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精校校注)第1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2/177

时迁道:“你且看匣子里有甲也无。”汤隆便把匣子打开看时,里面却是空的。徐宁道:“你这厮把我这副甲哪里去了?”时迁道:“你听我说。小人姓张,排行第一,泰安州人氏。本州有个财主,要结识老种经略相公,知道你家有这副雁翎锁子甲,不肯货卖,特地使我同一个李三两人来你家偷盗,许俺们一万贯。不想我在你家柱子上跌下来,闪朒了腿,因此走不动。先教李三把甲拿了去,只留得空匣在此。你若要奈何我时,我到官司,只是拚着命,就打死我也不招,休想我指出别人来。若还肯饶我官司时,我和你去讨这副甲还你。不知尊意如何?”
徐宁踌躇了半晌,决断不下。汤隆便道:“哥哥,不怕他飞了去,只和他去讨甲。若无甲时,须有本处官司告理。”徐宁道:“兄弟也说的是。”三个厮赶着,又投客店里来歇了。徐宁、汤隆监住时迁一处宿歇。原来时迁故把些绢帛扎缚了腿,只做闪朒了脚,徐宁见他又走不动,因此十分中只有五分防他。三个又歇了一夜,次日早起来再行。时迁一路买酒买肉陪告,又行了一日。
次日,徐宁在路上心焦起来,不知毕竟有甲也无?有诗为证:
宝铠悬梁夜已偷,谩将空匣作缘由。
徐宁不解牢笼计,相趁相随到水头。
三人正走之间,只见路傍边三四个头口,拽出一辆空车子,背后一个人驾车。傍边一个客人,看着汤隆,纳头便拜。汤隆问道:“兄弟因何到此?”那人答道:“郑州做了买卖,要回泰安州去。”汤隆道:“最好!我三个要搭车子,也要到泰安州去走一遭。”那人道:“莫说三个搭车,再多些也不计较。”汤隆大喜,叫与徐宁相见。
徐宁问道:“此人是谁?”汤隆答道:“我去年在泰安州烧香,结识得这个兄弟。姓李名荣,是个有义气的人。”徐宁道:“既然如此,这张一又走不动,都上车子坐地,只叫车客驾车了行。”四个人坐在车子上。徐宁问时迁道:“你且说与我那个财主姓名。”时迁吃逼不过,三回五次推托,只得胡乱说道:“他是有名的郭大官人。”徐宁却问李荣道:“你那泰安州曾有个郭大官人么?”李荣答道:“我那本州郭大官人,是个上户财主,专好结识官宦来往,门下养着多少闲人!”徐宁听罢,心中想道:“既有主坐,必不碍事。”又见李荣一路上说些枪棒,唱几个曲儿。不觉的又过了一日。
话休絮烦。
看看到梁山泊只有两程多路,只见李荣叫车客把葫芦去沽些酒来,买些肉来,就车子上吃三杯。李荣把出一个瓢来,先倾一瓢来劝徐宁,徐宁一饮而尽。李荣再叫倾酒,车客假做手脱,把这一葫芦酒都倾翻在地下。李荣喝骂车客再去沽些,只见徐宁口角流涎,扑地倒在车子上了。李荣是谁?却是铁叫子乐和
(47)
。三个从车上跳将下来,赶着车子,直送到旱地忽律朱贵酒店里。众人就把徐宁扛扶下船,都到金沙滩上岸。宋江已有人报知,和众头领下山接着。
徐宁此时麻药已醒,众人又用解药解了。徐宁开眼见了众人,吃了一惊,便问汤隆道:“兄弟!你如何赚我来到这里?”汤隆道:“哥哥听我说。小弟今次闻知宋公明招接四方豪杰,因此上在武冈镇拜黑旋风李逵做哥哥,投托大寨入伙。今被呼延灼用连环甲马冲阵,无计可破。是小弟献此钩镰枪法,只除是哥哥会使。因此定这条计,使时迁先来盗了你的甲,却教小弟赚哥哥上路,后使乐和假做李荣,过山时下了蒙汗药,请哥哥上山来坐把交椅。”
徐宁道:“都是兄弟送了我也
(48)
!”宋江执杯向前陪告道:“见今宋江暂居水泊,专待朝廷招安,尽忠竭力报国,非敢贪财好杀,行不仁不义之事。万望观察怜此真情,一同替天行道。”林冲也来把盏陪话道:“小弟亦在此间多说兄长清德,休要推却。”徐宁道:“汤隆兄弟,你却赚我到此,家中妻子必被官司擒捉,如之奈何?”宋江道:“这个不妨,观察放心!只在小可身上。早晚便取宝眷到此完聚。”有诗为证:
钩镰枪法古今稀,解破连环铁马蹄。
不是徐宁施妙手,梁山怎得解重围?
