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逐鹿传(校对)第69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92/721

  因此,虞允文的工作能力比那些一直死读书的举子强出太多了。
  所以,虞允文参加工作没有久,就因为政绩凸出而脱颖而出。
  而且,虞允文不仅拥有很强的工作能力,他还精通战阵之道,可以说是文武双全。
  另外,虞允文的“运气也非常好”。
  一次“偶然”的机会,虞允文被李衍碰到了。
  李衍“不经意”的与虞允文聊了一阵。
  虞允文很善于把握机会——那次短暂的谈话,虞允文不仅展示出了他自己的才能,还取得到了李衍对他的好感。
  然后,虞允文一步登天!
  不久之后,李衍将虞允文调到自己身边任中书舍人,和当世公认第一青年才俊陈俊卿一样,走到哪带到哪。
  中书舍人这个职位,历朝历代的权力都不一样,在有些朝代,中书舍人的权力甚至堪比宰相。
  当然,在大中朝中书舍人并没有这么大的权力。
  在大中朝,中书舍人与明朝的内阁大学士职权地位相近,是作为皇帝的秘书官设置,为皇帝充当顾问之职,有时候也会参与机要,代皇帝起草圣旨,权力也很重。
  那陈俊卿,是正儿八经的进士出身,而且,早有贤名——阿俊卿以用人为己任,经常给李衍举荐人才、杰出称职之人(不是以权谋私,而是真正无私的向李衍举荐人才),他还常常请求李衍奖励廉洁、谦让之人,抑制追求名利之人,有的人才能可用,但资历尚浅,陈俊卿就私下推荐给李衍,并且未曾对当事人言说,每次在朝廷接待士人和从远方来的地方官时,他一定询问他们对时政得失、人才贤否的意见。
  李衍很看重陈俊卿,甚至将很多大事都交给陈俊卿处理。
  世人皆说,陈俊卿未来必定可以当宰相。
  虞允文竟然可以和陈俊卿得到相同的待遇,可见虞允文的前途有多光明。
  虞允文和陈俊卿在李衍身边历练了四五年。
  李衍决定御驾亲征大金和蒙古诸部让太子李存监国之后,就将虞允文和陈俊卿全都派到李存身边,让他们为李存出谋划策帮李存掌管大中。
  很多政治敏感的人,甚至猜测,虞允文和陈俊卿有可能就是李衍为李存储备的宰相。
  虞允文在李衍身边待了四年,对李衍的性子摸得非常透,知道李衍这是将他和陈俊卿给了李存,也知道李衍这是在为李存铺接班的路。
  也就是说,如果不出甚么意外,用不了几年,李衍就会将江山交到李存的手上。
  退一步说,就算李衍暂时不退位,如果不出甚么意外,李存也一定会得到更多的权柄。
  对虞允文而言,他正式走上政治舞台的日子就快到了。
  与陈俊卿不同,虞允文很快就接受了他自己的新身份,并很快就进入角色,也就是,他不再是李衍的臣子,而是李存的臣子。
  看起来,李衍的臣子和李存的臣子这两者似乎区别不大,李衍和李存是父子,李衍又极力为李存接自己的班铺路。
  但实际上,这两者之间还是有区别的。
  而且,虞允文很快就找到了两者之间的区别。
  虞允文考虑了好几天,才下定了决心!
  一朝天子一朝臣。
  而且,李衍将他虞允文和陈俊卿给李存,就是希望他们能成为李存之臣,能辅佐好李存。
  所以,虞允文才来见李存,才跟李存说道:“请问太子殿下,陛下是否又颁下了分配令……臣再斗胆问太子殿下一句,殿下是否想到了分配令对殿下的危害?”
  ……
第八百六十四章
李衍有七初长成(七)
  ……
  “臣再斗胆问太子殿下一句,殿下是否想到了分配令对殿下的危害?”
  虞允文说这话之时,也是提心吊胆的——要知道,李衍可是千古第一帝,古往今来功绩最高的帝王,而他这明显是在质疑李衍的决策!
