
  这李严,绝对是他们兄弟当中的一个另类——可能是受掌管后宫刑罚的梁红玉影响,李严从小到大,做事向来是一丝不苟、铁面无私,而且深暗律法,他甚至凭自己的努力,仅仅数年时间,就一步一步做到了大理寺主簿的位置。
  李衍发现了李严的与众不同之后,加上那段时间,李衍的不少儿子都闹得很不像话,李衍自己又管不过来,于是命人做了一根竹鞭,上写五个大字“专打不孝子”,赐给李严,让李严帮他管自己的一众儿子。
  原则上来说,李严甚至连李存都可以打。
  这样的李严,自然是李旭不敢惹的。
  不过——
  也不是所有人都怕李严。
  陈丽卿为李衍生的儿子,也就是李衍的第二个儿子(李衍的庶长子)李威,就不怕李严,他道:“五十九弟有些太严肃了,世人皆知,父皇喜欢美女,也不禁世人说他老人家的这个喜好,父皇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是非功过自有后人评说’,可见父皇的豁达,而且,咱们兄弟谁不知道,父皇就是跟咱们在一起之时,也会时时谈论美女,所以,五十九弟不要太严肃了。”
  李威敢怼李严,可不仅仅因为李威仅比李存小一岁,比其他人都大,还因为李威拥有一身过硬的军功——可能是继承了她母亲陈丽卿好战的基因,李威从小就好武,陈丽卿也大力支持自己的儿子学武给自己的儿子找了无数名师,让李威练了一身的好武艺,关键是,李威跟他父母一样天生神力,他现在甚至都能勉强舞动李衍的混铁盘龙棍,后来,李衍准许自己的儿子去各个地区从基层开始锻炼,李威选择去了军中,然后先后参与了统一中南半岛的战斗、收复西夏的战斗、收复吐蕃的地斗,并在这些战斗中都立了很多战功,最后凭战功升到了统领之位,如果不是因为他在收复吐蕃的战斗当中受了不轻的伤,现在李威应该跟李衍去征讨大金和蒙古诸部。
  另外,李威的亲兄弟最多(陈丽卿一共给李衍了七个儿子,而且还幸运的全都活了下来),关键是,他们七兄弟全都非常好战,各个武功高强,还很抱团,进而他们七兄弟也就成了李衍儿子中的一霸,时不时的就欺负别的兄弟,因为此事他们七兄弟从小到大没少挨陈丽卿的打,结果越打他们越皮,因此,李衍的竹鞭对别人有威慑力,对李威兄弟而言,就跟家常便饭一样。
  顺便说一句,李威的六个同胞兄弟也全都被李衍给扔进军中历练,现在,除了受了伤的李威以外,另外六个全都随李衍去征讨大金和蒙古诸部去了。
  见李威跳出来了,李严的眉头就是一皱!
  不过,没等李严说话,一身儒雅之气的李貌,就起身冲李威一拜,然后不卑不亢地说道:“二哥此言诧异,人之所以异于禽兽,是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此为纲常大礼,不可坏,也不可不尊。”
  李貌是程婉儿给李衍生的第二个儿子,这小子年纪虽然不大,但绝对是才高八斗,他曾匿名去参加科举,竟然给李衍考了个会试第一回来,如果不是在殿试的时候,李衍故意压了压他,以他之才,就是那次科举的状元。
  而且,李貌很信奉儒家思想,因而很受文人墨客的推崇,甚至很多当世大儒都公开夸赞过李貌。
  李威不怕李严,但怕李貌——李貌和他身后的那帮文人,不仅能争善辩,李威根本说不过他们,关键是,他们还很喜欢把一些小事放大,然后紧咬着不放,站在道德的高度抨击李威,让李威实在是难以应对,因此,李威宁愿在战场上面对千军万马,或是面对李严的竹鞭,也不愿意跟李貌他们那些文人过招。
  所以,一见李貌站起来准备撸起袖子跟自己好好辩一辩,李威赶紧鸣锣收兵:二爷才不陪你玩!
  这时,李济,也就是花宝燕给李衍生的长子,起身当起了和事佬,道:“好了,好了,此事就过去吧,子议父、臣议君确实不对,不过,咱们也没必要将咱们兄弟之间的聚会搞得这么严肃,嗯……咱们还是说一说皇兄将咱们全都叫过来所为何事吧?”