晁盖、吴用、公孙胜都来与徐宁陪话,安排筵席作庆。一面选拣精壮小喽啰学使钩镰枪法,一面使戴宗和汤隆星夜往东京搬取徐宁老小。
话休絮繁。
旬日之间,杨林自颍州取到彭玘老小,薛永自东京取到凌振老小,李云收买到五车烟火药料回寨。更过数日,戴宗、汤隆取到徐宁老小上山。徐宁见了妻子到来,吃了一惊,问是如何便得到这里?妻子答道:“自你转背
(49)
,官司点名不到,我使了些金银首饰,只推道患病在床,因此不来叫唤。忽见汤叔叔赍着雁翎甲来说道:‘甲便夺得来了。哥哥只是于路染病,将次死在客店里,叫嫂嫂和孩儿便来看视。’把我赚上车子。我又不知路径,迤逦来到这里。”徐宁道:“兄弟,好却好了!只可惜将我这副甲陷在家里了。”
汤隆笑道:“我教哥哥欢喜,打发嫂嫂上车之后
(50)
,我便复翻身去赚了这甲,诱了这两个丫鬟,收拾了家中应有细软,做一担儿挑在这里。”徐宁道:“恁地时,我们不能够回东京去了。”汤隆道:“我又教哥哥再知一件事来:在半路上撞见一伙客人,我把哥哥的雁翎甲穿了,搽画了脸,说哥哥名姓,劫了那伙客人的财物。这早晚,东京已自遍行文书捉拿哥哥。”徐宁道:“兄弟,你也害得我不浅!”晁盖、宋江都来陪话道:“若不是如此,观察如何肯在这里住。”随即拨定房屋与徐宁安顿老小。众头领且商议破连环马军之法。
此时雷横监造钩镰枪已都完备,宋江、吴用等启请徐宁教众军健学使钩镰枪法。徐宁道:“小弟今当尽情剖露,训练众军头目,拣选身材长壮之士。”众头领都在聚义厅上看徐宁选军,说那个钩镰枪法。
不争山寨之人学了这件武艺。有分教:三千甲马,斗时脑裂蹄崩;一个英雄,见后魂飞魄丧。正是:撺掇天罡来聚会,招摇地煞共相逢。
毕竟金枪徐宁怎地敷演钩镰枪法?且听下回分解。
--------------------
(1)
 雁翎铠甲——喻指像雁翎般左右伸展护身之战甲。
(2)
 寅夜——犹言深夜。
掏摸——谓偷窃。
(3)
 河倾斗落——天上的星星已落了,表示黑夜将尽。
三更——夜十一时至翌晨一时。
(4)
 拾芥——犹谓如同捡拾芥菜一般容易。
(5)
 钱驴——即钱龙。喻指财神。
(6)
 遭际——犹际遇。引申为受到赏识。
(7)
 钩镰枪——古时兵器。枪头装有钩镰刀,可抵御马队之冲击。
(8)
 金枪班——宋时禁卫军名。负责天子的警卫事务。
(9)
 天下独步——犹言天下独一无二,无与伦比。
(10)
 比时——谓先时,以前。
(11)
 唐猊——传说中之猛兽,其皮可制甲,剑击不透。后以此作为良甲之代称。
(12)
 造次——犹言轻易。
(13)
 踅——此乃溜达之意。
(14)
 相——此为观察,查看。
(15)
 戗柱——谓支撑房屋墙壁的柱子,以防倒塌。
(16)
 敢——犹言莫非,也许。
内里——也作“大内”,指皇宫。
随直——指随班直卫队执行公务。班直,宋时皇帝身边的近卫军。
(17)
 差池——犹言差错或意外。
(18)
 捵入——即轻手轻脚地混入。
(19)
 谯楼禁鼓——指宫城瞭望楼上报时打更的鼓。
(20)
 喝号提铃——古时夜间警戒治安,从傍晚至次日清晨,定时摇铃,以示太平无事。
(21)
 青灯——指光线青荧闪耀的油灯,以借指孤寂清苦的生活。
(22)
 娅嬛——即婢女。
兀自——犹言仍然。
(23)
 盘——此乃转、绕之意。
博风板——指装在房檐角上翘起的挡风板。博,应作“搏”。
(24)
 踢串——一种裤腿肥、裤脚窄的裤子,旧时所谓灯笼裤者,便于武者穿着。
(25)
 烘笼——熏炉上罩的笼子,可供烘干衣物之用,亦可放香料于炉中,熏香衣物。