  关键还是,李衍对李存真是太好了——李衍有近千个儿子,可是却独独力推李存上位,为了能顺利的传位给李存,李衍真是不留余力的为李存扫清他登基前的一切障碍。
  因此,李存但凡是有那么一丁点良心,也不能让别人诋毁李衍。
  可站在虞允文的角度,必须得说这话。
  从秦朝往下数,历朝历代造反者不计其数,但以皇子身份参与或领导造反的,其实并不多,毕竟,造反是个高危行业,身为地位尊崇的皇子,完全没有必要去犯险,另一个原因就是自秦汉时期分封制被完全废除,皇子很难获得实权,且身份太过敏感,很难获得造反的实力。
  也就是说,从秦朝到宋朝,尤其是宋朝,是非常限制皇子的权力的,很多朝代甚至宁可将皇子当猪养,也不让他们摸到权柄。
  这样虽说对这些皇子来说有些不公平,但不得不说,效果其实还是挺不错的。
  反之,有些朝代,像唐朝,对皇子的限制就比较小,结果,不算李世民的宣武门之变,还有神龙政变、景龙政变、马嵬兵变。
  当然了,唐朝之所以多有皇子造反,也跟李世民有关——唐初,长兄皇太子李建成知道李世民不肯屈为人臣,而李世民也认为是自己奠下唐朝开国的基业,遂与李建成、四弟齐王李元吉猜忌日深,两派大臣之间互相倾轧,最后,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之变,在帝都长安城宫城玄武门附近射杀皇太子李建成、齐王李元吉,事后,李世民又杀李建成、李元吉诸子,并将他们从宗籍中除名,李渊被逼让出军政大权给予李世民,三天后李世民被立为皇太子,从那以后,李氏皇族子孙,总认为通过自己努力,就可以像李世民一样,也有拥有天下的机会,而不惜冒险一试。
  到了大中朝,李衍不仅走了唐朝的老路,甚至更慎——李衍竟然将两百多个皇子扔到了大中的各个角落,而且,看这架势,未来李衍有可能将自己近千或者更多的皇子都扔到大中的各个角落,然后慢慢提拔起来!
  万一!
  这上千皇子中出几个,不,哪怕只是出一个极为优秀的皇子,那李存之位怕是就该不稳了。
  是。
  李存极为优秀,并不怕这样的事。
  可能力不凡的虞允文,却能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东西,也就是李存身上存在着的两大隐患。
  第一个,就是李存的身体问题,这个问题很容易唤醒诸王争夺皇位的野心——设想一下,万一哪一天,李存一不小心病倒了,那时,必然会有人拿李存的身体情况做文章,要知道,一国帝王一定不能是一个病秧子,因为这太不稳定了,所以,那时,有野心的皇子没准就会跳起来争夺李存的皇储之位。
  除了这个隐患以外,李存身上其实还有一个巨大的隐患,那就是李存无子——李存真是不好女色,再加上身体不太好,以至于李存到现在为止就只有一个女儿。
  无子,对于皇储而言,是一个非常致命的大伤,尤其是在李衍拥有众多子孙的情况下——退一步说,现在就算让李存当上皇帝,那由谁来当太子?是李存从哪个兄弟那里过继一个,还是将来立哪个弟弟?
  当然了,李存毕竟还年轻,才二十六岁,还是有机会生儿子的。
  可这种事,向来是,不怕一万,就怕万一。
  所以说,李存的帝王之路充满了隐患,因此虞允文担心不已!
  而且,虞允文还不仅仅是为李存担心,他更为大中这个空前强大的帝国担心——虞允文很怕因为李衍将一众皇子全都下放下去,而让这个好不容易才建起来的大帝国产生动荡!
  其实——
  虞允文的担心也不无道理。
  以明初为例。
  朱元璋推行的就是分封制度,将诸多皇子派往边疆,并且允许他们拥有一定规模的军队。
  朱元璋此举,本意是在守卫国家安危,避免发生农民起义的情况。
  然而,事情的发展,超乎朱元璋的预料——事情最后往着最坏的一面发展。
  太子朱标突然逝世,唤醒了诸王争夺皇位的野心。
  而朱元璋又仍然坚持立朱标之子朱允炆为太子。
  皇子们对此皆是心存怨念。
  这其中就数燕王朱棣心机最深,他暗中培养军队,企图割据一方势力。
  等到时机成熟了之后,朱棣更是以“清君侧”为由,推翻了建文帝的政权,成功上演了一场祸起萧墙的夺位悲剧。
  深究其成功的原因,会发现“分封制”功不可没。
  为了李存,为了大中这个空前强大的大帝国,虞允文才义无反顾的站出来提醒李存。
  李存盯着虞允文看了一会,然后不答反问道:“你说完了?”
  虞允文有些不解,但还是说道:“臣说完了。”
  李存摆摆手,道:“说完了,就下去吧。”
  虞允文一怔,然后想再说点甚么。
  可李存却看都不再看虞允文一眼,然后就低下头继续批阅奏折。
  虞允文见状,在原地站了好一会,然后才心不甘情不愿的离开了李存的书房。
  刚一出来,虞允文就看见陈俊卿站在门口,似乎是在等着他。
  虞允文来到了陈俊卿面前,然后直言不讳地问道:“应求(陈俊卿的字)兄在等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92/72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