  ……
第八百五十九章
李衍有子初长成(二)
  ……
  史上有没有八贤王这个人两说,可李衍的儿子李济却真有“八贤王”之称。
  李济的王爵称号其实并非“贤王”,而是“济王”。
  可李济正气凛然,仗义执言,聪明英武,喜愠不形于色,且最喜欢接济穷苦之人,所以百姓都管他叫八贤王。
  截止到目前为止,李衍儿子当中,除了李存以外,名声最大的一个就是李济,不论是刚正不阿的李严,还是能力敌千军的李威,亦或是才高八斗的李貌,都比不上李济。
  而且,李济的背景深厚,他舅舅花荣是开国十大将之首,手握重兵,并且深受李衍信任和器重,关键是李衍的那些老兄弟都很喜欢李济,这是李衍的其他儿子根本比不了的。
  所以,李济站出来和稀泥,大家也就就坡下驴了。
  李昂道:“这还真不知道,太子府的小黄门通知我时,只说今天必须得到场,那小黄门还拿了太子的金牌,我见事不小,才第一时间就与八十七一道过来。”
  李威道:“连我这个伤员都通知必须得到场,事情自然是小不了,而且,应该是与咱们有关。”
  李貌分析道:“此事虽然不小,但也应该大不了哪去才是,没见太子都没动用侍卫嘛。”
  这时,又有一个人走进来。
  此人看样子很想低调,但他一进来,所有皇子都看向他。
  见此,他只能很礼貌的冲一众皇子点点头,然后找了一个不太显眼的位置坐下。
  可即便是这样,别人还是时不时的看他。
  由此可见,他在一众兄弟当中,是有很重要的分量的。
  此人名叫李修,他是李衍的第四个儿子(李衍的第三个儿子早夭,因此,他仅比李存和李威小,比李衍的其他儿子都大。)
  别说与李存、李昂、李旭比,就是与李威、李严、李貌、李济,李修的出身都比不了——李威、李严、李貌、李济,李修的母亲是陈丽聊、程婉儿、花宝燕、梁红玉,她们虽然不是李衍的皇后,但也全都是李衍的妃子,关键是她们全都是李衍心爱的女人,而李修的母亲却是程婉儿的使女环儿(当初因为程婉儿怀孕了,程万里特意送来给程婉儿当通房丫头的下人),现在,因为跟李衍比较早,又生下了李修,而且李修很争气,才被李衍升为婉仪。
  更关键的是,因为环儿的出身很低,加上环儿自幼就被卖进程家没有家人,以至于李修背后甚么支持力量都没有。
  对比其他兄弟,李修唯一的优势就是他的年纪比较大。
  只可惜,在李修小的时候,李衍只致力培养李存,并不给其他儿子机会。
  因此,李修一直到铁通元年,才有入仕的机会。
  那时,李修已经十六岁了。
  可因为历史原因,李修只能跟那些十三四岁的弟弟们一块跟着李衍处理国事、政事,跟那些十三四岁的弟弟们一同起步。
  不过——
  对此,李修从来没有抱怨过,他将李衍交给他的任务全都一丝不苟的完成。
  而且,一有时间,李修就去图书馆充实他自己。
  跟在李衍身边的那两年,李修的表现,让李衍都有些侧目。
  加上,李衍耽误了李修三年。
  所以,出于欣赏,也出于补偿,李衍在仔细考虑过后,就将李修扔到了北海郡去历练——李衍给自己的一众儿子选择历练的地方时,有一个不成文的规矩,那就是,李衍越看好的儿子,就越会将他们丢到偏远、苦难的地区锻炼,当然,李衍的儿子们也可以自己去跟李衍说他们想去偏远、苦难的地方锻炼,不过这两者之间还是有一些差别的。
  在北海郡,李修先是在最偏远、最靠近北海的一个小县“极北县”担任主簿。
  在极北县那段时间,李修主张极北县发展渔业,并将特产北海道蟹运往内地销售,另外,李修还主张跟不远处的流鬼人加大贸易规模,做流鬼人与内陆的转运生意,将流鬼人制作的红鲑鱼鱼子酱销往内地。
  李修的这两个主张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极北县民众的经济情况,也使得这个偏远的小县城人口多了起来。
  而这还只是李修小试牛刀。
  因为在极北县做出的成绩,李修很快就被李衍调到了北海郡担任郡尉。
  李修在北海郡郡尉的任上,主张发展机械代替人力才采集金银矿,并从燕京引进了一系列的先进技术,比如火车,比如探照灯,比如先进的爆破技术,等等。
  结果,李修的这一系列改革,使得北海郡的金银采量一跃成为第一,而且增加是过去的七倍多,更关键的是,这里面还有很大的增长空间。
  后来,所有矿区都效仿李修的改革,以先进技术增加采集量,导致大中的金银储备量暴增,大中的钱庄系统的抗风险能力越来越强,大中也越来越有钱。
  鉴于李修在北海郡做出来的这一系列的成绩,李衍又亲自安排李修去吴哥郡历练,让他去帮王伦和石宝解决中南半岛的民族问题。
  在李修到吴哥郡之前,王伦和石宝主要是以杀来制止中南半岛的各族人民叛乱的,也就是,但有反抗,就格杀勿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88/7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