(26)
 龙符宫——在万岁山下。
(27)
 窗棂——旧式窗户多有窗格,其上可糊白绫或窗户纸,以便挡风。
(28)
 四更——即凌晨一时至三时。
(29)
——同“拖”,即拉、拽之意。
(30)
 款款地——形容从容自如的样子。
(31)
 狗盗鸡鸣——语本《史记·孟尝君列传》。孟尝君遭秦昭王囚且欲杀之。乃使人向昭王幸姬求助。幸姬曰:“愿得君狐白裘。”然此裘已先献给昭王。孟曾结交鸡鸣狗盗之辈,出助孟。乃夜为狗,藏入秦宫,取回献出之狐白裘献幸姬。幸姬言昭王,昭王释孟。孟急变名姓出关。夜半至函谷关。昭王悔释孟,使人追之。当时出关有法,鸡鸣可出,孟旧交有善为鸡鸣者,鸣之,而鸡齐鸣,遂得出关。后用此语指有卑微技能者。
(32)
 逡巡——犹言顷刻之间。
(33)
 锁子甲——一种制作精细的铠甲,此甲乃五环相衔,若一环受箭,馀四环即相拱护,故箭射不入。
(34)
 眼睛头——犹言眼面前看到的地方。
(35)
 央——犹求,讬。
(36)
 替——量词。犹言批、拨或趟。
(37)
 班直——宋代御前当值的禁卫军。共二十四班。金枪班乃禁军中最亲近皇帝者。
(38)
 鏊子——烙饼的器具。用铁制成,圆形面平,其中心部分稍隆起,略高于四周。高二寸许,古时有三足。近代所见如同倒扣在案的圆盘,在山东农村多见摊煎饼者用之。小蚂蚁在热鏊子上是难以存活的,以此为喻。
(39)
 丹田——道家称人体脐下三寸的部位叫丹田。此乃比喻发自深处的惊叹。
(40)
 蜀王——此指唐玄宗。安禄山反,玄宗奔蜀,时人称蜀王。显含讥讽之意。
(41)
 宋玉——战国末楚国辞赋家,鄢(今湖北宜昌)人。其《九辩》之首句“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故后人常以其为悲秋悯志的代表人物。
(42)
 吕虔——三国魏刺使,任城人。有胆策。其有一宝刀,铸工看过,以为必是三公才可佩带者。虔即将刀赠王祥,后祥果然位列三公。祥卒,将刀传弟,弟亦高官。
(43)
 雷焕——晋人。《晋书·张华传》载:雷焕在豫章丰城监狱屋基处挖到龙泉、太阿两把宝剑,一赠张华,一自佩带。以上两事皆以美物赠人,而此处则反用之为亡失。
(44)
 遗念——犹言留恋,念想。
(45)
 唐猊——传说中之猛兽,其皮坚厚,可制甲。后以此代指良甲。
(46)
 香绵——即以香料熏染之绵。
(47)
 铁叫子——即以铁片制作的哨子。口吹发声器。
(48)
 送——此乃断送、葬送之意。
(49)
 转背——犹言离开。
(50)
 打发——此谓安排,照料。
第五十七回 徐宁教使钩镰枪
宋江大破连环马
诗曰:
人生切莫恃英雄,术业精粗自不同。
猛虎尚然逢恶兽,毒蛇犹自怕蜈蚣。
七擒孟获奇诸葛
(1)
,两困云长羡吕蒙
(2)

珍重宋江真智士,呼延顷刻入囊中。
话说晁盖、宋江、吴用、公孙胜与众头领就聚义厅上启请徐宁教使钩镰枪法。众人看徐宁时,果然一表好人物:六尺五六长身体,团团的一个白脸,三牙细黑髭髯,十分腰细膀阔。曾有一篇《西江月》,单道着徐宁模样:
臂健开弓有准,身轻上马如飞。弯弯两道卧蚕眉,凤翥鸾翔子弟
(3)

战铠细穿柳叶,乌巾斜带花枝。常随宝驾侍丹墀,神手徐宁无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2/17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